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分析了粗差对GPS动态相对定位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影响函数和抗差估计方法。建议采用粗差探测与抗差估计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GPS动态定位中的粗差问题。抗差估计中的等价权分别采用了IGG3方案和双因子等价权函数,对两种方案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所提方法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基于粗差探测和抗差估计相结合的粗差处理方法可有效控制和抵御粗差的影响;分别采用IGG3方案和双因子等价权函数的定位结果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
测量数据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粗差,当观测值中含有粗差,会严重的影响观测成果的质量。为了对粗差进行探测,选取了数据探测法、稳健估计、多维粗差的同时定位与定值法(LEGE法)对观测值中的粗差进行检验,并进一步利用数据探测法对LEGE法进行改进,将数据探测法、稳健估计、LEGE法以及改进得到的LEGE+数据探测法应用于GNSS高程拟合的粗差探测中。在实验区域,计算结果表明:稳健估计、LEGE法、LEGE+数据探测法具有良好的抵抗粗差的能力;随着含有粗差的观测值数量增多,与稳健估计、LEGE法、LEGE+数据探测法相比,数据探测法的精度会降低;LEGE法和LEGE+数据探测法对含有粗差的观测值具有一定的修正能力。  相似文献   

3.
钱兆琛  沈云中 《测绘科学》2018,(2):30-33,38
针对测量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条件平差模型,该文介绍了条件平差模型按残差进行粗差探测的方法和实施步骤,导出了条件平差模型按观测值偏差进行粗差探测的公式,证明了当观测误差独立时,这两种检验方法对于检验单个粗差的等价性。并通过算例证实了直接利用偏差估值构建的检验单个独立观测值的统计量与按残差构建的统计量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中位数绝对偏差(median absolute deviation,MAD)方法在探测钟差粗差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MAD钟差粗差探测方法。以一次差分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传统MAD方法的工作原理,发现传统MAD方法的数学模型表达存在歧义。在优化探测模型结构的基础上,基于岭回归的基本原理,生成动态MAD,有效克服了部分具有显著趋势变化特征的钟差一次差分数据对粗差探测的干扰。使用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组织提供的GPS精密钟差数据进行了实验,并与传统MAD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传统的MAD方法在粗差探测准确率和查全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卫星钟差数据中的粗差和钟跳两类异常进行精确探测,提出使用历元单差算法和拟准检定法相结合的两步法策略,第1步,依据钟跳和粗差在历元单差序列中不同表现特点,采用历元单差法探测疑似钟跳点并剔除部分粗差;第2步,对按疑似钟跳分段的数据使用拟准检定法精确探测粗差。通过模拟数据算例阐述钟差异常探测过程并进行性能分析,通过实测数据进行算法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仅使用历元单差法能有效探测疑似钟跳点和部分粗差,其探测的疑似钟跳点包含了真实钟跳;使用两步法既能有效规避钟跳影响,又能精确探测小粗差,探测能力接近底噪的2倍中误差。  相似文献   

6.
李华  宗琴  卜立军 《测绘科学》2012,37(5):14-16
通过对已有粗差探测成果的研究,本文按照基于的学科不同将其大致分为4类:数理统计粗差探测方法,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粗差探测方法,线性代数粗差探测方法,人工智能粗差探测方法。然后从这4个方面辐射出已有的关于粗差发现、定位、定值等相关方法的研究,并且针对国内学者对用人工智能方法实现粗差探测未进行成熟研究的现状,提出可行策略并进行实现从而为人工智能和测量数据处理2个学科的结合开拓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到自然界、仪器、人为等一些因素的影响,观测数据中不但存在偶然误差而且还存在着由这些因素引起的粗差。因此,对观测数据进行认真检测,定位并修正粗差观测,以提高参数估计的准确度和精度,一直是测绘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对粗差探测进行了简要概述,同时详细地介绍了三种粗差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一组观测量中,进行平差和检测粗差存在的方法有许多,多数这样的方法包括检验平差结果中那些在某种意义上“较大”的残差。在数据探测中,每个残差除春均方很差,得到分布统计量。这样粗差探测就成为一个统计学假说的检验问题,在重复进行的数据探测,每次只将带有最大的标准化残差的观测值除去。残差可能来自惯用的最小二乘LS平左或得自L1范数平差,后种平差是寻求所有残差绝对值最小和的方法,使用LS残差的重复数据探测至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相关分析粗差探测原则,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维粗差的同时定位和定值算法,基于相关分析的粗差探测原则将观测数据预分类,大幅减少了迭代计算量,使得本方法能够适用于处理大量的观测数据;本文算法采用的分类标准充分考虑了观测值真误差对改正数向量的影响以及粗差与改正数向量的相关关系,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错误分类。该算法对粗差的搜索和判断标准给予了合理的依据,搜索、计算效率较高,可应用于摄影测量领域。本文以匹配数据的粗差探测为例,通过与传统探测方法和RANSAC算法的实验对比,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大区域离散型DEM源数据粗差探测与剔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DEM粗差的数据探测法,实现大区域数据的自动分块处理、链表形式存储数据、分块后数据的3次曲面拟合,残差向量的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剔除粗差。实践证明该方法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遥感影像流程化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承义  赵忠明 《测绘科学》2006,31(6):105-106,88
在进行遥感影像处理过程中,因处理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遥感影像,同时遥感影像处理流程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单步操作,而是多种操作综合的结果。遥感影像类型颇多,处理流程差异较大,因此,固定的流程化操作显然不妥。本文将建立一个高效集成的处理系统,它可以方便用户定制直观的处理流程,并且提供较优的扩展功能。本系统在实际遥感影像处理应用(如数据融合等)中已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狭长区域GNSS控制网边长差异较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划分子网来降低数据处理的难度,从基线处理和网平差两个方面,分析了系统误差来源,研究了基准处理中卫星轨道误差、对流层误差以及网平差中位置、尺度、方位和时间演变基准误差的改正方法,形成了一套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案。基于该方法,对三峡库区GPS滑坡监测网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处理,获得了高精度的处理结果,本研究对狭长区域GNSS控制网的建立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光学遥感影像的自动匀光处理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光学遥感获取的影像存在一幅影像内部以及区域范围内多幅影像之间的色彩不平衡现象,提出了自动匀光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通过影像匀光软件GeoDodging 4.0对原理和流程进行了实现,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 GPS 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定位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本文改进了多余参数消除理论的等价条件,使之不仅适合于差分法,也适合于中心化非差法;并根据这一等价条件从理论上严格地证明了差分法、中心化非差法及 Goad 非差法同基本相位法的等价性;而由此出发进行的方法综述,则对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Python对TEQC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qualitycheck.py和unificate.py程序,实现了数据的格式标准化和质量检查的功能,此程序有批处理、高效率、跨平台、结果可靠等优点。利用实测数据进行实验,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格式标准化和质量检查,结果表明利用文中开发的程序进行预处理的效率和便利程度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同时,根据质量检查结果对观测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并使用GAMIT/GLOBK软件进行基线解算,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后的数据有效地提高了基线解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GPS/GLONASS相位差分的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GLONASS与GPS在系统上存在差异 ,致使GLONASS的载波相位差分的数据处理与GPS的有明显的不同 ,必须使用特殊的方法。本文给出了GPS、GLONASS及GPS/GLONASS联合相位差分的数学模型和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 ,给出了双卫星系统的定位结果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7.
海洋测量信息处理是海洋测绘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着重对当前海洋测量信息处理技术的几个研究热点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海陆基准的统一、海洋遥感图像的精校正、卫星测高和遥感测深技术,并对海洋测量信息处理与多元化表示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The growth of the Web has resulted in the Web‐based sharing of distributed geospatial data and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The Geospatial Processing Web (GeoPW) described here is a set of services that provide a wide array of geo‐processing utilities over the Web and make geo‐processing functionalities easily accessible to users. High‐performance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GeoPW.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image processing are, at present, an actively pursued research topic.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various parallel strategies for single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 based on a computer science approach to parallel processing.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multi‐granularity parallel model for various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s. This model has four hierarchical interfaces that are labeled the Region of Interest oriented (ROI‐oriented), Decompose/Merge, Hierarchical Task Chain and Dynamic Task interfaces or sub‐models. In addition, interfaces, definitions, parallel task scheduling and fault‐tolerance mechanism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model and methods, we propose an open‐source online platform named OpenRS‐Cloud. A number of parallel algorithms were uniformly and efficiently developed, thus certifying the validity of the multi‐granularity parallel model for unified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web services.  相似文献   

19.
Softwar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GNSS) receivers are those that implement signal correlation processing not in hardware, but in their software. The main probl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al-time software (SW) multichannel GNSS receivers is the tremendous amount of calculations to perform signal correlation. The article reviews recent developments of SW GNSS receivers. The emphasis is made on the computationally effective correlation processing algorithm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processing allocation to the receiver's hardware (HW) and SW. An architecture is suggested that implements the PRN signals despreading in a special HW preprocessor while all the other correlation processing functions are still kept in SW.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ost time-consuming processing in HW, and all signal structure-dependent processing in SW, enables unique flexibility of sophisticated GNSS receiver design based on inexpensive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20.
当前,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器人技术迅猛发展,多传感器集成化、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工程测量已向自动化、动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广泛用于大型桥梁、水利枢纽、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工程的高精度测量,以及航天、航空、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精密工业测量。应用领域的拓展也给测量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测量数据处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纯几何参数估计,而是逐渐拓展到几何参数和特征信息兼具的广义测量数据处理。回顾了从经典测量数据处理到广义测量数据处理的发展过程,总结多类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逻辑,提出大数据时代下的测量数据处理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广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并以典型案例来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