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重建中的SWAET连接方式及后来我国旅澳学者李正祥博士等人的修正和补充,近年来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最近,澳大利亚的专家们对Rodinia的裂解时间以及华南地块在Rodinia中的位置又提出了新的证据和观点.Wingate和Gidding通过对澳大利亚Pilbara克拉通上的Mundine Well岩墙群的地质年代和古地磁的研究,得出大约在755Ma时,该地的古磁极(MDS)大约在135°E,46°N,A95=4°.从而推断东冈瓦纳和劳伦古陆的裂解时间大约在755Ma之前,比原来723Ma约提前了至少30Ma.李正祥对澳大利亚西北部的Kimberley地块南部新元古代的Walsh冰碛层中的粉色"白云石冒"进行了研究,得到古磁极(WTC)为21.5°S,282.4°E,dp=12.2°,dm=15.4°,从而认为Walsh冰川与Marinoan冰川不同期,而更类似于Sturtian冰川,推断两大陆的裂解时间发生在大约750 Ma之前,与前者的结论相似.Evanse,李正祥等人通过对华南地块大约(748±12)Ma的三峡地区震旦纪的莲沱组的157个样品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前人在云南的工作结果,得到华南地块的综合古地磁极为04.4°N,161.1°E,A95=12.9°,Q=7.依据这个新磁极,推断出华南地块和澳大利亚及劳伦古陆的连接方式可能有3种.但他们认为,很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中祁连块块前寒武纪基底的研究,认为新元古代(1000-9000Ma)中国各主要克拉通地块(包括华夏地块、扬子地块、华北地块、阿拉善-祁连-柴达木地块、塔里木地块)曾经通过晋宁期碰撞拼合带发生过一次全面的多块体复杂拼贴。这次拼贴过程是全球性新元古代格林威尔碰撞造山作用和Rodinia超大陆形成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元古代拼合的古中国地块在当时位于Rodinia超大陆中北部澳大利亚、劳伦提亚和西伯利亚克拉通地块之同。中国的各主要克拉通地块只不过是巨型格林威尔碰撞带之中夹裹的一些小型地块,且都处于新元古代晚期Rodinia超大陆破裂的中心部位,这些正是中国大陆上克拉通地块活动性大的早期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4.
康滇地轴在元古代时期形成了大量的金属矿床,研究表明,该时期的金属矿床形成与晋宁运动密切相关。近几年许多研究数据显示,康滇地轴在元古代地层中所形成的铜、铁、金和铀矿床大多集中在700~900Ma之间,与罗迪尼亚超大陆事件发生的时间一致。该时期的碰撞构造环境、花岗岩侵入以及沉积盆地的形成都与陆内板块俯冲作用和伸展作用关系密切。试图从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沉积一构造环境方面,探讨该时期的金属成矿作用对板块构造地质事件的响应,并探讨铀成矿作用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至Gondwana大陆聚合的过程对华南构造格局与古地理演化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然而在这过程中华夏地块的位置、华夏与扬子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同位素地层年代学、新元古代冰期事件及成矿事件对比了华夏地块武夷南部-南岭地区及华夏西缘新元古代中-晚期地层。在此基础上,对新元古代沉积物进行碎屑锆石物源分析,发现华夏西缘拉伸纪晚期-埃迪卡拉纪曾出现多次物源方向的转换,并在成冰纪晚期同时出现来自华南内部和外部的双向物源。结合浅海陆棚的沉积环境,表明此时扬子与华夏之间并没有宽阔的大洋相隔。华夏地块拉伸纪晚期-埃迪卡拉纪碎屑岩中包含了大量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早期的碎屑锆石,与东冈瓦纳北部印度、东南极等地区的沉积记录吻合,指示华夏地块至少自750 Ma时期就接收到来自印度北缘的碎屑物质。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至Gondwana大陆聚合期间,华南一直保持在超大陆边缘的古地理位置,与印度北缘相连。 相似文献
6.
概略介绍了中—新元古代罗迪尼亚和冈瓦纳超大陆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 ,简要总结了中国中部年轻造山带和相邻克拉通区新元古代早期陆块汇聚和嗣后所发生的裂解地质记录的特征和时代 ,指出中国新元古代重大热构造事件所发生的时间滞后于北美格林威尔造山运动 ,二者不是同一时代。同时根据中国西部已获得的不少 60 0~ 5 0 0Ma之间的同位素年代学信息 ,强调不应忽视泛非期超大陆事件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影响。在研究中国大陆新元古代地质时 ,应通过比较大地构造地质学的研究 ,立足于中国的实际 ,重视全球构造研究 ,推进超大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沉积学研究表明,华南新元古代沉积盆地具典型裂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代表裂谷盆地早期形成阶段的成因相组合有:冲洪积相组合、陆相(或海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相组合、滨浅海相沉积组合、淹没碳酸盐台地及欠补偿盆地黑色页岩相组合;而代表中、后期形成阶段的成因相组合有:滨岸边缘相至深海相组合,冰期冰积岩相组合、碳酸盐岩及碳硅质细碎岩相组合。华南裂谷盆地岩相古地理演化经历了5个重要的时期,整体上反映了一个由陆变海、由地堑-地垒相间盆地变广海盆地、由浅海变深海、盆地上小变大的演化过程。裂谷盆地的形成经历了裂谷基的形成、地幔柱作用与裂谷体的形成,被动沉降(下坳)与裂谷盖的形成三个阶段。华南裂谷盆地的形成演化与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时期的裂解作用密切相关,它是超大陆解体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带是一个早古生代超高压造山带,其中残留有新元古代早期岩浆弧根部带的产物--俯冲-碰撞型花岗质岩浆岩带;柴北缘北带则是一个具有古元古代基底的古老陆块残块--欧龙布鲁克陆块.在欧龙布鲁克陆块上发育了一套典型的边缘裂陷槽型沉积序列--全吉群,它包括从河流相开始,随着裂陷和海水侵入而出现海相,随着岩石圈进一步减薄、地幔上涌而出现幔源岩浆火山活动等的地质记录.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全吉群中火山岩为钙碱性-碱性大陆板内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初步获得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为800Ma左右.全吉群沉积序列是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早期解体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扬子古大陆与澳大利亚古大陆的新元古界均由3~5个向上变浅的层序组成,层序与构造地层结构转换面的特征对比和古陆拼合表明,新元古代时期扬子古大陆位于澳大利亚古大陆北侧,其东南边缘与澳大利亚古大陆东缘可能处于同一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它们所经历的挤压、拉张、沉降过程与晚元古代Rodinia超级古大陆的形成、分裂、移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西南缘(西昆仑北带)发育新元古代辉绿岩及玄武岩,辉绿岩侵入青白口系而被南华系超覆,玄武岩发育在南华系下部。初步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辉绿岩及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解背景,来自EMI型地幔源区。结合对本区格林威尔期造山事件的确定以及新元古代815Ma左右的A型片麻状花岗岩的发现,表明新元古代玄武岩喷发、辉绿岩岩墙侵入等是古塔里木板块作为Rodinia超大陆的一员在新元古代发生裂解的岩浆事件,我们推测超大陆裂解与地幔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新元古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假说自1990年提出以来,引起国外许多地质学家的关注,其研究程度不断提高,本文在回顾Rodinia超大陆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Rodinia超大陆的古地理再造图,并着重介绍中国大陆古地块在超大陆中古地理位置的最新研究动向,文中对建立Rodinia超大陆的标志,特别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造山运动和新元古代晚期的裂谷作用进行了评述。同时对我国中-新元古代与Ro 相似文献
15.
在概略介绍罗迪尼亚和冈瓦纳超大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中国华北、塔里木和扬子等三个克拉通前新元古代大陆地壳演化的主要特征 ,以及塔里木和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重大热构造事件序列和年代格架。提出塔里木和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地质历史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而与华北克拉通有明显差异。华北克拉通未出现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和裂解作用有关的、强烈的新元古代热构造事件群。根据现有的古地磁和地质资料 ,探讨了中国大陆块体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系和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16.
新元古超大陆Rodinia的拼合和裂解是目前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古地磁研究的成果对全球各大陆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定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劳仑和澳大利亚新元古—寒武纪古地磁极的拟合 ,证明了劳仑和澳大利亚 (东冈瓦纳 )大陆的汇聚。西伯利亚、波罗的以及中国华北、华南古陆块上最新获得的古地磁成果 ,得以进一步讨论新元古超大陆Rodinia的重建。有的否定Rodinian的存在 ,如J.D .A .Piper ;有的对先前从地质证据重建的Rodinia进行修正 ,如T .H .Torsvik。而对中国华北、华南、塔里木古陆块在Rodinia超大陆的位置提出的新意见 ,还存有争议。本文将对上述内容做出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新元古超大陆Rodinia的拼合和裂解是目前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古地磁研究的成果对全球各大陆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定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劳仓和澳大利亚新元古--寒武纪古地磁极的拟合,证明了劳仓和澳大利亚(东冈瓦纳)大陆的汇聚。西伯利亚、波罗的以及中国华北、华南古陆块上最新获得的古地磁成果,得以进一步讨论新元古超大陆Fodinia的重建。有的否定Rodinian的存在,如J.D.A.Pipe 相似文献
18.
11100~800Ma:主要大陆极移曲线的建立、对比及其意义东冈瓦纳和Laurentia的连接(SWEATConnection)是Hofman等提出的Rodinia的再造中至关重要的环节。Powel等最早提出了极移曲线拟合的证据,在1054~720M... 相似文献
19.
对塔里木板块拼入Rodinia超大陆聚合时限进行限定,报道塔里木板块北缘库鲁克塔格隆起奥依库如克岩体花岗闪长岩的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55±29)Ma,为新元古代早期岩浆作用产物。全岩化学组成上,该岩石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显著,基本无Eu异常,富集Rb,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P,Ti,Nb,Ta等高场强元素。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εHf(t)值为-15.12~-11.52;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2.46~2.66 Ga。研究表明,奥依库如克岩体形成于板块俯冲消减环境,指示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 相似文献
20.
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 带内存在多个前寒武纪微陆块, 对这些前寒武纪微陆块的正确认识, 是造山带构造格架划分及构造演化过程研究的关键。本文选取北山北带明水地块小孤梁片麻状正长花岗岩进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小孤梁片麻状正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784±2.7Ma, 揭示北山北带存在新元古代基底岩石; 全岩样品具有高SiO2(72.22%~74.06%)、富碱(7.50%~8.33%)、高Zr+Y+Nb+Ce含量(567.6×10-6~644.7×10-6)和10000×Ga/Al值(2.71~2.81), 低Al2O3(12.39%~12.95%)、MgO(0.40%~0.54%)、CaO(0.91%~1.38%)的特征; 微量元素富集Rb、K、Th、U, 亏损Sr、Nb、Ta、P、Ti; 稀土元素总量较高, 轻稀土富集, 重稀土亏损, 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 锆饱和温度计算小孤梁片麻状正长花岗岩的结晶温度为824~859℃; 以上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A型花岗岩一致。锆石εHf(t)值介于-19.55~-13.81之间, 均为负值, 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56~1.33Ga, 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02~1.65Ga, 表明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为A1型花岗岩, 属于大陆裂谷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 认为小孤梁片麻状正长花岗岩可能是北山地区最早响应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花岗岩浆记录。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