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红 《中国测绘》2021,(3):22-26
曾经创下7062米深潜世界纪录的海洋骄子——“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021年结束实验性应用,转入应用阶段,投入到深海科考中.同时,为“蛟龙”号量身打造的新母船“深海一号”也交付使用.今年以来,“蛟龙”号已经和新母船一起完成首航任务,并于2月6日回到位于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  相似文献   

2.
《地图》2018,(4):14-15
“情系青岛”丝巾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礼赞系列文创,以中国国粹为艺术依托。以“上合文化”“青岛文化”“奥帆文化”为题材.引入当代时尚设计理念与创意,演绎“上合精神”。“情系青岛”丝巾选取体现青岛国际都市风范的元素,以蓝色为总体色调,象征青岛海洋文化的实力和魅力:以航海的绳索元素编织而成中国结.青岛地图元素镶嵌其中.搭配地标性建筑意象,寓意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汇聚青岛,互信团结。共筑上合凝聚力、行动力和影响力的新气象。丝巾构图美观大方.是现代与传统交相辉映的新中式伴手礼。  相似文献   

3.
张新泉 《地图》2001,(3):55
退休前 ,我长期从事船舶运输工作 ,这给我收集地图提供了不少方便 ,当然也吃了不少“苦头”。记得 1 983年 ,我所工作的“海丰号”轮船从连云港载上带鱼开往青岛外贸公司 ,然后再转运去日本。一天下午 ,“海丰号”停靠青岛港货运码头。经与港区码头调度联系 ,“海丰号”定于第三天开始卸货。我便利用空闲时间上岸去市内新华书店购买一张《青岛市交通旅游图》。可万万没料到 ,当我返回港区码头时 ,“海丰号”却不知了去向。凡是在船上工作的人都知道 ,船就是海员的“家” ,船一旦离开码头 ,船员就等于是一个流浪的“孤儿”。急得像热锅上蚂蚁…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网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有测量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主要以青岛轨道交通地铁3号线控制网和地铁2号线控制网的布设以及数据处理情况为例,研究了青岛城市连续运行基准站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地图》2005,(3):4-4
2005年4月2日.中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启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任务。此次大洋考察航次作业共有船员31名.随船担任科考任务的科研人员共42名.涉及地质学、生物学、海洋环境学等众多领域。此次航行将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总航程约6万公里。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环球大洋科考。  相似文献   

6.
《全球定位系统》2009,34(4):78-79
2009年6月27日至28日,全球定位系统学术研讨会暨《全球定位系统》编委会会议在山东青岛隆重举行。来自全国3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卫星工程中心等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及业界人士齐聚青岛,就“新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与应用”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7.
《地图》2019,(1):17-17
2018年12月8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在武汉下水。作为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专用母船,建成后可以充分发挥”蛟龙号”的技术性能,显著提升中国精细探索大洋资源环境的能力与水平。“深海一号”船长9012米,型宽16.8米.设计排水量4500吨,续航力超过12000海里,可在全球无限航区执行下潜作业。该船为综合科考船.不仅可为“蛟龙号”深潜作业提供合适的水下、水面支持。还具备数据、样品的现场处理和分析能力。“深海一号”还可以搭载“海龙号”无人缆控潜水器和“潜龙号”无人无缆潜水器.具备“三龙”系列潜水器同时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墨子号”卫星是2011年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批批准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空间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任务.作为一颗科学卫星,它已经为中国在空间量子通信领域奠定了基础,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2019年1月起,“墨子号”卫星开始进入延寿期工作,该卫星仍然承担着繁忙的拓展实验任务,包括国际合作实验任务等.“墨子号”卫星在轨空间安全问题成为“墨子号”卫星团队的关注点之一.本文基于国际空间碎片或空间目标数据信息,结合“墨子号”卫星星历数据,仿真了2020年3月17日-3月24日,“墨子号”最可能遭遇的空间碎片或空间目标情况,并给出了一些重要参数结果,对“墨子号”卫星运行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s。。。r#期其。s。。。,卷期目。题 日 作 者(云王奚)题 日 作 者(:省二)—“’””””号号调”—‘“”””号号命___优质高产标兵王若兰—…………………·杠(6.5.35)(一)一般朝流———·。一、——一_、v。。。。‘“—”””一  相似文献   

10.
4月2日上午,“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告别欢送的人群,长鸣一声汽笛,缓缓驶离青岛码头,开始了长达300天,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的远航。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老一代海洋人就提出“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目标。如今,他们的夙愿正在变成美好现实。首次大洋环球考察,因意义深远而备受公众瞩目。考察由太平洋扩展到三大洋行程6万公里,瞄准四大成果此次大洋环球考察总里程大约6万公里,有6个作业区,将进行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生物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前两个作业区分别为西太平洋和中太平洋海山区;第三个作…  相似文献   

11.
“天绘一号”卫星工程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括“天绘一号”卫星工程的建设历程和卫星系统的使命任务;介绍了卫星系统和相机载荷的能力与技术参数;重点阐述了“天绘一号”卫星无地面控制条件下的摄影测量关键技术, 包括LMCCD相机体制、航天摄影测量相机参数在轨标定技术以及无地面控制点条件的三线阵EFP影像平差技术等的运用, 通过工程实践, 达到了工程技术指标要求;最后介绍数据应用情况, 提出“天绘一号”卫星的发展设想, 为了解“天绘一号”卫星工程提供了基本参考。  相似文献   

12.
信息广场     
《中国测绘》2014,(5):100-103
中国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2022年或建成空间站 近日.第27届太空探索者协会(ASE)年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中国首位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担任本届年会组委会主席。杨利伟在发布会上透露.中国空间站工程稳步推进.海南发射场已具备发射条件.2016年前后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摄影测量的方法,按照“嫦娥一号”卫星工程的设计指标,在摄影测量坐标系内,对“嫦娥一号”立体影像测绘能力进行评估。评估表明:“嫦娥一号”卫星影像可测制等高距为300米的等高线,某些地区也可以采用200米等高距;可以完成摄影测量坐标系内月球外方位元素重建及数字高程模型和正射影像的制作。  相似文献   

14.
李元 《国土资源通讯》2006,(16):31-34,38
今天晚上这个会,既是国土资源厅局长、部机关司局和有关单位领导参加国务院召开的两个重要会议的预备会,也是原定在“两个会议”之后举办的培训班的开班会。“两个会议”是全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会议、全国土地调控工作座谈会,培训班是继去年7月青岛培训班后,部举  相似文献   

15.
“资源二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一颗分辨率较高的资源卫星,具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本文选择江南土地利用状况比较破碎的地区,利用“资源二号”卫星影像提取地面信息,并与同时期的ETM影像数据解译结果及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论证“资源二号”卫星数据解译土地利用信息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本文所述的处理过程和处理方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为“资源二号”卫星影像的使用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桥梁与水体的空间关系,结合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包含的多光谱和形态学特征信息,提出一种有效提取国产“环境一号”(HJ-1)卫星遥感影像桥梁目标的方法.利用国产“环境一号”(HJ-1)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桥梁目标提取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有效地提取“环境一号”卫星影像中的桥梁目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 5月 15日 9时 5 0分 ,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将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和我国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一号”一同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次发射的“海洋一号”卫星 ,是我国第一颗用于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试验型应用卫星 ,卫星质量36 8kg ,轨道高度 798km ,设计寿命 2a。“海洋一号”卫星以可见光、红外探测水色、水温为主 ,主要是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沿岸海洋工程、河口港湾治理、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执法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同时升空的“风云一号D”…  相似文献   

18.
1863年问世并不在次年参战的“亨利号”是第一艘成功击溃敌方舰艇的潜水艇。“亨利号”同时被历史所铭记的是它苦难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9.
青岛城市管理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的合成,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根据所管理对象的分布空间,建立了数字地图。城管信息员携带“城管通”在各自负责的辖区内不间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了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它与2000年发射升空的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卫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一号”3颗卫星位于高度近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其定位原理是由用户先发射需要定位的信号,通过卫星转发至地面控制中心,地面控制中心根据卫星信号和用户信号解算出用户位置后再通过卫星转发给用户。与GPS和GLONASS相比“北斗一号”导航定位系统观测量的取得及定位解算均在地面中心站进行,卫星和用户机需具有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