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今年以来,浙江省瑞安市开展转而未供土地专项清理行动,盘活存量,挖掘潜力,缓解用地瓶颈。截至10月底,全市共消化1999年至2009年转而未供土地5577亩,完成任务数的67%。  相似文献   

2.
<正>洞头县国土资源局"四大保障"推进土地集约有效开发。一是项目用地要素保障。建立全县土地清理数据库,持续盘活存量土地潜力,有重点、分步骤实行"转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专项清理工作。截至6月份,盘活存量土地288.5亩,完成年度计划的160%,位列全市第一;完成供而未用土地1716亩,完成转而未供土地235亩,有效保障县部分重点工程、民生工程落  相似文献   

3.
《浙江国土资源》2013,(1):62-63
在2011年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的基础上,一年来。诸暨市继续深入推进“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坚持节约集约、保障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制定用地计划,积极组织用地报批,高效盘活转而未供及闲置土地,在保障发展合理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报批各类用地1.33万亩,供地6788亩,消化利用转而未供土地5000多亩。  相似文献   

4.
近日,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着手对全省各市、县2011年新开工项目用地进行专项清理,计划用4个月左右时间,通过清理工作,做好违法用地的查处、复垦、整改,有效降低违法占用耕地比例,为2011年度执法检查工作争取主动。专项清理工作涉及2011年1月1日以后开始动工平整场地的所有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用地是否经过批准、用地审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划计划和相关政策规定;供地是否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违法用地及查处整改情况等。  相似文献   

5.
10月2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坐诊会在市政府会议室举行,来自发改、国土、住建等部门及镇(街道)、区管委会的“专家”济济一堂,就该市转而未供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共同会诊,对症下药,而此次的主治“医生”是副市长李银巧。据悉,当日共有78宗1321亩转而未供政府投资项目通过把脉清理,落实了初步供地思路,签署了供地快速处理单。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近三年农用地转用后具体建设项目供地率分别达到90%、80%、50%的考核目标,该局采取三项措施狠抓供地率。目前全区近九年平均供地率为90.2%,其中1999—2005年为94%,2006年为84%。一是领导亲办。分管局长亲自带领科室人员多次到重点镇乡(街道)、工业园区、国土所、重点用地单位督促检查,逐个分析未供地项目,落实责任人员限期办理供地手续。  相似文献   

7.
一是合理调整供地结构。科学预测房地产用地量,合理调整年度用地供应计划,适当增加普通住宅、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用地供应量,严格禁止别墅用地供应。二是完善土地出让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将房地产用地出让计划、地块信息、招拍挂结果公布在报纸、电视台、官方网站、大众公示栏等媒介,有效披露房地产土地出让情况。三是切实加大房地产囤积用地处置力度。对超出出让合同约定动工期满一年未动工的,从高收取闲置费,并责令限期动工开发;满二年未动工开发的,坚决收回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8.
去年下半年,杭州市开展了1999年以来的批而未供土地专项清理消化利用工作。截至今年1月31日。全市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61989.8亩,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60000亩的任务。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有力地推进了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淄博市国土资源局针对2006年严格的用地政策和有限的用地指标,立足挖掘自身潜力,采取多条腿走路,积极向上报批用地指标,井采取灵活的供地方式,极力解决用地指标的瓶颈制约,主动破解用地难的矛盾,全力拓展发展空间,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健全供地指标体系。从完善供地政策和提高集约利用水平着手,进一步健全供地“双控”指标体系,分别制定土地集约利用考核评价体系,并据此分配下一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二是继续加快供地速度。  相似文献   

10.
台州市路桥区自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快和发展空间狭窄,农转用速度快和土地供应速度慢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土地管理部门。为扭转供地落后局面,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建设用地供给速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意见》,开拓思路,狠抓供地工作。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全区土地供应速度明显加快。2002年的供地率为67.5%,顺利完成了省市下达的该年度50%以上的供地考核任务。我们的做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临海市国土资源局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当地开展的"企业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实施重点项目建设保障服务专项行动,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一是强保障.争取全年提供用地指标5000亩、复垦建设用地1000亩、造地改地3000亩,确保各类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加大对7800多亩转而未供和未出让土地的消化利用,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闲置土地;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方法、新途径,支持企业开展"零地"技改,全面提高工业企业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12.
信息荟萃     
宁津县七项措施力促节约集约用地2013年,宁津县面对重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剧增的实际,积极探索新型用地模式,制定了七项措施,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一是科学规划"控地"。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按照"重点项目保障用地,优质项目优先供地,所有项目节约用地"的原则,编制年度供地计划,并鼓励和引导工业项目向园  相似文献   

13.
去年下半年,杭州市开展了1999年以来的批而未供土地专项清理消化利用工作,截至今年1月31日,全市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61989.8亩,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60000亩的任务。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有力地推进了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杭州市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7011.8亿元,五年市长挂帅专项清理列入政府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以来,余姚市国土资源局通过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优化审批服务提高供地效率、开展专项行动加快供地速度等措施,土地供应成效明显,全年共办结具体项目供地320宗,面积15890亩,完成供应计划的194%,为该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要素保障。一是编制计划保秩序。及时做好年度土地需求调查,准确了解实际用地需求,科学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土资源部国土资电发[2004]78号<关于开展全国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情况专项调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内部明电的下发,嘉兴市按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对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城镇存量建设用地予以了全面清查.据查,市本级(含开发区)被纳入清查范围的各类用地项目共2005个,面积4600公顷,查出属转而未供类土地187宗,面积620公顷;供而未用类土地54宗,面积189公顷;用而未充分利用类土地36宗,面积133公顷.  相似文献   

16.
正我省今年将开展批而未用土地清理专项行动,针对44.94万亩批而未供土地等问题,加快完善手续,规范用地管理。批而未供土地,是指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手续已经办理并获批,但迟迟没有供应出去的土地。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土地批而未供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批而未征,一种为征而未供,均会导致大量土地资源长年处于"晒太阳"状态,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2012,(2):14-17
土地利用工作1.节约集约用地促供应。全面清理核实辽宁省2007-2010年批准的8万公顷建设用地批后供应情况,到2011年底供地率为93%,排名全国第一。广开源。组织开展了全省废弃地、低效利用地、未利用地等"三类用地"和低丘缓坡的调查工作,下发了"三类用地"开发利用指导意见。2011年供应土地中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同比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一是调查摸底和统计分析相结合。该市要求各镇(街道)根据每年度农转用(征收)批次清单和已供建设项目台账,集中力量,落实责任人员.对1999—2010年已经办理农转用手续的土地和2007—2010年已供土地进行全面摸排:建立批而未供台账和供而未用台账。对每个批次中的未供土地逐项进行核对检查,按照绿化道路及安全间距等无法利用的土地、未供先用的违法用地和因其他原因造成的转而未供的土地等3种类型分别进行统计与处理;  相似文献   

19.
王梅 《国土资源》2014,(2):44-44
正自2013年辽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批而未用自土地专项清理百日行动"后,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情况得到遏制,土地供应率大幅提高。为了进一步巩固清理工作成果,加大建设用地监管力度,辽宁国土管理部门以行政监管为主导,以职能部门为支撑,整合系统力量,采取信息监测、动态巡查、实地核查等手段,坚持"权责对应、批管并重、系统联动、平台整合"的原则,加快构建统一的监管平台,实现置"批供用补查"于一体的建设用地全程动态监管,提高监管水平,促进各项建设用地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为切实加强土地资产管理,规范土地市场,沂源县国土资源局对沂源县范围内项目用地情况进行了集中清理。一是查找批文、重新入库。对1987年后审批的村集体项目用地情况逐一核对,以乡镇为单位按审批时间先后录入微机进行档案管理,共计查找用地项日2925宗,305.2hm^2。二是现场核对、找准问题。对所有批准的项目用地逐一进行现场核对,查出闲置土地355宗,47.2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