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在南半球夏季时节,由于热带气旋所引起的强风暴雨能够使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受到严重的损失,从1950年以来,澳大利亚地区(5°S—30°S;105°E—165°E)各年所观测到的热带气旋个数是4—18个之间。如果能够成功地预报出这种热带气旋频率的年际  相似文献   

2.
李守谦  马忠明 《高原气象》1993,12(2):217-222
本文根据我国缺水地区近年来对节水农业的研究成果,从基础理论研究、水资源管理,优化配水,节水工程建设、微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地面灌水技术的改进、地面覆盖节水技术、化学物质节水技术等方面,对我国缺水地区节水农业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我国缺水地区对节水农业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必须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开发利用新的节水技术,使农业生产向节水、节能、高效的方向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NCEP/NCAR资料研究了西北太平洋热带辐合带区上升运动(ITCZω)与越赤道气流、澳大利亚高压之间的关系及其在2003和2007年淮河流域强降水中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越赤道气流对西北太平洋ITCZω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对其强度的影响,对其位置的影响不明显。总体上来说,925hPa上各支越赤道越气流强度与西北太平洋ITCZω强度的相关性都要好于850hPa; ITCZω强度与澳大利亚高压强度的相关在对流层低层过95%的信度检验。2003和2007年淮河流域强降水期间90°E以及以东的越赤道气流偏弱;澳大利亚高压强度偏弱;ITCZω偏弱、偏南; 2003和2007年90°E、105°E和150°E附近越赤道气流的强度较多年平均都要偏弱,2007年125°E附近越赤道气流的强度较多年平均也较弱;2007年ITCZω偏弱的程度要大于2003年;2007年南半球冷空气偏弱持续的时间虽然长于2003年,但偏弱的程度却小于2003年。  相似文献   

4.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侧地区15个地面观测站1960—1999年逐月降水资料和全球SSTA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发现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降水与澳大利亚东侧海温存在显著而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海温影响(165°~175°E,31°~21°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降水与前一年1~3月关键海区SSTA及其分布型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关键海区SSTA是影响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降水异常的主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用NOAA气象卫星资料对甘肃省河东地区土地覆盖分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郭铌  陈添宇 《高原气象》1995,14(4):467-475
根据不同植被群落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点,利用1991-1993年NOAA气象卫星AVHRR资料对32.5°-38.0°N,100.5°-109.0°E范围内的土地覆盖状况进行了分类,并利用分类结果讨论了不同土地类型植被指数年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前言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子午岭林区气象台站稀少,降水情况不明。这里我们用该地区23个气象站、30个水文站、2个林业站和林区增设的两个气象哨(为期一年)的资料,采用小网格方法推算该地区无降水资料地区的降水分布。一、基本概况子午岭绵亘于黄土高原的陕甘边境,位于107°51′-109°30′E,35°10′-36°50′N。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3年10月,1995年5月和1997年4月在农业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安徽省颖上县小张庄(34°47′N,116°23′E)所进行的近地面污染气体(SO2,O3,NOx)和气溶胶的观测结果,给出了这些微量气体的浓度平均概况及随时间和季节变化的一些特征,这三次观测表明,小张庄大气环境质量是持续好的,地面O3浓度主要取决于地面总辐射强度控制下的光化学反应过程;小张庄大气气溶胶粒子99%是  相似文献   

8.
近50年沈阳市气候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石宇虹  朴瀛 《气象科技》2001,29(4):39-41,63
沈阳市位于东经 1 2 2°2 5′0 9″至 1 2 3°48′2 4″、北纬 41°1 1′1 5″至 43°0 2′1 3″之间 ,东西跨度 1 1 5km ,南北跨度 2 0 5km ,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重工业基地 ,而且也是农业大市。了解近 50年沈阳市的气候状况 ,有利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促进经济、贸易等市场的大流通和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本文利用 1 951年以来沈阳市气象资料和现有的 1 987年以来农业生产实况记录及相应的农业气象服务历史资料 ,分析了近 50年沈阳市气候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1 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旱涝灾害严重近 50年 (1…  相似文献   

9.
影响海南岛热带气旋的多层递阶周期分析长期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是全国多热带气旋影响的地区,素有“台风走廊”之称。热带气旋对海南岛的影响利弊共存,台风暴雨带来大量降水可缓解旱情和增加水库蓄水量,同时也给全岛各地的经济活动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和灾害。因此做好热带气旋影响个数的长期预报有着重要的意义。1 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概况  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指中心进入越南沿海,沿15°N向东至15°N与114°E交点处,由此沿114°E向北至21°N与114°E交点处,再折向23°N与112°E交点处,然后沿23°N向西至105°E的区域。影响海南岛的热带…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云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31,自引:12,他引:31  
魏丽  钟强 《高原气象》1997,16(1):10-15
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获取的1983年7月~1990年6月2.5°×2.5°分辨率的云气候资料以及Hahn等整理的1971~1981年5°×5°分辨率地面观测云气候资料,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冬季和夏季云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从而为检验大气环境或气候模式的云模拟能力及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地区云辐射相互作用对气候的影响提供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图们江地区的气候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图们江地区的开发与发展,以及我省开边通海的要求,了解图们江地区的自然环境对进一步开发该地区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图们江气候与水文做了简要介绍。1图们江地区概况图们江为流经中、朝、俄三国的国际性河流,它发源于长白山主峰之东麓。从西甫流向东北,全长516km。图们江流域东起128°17’E,西至131°12’E,东西跨三个经度;南起41°14,N北至44°01’N。南北跨三个纬度。流域面积约3.3万km2,其中中国境内约2.3万km2约占整个流域的69%。2气象条件2.1过渡性温带季风气温图们江地处亚欧大陆温带季风区,距日本海…  相似文献   

12.
利用ERBE和ISCCP资料反演青藏高原地表短波吸收辐射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ERBE和ISCCP卫星辐射及总云量资料,结合青藏高原地面日射资料,讨论了并提出了该地区地表短波吸收气候反演方法,该法的似合精度较高,平均误差为9.8W.m^-2据此计算出75°E-95°豚25°E-40°N间2.5°*2.5°经纬网格点和高原63个站点的各月平均地面吸收辐射通量密度,给制出其在高原的分布图,揭示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1999年8月12日,受高空槽、切变线、静止锋、地面低压和地形作用,翁源降了暴雨,24小时降水量99.2mm。这是翁源1999年的第一场暴雨,下面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1 形势分析1.1 地面形势 8月10日08时,地面图上北部湾(21°N、108°E)有一低压形成,其中心值为100lhPa。11日08时移到阳江北部,位于500hPa的高空槽前。12日08时,移到24°N、113°,其雨区北移扩大,在22~31°N、106~120°E有一静止锋生成。13日,地面低压已消失,静止锋北移到25°N以北…  相似文献   

14.
浅谈20世纪90年代后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129°17'~30°45'E,44°46'~45°58'N。在张广才岭、老爷岭、达山余脉之间的“低山丘陵”。气候特点属中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少雨干、夏季降水分段集中、秋季凉爽,初霜偏早。由于复杂的地形影响,各乡镇气候差异较大,多项气要素的分布也很不均匀。但光、热、水三大气候素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发农业生产潜力,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以科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林口县气象局957~2003年气候资料进行初步地计算分析,研了1991~2003年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及有关方的影响;根据气…  相似文献   

15.
微量物质对海洋的大气输入(续二)R.A.Duce等5.5总结与讨论按10°×10°区域估算了全球海洋各含氮物质的大气输入。为了确定计算的可靠性,从特定10°×10°区域估算得到的通量首先与该区域的测量值相比较。在下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特定海盆和全球海...  相似文献   

16.
应用ISCCP云资料反演青藏高原地面总辐射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ISCCP云资料和青藏高原日射资料,讨论并提出了该地区地表总辐射的气候反演方法,据此计算出71.25~103.75°E,28.75~41.25°N间2.5°×2.5°经纬度网格点及高原70个站的各月平均总辐射通量密度,绘制出其在高原的分布图,进一步揭示和证实了高原总辐射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陈德汶 《气象》1992,18(5):46-48
一、概况 9005号(热带风暴)台风于6月18日14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后,一度向偏西方向移动,从19日开始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平均移向约为320°。22日晚台风移经巴士海峡时,路径发生明显转折,朝360°方向移动,前后折角达40°(见图1)。关于这次  相似文献   

18.
用ECMWF提供的1982年7月1-31日逐日2.5°×2.5°网格资料,分析了江淮梅雨过程高低层流函数与势函数场的演变及其相互作用,并讨论了梅雨前后东亚季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冷空气活动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5—8月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期间,在高原西部增设了四个高空站。本文用这些资料对1979年夏季高原冷空气活动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冷空气活动概况 我们把1979年5—8月科实期间高原降温天气过程按日平均气温48小时内连续下降的度数分为三个等级:48小时降温(-Δ(?)_(48))2.0°—4.0℃为一般冷空气;4.0°—8.0℃为  相似文献   

20.
1999年9月16和17日,韶关各地普降暴雨到大暴雨(表1),最大日雨量出现在乐昌市(136.8mm),达到大暴雨量级,乳源县桂头镇出现了山洪爆发等灾害。1 9910号强热带风暴发生发展过程 9910号强热带风暴是1999年9月11日由菲律宾一带生成的热带低压发展而成,13日移入南海,14日08时位于18.4°N、119.3°E,中心气压997hPa,以后向西北方向移动,移速14~16km/h,强度加强,并逐渐发展为强热带风暴。16日08时中心气压降至980hPa,位于22.1°N、11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