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盆地或地区的油气地质条件是形成油气地球化学场特征的物质基础,构造运动是烃类离开油气源区,向储集层运移和纵向运移的主要动力,而近地表沉积物性质和地形地貌景观条件是影响油气化探效果的重要因素。若尔盖地区的弧形构造对化探指标浓度的空间分布的影响作用,表明地质构造对近地表地球化学场的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程学惠  张谦 《沉积学报》1995,13(2):169-177
埋藏在地下深处的油气组份,通过断层、裂隙、可渗透地层以及地下水等多种途径向上运移至地表附近时,改变了原始地表土壤的地球化学场,在土壤中形成可辨异常。油气化探就是运用土壤烃、土壤蚀变碳酸盐(△C),土壤汞、甲烷及△C碳同位素等从土壤、岩芯、水体中检测油气运移的迹象,在地表发现异常,进而研究评价这种地球化学异常和油气的微渗漏及油气圈闭类型等关系,为寻找埋藏在地下深部的油气藏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3.
油气地质异常与非传统油气资源勘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资源勘查难度增加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油气地质异常的新概念,阐述了各类油气地质异常及其成因,认为油气地质异常主要包括4类:沉积异常,构造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和地层压力异常,油气地质异常的分布范围分4级:区带油气地质异常,圈闭油气地质异常,小型油气地质异常和微型油气地质异常,并阐述了非传递油气异常定量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油气化探异常与数字卫星图像异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藏的存在均能引起油气化探指标的异常。这些异常的存在势必会引起数字卫星图像的异常。通过对川西地区孝泉气藏油气化探指标和数字卫星图像的处理分析研究发现,油气化探异常与数字卫星图像异常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利用环形影像预测孝泉地区含油气有利区。这一技术方法的应用对油气藏勘探,特别是寻找非构造性油气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吸附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电吸附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原理 ,指出任何油气藏周围都存在一个强弱不均的天然电场、氧化还原场及地球化学场 ,而与油气藏伴生的金属元素在这些物理化学场的共同作用下会发生溶解并向地表迁移 ,于地表形成后生地球化学异常。异常空间形态呈顶部晕或环带晕特征。通过在已知油田上方野外采集与常规化探相同的土壤次生晕样品 ,在室内的特殊装置内通电后 ,籍吸附介质捕集能够电运移的元素离子 ,经测试分析获得指示油气藏上方向的明显异常。又在未知区的电吸附异常区内经钻井验证获得高产工业油井 ,证实电吸附方法对寻找油气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含油气盆地流体史分析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松辽盆地的研究,提出了含油气盆地流体史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含油气盆地流体史分析包括流体化学史和流体动力史,它是盆地演化过程中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沉积环境、古地貌和构造性质及其演化在孔隙流体中的综合反映,并且决定了地层压力场、水化学场的形成与演化以及油气水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利用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探测油气已是一项近年来逐渐推广的新技术,也是当前遥感地质领域研究的前缘和热点。由于地表干扰因素复杂,信息真假识别困难,遥感探测油气的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的"油气资源选区调查"项目,利用CASI/SAAI/TASI航空成像系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和伊犁盆地示范区获得的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遥感数据,开展了航空高光谱遥感的油气探测示范研究。笔者通过构建油气渗漏异常的光谱识别模型,借助油气渗漏异常的光谱曲线与干扰因素光谱曲线的对比和烃与蚀变矿物丰度值的消长关系,解决了油气渗漏异常信息提取中干扰因素的排除难题。同时,开发了适合油气信息提取的波段分类方法,并强调将油气地质知识,贯穿于信息提取的全过程,改变了以往只按已有程序处理,结合野外实际不够的倾向,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航空高光谱油气探测的效果。经示范应用表明,航空高光谱遥感在油气探测中可以快速、大面积地提取油气信息,区分含油地层和非含油地层;提取油页岩和含油煤层,直观其展布特征和控制要素,分析其不同地段的含油丰度;提取油气渗漏异常,尤其是第四系覆盖区地质人员不易发现,而对油气勘查有重要价值的弱渗漏异常信息,圈定油气渗漏异常区。上述这些探测效果,正是油气资源调查、选区和评价需要掌握的重要信息。高光谱遥感探测油气的技术优势,是其它油气勘查手段无法替代的。因此,在油气资源调查和勘查中应充分发挥高光谱遥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汉盆地王场地泥岩储层裂缝演化及其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梅廉夫  李春梅 《地球科学》1995,20(3):256-263
江汉盆地王场地区泥岩储层中主要发育NE及NW向两组网状张裂缝,NE向裂缝形成于喜山运动Ⅱ幕,而NW向裂缝于喜山运动Ⅲ幕形成,两组裂缝在喜山运动Ⅳ幕均再次张开活动,3次裂缝作用均伴有油气运移,且油气在成分和相态上均有差异,利用曲率法及有限单元法对两组裂缝模拟显示,它们的高发育区主要位于王场背斜顶部并邻近车挡断层,这表明裂缝的发育是受王场背斜和车挡断层联合控制的,这些高发育区与录井油气显示及测井裂缝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自然电位在油气勘探中应用实例的分析,肯定了自然电位法的实际效果。同时根据实测资料证实在已知采油区出现一种附加的自然电位负异常。为与油气藏引起的自然电位异常加以区别,提出了新生异常与原始异常的概念。进而通过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新生异常与原始异常的差异,以及新生异常随开采时间而变化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分析、研究新生异常及其特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表油气化探异常的解释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气化探中地表地球化学异常大量呈环形分布。在二连盆地桑根达来工区进行地表化探中,发现不同地球化学指标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正环形组合和反环形组合。文中结合石油地质条件,通过数字模拟和异常形成的时间序列分析得出:正环形异常组合表示油气向地表微渗漏持续进行,下部可能存在工业聚集的油气藏;反环形异常组合表示油气向地表微渗漏正在减弱,历史上普经存在的油气藏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松辽盆地(松嫩平原南部)土壤样品中与油气化探相关的I、S、Cl、Sr四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场数据特征的基础上,应用传统方法和分形方法分别确定其地球化学异常下限,并对研究区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区域进行了固定。通过对比,发现分形方法圈定的异常区域与已知油气区吻合更好,该方法既避免了遗漏有用的油气信息,同时也剔除了部分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书让 《陕西地质》2003,21(2):70-76
通过选取描述油气化探综合异常的各种特征参量,借助模糊数学工具,利用最优聚类中心所具有的代表特征,建立分级指标,对油气化探综合进行分级评价。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化探综合异常的评价实例结果表明,利用油气化探综合异常各种特征参量进行动态聚类分级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自“七五”以来,为配合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在川西坳陷开展了一系列油气化探工作,对该区油气的发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川西坳陷的地质条件有利于微渗漏烃类以较高浓度赋存于土壤中,从而有利于油气地球化学探测方法的使用。选择有代表性的大型气田——新场气田进行近地表地球化学场特征与石油地质关系解剖,结果表明气田上方近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是客观存在的,与本区独特的地质环境相对应,并优选出勘探天然气的有效指标组合。这些有效的油气化探方法在川西天然气富集区的预测中同样效果显著,以川西新都-金堂地区油气化探详查为例,许多化探异常经钻探后证实具有工业油气流。上述研究表明,油气化探技术在川西坳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华北某油区油气勘探为例,介绍了油气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标志及依据,并利用这些评价标志——异常形态、异常组合、异常规模(N4P)、变异系数、构造圈闭等在油气地化异常评价中的作用,给出不同的分值,按评分标准对圈定的异常求出累积得分和,据此对油气化探异常所圈定的远景区进行排序,为进一步的油气勘查提供地球化学依据,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谢薇 《地质与勘探》2011,47(3):524-530
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土壤的地球化学元素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大型数据库,若能将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应用于油气化探中,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本文选择对盐池县油气田区域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油田区土壤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值出现异常,并且元素的异常与油气田的存在密切相关.通过对元素的平均含量、相关性及其对油气田的反映分析,发现异常元素Cu、Fe、Mn、V、Cl、S是该油区有效的化探指标.本研究有利于扩大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的应用范围,使其不仅用于评价生态环境,还可以应用于油气资源的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16.
Br和I是卤族元素的重要成员,I用于油气勘查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但是,目前还未见到国外有关Br元素勘查油气的报道。应用松辽盆地中部8.15×104km2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在研究土壤Br元素近地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试验了表层土壤Br和深层土壤Br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对油气的指示意义。在松辽盆地中部发现了表层土壤Br的地球化学巨省和深层土壤Br的地球化学巨环,它们与油气富集区带、大中型油气田和火山岩油气藏相联系。土壤Br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和油气微渗漏是表层巨省和深层巨环形成的主要机制,因而,土壤Br元素也是战略性油气地球化学填图的一个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发挥油气化探“迅速掌握全局快速缩小靶区”的战略性作用,服务油气化探全国扫面计划,选择塔里木含油气盆地北部开展低密度(1点/25 km2)油气地球化学填图试点。油气化探填图指标土壤酸解烃、顶空气轻烃、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蚀变碳酸盐在大型油气田、油气富集区带上方均发育地球化学省异常,异常平面空间分布与地下油气富集区带具有良好的套合关系,对油气富集具有指示意义。区域性的荧光光谱等指标异常浓集中心沿轮台断裂等主干断裂带分布,与地下断裂位置良好的匹配性指示了油气大规模的运聚。甲烷碳同位素证实研究区油气地球化学省异常成因为热解成因,土壤样品三维荧光光谱发育共性峰,三维荧光光谱指纹特征反映了近地表土壤烃类异常与地下油气运移和油气藏类型相关。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油气地球化学填图试点结果表明,大型盆地可以采用甚低密度油气地球化学填图技术,圈出寻找大、中型油气田和油气富集区带的异常区,发挥油气化探“迅速掌握全局快速缩小靶区”的战略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亚铁离子(Fe2+)是地表油气化探工作中重要的评价指标。铁元素的变价特征可导致铁离子的不同存在形式,直接利用Fe2+值作为反映油气田上方还原柱性质的指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提出用亚铁离子转化率K=Fe2+/Fe3++Fe2+的改进方法,并在实际勘查中验证,认为亚铁离子转化率可以为油气化探异常评价和靶区圈定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颜自给 《矿产与地质》1996,10(6):423-428
吸附烃是油气化探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反映从油气藏运移出来的烃类气体。应用吸附烃法找地下油气藏应排除地层、地形、地貌景观的干扰异常。不同地层上方土壤中吸附烃含量变化可能与地层沉积时间、沉积环境有关;不同地形、地貌景观下土壤中吸附烃含量异则是由于地化环境(pH值等)所致。消除这些干扰因素的最简单方法是分区统计背景值,或者用不同异常下限或用衬度值圈定异常。经校正后的异常能更真实可靠地反映油气藏,已在四  相似文献   

20.
赵克斌  陈银节  孙长青 《地质通报》2009,28(11):1620-1627
油气化探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寻找油气,具有直接、快速、有效、成本低的特点,已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一定时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油气化探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其中异常的稳定性与重现性是制约油气化探推广应用的认识障碍。以河南泌阳洼陷(井楼-古城油田)和山东临邑洼陷南斜坡(临南油田)的实际地球化学测量资料为基础,通过已知油气藏上方不同期次(同年)、不同时期的油气化探异常特征的对比,从油气化探指标组合关系、结构特征、剖面显示、油气异常的平面分布等方面证实油气化探异常存在较好的稳定性,表明利用油气化探技术方法寻找油气是可行的,并进一步证实了油气化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