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震映像法在采空区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浅层地震法两种地球物理分支方法应用于采空区勘探的地质效果进行了较为系统地介绍,对同一测线上两种方法的解释成果作了分析。通过试验并经过钻探验证,得出以高密度电祖率法双边三极观测系统为主,浅层地震映像法相辅的勘探思路;说明由于地下情况的复杂性,运用不同的物探方法可以达到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辽宁弓长岭露天铁矿采空区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晓军  鲍晓东  林立  王玉海 《地质与资源》2007,16(4):303-305,310
介绍了应用高密度电法与地震映象法对弓长岭露天铁矿采空区进行探测的方法技术及应用效果.地震映象法具有数据集速度较快、抗干扰能力强、勘探深度不受限制和资料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可根据波形特征和同相轴的形态推断异常顶部埋深.高密度电法对采空区的范围均有显示,但其受矿区游散电场的干扰较大.两种方法应相互补充,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浅层地震波法对309国道马石店隧道进行勘察,以高密度电法为主,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相辅助的方法,通过综合比较,可以查明风化层和基岩分界及隐伏构造,为勘察设计提供依据,综合物探方法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水域高密度地震映像勘查方法,论述了该方法中震源技术、GPS定位及测量技术、教据采集技术和资料处理技术不同于常规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特点.通过对拟建中的泉州造船厂进行海上地震勘察,并结合地质钻孔资料对映像时间剖面进行了综合处理和解释,查明了该区水下地形的起伏及变化情况,覆盖层的分层、深度以及基岩面的埋深、起伏与构造情况.结果表明,地震映像资料解释结果与海上钻孔资料基本一致,地震映像法是一种用于海上探测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近海工程物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滑坡是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分布范围最广,产生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结合工区地质情况和地球物理特征,本文选用了高密度电法、瑞雷波法以及地震映像法在滑坡区进行研究和应用。研究表明,相比常规的勘察手法,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对滑坡进行勘察,实验表明:高密度电法对地下的电性分布有较好的的反映,但无法直接判断滑动面的几何形态;地震映像法能够较为直观的反映地下弹性界面的起伏情况,对不良地质现象反映明显;瑞雷波法对浅层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不受地层速度的干扰,能够较详细的探测滑坡体的内部情况。不仅解决了单一物探结果的多解性问题,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工作效率高、相对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岩溶区岩土体的物性差异,利用波阻抗和电阻率差异,对比分析了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法等几种物探方法,最终确定了高密度电法、地震映像法及声波测井和钻孔CT法等地表和地下物探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来探测岩溶分布与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309国道马石店隧道勘察中,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浅层地震波法进行勘察,为勘察设计提供依据.实践表明以高密度电法为主、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相辅助进行物探勘测,通过综合比较,在查明风化层和基岩分界及隐伏构造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地震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及高密度电法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工程勘察实例,阐明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在铁路、高速公路隧道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并介绍了这2种方法相结合在查明隧道隐伏构造和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性质、特征中的应用效果,提出提高这2种方法勘察精度的几个举措.  相似文献   

9.
高密度电阻率法与浅层地震在探测煤田采空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林 《物探与化探》2012,(Z1):88-91
在内蒙古某地区,针对测区不同的地电条件,综合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浅层地震进行煤田采空区探测,钻孔验证结果表明两种物探方法结合探测采空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用于海域工程勘察的物探方法相对较少,地震反射波法是水域工程物探的首选方法,但当遇到海底沉积层中含浅层气时,声波信号受屏蔽导致地震探测失效;因此尝试采用直流高密度电法探测浅海工程海底沉积层厚度和基岩面起伏情况。结合电阻率测井资料建立模型并进行正反演计算分析,并通过广东汕头市苏埃通道工程实例证实直流高密度电法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探测效果。在局部地震反射波法有效的区段进行两种物探方法的综合解释,可以提高解释的可靠性及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