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浓度梯度Cu、Pb(各0.00、0.10、0.25、0.50mg/L)随时间变化在泥鳅卵巢中的蓄积特性以及对卵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鳅卵巢对Cu、Pb有较强的蓄积能力,在暴露期间20天内,蓄积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之后呈对数关系。其中,Cu的蓄积显著大于Pb(P0.01);卵巢中重金属的蓄积与水溶液中Cu、Pb的浓度梯度相关(P0.01),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泥鳅卵巢中卵细胞的发育水平,亦与溶液重金属浓度的高低、暴露时间长短有关;在不同浓度重金属溶液中较长时间的暴露,将对卵巢及卵细胞的发育产生不可逆转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从江苏连云港某养殖场养殖死亡的泥鳅肝脏、血液及腹水中分离出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对泥鳅具有很强的致病性。采用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胞外酶活性及溶血活性等生物学性状检验;用PCR方法同时扩增其16SrRNA和gyrB基因,分析了16SrRNA和gyrB两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通过基因序列分析,比较了两种基因在相似细菌的检测和鉴定能力;基于16SrRNA和gyrB基因的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分离菌(LD081008B-1)所扩增的16SrRNA和gyrB基因序列均与GenBank数据库中霍乱弧菌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且gyrB基因用于细菌种间鉴定更具优越性;16S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46bp(GenBank登录号:GQ205447),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207bp(GenBank登录号:GQ205452);根据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及分子特征,判定病原菌为弧菌属(VibrioPacini1854)的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胞外酶活性及溶血活性检测表明分离菌均具有蛋白酶、卵磷脂酶、淀粉酶、明胶酶及DNA酶活性,在含7%家兔脱纤血...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以霍乱弧菌lolB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了霍乱弧菌的PCR和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技术研究,并对它们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实际应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最低检测限为4.0× 103 CFU/ml; LAMP检测方法在65℃下恒温扩增60min,检测限为4.0×101 CFU/ml,反应产物加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后反应液呈现明显的绿色;以温和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及美人鱼弧菌为对照菌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霍乱弧菌人工染菌的8种水产品进行PCR及LAMP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未染菌组均为阴性;PCR及LAMP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均具有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且LAMP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灵敏度是PCR方法的100倍,更适合于养殖现场检测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对超低温冷冻保存的真鲷精子DNA的损伤状况进行了检测研究。针对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对传统的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在铺胶方法、电泳条件等进行了改进。对精子细胞进行预处理,在碱性电泳液中使核DNA双链解链变性后电泳,EB染色10min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每次随机观察50个左右的核DNA。结果表明,对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精子核按彗尾长度及荧光强度划分等级,出现损伤的精子核DNA的损伤程度主要为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很少见有完全损伤的真鲷精子核。对比真鲷冷冻精液与新鲜精液的精子DNA的损伤状况,表明仅用30%DMSO冷冻精子DNA损伤状况与鲜精差异显著(P>95%),其他冷冻方法保存的精子与鲜精差异不显著(P>95%)。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内注射染镉的方法进行镉诱导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DNA损伤与增殖抑制相关性的研究。将鲫(400g/尾)驯养4周后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尾,以Cdh浓度1.25、2.50和3.75mg/kg腹腔注射染鲫,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鲫为对照,染镉后0、3、5、7、10和14天取无菌抗凝鲫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分离获取PBMC,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PBMC的DNA损伤,用^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法检测PBMC的增殖。结果表明,3天时各染镉组DNA迁移度增加,5天时继续加大并于7天时达到峰值,10天和14天时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1.25mg/kg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放射性活度(咖m)的差异均无显著性;0天和3天时各染镉组与对照组咖m的差异均无显著性;5天时2.50和3.75mg/kg组dpm明显下降,7天和10天时dpm与5天时基本相同,14天时dpm呈上升趋势。镉诱导DNA损伤与其抑制PBMC增殖相比,作用时间短且浓度低,初步推测镉诱导的DNA损伤是镉抑制PBMC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2-氨基嘧啶缩邻香草醛希夫碱配体C12H11N3O2(HL),将其与Cu(Ⅱ)作用合成了1种新型的铜配合物{[CuL(NO3)(C2H5OH)].2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TG-DTG及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铜为六配位,八面体结构:配体中-C=N-上的N原子、嘧啶环上的N原子、酚羟基上的O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配合物中硝酸根以双齿形式参与配位,溶剂分子以配位形式存在,水以结晶形式存在。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黏度测试、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通过插入作用结合,并得出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为Kb=8.12×104L.mol-1。  相似文献   

7.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新品系“赣红1号”为对象,探究了不同温度(20,23,26,29,32℃)对其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温度在20~32℃范围内时,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与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培育周期在各温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孵化周期在29和32℃组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率先升高后降低,26℃时孵化率达到最高;畸形率呈现与孵化率相反的趋势,26℃时畸形率最低,且显著低于20、29和32℃组(P<0.05);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3℃时SAI值为59.77,最大可存活时间为15日龄;此外,雄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温可促进个体趋向雄性发育。研究发现“赣红1号”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均受到温度的重要影响,结合生产实际和试验数据,其孵化和仔鱼培育的适宜温度应保持在23~26℃。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提取螺旋藻基因组外DNA(exDNA)的方法——CTAB-蛋白酶K法。该法先以含200μg/ml蛋白酶K的CTAB提取液裂解螺旋藻细胞,并用氯仿/异戊醇抽提得到总DNA粗提物,粗提物再经100μg/ml蛋白酶K酶解及酚/氯仿/异戊醇抽提得到总DNA,再利用凝胶冻融离心法得到高纯度exDNA。利用上述方法,对6株钝顶螺旋藻品系Sp-1、Sp-2、Sp-3、Sp-4、Sp-5和Sp-6所作的研究结果表明,(1)6株品系均含有exDNA,但数目与相对质量不尽相同;(2)Sp-1、Sp-2、Sp-5和Sp-6均只有一种exDNA,依次约为1.15kb、0.75kb、1.15kb和1.1kb;(3)Sp-3和Sp-4均有2条exDNA带,Sp-3的exDNA约为1.55kb和3.0kb,Sp-4的exDNA约为1.8kb和3.6kb;(4)螺旋藻品种(系)间exDNA的异同性及其与生理生态等特性的关系,暗示着exDNA可能与螺旋藻的分类、进化和形态建成等重大生物学课题有关,并有可能担负着某些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9.
现代黄河三角洲ZK226孔岩心的~(210)Pb、Al、Fe、Mn和Cu的地球化学表明,沉积物的粒度是控制上述元素的主要因素,这些元素与粒度的相关性是~(210)Pb>Fe>Al>Mn>Cu。粘土和Fe的水合氧化物是吸附~(210)Pb的主要组分。标准化后的~(210)Pb_ex,与Al、Fe,Mn和Cu的比值对黄河中上游流域的土壤侵蚀情况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这为建立黄河中上游流域的土壤侵蚀模式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10、50、100、500、1 000、2 500、5 000μg/L)和不同粒径(0.1、0.2、0.3、0.5、0.7、1.0、2.0μm)、不同浓度(1、10、15、20、25 mg/mL)的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Huma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THP-1)细胞的DNA损伤效应,结果表明:单一污染时,Cu2+(≥50μg/L)对THP-1细胞的DNA损伤极显著(p<0.01)。而且,DNA损伤值随Cu2+浓度的增大而增加。2.0μm粒径的聚苯乙烯微塑料(10 mg/mL)对THP-1细胞产生明显的DNA损伤效应。复合污染作用下对THP-1细胞的DNA损伤效应,相比单一污染明显增强,而且DNA损伤值比单一污染的理论加和值高。本研究表明Cu2+和聚苯乙烯微塑料均对DNA产生损伤效应,显示一定的基因毒性,二者复合对损伤具有交互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Pb(0.5mg/L)和Cu(0.1mg/L)的相互作用对Cd(0.05mg/L)在泥鳅组织器官中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Cd在泥鳅组织器官中蓄积的影响与重金属的种类、数量、染毒时间及组织器官性质有关,Cd在泥鳅组织器官中的蓄积顺序为肝〉肾〉肌肉。研究发现,Cd在组织器官中...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RNA、gyrB及rpoD基因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引起养殖泥鳅大量死亡的病原细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NQ090701与气单胞菌属的温和气单胞菌相近;16SrRNA、gyrB及rpoD基因Blast序列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均与温和气单胞菌相似性最高;综合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gyrB与rpoD基因的分子特征,确认分离菌株NQ090701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同时,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了养殖生产中常用的10种抗菌药物对病原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表明氟哌酸杀菌作用最好,其次为盐酸沙拉沙星;甲砜霉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在所试验的药物浓度范围对温和气单胞菌无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野外连续调查和实验分析方法,连续3年研究了海三菱藨草根际沉积物重金属(Cu、Zn、Pb和Cd)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生长季节、pH、P、Eh和DO等)。结果表明,植物不同生长季节的变化影响根际沉积物生物有效性的季节变化。具体表现为:Cu和Pb均在春、夏季可交换态含量较高,生物有效性较高,而秋、冬季可交换态较低,生物有效性较低,但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二者之和也比较高,具有一定的潜在生物有效性;Zn在任何季节的可交换态比例均不高,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态为主,生物有效性较低;Cd一般以残渣态为主,基本不具有生物有效性。pH值下降,春、夏季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增加,而有机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减少,提高了生物有效性,而秋、冬季正好相反;磷对重金属生物有效具有直接影响的为无机磷,春、夏季随着无机磷的减少,pH值下降,提高了生物有效性。春、夏季根际Eh和溶解氧含量增加,降低了其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副溶血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基因tdh2和鳗弧菌外膜蛋白基因ompU进行融合,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并利用该融合基因构建二联DNA疫苗pEGFP.N1/tdh2-ompU。用DNA疫苗按10和50μg/尾的剂量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大菱鲆,对大菱鲆抵抗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和鳗弧菌的免疫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酚-氯仿和试剂盒两种提取法对三角帆蚌怀珠群与非怀珠群各6个个体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然后在优化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检测条件基础上,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扩增较好且多态性强的引物进行RAPD扩增,产物通过水平板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两种方法进行检验并对DNA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怀珠群和非怀珠群检测到的位点数、多态位点比例、平均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率和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100、33%、0.1927、0.1324、0.904、0.096,95、47.37%、0.2711、0.1879、0.861、0.139,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821,非怀珠群的变异性大于怀珠群;本研究还获得了两群体各自的特异扩增谱带及两群体间表达差异较大谱带,这些位点很可能是由人工育珠所引起。根据MEGA4.0软件的UPGMA和NJ程序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可直观地将两群体分开。  相似文献   

16.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精子超微结构和低温损伤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金乌贼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以及超低温冷冻对精子超微结构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金乌贼精子为鞭毛型精子,外部附有光滑的裙边状被膜,分为头部、中部和尾部三部分。头部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顶体位于细胞核前端,呈"囊"状。细胞核为长纺锤状。中部是由线粒体和垂直的中心粒构成,线粒体大小不一,多层分布。尾部细长,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经超低温冷冻的精子被膜上出现很多凹陷;头部顶体破裂,大量的内容物流出,细胞核膜分离;线粒体解离,嵴变形;尾部缠绕在一起,少数鞭毛出现脱落。  相似文献   

17.
雷雯雯  徐团  王兰 《海洋与湖沼》2012,43(2):299-305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镉(0、7.25、14.50、29.00、58.00和116.00mg/L)处理不同时间(1d、3d、5d和7d)对长江华溪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组及染毒时间较短时镉对心肌的影响不明显,但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心肌出现空泡变性、玻璃样变性、炎细胞浸润等病理现象,在染毒7d虽然观察到疑似的凋亡细胞,但凋亡率较低;荧光显微镜未观察到心肌细胞典型的凋亡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未出现凋亡细胞所特有的梯状条带;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镉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活性也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因此,在本实验所选取的浓度和时间范围内,镉未诱导长江华溪蟹心肌细胞发生细胞凋亡,这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观察到的肝胰腺、精巢组织在染毒2d、7d发生细胞凋亡的情况明显不同,这可能与心脏组织的特殊性、不同组织对镉的积累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