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人口、经济、社会、土地4个方面构建宝鸡市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应用熵值法对1990-2009年宝鸡市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同时,使用资源压力指数对宝鸡市城市资源压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二者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1990-2009年间宝鸡市城市化综合水平持续提高;②在城市化进程中,相应的资源压力也会发生变化,二者存在着极强的相关性;③宝鸡市城市化水平的增长率在1990年代初期低于资源压力的增长,盲目的粗放型资源利用发展模式不但不能加速城市化进程,反而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相似文献   

2.
以全国水平为理想状态参照区域,选择湖北省为研究载体,介绍了以人口和经济为双重考量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相对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的动态分析表明,湖北省1978-2005年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平稳发展趋势,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相对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缓慢上升趋势,相对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缓慢下降趋势.总体上,湖北省处于人口超载、经济承载力富余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耦合过程与解耦分析——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莎莎  陈明星  刘慧 《地理研究》2018,37(8):1599-1608
探索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复杂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从可持续城镇化视角,构建城镇化发展指数和资源环境压力指数,分析评估了2003-2015年北京市城镇化发展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影响,借鉴解耦模型进一步研究了北京市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 北京城镇化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人口、经济和社会城镇化均呈现出较高水平且增速放缓的特征,人口城镇化率从79.05%上升到86.51%。② 资源消耗总量仍在不断增加,而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相对较为明显,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量趋于降低,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呈波动性逐步上升趋势。③ 12年间,北京市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呈现由弱解耦—强解耦—弱解耦—扩张性耦合—扩张性负解耦—强解耦—弱解耦—强解耦的演变轨迹,耦合与解耦关系反复,这种反复体现了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复杂关系及其动态演化特征。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将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瓶颈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资源型城市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模型等,建立人口与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 GIS 9.3软件平台综合分析鄂尔多斯市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度变化,并对未来做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鄂尔多斯市人口和经济综合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提速缓慢,各旗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空间协调度大小有明显变化,协调等级呈现轻度失调、勉强协调、中等协调和良好协调,人口与经济基本保持原有协调关系;预测结果显示:到2025年地区协调度将达0.574,整体将发生初等协调向中等协调的转变,人口与经济实现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资源禀赋是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础 ,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起着制约作用。资源环境与经济关系的协调与否是产业结构合理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资源供需、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效益 ,建立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模型 ,定量分析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并对怀柔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怀柔县的资源供需不平衡 ,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6.
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生态因子分析方法,通过对广东省韶关市典型案例分析,对我国山区资源型大城市的社会区分类、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具有这种规模、功能和区位特征城市的社会区可划分为7类,其中5类社会区及其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与北京、上海、广州等综合性特大中心城市具有相似之处;而另2类则反映出山区资源型城市的不同特征。影响这类城市社会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其中科技文化水平和建设时序两个因素与综合性特大中心城市相似;但就业结构对山区资源型城市的影响比中心城市的影响要大得多,年龄结构、性别比结构、人口迁入迁出比重等人口和家庭特征因素在这类城市中具有突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2020年脱贫摘帽的贵州省望谟县161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振兴潜力与劳动力资源水平空间分布格局,运用耦合协调评判模型,探究二者耦合协调关系及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县域乡村振兴潜力水平整体偏低,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受县城经济辐射越强、环境资源及交通区位条件越好的村庄,乡村振兴潜力越高;(2)劳动力资源水平因自然禀赋较差以及劳动力大量外出转移就业而相对较低,表现出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特点;(3)县域乡村振兴潜力与劳动力资源以中度耦合为主,呈现基本协调的态势,耦合协调度较高的行政村主要分布在县域南部产业经济发展较好及区位交通较便捷的地区;(4)县域乡村振兴与劳动力资源耦合协调关系包括劳动力资源滞后型、乡村振兴滞后型和同步型,其中以同步型为主,该类型将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难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城市拓展对资源消耗的影响程度分析——以长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艳军  张婧 《地理科学》2012,(9):1093-1098
构建脱钩状态模型和响应程度模型,通过定量研究1995~2010年长春市城市拓展对资源消耗的影响程度,得到以下结论:①长春市城市拓展与资源消耗总体呈现"双增长"特征,城市快速拓展导致的资源消耗及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②长春市城市拓展与资源消耗始终处于"相对脱钩"状态,且资源消耗增长速度随着城市拓展呈先相对下降、后又相对提升的趋势。在城市拓展规模保持总体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资源消耗变化是影响二者脱钩状态与脱钩程度演化的关键因素;③随着长春市城市拓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资源消耗增长的影响程度持续增大,进一步说明城市拓展作为资源消耗的驱动力,其变化是导致长春市城市拓展对资源消耗影响程度增大的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新平  孟梅 《干旱区地理》2011,34(1):173-178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土地利用必然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变化又反馈于土地利用,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状况波动下降,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减弱,协调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演化正朝着风险性与不确定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旅游资源分布图难以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全面反映和深度挖掘.借鉴物理学中能量辐射的原理,指出旅游资源单体也将其影响力以能量的形式向周围辐射,并将旅游资源的密度看作是旅游资源辐射能大小的分布.由此提出旅游资源密度的概念.根据旅游资源的特殊性,改进人口密度的核心估计模型,提出旅游资源辐射能的计算模型.运用GIS技术,以从化...  相似文献   

11.
以农户福祉和生态系统服务关系为研究视角,选取地处南方丘陵山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广东省乐昌市的8个地形地貌相似、但发展存有差异的村庄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问卷访谈等,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2005及2018年农户福祉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福祉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耦合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8年,农户福祉水平各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农户收入水平、居住条件等显著增加,其评价值分别由2005年的0.294和0.245增加到2018年的0.385和0.422,同时农户对生态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2)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对文化服务功能的感知有较大的提升,其感知值由2005年的0.251增加到2018年的0.370。3)生态系统四大服务功能与农户福祉水平均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其中供给服务、文化服务与农户福祉的关系密切。4)加强提升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低影响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维护与农户福祉的提高,促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西部旱区草地资源的现状、特征入手,分析引起退化的驱动因素,设计草地资源退化态势量度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青海省德令哈市为例进行了研究。据此提出了加强生态建设、改革使用制度、实现法制化管理、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合理利用西部旱区草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特征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宇  董雯  刘毅  李小云 《地理科学》2016,36(9):1359-1370
通过资源型产业竞争力和空间集聚扩散等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北地区资源型产业基础地位明显,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应,但相比全国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行业竞争力相对较弱。资源型产业空间分布不均衡,不同城市对资源型产业依赖程度各异。不同资源型产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态势及演化路径不同。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东北地区应针对不同资源型产业实施差异化的产业调整方案、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型产业附加值、以产业区为空间支点推动资源型产业政策精准化、以大型企业集团为抓手推动资源型产业空间优化配置和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保障东北地区资源型产业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海争端新动向与我国维权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入新一轮修订期,各国都要在2009年5月13日前提交"领海基线声明",用以重新审议岛屿主权。正是这次大规模修订,使得我国南海地区进入主权领土争夺的多发期,如何应对越南、菲律宾等国对中国南海岛礁的侵占,千年来海洋观念的淡薄,成为目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基本呈缩小趋势,其程度远小于东西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绝对差异稍有扩大。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总体水平经历了由南弱北强到南强北弱的变化过程。1993年以后,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趋同。基于南北内部区域细分的6个次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变化是导致上述南北区域之间经济差异总体变化的空间原因。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永兴县从工业"三废"中提炼"再生白银",成为全国建设"两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活标本,并获"中国银都"称号,其"再生白银"工业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分析认为,永兴"再生白银"工业旅游开发具有良好的本体资源优势、组合资源优势、区域品牌优势和市场区位优势,应重点考虑旅游项目设计、银饰旅游纪念品开发、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旅游品牌培育、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等问题,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苗长虹 《地理学报》2006,61(4):425-434
以产业区理论、管制理论和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为基础,以学习创新为核心,构建了一个融生产体系与社会生产体制、制度与协调机制、地方生产网络、全球生产网络“四位一体”的学习型产业区分析框架;运用该框架,以河南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为案例,研究了全球-地方网络联结的方式、动态及其对技术学习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全球与地方生产网络的建构和有机联结,传统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是可以从“低端道路”迈向“高端道路”的,发展学习型产业区应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一项重大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8.
卢松  陆林  凌善金  宣国富 《地理科学》2003,23(6):762-768
湿地具有强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在维持地球表面生态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湿地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成果颇丰,但从湖区农户对湿地资源与环境感知角度进行的研究国内尚不多见。以安庆沿江湖群为例,根据对湖区农户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湖区农户对湿地资源和环境的感知状况,得出一些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湿地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Economic opportunities are considered a primary determinant of human migration, but their explanatory power in Communist China has been limited because of strong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controlling migration and in planned population transfers. Since the late 1970s, however, economic reform has brought about changes in China's regional economies and generated new push and pull forces for migration, and the relaxation of migration restrictions has created greater opportunities for nongovernment-induced migration. Using data primarily from the 1990 census, I review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migr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migrants. 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Province reveals that its attractiveness to migrants from other provinces and its intra-provincial migration patterns are attributable to differentials in per capita output and foreign investment.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argument that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era of migration in which present and expected economic opportunities are important explanations for the volume and directions of population mov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