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北古黄河三角洲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资料和有关文献,分别对古黄河三角洲在江苏滨海平原的地貌变化、变化速率及沉积特征等进行了论述。黄河三角洲发育可分为:全新世古黄河河口三角洲、最大海侵山前河口扇三角洲、喇叭口填充河口三角洲、分流入海串珠状河口三角洲、全流入海鸟嘴状河口三角洲、三角洲蚀退6个阶段。 从苏北古黄河三角洲发育特征可得出以下结论:1.在河流入海河口三角洲发育的漫长历史中,随河流本身来水来沙和人工作用,及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其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河流入海河口三角洲发育的阶段性,随泥沙沉积形成了不同的河口三角洲模式;3.河流入海河口沉积的不同模式,在同一条河流中可以转换模式。  相似文献   

2.
开发黄河三角洲滩涂养殖渔业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淑珍  陈静 《海洋信息》1998,(12):19-20
黄河三角洲地处渤海南岸,包括山东省的滨州地区、东营市和潍坊市的一部分。多年来,各级政府对黄河三角洲的综合开发十分重视,并组织了大规模的、周密的综合性调查。调查范围西起冀、鲁交界的漳卫新河河口,东南至胶莱河河口以东的土山。大陆岸线长607.9公里,沙洲岛屿岸线222公里。调查表明,黄河三角洲滩  相似文献   

3.
晚冰期以来山东沿岸的海面变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区主要位于山东省黄、渤海沿岸地区,北至河北宣惠河口和南达江苏朱嵇河口。区内资料点的地理分布,在山东半岛和鲁南-赣榆-连云港山地海岸向内陆伸入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在黄河三角洲等平原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河口段海岸线动态及演变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淤积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地区表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沉积物,以细颗粒的粉砂为主,呈松散—稍密状态,孔隙度较高,稳定性较差,极易受到海洋动力侵蚀造成海岸蚀退。随着黄河断流天数逐年增多,使黄河来水来砂量逐年递减,在黄河淤积和海洋动力交互或共同影响下,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线迅速地发生着淤进蚀退交替的演变。自1976年黄河人工改道走清水沟流路以来,黄河三角洲河口段海岸线总体处于淤进状态。对河口地区1986—2004年间遥感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关岸线位置的原始数据间存在近似的二元一次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2005—2010年河口地区海岸线形态进行了演变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黄河三角洲原河口沙嘴前端处于蚀退状态,而北汊1流路附近有一直淤进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现代黄河三角洲河道演变及垂向序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河源远流长,横穿中国大陆.黄河流域,历来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代黄河三角洲是胜利油田所在地.研究黄河三角洲将为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各恣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在东营市垦利县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图1).  相似文献   

6.
渤海南岸6000年来的岸线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冰后期的海侵,淹没了渤海地区;大约在距今6000年左右,海侵达到最大范围。本文按照海相地层的分布,讨论了渤海南岸当时的海侵界线,又根据粉砂淤泥质海岸平均高潮线上发育的贝壳堤的位置,确定了尔后的几条古岸线。从而表明在该区6000年来的海岸淤长过程中,曾出现过海岸线的数次停顿,这与黄河三角洲河口的交替摆动有密切关系。从而为研究渤海南岸的全新世地质历史,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和区内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滦河是河北省最大的河流,东流入渤海,滦河口位于渤海西北平直海岸的中部,开口朝东偏北,水浅,海底平坦,潮波传入后,在沙滩地形、河道径流及摩擦等综合影响下发生复杂的变化。深入研究它的潮汐特征,对于沿海居民的生产活动,滦河口的开发利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根据1985年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8月)两次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受入海水沙减少、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和海洋动力作用等的影响,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床侵蚀凸显。基于实测地形和波浪资料,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工程防护区海床侵蚀过程及稳定性变化。工程防护区海床侵蚀主要分布在近岸10 km内,2007—2015年距岸8 km区域内表现强烈侵蚀,堤前海床较2000—2007年时段侵蚀量增大,海床侵蚀向岸加剧。随着现行河口沙嘴的淤积延伸和孤东浅水区的不断侵蚀,孤东南大堤外海逐渐形成了"近岸区深,远岸区浅"的反剖面形态。随着工程防护区近岸持续侵蚀,等深线不断向岸移动,堤前海床不稳定性逐渐加剧,2015年84.20%的堤前海床处于强或极强不稳定状态。本研究可为新形势下黄河三角洲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黄河三角洲历年实测的深度,归化至同一的投影,比例和深度基准面,计算深度变化,看到:黄河三角洲有冲有淤,黄河行水河口淤,停水故道冲,以淤为主;一般淤进0.2公里/年.黄河河口流路是决定油港港址的关键,尽管有河口流路安排这个不定因素.根据无潮点流速大,有利于泥沙输送;近代黄河泥沙已把五号桩凸出于渤海;五号桩外水深,且处油田高产区,油港以五号桩为理想位置。在黄河水土保持和下游泥沙输往陆地还未收到显著效果的情况下,油港需予留适量的距离作为备淤区。若挖泥维持航道的经济效果可行,也可缩短港区与海岸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黄河水少沙多、频繁改道的特性使黄河在历史上不仅仅形成一个单一的河口三角洲(或称简单三角洲),而且形成了一个复杂庞大的三角洲体系。这种三角洲体系在目前世界各大河中堪称罕见。 自1855年以来,在渤海形成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发生过十余次尾闾摆动。每次尾闾摆动  相似文献   

11.
黄河自1855年夺大清河道入渤海的140多年来,除1938年以前部分时段在河口段以上改道使现三角洲河竭和1938~1947年花园口人为决口夺淮入海外,其余100多年均在现三角洲上行河入海。由于黄河每年都携带巨量泥沙进入河口地区,并且在三角洲面上决口、分汊、改道频繁,使三角洲演变剧烈,海岸变化复杂。黄河输往河口地区的泥沙除一部分淤积在河口附近河道外,其余部分进入河口滨海区,其中大部分快速落淤在河口附近的近岸海域.还有一部分被海洋动力输往较远的海域。因此.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变与河口流路的变化和入海水沙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沿海河口海陆分界线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厚成 《海洋科学》1993,17(4):67-70
河口岸线是整个大陆海岸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在实地或地形图上量测河口岸线的长度时,对河口岸线的划分具有一定的要求,划分的正确与否,对全国大陆海岸线的长度与陆域面积的大小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地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的全国国土面积量算和全国海岸线长度与海岸带面积量算任务,对流入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大海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的含意有二,一是自开封以下北到河北省的海河入渤海南到江苏的海州湾入黄海,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属于华北平原,或黄河口的大三角洲。二是自山东省利津县,北到套儿河,东到淄脉沟,总面积为10000平方公里,现称小三角洲,或河口三角洲,本文着重论述黄河口三角洲。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滦河呈反S形,由于河水的长年冲刷和淤积,河的弯度逐渐变小,趋向平直。滦河口位于渤海西北海岸的中部,海岸线比较曲折,它的开口朝东北。该海区水深较浅,海底坡度很小,由于径流和其他动力条件的作用,致使河口不断淤积延伸和改道。我们对秦皇岛(滦河口北65公里)和王滩(滦河口南45公里)两验潮站1980年的水位资  相似文献   

15.
黄河巨量泥沙入海后,在迳流、潮流、海浪及科氏力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泥沙沉积分布及河口位置摆动都表现为海底地形的坡降变化。行河岸段,泥沙淤积延伸加剧,海底坡降由缓变陡,河口附近浅海0—10米等深线处出现坡降极大值,由此可以判断河口的摆动位置和趋势。而停河岸段被海洋动力冲刷,沉积泥沙再悬浮再搬运,海岸线后退,海底坡降由陡变缓。在科氏力作用下,游荡性的黄河口不断自左向右偏转摆移,从而可知黄河三角洲海岸为不稳定性质的海岸,地形变化激烈,海底坡降始终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中,直至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三大河口三角洲包括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球海陆相互作用研究中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全面揭示河口三角洲演化进程,总结河口三角洲演化模式,对指导河口三角洲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前人研究进展及近年来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系统总结了全新世以来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三个阶段,三个尺度,各具特色"的演化模式,揭示了全新世初期、两千年前和工业革命后三个阶段千年-百年-年代际时间尺度下河口三角洲演变模式转化的主控因素,认为河口三角洲的演化模式正在由自然演变向人为控制转型,人类活动正剧烈地影响着河口三角洲的自然演化进程。三大河口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各具特色,黄河三角洲具有超级叶瓣与叶瓣发育演替特色,长江三角洲具有北岸沙岛并岸、南岸不断推展特色,珠江三角洲则表现为河网发育充填、逐级分汊延伸特色。随着河口三角洲演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正确认识河口三角洲演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不仅有助于提升三角洲地区陆海相互作用研究水平,而且将为三角洲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择1976-2020年9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海岸线,从海岸线类型多样性指数、海岸线粗糙度、岸线变迁速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岸线近期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并对2030年海岸线形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44年来,海岸线类型多样性指数变大,海岸线类型趋向多样化;海岸线形态粗糙,海岸线粗糙度曲线由相对平滑变为相对粗糙,形成众多“锯齿”状波动,后逐渐变平滑;河口地区岸线快速向海推进,河口两侧地区岸线则以退蚀为主;部分人工岸线向海快速推进后基本保持不变;经预测,2030年黄河三角洲河口地区,清8汊流路附近及宋春荣沟至虎头崖段岸线向海延伸,东风港至孤东油田段海岸线以侵蚀后退为主。  相似文献   

18.
在淤泥质海区选址筑港是国家四化建设中提出来的新课题。特别是在举世闻名的多沙河口——黄河三角洲海区内筑造深水大港,尤为引人注目。这项工程的实施,对于加速石油工业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改善华北地区运输布局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口水文实验站多年搜集的水文、地形、断面以及海流等较长系列的资料,分析计算了黄河口三角洲神仙沟海区(即五号桩海区)水深变化,阐明  相似文献   

19.
现行黄河三角洲地貌演化已使河口动力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但黄河改道清8汊后,现行河口以及废弃河道清水沟河口动力环境如何变化尚不清楚。基于1976、1995和2002年黄河三角洲实测水深数据,应用Delft3D模型对清水沟流路不同时期冬夏季河口动力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定量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貌演化对动力环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黄河现行三角洲地貌演化导致河口动力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1976年河口动力环境弱,随着河嘴向海突出,1995年河口处涨、落潮最大流速较1976年增长了约60%~90%,潮致剪切力增大约2倍,冬季大风条件下浪致剪切力较1976年增加1个数量级,2002年黄河改道清8汊入海后,现行河口处涨、落潮最大流速较1995年减小约20%,潮致剪切力减小1/3,冬季大风条件下浪致剪切力是1995年的1~2倍,而废弃河道河口处涨、落潮最大流速较1995年减小约20%~40%,潮致剪切力减小约20%。黄河三角洲动力环境变化也显著影响了入海泥沙的搬运与沉积,造成清水沟河口呈"南肥北瘦"形态,且废弃后侵蚀速率不断降低。同时,地貌形态与动力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对黄河三角洲冲淤模式的转变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河口三角洲地处渤海之滨,是中国大河口三角洲中开发最迟的一片土地。五十年代这片土地还是人烟稀少,芦苇丛生的荒原,而今已是拥有百余万人口,油井林立,全国的第二个石油工业基地。1983年国家正式设置省辖东营市,加速了河口三角洲开发步伐,按照该市近期市政规划,将有大型桥梁、油港、铁路、公路以及石油产品加工厂等十余项大型工程相继上马,不久的将来黄河口三角洲将建设成为国家现代化的能源工业基地。为使黄河口规划治理的步伐,与黄河三角洲飞速开发建设相适应,山东省政府及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