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倪永强  王德民  郭慧 《干旱气象》2010,28(3):374-374
<正>2010年9月9日,由中国气象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世界气象组织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第三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ISACS-3)"在甘肃兰州召开。来自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等13个国家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干旱气象》2007,23(3):16-16
2007年9月12—14日第二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ISACS)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象局(CM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干旱气象》2009,27(3):304-304
“第三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0年9月在中国兰州举办。 随着全球变暖,全球干湿分布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干旱、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的趋势,所造成的影响日趋严重。世界各地频发的旱灾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社会、经济问题牵动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目光。如何应对干旱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世界各国气象防灾减灾领域中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4.
杨启国 《干旱气象》2008,26(4):11-11
2008年11月22日,由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主办的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圆满召开。此届学术年会是做为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九分会场举办的,联合主办单位还有中国气象学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正>Co-sponsored b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 ,People's Government of Gan-su Province of China,  相似文献   

6.
祝昌汉 《气象》1984,10(12):44-44
为配合大西北的开发,1984年9月17—22日,中国气象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在兰州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干旱气候会议。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农学会及中国林学会也参与了会议的筹备,并派代表与会做了学术报告。 会议收到116篇学术论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干旱地区的气候资源 代表们一致认为,光、热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重要特点。中心问题是降水不足。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国于旱地区的水资源,对于开发大西北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这需要做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尤其是需要获取大量的定量  相似文献   

7.
《干旱气象》2009,27(4):326-326
2009年10月24~27日“第七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敦煌市顺利召开。本届学术年会由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气象学会、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8.
9.
《干旱气象》2007,25(1):13-13
2007年1月16—17日,由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学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主办的“2006年度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干旱气象》2010,28(2):245-246
“第三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0年9月8—10日在中国兰州举办。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气候变化与气候变异、生态-环境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科学研讨会”于2005年8月22-23日在新疆乌鲁木齐隆重召开。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国气象学会、国家气候中心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共同主办的一次大型学术会议。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担任这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气候变化本质上是发展的问题而非单纯的环境问题,主张只有将气候变化纳入可持续发展框架才能获得"双赢"结果。最后针对中国国情提出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低碳路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4.
近50 a来,西北地区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变化空间差异突出,西北地区整体暖干化趋势明显,局部出现暖湿现象。气候变暖使冰川退缩,雪线上升,冻土消融,湿地退化,湖泊萎缩,河流流量减少,水资源越来越短缺,出现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根据IPCC预测结果分析,未来西北地区气候变暖趋势会更加明显。从保护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完善气候变化综合监测系统以及开展重点区域气候变化过程专项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兰州市冬季天气气候变化及降雪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兰州市1951~2000年冬季(11、12-2月)逐日降雪、气温资料及1990~2000年历年(11、12~2月)的500、700hPa高空环流形势图、地面形势图,分析了兰州市冬季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及24个降雪个例。从而对兰州市降雪天气的形势背景、发生、发展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建立起了较为清晰的预报思路、预报模型、预报个例库。  相似文献   

16.
A potential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south Asian context in general and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in particular is an increase in rainfall, in some areas up to 50%. Using an extensive information base available on the dynamics of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hill areas of India, scenarios on landscape changes, as an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have been constructed. Climate change would impose a variety of stresses on sustainable livelihood of the inhabitants of the rain-forested areas through stresses on ecosystem func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appropriate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natural forests and plantation forestry should go hand in hand with a comprehensive rural ecosystem rehabilitation plan.  相似文献   

17.
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陆气相互作用的观测试验以及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等几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以特定区域研究为主,缺乏对全球不同区域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时空关联的系统性归纳研究,且野外观测试验持续时间较短,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机理的认识和陆面过程模式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从资料获取、资料分析及数值模拟3个方面提出未来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将灾害风险管理和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IPCC发布的《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SREX)指出,极端事件和灾害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系统的风险暴露程度及其脆弱性特征。这意味着,不合理的发展过程将加剧灾害风险及其损失,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减灾和适应行动,能够减小灾害风险并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SREX报告有助于启发决策者与社会公众,为充满不确定风险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包括关注未来因人口和社会财富增长导致的暴露度和脆弱性增加,在国家和部门层面整合适应、减灾与发展政策,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发挥不同主体在适应治理与灾害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度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技术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2007年1月16-17日,由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和中国气象学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主办的“2006年度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寒区旱  相似文献   

20.
2005年马丁·威尔德(Martin Wild)等在著名的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从变暗到变亮:地面太阳辐射的年代际变化(From dimming to brightening:decad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