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整个气象影视广告营销过程中 ,谈判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广告价格又是谈判的焦点。在谈判中 ,如何报价 ,不仅影响到谈判气氛和谈判效果 ,还会最终影响到气象影视广告的收益。因此 ,对气象影视广告营销人员来说 ,应当在谈判中学会把握报价时机、掌握报价原则、灵活使用报价方式。只有如此 ,才能获得较高的广告成交率。1 报价时机的把握在气象影视广告营销谈判中 ,如何把握报价时机以争取谈判的主动呢 ?是先于对方报价 ,还是让对方报价 ,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先于对方报价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 ,先报价影响谈判进程 ,实际上为谈判…  相似文献   

2.
火箭增雨作业部位和催化剂量的确定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李红斌  周德平  濮文耀 《气象》2005,31(10):42-46
讨论了采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指挥火箭增雨作业时。对大连地区不同类型云催化时目标云选择、催化潜力判断、催化时机把握、催化部位确定的技术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线积冰是一种不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时一年也遇不到几次,一旦发生,常使观测员对电线积冰的观测和记录感到生疏。由于对细节理解不深,就会发生歧义,出现电码错误,不能正确把握一次积冰过程最大值测定的时机,使记录失真。只有准确理解规范、电码的含义,才能正确观测...  相似文献   

4.
对于白龙湖库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需要针对该区域进行精细化的预报,必须提前1~2天预测该区域有无作业天气条件,才能确定是否提前安排作业人员到位,在降雨发生时才能捕捉到最佳作业时机。本文选取了2011年7月5~6日的强降雨天气过程,对广元市白龙湖库区开展的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详细剖析,从地形影响、环流形式、作业方式、雷达资料、区域站雨量监测、卫星云图等,多方面分析了在白龙湖库区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时如何把握最佳作业时机。   相似文献   

5.
徐开宇  纳得秀  侯琳 《青海气象》2009,(2):25-28,36
本文利用黄南地区四个县站1997--2006年降水资料和2004--2006年人工增雨资料,分析了黄南地区降水分布特征和适宜黄南地区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及气象要素,总结出黄南地区人工增雨的最佳气象条件,对不同云系如何进行实时监测、识别和把握有利的作业时机、部位以及对人工增雨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和思路,对作业点的布设提出了新办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桐庐县干旱特征的分析,指出干旱是桐庐县的主要气象灾害,平均高达3年2遇,而夏秋旱占94%。夏季对流性积云是桐庐县人工增雨的主要云系,准确预测对流性天气发生的条件,及时把握有利的增雨作业时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增雨效益,人工增雨是缓解干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次持续强降水过程中惠州预警信号的发布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2005年6月中、下旬惠州全市范围内发生持续强降水过程,降雨量级达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全市各台站均发布了不同等级的预警信号。通过分析这次持续强降水期间预警信号的发布工作,总结出预警信号发布工作中成功和失误的经验:正确理解各级信号的意义、估计回波发展情况并建立预警指标、建立市县联防机制,从而准确把握发布时机。  相似文献   

8.
王涛  李静 《贵州气象》2003,27(Z1):59-63
2003年7月5日曲靖境内出现一次强冰雹云天气过程.对711B数字化雷达回波演变、防雹作业进行综合分析表明,这是一次强单体对流云合并形成"带"状强冰雹云系的天气过程.在此次过程中雷达监测、防雹作业时机、用弹量把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9.
气象影视节目中天气现象的拍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中各种天气现象的拍摄技巧:利用一些气象学知识和天气预报情况,对拍摄地点和时间做出准确选择,抓住不同天气的规律和特点,正确调节摄像机的参数,注意画面构图和色彩层次,拍摄出更真实的天气现象和更艺术的画面。  相似文献   

10.
以《深圳市台风暴雨灾害公众防御指引》和《深圳市台风暴雨灾害防御规定》实施后,几次典型涉及停工停课的台风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情况为例,探讨了如何把握涉及停工停课预警信号的发布、升级及取消的时机以及如何更好发挥预警信号"发令枪"的作用。研究认为,在涉及停工停课预警信号发布策略方面,预警信号发布时机是前提、短时临近预报关键技术是核心、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是关键、科学有效的标准化制度是保障、高效集约的智能服务平台是支撑。同时,为了将防灾减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还应完善高级别预警全网发布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和指引宣传,健全灾害天气条件下停工的实施细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台风暴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1.
邓文风 《四川气象》1996,16(2):37-38
对宜宾地区1993年6月27日利用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和中小尺度雨量图等指导37高炮人工增雨联合作业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有利作业的天气选择和作业时机把握及雷达回波信息的快速传递,是人工增雨成功的首要条件,雨团的移动方向与500hPa引导气流具有一致性。本文还通过这次联合作业的基本过程和效果检验,粗浅地讨论了有关37高炮人工增雨工作流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2012年锡林郭勒盟春夏季降水分布和主要天气过程分析,结合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降水天气系统对人工增雨作业效率的影响分析,对飞机增雨作业和火箭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由于2012年系统性稳定降水天气过程较多,增雨效果显著,为旱情解除发挥了重要作用;降雨天气系统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便于地面火箭增雨作业把握时机,虽然因空域管制影响了作业次数,但作业时间长,火箭发射量大,同样取得了很好的增雨效益。2012年是近年来增雨效率最高的一年。  相似文献   

13.
古田水库2004年蓄水型人工增雨作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宁德市人工增雨指挥系统应用到2004年6~8月古田水库抗旱蓄水型人工增雨作业和进行综合效果评价,取得显著效果。5次作业过程,水库流域共增雨16117×104m3。结果表明:新一代天气雷达宁德市人工增雨指挥系统在实际作业中应用,对旱情的监测、作业条件确定、把握最佳作业时机、场外作业指挥、云团跟踪分析、效果综合评价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使人工增雨作业科学化、客观化、系统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作效果,扩大了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与广元市气象局在宝珠寺水力发电厂的主要蓄水区—白龙湖水库建立了资源性人工增雨蓄水作业基地,从2006年开始,每年5~10月在该地区实施增雨作业。本文选取2007年9月29日较为典型的作业个例,从天气系统、作业条件及作业时机的把握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多年实践,对白龙湖库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基本天气形势、作业条件和作业时机作了较深入的总结,为在该地区长期开展资源性人工增雨蓄水作业积累了较好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作业的科学性,采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和3S技术指挥火箭车适时科学流动作业,在分析运用现有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多普勒雷达指挥作业对不同类型云进行催化时目标云的选择、催化潜力判断、时机把握、催化部位的确定等关键问题地蚝了研究.提出了包括雷达监测、判别指标、作业参数生成和效果反馈分析等内容的新一代火箭增雨作业技术方法,并运用3S技术对作业车辆实时定位跟踪,适时调整,科学指挥火箭车流动作业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6.
前三张是一个以透明雹胚冻结形成的多层次的锥形雹块照片。①为俯射光拍摄,白色部分为不透明层,黑色部分为透明层;②为透射光拍摄,其黑色部分为不透明层气泡带;③为偏振光拍摄的冰晶晶体结构,在偏振光下可以看出冰雹在.  相似文献   

17.
火箭增雨作业中雷达和3S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提高作业的科学性,采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和3S技术指挥火箭车适时科学流动作业,在分析当地天气特点、雷达回波特征以及充分运用现有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多普勒雷达指挥作业对不同类型云进行催化时目标云的选择、催化潜力判断、时机把握、催化部位的确定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包括雷达监测、判别指标、作业参数生成和效果反馈分析等内容的新一代火箭增雨作业技术方法,并运用3S技术对作业车辆实时定位跟踪,适时调整,科学指挥火箭车流动作业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8.
火箭防雹作业技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金枝  吴书君  王凤娇  王立静 《气象》2008,34(3):112-117
针对火箭防雹作业的特点,就火箭防雹的作业部位、作业时机、用弹量、作业指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明确地提出了火箭防雹作业的部位、时机和剂量判定程序及作业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引言本文介绍运用卫星云图资料对中国和苏联上空秋末到初春的降水量的估算方法,所用的资料是诺阿-4号卫星的两种云图。一种是在上午9时左右(当地时间—下同)和下午8时左右分别拍摄的红外云图;另一种是上午9时拍摄的可见光云图。两种云图的分辨率都是2.5公里。做法分三步:(一)在相隔约12个小时拍摄的两张红外云图上划出降水云区的范围;(二)运用专门制作  相似文献   

20.
作物花粉自动采集传感器通过ARM(advanced RIS Cmachines)控制简易机械臂操作采样平台上的载玻片捕获空气中自由扩散的花粉粒子,并将载玻片置于生物显微镜下,通过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视频传感器将生物显微镜生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数字图像,经嵌入式ARM单片机计算处理并存储。利用外场实测资料和标准医用血球计数板,对仪器进行几何尺度标定及载玻片拍摄抽样定标。仪器光学放大倍数F定为328,视场真实面积S为1.516mm2,当拍摄抽样数N为50次时,花粉密度相关系数大于95%。当抽样精度一定,花粉浓度大时,可适当减少抽样数目。体积较小的水稻花粉需要拍摄抽样40次,而体积较大的玉米花粉则需要拍摄抽样80次。因系统几何失真引起的光学放大倍数F随显微视场半径变化,使得实测取样面积误差最大可达13.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