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分析中国历史环境演变及其对中国经济生产的影响。现今中国的环境特点,是2000多年环境变迁的继续。在今日环境状况下,经济生产需要新的发展方略与环境改造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中国历史环境演变及其对中国经济生产的影响。现今中国的环境特点,是2000多年环境变迁的继续。在今日环境状况下,经济生产需要新的发展方略与环境改造。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与环境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论述了中国海岸带的分布和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并对其环境进行评估。分析指出,海岸带既是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带,又是自然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带。鉴于海岸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继续恶化的趋势,今后应在掌握中国海岸带资源环境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海岸带资源环境进行动态监测,预测未来海岸带资源环境发展趋势,从而增强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一体化形势下中国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中国农业持续发展面临重重困境:(1)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2)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3)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4)粮食与食物安全问题不容忽视;(5)科技竞争在国际上处于劣势地位;(6)生产成本过高,收益过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伤害;(7)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一个难题,面对这些困境,中国农业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的对策是;(1)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2)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构筑新的农业政策体系;(3)加速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中国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牛方曲  孙东琪 《地理学报》2019,74(12):2604-2613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创造了长期高速增长的奇迹,但人和自然关系出现严重不协调,突出表现为资源的过度消耗与环境污染的加剧。与此同时,为实现2050年成为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中国亟需持续发展。为此,中国学者和政府需着力解决问题是,在未来中长期内,中国应当期望多高的经济增长率及其对应的发展模式或调控手段?本文对影响乃至决定国民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支撑系统以及建立在这之上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揭示经济增长及发展模式与支撑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模拟发展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过程,阐释未来经济增长可能的方案及其对资源环境支撑系统(主要因素)的要求,对中国资源环境状态和发展状态做出预警。模拟结果显示,为实现2050年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并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发展目标,在考虑技术进步会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排放的前提下,中国采取3.8%~6.3%的经增速较为适宜。在该区间内,3.8%~4.4%是较为安全的发展速度,而4.4%~6.3%的发展速度则要求较高的技术进步。本文所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可用于对比分析不同发展情景,选择更优发展方案,为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本研究也是对“未来地球”框架文件的响应,从人口和产业发展速度方面发展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理论探索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09,自引:4,他引:109  
广州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环境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减,伴随着社会发展也相对滞后。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采用定量的方法综合评价广州自改革开放以来17年的发展,发现广州市可持续发展阶段正向高级化演进,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步性,并呈弱可持续发展状态,但城市总体可持续发展逐步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玉溪市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也带来了大气质量下降,水体、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城市环境问题,造成了城市环境发展相对滞后。建设一个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想的人居环境,是玉溪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人的因素、空气污染、水资源的保护、城市规划是玉溪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阐明玉溪城市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对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沿海地区区域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沿海地区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国投资。吸引外资、刺激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不断地改善局部投资环境。文章的宗旨是对中国沿海主要经济发展地区的投资环境进行对比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作者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岳型旅游地旅游环境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山岳型旅游地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从对国内相关文献的分析来看,可以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环境质量及其评价、旅游环境管理、旅游的环境效益,以及对旅游环境的保护5个方面来分析和评价中国山岳型旅游地旅游环境研究进展,可以看出,总体来说目前中国对山岳旅游地环境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和细致,但是在对有些领域的研究上,研究内容还不够全面,而在有些领域的研究上,研究方法也有所欠缺,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6,(5):46-47
印度经济的改革开放比中国整整晚了10年,许多经济政策还没有到位,基础设施相当落后,这使熟悉了中国投资环境的西方投资对印度很不习惯。印度的企业通常都是遵守当地政府的政策法规,而印度各邦、各县的化、宗教和习俗差异很大,所以政策法规也有所不同,因此,国外投资常常感到非常困惑。德国的一个企业家代表比较了中国和印度的情况,认为在中国创办外资或合资企业要比印度容易得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关系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艳军  刘静  何翠  冯媛 《地理研究》2013,32(3):507-517
揭示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互动演化的一般规律,通过定量分析1995-2009年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995年以来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资源环境水平小幅波动下降。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度呈现出逐年增大趋势,表明二者的耦合程度不断提高;同期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对资源环境水平演变产生明显的"胁迫"影响,但胁迫程度逐渐减小。区域开发效率提升、资源环境政策和制度不断完善、经济结构优化、单位能耗GDP产出提高以及环保投入增加等因素对胁迫程度减小具有推动作用,其中区域开发效率提升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10,(16):64-64
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去,世界各国不少城市开始将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看作恢复经济的新动力,并称之为“绿色复苏”、“绿色发展”。在今天举行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上,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的探索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景区环境的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红霞 《地理教学》2004,(11):5-7,38
旅游是人们在满足了必要的生存需要和基本的发展需要之后,而追求的一种高层次的享受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五一”“十一”黄金周的长假,给各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单2004年的“五一”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总和就达到1.0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0亿元,创造了空前的假日经济奇迹。但在旅游热的背后,某些景区的环境出现了一些让人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50年来,随着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西北干旱区的工农业与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泉水资源衰减;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土地次生盐渍化,沙漠化严重等。文章在详细分析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征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与管理,发展新绿洲,建立高效节水型农业是实现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环境演变与荒漠化的成因   总被引:47,自引:12,他引:47  
林年丰  汤洁 《地理科学》2001,21(1):24-29
近40年来,中国北方荒漠化的发展速率为0.81%-1.64%/a,以往人们多侧重于对当代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研究,而忽视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影响,分析了20000年来气候,风沙,黄土和第四纪环境的演变过程,采用GIS对干冷-温湿-干冷三个气候时段的荒漠化进行了定量的对比研究,并指出10000年来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促使北方干旱和荒漠化的重要原因,自然因素导致荒漠化的时间尺度为万年或千年,人为因素导致荒漠化的尺度为百年或10年,第四纪环境是形成荒漠化的基础,植被,土被被破坏是当代荒漠化发展的直接原因,近50年来,中国北方的气候有向干,热方向演变的趋势,因此,荒漠化的防治将是21世纪中国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6.
海洋地缘政治研究进展与中国海洋地缘环境研究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梳理西方100多a海洋地缘政治的发展脉络,系统总结和归纳其海洋地缘政治发展的4个阶段与特征:自然演进模式下的海洋地缘政治理论形成阶段( 1890s前)、国家空间-权力关系下的理论发展阶段(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海洋地缘政治的现代化阶段(1960s-1990s)、新海洋地缘政治理论阶段(1990s后)。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研究起步较晚且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地缘政治学者在海洋地缘政治领域的探索历程发现:中国海洋地缘政治发展缺乏相关学科理论的支撑和整合,难以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手段也较为单一并缺乏建设性的实证研究,这与中国在世界“海洋地缘环境”格局中的现状严重不符。因此,面对批判地缘政治学的“多尺度转向”背景与中国发展的具体国情,提出发展中国“海洋地缘环境”的研究作为响应,并深入探讨“海洋地缘环境”的内涵与研究的空间尺度。最后,对海洋地缘环境近期重点研究方向做出展望:① 深化海洋地缘环境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② 加强不同尺度的海洋地缘环境时空分异格局及其形成机理研究;③ 安全转向背景下的多尺度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④ 结合中国实际,加强边境与边界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探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文章首先回顾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提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内涵:一方面,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发展社会经济,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环境承载力是动态的,要依靠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并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管理等角度探讨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调控,通过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深化资源环境管理,实现区域一体化,以保证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贺灿飞  毛熙彦 《地理科学》2021,41(9):1497-1504
全球环境变化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对“经济-环境”关系产生深刻影响,但资源环境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淡出全球经济地理研究的视野。2000年以来,环境经济地理逐渐兴起并对此进行反思,但其发展仍处于混沌状态。中国经济地理学科自身的人地关系传统和国家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环境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创造了理想条件。环境经济地理并非全新的领域,其可从经济地理理论出发拓展对“经济-环境”关系的认识,据此提出3组研究主题:① 重新认识经济活动的区位,理解变化中的资源环境如何作用于传统与新兴经济活动;② 建立对不同地理尺度下要素流动和主体互动的认知,理解资源环境风险如何在各类关系网络中传递,又将如何重塑各类关系网络;③ 考察多主体在多区域之间、多层级制度背景下的相互作用,理解绿色创新与转型的过程,实现对“经济-环境”关系在不同发展场景下协同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浙江环境-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能值分析方法由于能同时衡量环境-经济系统中环境资源和经济活动的价值,而成为测度区域发展水平的一种新方法。文章运用能值理论构建了浙江环境—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框架体系,并对1978~2000年衡量浙江环境—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主要能值指标及其发展态势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0.
阐述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及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趋势及发展低碳经济的限制性因素。最后提出:面对低碳化浪潮,中国企业已难以置身事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并不仅仅是政府政策的鼓励,更需要企业的率先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