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011 年8 月在广西靖西县安德乡-洞穴地下水中采到4 尾标本,经鉴定为间条鳅属一新种,命名为小间条鳅Heminoemacheilus parva.新种区别于同属已知种郑氏间条鳅H. zhengbaoshani 的特征为无眼,无鳞,无色透明,侧线完全,胸鳍末端超过胸鳍基部与腹鳍基部之间的中点.区别于同属另一已知种透明间条鳅H. hyalinus 的特征为:体细长,体长为体高的4.8~7.3 倍;头较长,体长为头长的3.1~3.6 倍;尾柄细长,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2.4 倍.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智利外海南极褶柔鱼Todarodes filippovae的形态特征,并参考前人研究资料,确定了其分类地位,同时对其作了初步分析。鉴定认为:该种系柔鱼科、褶柔鱼亚科、褶柔鱼属的南极褶柔鱼;其最北分布可到27°57′S,比原先文献报道的35°S偏北;渔获物的调查期间的胴长为157~366mm,体重为65~960g,性腺成熟度以Ⅰ、Ⅱ期为主,占总样本的71%。同时,还建立了胴长与体重、胴长与角质额喙长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两广沿海潮间带或浅水中已发现十七种江蓠(GraciLaria)这些江蓠在利用时、所含琼胶的多少、质量的优劣与其组成都有密切的关系,显然,对江蓠进行定量分析实属必要。一、试料 1、江蓠(G. Verrucosa),藻体呈软骨质,圆柱状或线状,丛生,囊果球形,顶端无啄状突起,干品为紫色或浅棕色。 2.细基江蓠(G. tenuistiPitata)藻体呈线状,基部渐细,囊果球形,顶端有啄状突起,干后部分呈灰暗色。 3.芋根江蓠(G. bLodgettii)藻体软骨质圆柱状,分枝基部骤然缢缩,常形成极小的柄,枝端渐细,浅紫色或肉色。  相似文献   

4.
描记采于贵州省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一地下河中的金线属一新种 ,以采集地县名命名荔波金线Sinocyclocheilusliboensis.sp .nov。新种外形与广西凌云金线相似 ,但前者鳃耙少 ,仅 4— 5 ,后者 9— 10 ;前者眼间距较窄 ,头长为眼间距的 3.4~ 3.6倍 ,后者 2 .4~ 3.0 (2 .8)倍 ;前者尾柄较细 ,尾柄长为尾柄高的 1.8倍 ,后者 1.3~ 1.6 (1.4 6 )倍 ;前者侧线鳞与体鳞一致 ,侧线上下鳞分别为 2 8— 30和 16— 18,后者侧线鳞大于体鳞 ,侧线上下鳞为 14— 17和 8— 11。  相似文献   

5.
1986年夏,我院师生在甘肃省武威西南20km的祁连山北麓的臭牛沟一带进行野外实习时,在下石炭系地层中的臭牛沟组的海陆交替相中,采集到丰富的动植物化石。目前,已发现5块标本上有古植物孢子囊化石,为缨囊属(Distichotheca SP.)其中Wlh—(30)—1标本上的孢子囊穗极为完好,呈4cm长的棱形,另Wlh—(30)—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采自我国沿海岸的褐藻门短毛藻科Elachistaceae短毛藻属Elachista的分类。【方法】对采自我国沿海岸的短毛藻进行形态学鉴定,描述新种的形态特征以及其他分类学信息,并与相似种进行比较。【结果】鉴定出长海短毛藻E. changhaiensis Luan et Ding、短毛藻E. fucidola (Velley) Areschoug、暗色短毛藻E. fusca Luan et Ding和细枝短毛藻E. tenuissima Luan et Ding sp. nov.等4个种,含新种1个。细枝短毛藻藻体暗褐色,半球形,直径4~5 mm;基部由薄壁细胞组成基垫;同化丝可分成长同化丝和短同化丝,长同化丝较短,长1~2 mm,由63~128个细胞组成,直径6.0~9.5μm;短同化丝较长70~225μm,直径3.5~6.0μm。单室囊囊状,多室囊线状。模式标本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AST)。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辽宁省朝阳煤矿北腰矿井石炭系煤层内获石英岩漂砾。漂砾层厚约几 cm,漂砾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倾斜产出,长约2.5—4cm,宽约2.2—3.5cm,厚约1.2—1.5cm。砾石呈深灰色,表面光滑,有一层薄膜,无棱角,具裂缝。煤的变质程度低,灰分高。推测系华北地台型聚煤盆地北缘古陆震旦系石英岩被风化剥蚀,随水流长距离搬运,并泛入泥炭沼泽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东秦岭南坡下志留统张湾组主要由笔石页岩,含介壳化石的钙质泥岩或两种岩层交互出现的混合相地层所组成,属于昆仑—秦岭沉积地层区的一部分。所产三叶虫计有7科、9属、22种(10新种,1新亚种、2未定种)。动物群的时代为早志留世,其层位大致可同扬子地台区龙马溪晚期到石牛栏早期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产自贵州瓮安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瓶状微化石2属3种,进一步证实瓮安生物群中已具有最早的能分泌硬体的原生动物存在。通过对这些瓶状微化石的立体形态、岩石薄片中的切面形态及外壁结构研究,认为瓮安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在外壁具单层或多层结构,壳壁成分为磷酸钙质等特点,与陕南宽川铺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相类似,但在化石的大小和外形特征方面又与高家山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非常一致。这些化石的发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瓮安生物群的内容,而且为探讨具分泌硬体能力的原生动物的起源、分布和早期演化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琵琶螺(Ficus)生活于浅海沙泥质的海底,是我国东、南沿海渔民拖网常捕到的腹足纲软体动物,肉肥大供食用,壳可制工艺品。贝壳呈梨形或琵琶形,螺旋部短小,体螺层特别膨大。壳面具肋,肋简单或纵、横交织呈网目状。壳口宽,前沟长,唇薄,无脐。外套膜极发达,边缘肥厚,伸张时两侧叶能反卷包盖贝壳的一部分。头部狭长,有锥状触角一对,眼位于触角基部外侧。足宽大,前端圆,后端尖,无厣。水管细长。吻长,管带状。齿式2·1·1·1·2。  相似文献   

11.
本种为青岛港及黄渤海沿岸常见种,此外也产于日本及西印度等地。曾呈奎等(1962)曾描述过产于青岛港的本种形态构造。作者自1977年开始在青岛港采到大量本种标本,同时也研究了它的形态构造及其生殖器官的系统发育过程,现报导如下: 一、藻体形态构造藻体直立,单生或丛生。紫红色或紫红带绿色,粘滑。有的幼体长至2公分时,才开始长出小羽枝,主枝线状或扁压,高7—35公分,宽2—3公分。固着器盘状。1—2回羽状分枝,小枝长短不一,互生,偏生或对生,基部缢缩,有的小枝亦从藻体表面伸出,成长的  相似文献   

12.
皮丝藻Dermonema dichotomum Heydrich采自广东省汕尾市遮浪等地。在研究它的生殖器官发育过程中,发现它为雌雄异体;果胞枝由3-4个细胞组成,少数2个或5个细胞,一般侧生,也有的顶生;有的同化丝顶端细胞或髓丝末端细胞可转化为果胞枝;少数具有分枝状的果胞枝;有的果胞枝上也可以长出同化丝或根样丝。  相似文献   

13.
更正     
我刊2019年第4期文章《中国短毛藻属Elachista的分类学II——包括1个新种》第3页2.3节的第2与第3行间漏缺以下内容:“特征描述:藻体暗褐色,半球形。基部由薄壁细胞组成垫状假膜体。着生于假膜组织细胞上的同化丝可分成长同化丝和侧丝(短同化丝)。无毛。单室囊和多室囊同体。习性和产地:在中潮带附着于Sargassum confusum藻体上,与Halothrix gracilis等混生。产于大连。地理分布:中国渤海。模式标本产地:中国大连。2.4细枝短毛藻(新种)(图2)Elachista tenuissima Luan et Ding sp.nov.”。谨向作者和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14.
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县东北部的白河两岸,四面环山,距延庆县城约30公里,距北京城约100公里.园区东邻怀柔,西、北与河北省赤城县接壤,南面是延庆盆地.沿白河两岸,东西长26公里,南北宽6-8公里,总面积约226平方公里. 地质公园以形成于距今1.4-1.8亿年间的上侏罗统硅化木为特征.延庆硅化木群位于园区的东部干家店镇下德龙湾村白河两岸,化石产在距今1.4-1.8亿年间的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一、二段地层中,目前裸露地表的硅化木57株,化石纹理清晰,质地坚硬,年轮宽窄可辨.其表面多呈浅褐黄色或灰白色,新鲜切面多为灰黑色,其形态像树干被锯断的树桩,一般直径0.6-1.5米,最大直径为2.5米,多垂直于地面,露出地面一般高0.4—0.5米,最高可达l米多,只有少量横卧或倾斜,最长达15米.  相似文献   

15.
嵌线螺科(Cymatiidae)贝壳呈纺锤形、梨形或棒槌状,表面多具外皮和绒毛。壳质坚厚,螺层表面通常有肿肋。壳口一般呈卵圆形或圆形,唇厚,具齿肋。前沟长或短,后沟不明显。厣角质。足短小,后端钝,触角呈锥状,眼位于触角基部的外侧。齿式2·1·1·1·2,中央齿大,末端齿尖多,侧齿边缘有小齿,内缘齿通常有不发达的小齿,外缘齿呈针状,边缘不具齿。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广东的潮阳海门,海丰遮浪及湛江硇洲岛等地采到的大量垫形皮丝藻Dermonema plvinata (Gruno ω)Fan对其形态构造及生殖器官作了研究,发现它一般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精子囊一般着生在同化丝顶端细胞下位的第1、2个细胞的侧面,但少数也可着生在顶端细胞上。果胞枝由2—7个细胞组成,偶然也发现8个或12个细胞的,一般为侧生,少数顶生或对生,也有分枝状的果胞枝,而且果胞枝可长出同化丝或根样丝,少数果胞具有双受精丝或双果胞的变异,成熟的产孢丝为放散状或蔓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邹平火山岩盆地不同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火山活动总的趋势是由弱到强,爆发指数为38—68—92;火山岩3个亚组SI值均<40,表明母岩浆可能是由幔源岩浆经分异演化或同化而形成的;侵入岩σ介于2.39~4.99,属钙碱性-碱性岩系;DI为65.15~88.98,岩浆分异演化程度相对较高;A/NKC为0.96~1.02,岩石为弱过铝质。该区岩浆岩属壳幔型中性岩—壳幔型和铝质地壳过渡区中酸性岩—酸性岩的岩浆岩区。铜多金属对构造-岩浆事件的响应可描述为:长期继承性活动的区域性构造和振荡性的岩浆侵入活动,致使富碱质岩浆热液与已结晶的二长质岩石在地球化学界面发生交代蚀变,并进行了物质交换。  相似文献   

18.
为检测方目网囊对蓝圆鱼参和多齿蛇鲻的选择作用,2000年11~1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试验了4种目大的方目网囊.结果表明,方形网目网囊有利于释放纺缍形(如蓝圆鱼参)、圆形或近圆形(如多齿蛇鲻)两种形体鱼类的小、幼鱼,且对后者的释放效果更好.当网囊目大分别为45、50 mm时,蓝圆鱼参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121.22、128.77 mm;当网囊目大分别为40、45、50 mm时,多齿蛇鲻的L0.5分别为124.12、126.75、139.32 mm.通过不同目大网囊对蓝圆鱼参、多齿蛇鲻选择性比较分析,发现50 mm目大方目网囊的选择效果好于40、45 mm目大的网囊,因此,在南海区拖网渔业中采用50 mm目大的方目网囊是必要的,同时建议将150 mm作为蓝圆鱼参、多齿蛇鲻的最小可捕叉长标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鲁西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地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26亿年前形成的泰山群岩石中,稀土元素在云母片岩中最富集,是球粒陨石中稀土元素总量的40倍,在透闪片岩(科马提岩)中最低,是球粒陨石的4倍;稀土元素分馏作用在云母片岩中最明显,La_N/Yb_N为98.56,而在斜长角闪岩和透闪片岩中最不明显,La_N/Yb_N为1.42左右;斜长角闪岩Sm/Nd比值一般大于0.33,属轻稀土亏损型,泰山群中斜长角闪岩之原岩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相似。鲁西早前寒武纪侵入岩,随着时代由老至新的演化,稀土元素总量愈来愈高,且愈来愈富集轻稀土;侵入岩的δEu则愈来愈小,但作者所统计的50件侵入岩样品,其中有46件大于0.52;鲁西晚太古代的侵入岩属无铕异常型,早元古代的侵入岩为负铕异常型;岩石的化学成分表明,鲁西早前寒武纪侵入岩与Ⅰ型花岗岩相当,且均属轻稀土富集型;鲁西晚太古代的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的La_N/Yb_N比值是球粒陨石的20倍,并根据投影,推设这两种岩石来自于玄武质岩石——角闪岩25—50%的部分熔融,而玄武质岩石也是从地幔中部分熔融所产生。  相似文献   

20.
方目网囊对蓝圆鲹和多齿蛇鲻的选择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方目网囊对蓝圆鱼参和多齿蛇鲻的选择作用 ,2 0 0 0年 1 1~ 1 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试验了 4种目大的方目网囊。结果表明 ,方形网目网囊有利于释放纺缍形 (如蓝圆 鱼参)、圆形或近圆形 (如多齿蛇鲻 )两种形体鱼类的小、幼鱼 ,且对后者的释放效果更好。当网囊目大分别为 45、5 0mm时 ,蓝圆鱼参的5 0 %选择体长 (L0 .5)分别为 1 2 1 2 2、1 2 8 77mm ;当网囊目大分别为 40、45、5 0mm时 ,多齿蛇鲻的L0 5分别为 1 2 4 1 2、1 2 6 75、1 3 9 3 2mm。通过不同目大网囊对蓝圆鱼参、多齿蛇鲻选择性比较分析 ,发现 5 0mm目大方目网囊的选择效果好于 40、45mm目大的网囊 ,因此 ,在南海区拖网渔业中采用 5 0mm目大的方目网囊是必要的 ,同时建议将 1 5 0mm作为蓝圆鱼参、多齿蛇鲻的最小可捕叉长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