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近年全国地震大形势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时空强演化图像及其相关参数的统计结果,并结合大陆周围附近地区强震活动对其内部的影响等客观现象,对大陆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研究预测。结果认为,中国大陆第五地震活跃期到2001年已经结束,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可能是中国大陆新的地震活跃期开始。  相似文献   

2.
从地震活动周期对比、中国大陆周边边界动力条件变化以及西部地区强震迁移规律等方面,分析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趋势,并统计分析了大陆西部7.5级以上强震对东部地区地震活动的影咱.结果显示,8.1级大震后中国大陆1900年以来的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已趋于结束,但地震频次、释放能量尚不够,大陆边界动力条件没有改变.因此今后几年大陆内部仍存在发生7级或稍强地震的可能,其中西部的西北区发震可能性相对较大;影咱东部地区地震活动的强度可能为6.5级左右。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地震活跃期及平静期判断的新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小波变换方法,提出了刻画地震活动周期的指标一周期系数,该系数为描述地震活动周期显著程度的一种量度。应用该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1890~2002年22年左右与10年左右周期(活跃期与平静期组成一个周期)内地震活动周期系数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跃期及7.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段处于22年周期系数曲线的下降过程中,而平静期则与周期系数曲线的上升过程相对应。10年左右的周期系数将活跃期与平静期进行了大致分离,从而为地震活跃期的开始与结束的判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表明,中国大陆已处于20世纪以来的“第5活跃期”的尾声。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b值与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了中国大陆5个地震活跃期和4个地震平静期的b值。地震活跃期的b值明显比地震平静期的b值低,地震活跃期的b值为0.72~0.76,平均为0.75,地震平静期的b值为0.86~1.06,平均为0.97。截止到2000年3月,第五轮回的活跃期b值为0.87,介于地震平静期与地震活跃期的平均值之间,明显高于地震活跃期的b值。因此,中国大陆从1 988年开始的第五轮回的地震活跃期可能还没有结束,还可能发生较大的(7级)地震。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b值也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学忠  吕晓健等 《地震》2001,21(1):59-62
计算了中国大陆5个地震活跃期和4个地震平静期的b值。地震活跃期b值经地震平静期的b值低,地震活跃期的b值为0.72-0.76,平均为0.75,地震平静期的b值为0.86-1.06,平均为0.97。截止到2000年3月,第五轮回的活跃期b值为0.87,介于地震平静期与地震活跃期的平均值之间,明显高于地震活跃期的b值。因此,中国大陆从1988年开始的第五轮回的地震活跃期可能还没有结束,还可能发生较大的(7级)地震。  相似文献   

6.
简要回顾了中国学者对地震大形势的主要研究结果 .指出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外在表现 .系统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形势 ,指出 2 0世纪以来 ,该区MS ≥ 6 .0地震经历了 6个活跃期和 6个平静期 ,与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不同步 .2 0 0 0年 6月甘肃景泰 5.9级地震和同年 9月青海兴海 6 .6级地震的发生意味着该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  相似文献   

7.
孙加林  章瑞 《地震》2007,27(2):30-40
2001年昆仑山口西 8.1 级特大地震后, 几年来地震界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总趋势的判断与地震活动现实出现较大的偏差, 这是为什么? 该文系统地分析研究了20世纪中国大陆第五地震活跃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并着重探讨研究出现这种复杂性的本质问题和相关的地球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立新  戴勇 《地震》2017,37(2):115-125
从中国东北地区不同活跃期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的能量释放、 持续时间, 活跃期关门地震时间韵律, 第5活跃期中强地震有序分布图像等角度, 对比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第5活跃期的基本特征。 结果表明: 中国东北地区浅源地震第5活跃期能量释放远低于其他几个活跃期, 深震和浅震的能量释放比值大, 持续时间长, 关门地震重演了前4个活跃期的时间韵律, 表现为时间、 空间丛集以及震群性质, 出现空区和条带状有序活动图像, 2013年的7次5.0级以上可能是第5活跃期的结束地震。  相似文献   

9.
从时空展布和应变积累释放角度,对中国大陆及大陆西部和东部地区地震活动进行分析,认为青藏高原地震区是中国大陆强震活动主体区域,在目前空间格局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巴颜喀拉地块区及边界、川滇地区是强震活动主要场所的可能性较大;其次为新疆地震区,其强震主体区域依次为南天山与西昆仑交汇区、阿尔泰地区、南北天山地区;中国大陆东部目前可能处于第2轮回后剩余释放阶段或可能已进入第3个轮回的应变积累阶段,总体应变积累水平较低,发生强地震的可能性较小,若进入活跃期,华北地震区应是M≥6.0地震活动的主体区域。  相似文献   

10.
简要回顾了中国学对地震大形势的主要研究结果。指出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外在表现,系统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形势,指出20世纪以来,该区Ms≥6.0地震经历了6个活跃期和6个平静期,与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不同步。2000年6月甘肃景泰5.9级地震和同年9月静海兴海6.6级地震的发生意味着该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地震群体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振才  陈兵 《地震》2000,20(1):80-84
在对我国西部本世纪第五个地震活跃幕以来地震群体活动时空强演变规律回顾的基础上,研究了近1~2年中强地震的分布特点,结合大地形变的演变状况,对本区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本区处于本活跃幕末的翘尾活动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分期及其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忠贤  陈虹 《中国地震》1996,12(4):403-410
利用应变积累释放曲线的方法,讨论中国各主要地震区带的平静-活跃期现象及其与构造运动之间的联系。中国西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反映了由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动力作用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的推过程。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Situ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Eurasia Plate and surrounded by the India Plate, Eurasia Plate, Pacific Plate and Philippine Sea Plate, Chinese mainland especially the area of Qinghai-Xizang (Qingzang) Plateau and the south-north tectonic zone is the area with the most intensive neotectonic deformation. The main component of tectonic activity in Chinese mainland is active blocks. Therefore, it is quite important to study active blocks in the research of tectonic activit…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壳垂直运动的特征,提出利用中国大陆现代地壳垂直形变速率图划分活动地块的思路和原则,并把中国大陆划分为东西2个I级地块,东北、华北、华南、西藏、甘青藏和新疆6个Ⅱ级地块和16个Ⅲ级地块.本文划分的活动地块边界与新构造活动的图象在总体上是一致的,局部地区有些差别.这表明,中国大陆地壳现今活动是第四纪以来新构造活动的继续,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东北第五地震活跃期结束时间及最大地震强度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在以往对东北地震大形势研究的背景上,基于1900年以来东北地区地震目录资料,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对该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研究。结果认为,东北第五地震活跃期约到2008年结束,本活跃期最大地震强度为6级左右。  相似文献   

16.
公元1000年以来,中国华北地区强震存在4个活动期,本文以华北地区为研究区,分析了华北地区4个活动期的地震主体活动区,第3、第4活动期的时间韵律特征,第4活动期的期幕划分的基础上,对第4活动期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第4活动期主体活动区位于河套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华北地区第3和第4活动期分别具有54年周期、42年周期的时间韵律特征以及具有起始→加速→高潮→减速→结束的5阶段特征,第4活动期已经历了5个活跃幕,未来几年华北地区或将迎来第6活跃幕。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Lots of researches suggest that the seismicity is irregular in the space and unsteady on the time. The former behaves as that the earthquakes usually are distributed in bands or zones, the latter behaves as that the seismicity has the active and placid alternant stages (high and low). Analyzing the seismicity of Chinese mainland show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dicates different distributing pictures in space in different periods. According to strain releasing …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近几年对东北地震大形势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最新地震资料,对东北地区地震发展趋势进行了实时跟踪研究,结果认为,东北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到2008年结束。同时,对如何合理选择研究区域也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