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碎屑岩骨架组分、含量分布、古水流方向、砂岩岩石学特征、常量与微量元素及沉积构造特征等,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二叠纪山西组母岩类型、物源方向及大地构造属性进行了研究。砂岩岩石组分表明,物源主要以再旋回造山带为主,源区主要由花岗岩、浅变质岩及片麻岩类组成。砂岩百分含量图也表明,山西组沉积时的主物源区在盆地以北的阴山地区,南部仅为次物源区。古水流参数也证明物源方向为SSW。另外,沉积岩常量与微量元素分布特征显示,当时该区的大地构造环境为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因而可推知,二叠世山西组沉积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沉积以北方物源为主,且可能来自北部的阴山地区和西北方向的阿拉善地块。   相似文献   

2.
沉积岩的混积性,早已受到一些沉积岩石学者的注意,如混杂岩——混杂沉积物(Hsu,1974)、层状混杂沉积岩(H.G.里丁,1978)、岩屑砂岩、杂(硬)砂岩、杂砾岩、浊积岩等概念,即是沉积岩混积性的反映。笔者在1982年对衡阳地洼盆地白垩一下第三系沉积建造特征及其共生矿产进行研究时,已开始注意到地洼型沉积岩的混积性是一大特色。最近,在对洞庭、常桃地洼盆地白垩一下第三系进行考察时进一步注意到地洼型沉积的这一特色。结合前人一些资料,试图对地洼型沉积岩的混积性进行一次较详的探讨。 1 沉积岩混积性的概念沉积岩石建造学家孟祥化先生(1979)认为,混杂沉积属于建造概念而不是岩石概念。  相似文献   

3.
寻甸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台,该区灯影组三段发育了一套以白云岩夹粉砂岩泥岩为主的沉积岩层。通过对摩洛河剖面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的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该区灯影组三段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下部以细粒石英砂岩、泥岩为主;中部以砂屑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石英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上部以泥晶灰岩、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钙质粉砂岩为主。岩层中主要发育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并且认为研究区灯影组三段地层发育在碳酸盐台地一陆表海环境中,从底到顶可识别出潮坪浅滩相、瀉湖相和开阔台地相的沉积。总体上为海退一海侵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4.
野外地质露头为精细刻画沉积体内部结构、建立准确地下地质模型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河剖面长7段为例,采用岩石学、野外露头沉积学方法,详细剖析了湖泊细粒沉积的岩相类型、特征、垂向组合及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延河剖面长7段发育平行层理细砂岩相、流水交错层理细砂岩相、浪成交错层理粉砂岩相、沙纹层理粉砂岩相、变形层理粉砂岩相、水平层理(泥质)粉砂岩相、块状泥岩相、水平层理(砂质)泥岩相、水平纹层页岩相9种岩相类型。在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基础上,研究认为长7段为远源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和浅湖-半深湖沉积,进一步细分出7类沉积单元,其中水下分支河道、支流间湾较为发育,水下天然堤、远砂坝、席状砂发育规模较小,浅湖-半深湖沉积只在长72段下部发育,河口坝基本不发育,仅局部可见。对各沉积单元的垂向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识别出Ⅰ、Ⅱ、Ⅲ、Ⅳ 4类垂向分布形式,其中Ⅰ、Ⅱ组合主要分布在研究区长71、长73亚段,Ⅲ、Ⅳ组合主要分布在研究区长72亚段。剖面相分析表明,长7沉积期整体为一套先变细、再变粗的细粒沉积序列,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浅湖-半深湖沉积—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  相似文献   

5.
庐枞盆地及其周缘地区黄马青组具有典型的河控三角洲沉积层序,为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上段主要由泥岩-砂岩组成,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远砂坝、河口砂坝、分流间湾、分支河道和天然堤等微相,总体构成向上变粗的海退三角洲序列。含铜岩系分布于黄马青组上段,由灰绿色、深灰等还原色调的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等细碎屑岩类组成,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分流间湾微相环境,在庐枞盆地中南部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6.
贵州镇宁乐纪泥盆系重晶石矿热水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镇宁乐纪泥盆系重晶石矿床地质储量3 302万t,属大型矿床类型。通过对矿床沉积结构、构造特征研究发现,矿床(体)中分布:纹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碎屑状构造、块状构造等,它们与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广西古潭热水沉积重晶石岩及北秦岭二郎坪群热水沉积重晶石岩类似,海底热水喷流形成的热水喷流通道相、单一热水沉积岩相及热水混合同生沉积相在镇宁重晶石矿层中广泛分布,共同构成了热水浊流沉积相,这与秦岭泥盆系热水沉积岩(矿)类似,矿层沉积结构、构造及岩相特征很好的记录了海底热水喷流、演化的信息,沉积韵律特征说明了热水喷流由弱-强-弱的变化过程。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形成的镇宁重晶石矿中热水沉积结构、构造及热水沉积岩相发育,是研究古热水喷流沉积成岩、成矿、划分热水沉积岩相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芯观测、地震解释和测井分析,结合薄片观察、粒度分析以及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长9-长6油层组存在砂质碎屑流沉积。结合盆地沉积背景及其演化规律,探讨了砂质碎屑流沉积的成因机制, 详细论述了砂质碎屑流沉积的沉积特征,建立了砂质碎屑流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砂质碎屑流砂体主要由块状粉细砂岩和含泥砾粉细砂岩两种成因相构成,其成因是三角洲前缘砂体在外界触发力作用下,滑动崩塌而形成。分析了砂质碎屑流沉积与油气的分布关系,实践表明砂质碎屑流沉积体是下生上储或下储上生的油藏类型,属于典型的岩性油气藏,构成了该区深水区域的良好岩性圈闭储集体。  相似文献   

8.
黄长石族矿物广泛分布在各种工艺岩石,尤其是高炉渣中,它在高炉渣中的分布量可与长石类矿物在天然岩石中的情况相比拟。黄长石有时也出现在富钙的碱性岩中,因此,黄长石的研究对岩石学和工艺岩石学,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铷—锶等时线法测定沉积岩的年龄,许多研究者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讨论。我就某些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从理论上讲,用铷—锶全岩等时线法可以测定沉积来源物质的年龄,沉积时间,成岩以及变质作用的时间。沉积岩中通常含有大量他生或碎屑矿物。细粒的碎屑沉积岩,如粉砂岩,页岩以及粘土类岩石,它们的Rb_(87)/Sr_(86)和Sr_(87)/Sr_(86)比值可以构成等时线。  相似文献   

10.
华南及陆缘地带自元古宙以来沉积岩分布十分广泛,出露面积约占全区陆地的60%以上。其主体为陆源碎屑沉积、碳酸盐沉积、震旦纪冰成地层以及东南沿海中、新生代火山碎屑岩,后者构成滨太平洋陆缘陆相火山碎屑沉积岩系,故岩类复杂。在沉积环境方面主要以海洋,特别是滨浅海沉积为主,沉积作用均很复杂。这里是我国沉积建造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华南地区的主要沉积环境及沉积岩组合见表1。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北缘旱峡地区发育完整的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沟组沉积序列;以陆源碎屑岩为主,发育砾岩、砂岩、钙质粉砂岩和页岩等;其中砾石分选差、磨圆一般、成分以灰白色砂岩为主,砂岩成分、结构成熟度中等-差。岩石组合、沉积序列和综合沉积特征研究表明,下沟组和中沟组主要由湖泊、扇三角洲、河流等3种类型沉积相、亚相与微相类型组成,发育了一系列重力流成因的沉积类型;湖泊沉积主要发育在下沟组底部和中沟组,扇三角洲沉积分布在下沟组中-上部,中沟组发育河流沉积。研究区早白垩世中期古流向以EN向为主,早白垩世晚期以W向为主,表明沉积沉降中心也由早期的旱峡西移至研究区西南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沟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庆安地区白垩系泉头组碎屑沉积岩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粉砂岩类组成。通过对白垩系泉头组碎屑沉积岩岩石样品的岩石化学分析表明 :主元素化学分类结果主要为长石砂岩、页岩 ,少量岩屑砂岩和硬砂岩 ;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显示其明显富集轻稀土及Eu负异常 ,并与NASC和PAAS稀土分布模式相似 ;碎屑沉积岩与上地壳的微量元素含量比值曲线显示为平坦型 ,这说明沉积岩是在活动性较弱的构造背景下缓慢沉积 ,具有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沉积物的特点。松辽盆地庆安地区白垩系泉头组碎屑沉积岩物质来源于张广才岭海西期花岗岩 ,后者的物源来自于上地壳。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露头详细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大河沿地区塔尔朗组细粒沉积岩矿物成分、沉积构造、岩性岩相类型及沉积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尔朗组细粒沉积岩矿物成分以石英和方解石为主,含少量长石及黏土矿物;沉积构造类型包括较强水动力下的粒序层理、小型交错层理、脉状层理以及静水环境下的纹层状构造;以颜色、矿物成分、沉积构造等因素为依据将细粒沉积岩划分为5种岩相,包括灰黑色薄层状混合细粒岩相、深黑色页状黏土岩相、灰黑色纹层状混合细粒岩相、灰色薄层状粉砂岩相、灰白色页状灰岩相;岩石类型包括碳酸盐岩类、细粒长英沉积岩类、细粒混合沉积岩类3种岩石类型。塔尔朗组细粒沉积岩沉积期温暖湿润,整体上属于还原的半咸水-咸水湖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西昆仑赛力亚克混杂堆积中砂岩块体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安 《岩石学报》1995,11(1):93-100
西昆仑赛力亚克混杂堆积由形态、颜色和大小各异的沉积岩块体以及黑色泥质粉砂岩夹灰紫绿色钙质页岩、泥灰岩和层凝灰岩的基质组成。露头上块体和基质界线一般清楚,岩块主要是岩屑石英砂岩、凝灰质杂砂岩、长石质杂砂岩、石英质杂砂岩和碳酸盐岩类等。它们分布受麻礼-康西瓦-木孜塔格构造带的控制,是在残留海沟带,通过碎屑流、重力流的作用形成一套特殊的沉积混杂体。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中西部永康盆地及金衢盆地白垩系冲积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众多中小型白垩纪盆地中,分布着河湖相红色沉积岩夹火山岩的白垩系上部地层。作者对位于浙江省金华地区永康市和义乌市境内的2条剖面进行了研究,即金衢盆地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的铜山岩中戴组剖面和永康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的方岩景区方岩组剖面,认为其主要为冲积扇沉积,具有多套沉积旋回的陆相碎屑岩准层序组,沉积特征表现为:下部紫红色块状砾岩、砂砾岩,夹泥质粉砂岩,局部有紫红色凝灰岩及深灰色玄武岩;上部棕褐色钙质粉砂岩与泥质粉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产恐龙化石Chilantaisaurus zhejiangensis;具有大型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其中扇根亚相的砂砾岩为槽流沉积和辫流水道沉积,扇中亚相的片状或席状砂岩为漫流沉积,漫流成因的片状或席状砂岩可能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此研究成果对中国南方小盆地白垩系扇根—扇中碎屑岩的沉积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泥页岩油气勘探的深入,详细解剖细粒沉积岩的岩石类型和组成,对后续储集层研究中优势岩石组合的确立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观察、全岩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以矿物含量和沉积构造作为主要依据,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下沙四上亚段细粒沉积岩划分为9种岩石类型,其以纹层状混合细粒沉积岩、块状混合细粒沉积岩、纹层状灰岩、纹层状粉砂质灰岩、纹层状黏土质粉砂岩为主。由特征元素比值Ca/Mg、Na/Al、Fe/Mn、Sr/Ba、V/(V+Ni)值及Ti、Al含量的垂向变化,可知东营凹陷细粒沉积岩在古气候、古水深、古盐度及水体氧化还原性、陆源输入程度等方面的演化具有明显阶段性,其气候在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表现为由干冷变暖湿,在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呈现暖湿相对湿冷暖湿相对湿热的演化;且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岩石组合及特征均有差异。因此,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陆源输入量的增加有助于纹层状混合细粒沉积岩大量沉积,而较为寒冷干燥的气候和相对低的陆源输入易于沉积纹层状粉砂质灰岩。这一结论有利于深化断陷湖盆细粒沉积岩岩石学的基础研究,可为后续油气勘探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西藏曲水岩基的时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水岩基是组成冈底斯花岗岩类岩带的岩基之一。由于该岩基地处交通要道,临近拉萨,因此自五十年代以来,许多地质学家在这里工作过。本岩基也是冈底斯岩带中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得最多、最详细的一个岩基。前人的研究表明,对曲水岩基的时代和成因的认识分歧很大。我们自1974年以来持续对该岩基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吉辽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岩相的若干岩石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研究吉辽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一种特殊的沉积构造——臼齿(简称MT)构造,揭示了它的时空分布范围、分类和含该沉积构造岩石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并对该种构造的形成环境进行了简要讨论。吉林辽宁地区的臼齿构造主要发育在新元古代地层中,按其成因可分为原地和异地两类。其中原地MT主要分布在泥晶灰岩、粉屑泥晶灰岩、泥灰岩或泥岩中,按其形态可分为丝状,条带状和瘤状3个亚类,13种微相类型。异地MT主要发育在砂屑灰岩、钙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中。臼齿碳酸盐岩的岩石学特征指示其形成并发育于稳定克拉通浅海潮下环境,特别是中-深缓坡  相似文献   

19.
侏罗系齐古组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其层序发育较完整,沉积相类型丰富。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录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在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车排子车60井区齐古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研究区齐古组主要为砾岩、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多旋回沉积组合,为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其物源主要来自于北西和正北方向。平原辫状分流河道微相砂体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储集性能较好,前缘分支河道微相砂体及河口砂坝次之,为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相带。该研究成果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湖北当阳白垩纪风成石英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振强 《地质科学》1983,(3):303-305
风成沉积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下的一种典型产物,包括石漠戈壁滩,沙漠和风成黄土。世界上研究得较详细的古代沙漠沉积的地质时代是侏罗纪、二叠-三叠纪、泥盆纪、下寒武世和前寒武纪,尤其是二叠纪最佳。在我国,已经报道的古风成沉积时代不老于白垩纪。1963年张步春和王景钵首次报道在广东河源红色盆地地层中,发现了风成斜层理和风棱石。后来,笔者在湖南沅麻红色盆地的白垩系中也发现有风成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