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1970—2019年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呼包鄂)地区25个气象站日值,以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及舒适度综合指数为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利用趋势分析法、M-K突变检验法、通径分析法,对该地区的气候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影响舒适度指数的关键气象因子及舒适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呼包鄂地区近50 a的温湿指数、风效指数、舒适度综合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着衣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 综合舒适期为4—10月,舒适日数在5—9月达到68%—93%,其中6—8月全月为舒适或较舒适日,在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中部气候变化背景下,温湿舒适性和风效舒适性向暖转变,人体综合舒适度越来越高,适宜居住、旅游和避暑; 影响该地区气候舒适度的关键气象因子是温度和风速,其次是日照; 舒适和较舒适日数整体呈“北少南多”分布,舒适日数分布整体呈波动变化,较舒适级日数整体持续增多。工业生产、人类活动、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气候舒适和较舒适日数。  相似文献   

2.
利用芦山1981~2020年气象观测及生态质量监测等资料,计算出近40年及各月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评价其旅游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4~11月为芦山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期,负氧离子等级高;近40年气温呈增加趋势,相对湿度和风速呈减小趋势;温湿指数呈上升趋势,风效指数呈下降趋势,人居环境舒适度增加,NDVI缓慢增长;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均与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减少是气候舒适度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商城县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北坡,旅游资源丰富。为使商城县的旅游气候资源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根据商城县1958-2017年60年气象资料,选取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4个对旅游气候舒适度有较大影响的气候因子,计算表征商城县各旬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温湿指数、风效指数、旅游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等级,并运用Mann-Kendall检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计算出的各指数进行分析,为商城县开发旅游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商城县一年中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呈"W"型变化,舒适期长,不舒适期短。舒适期集中在春、秋季的4月上旬-5月中旬和9月下旬-11月上旬,不舒适期出现在冬、夏季的1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8月上旬;2)温湿指数、风效指数、旅游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舒适等级日数,开始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分别从2016年、1993年、1999年;3)影响商城县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气候因子首推温度,其次为相对湿度和日照,而风速对商城县旅游气候舒适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气候条件不仅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也关系到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本研究选取新疆伊宁市1967~2016年共50a的气象资料,分别从伊宁市年内与年际的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分别进行划分并分析,总结出伊宁市地区近50a的气候变化,通过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方法对伊宁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伊宁市的湿度指数年内变化呈倒“V”型指数先增后降;年际变化春、夏、秋基本趋于稳定,冬季变化较明显,风效指数仍呈倒“V”型。总体来说,伊宁市有半年都处在较为舒适月份,其中5-9月为最舒适月份,冬季为最不适季节。伊宁市年内风效指数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均比较舒适;风效指数年际变化趋于稳定,即使在冬季,风力也偏小,整体较温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武川县2004—2014年间的气温、风速、湿度和日照等气象要素进行分析,以体感指数、风效指数和温湿指数为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重点对武川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进行了时间维度分析和划分,形成武川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天数及分布月份定量评价,为今后武川县旅游业的开发提供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内蒙古119个气象站建站以来气象观测数据,利用温湿指数及风效指数,对内蒙古全年的舒适度指数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地的旅游气候条件,对指数等级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从而确定了内蒙古户外旅游的舒适度评价等级指标。然后依据新的指标,对内蒙古近30a平均态的舒适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半年7、8月和6月温湿指数分别为20.3、18.9及18.3,舒适度A级;5月和9月温湿指数为14.8和14.3,舒适度B级。冬半年4月和10月风效指数均为-532,舒适度B级;3月和11月风效指数为-740和-777,舒适度C级;1、12月和2月风效指数最小,为-976、-936和-892,舒适度D级。内蒙古旅游的"黄金期"为6—8月;西部和东南部地区4—11月为适宜或较适宜期,而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只有6—8月为适宜或较适宜期。  相似文献   

7.
利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12个国家气象站点1990—2019年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着衣指数(ICL)以及综合舒适指数(CCI)对该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巴音布鲁克适宜旅游的气候舒适期在夏季的6—8月,综合舒适指数呈单峰型,适宜期最短;南部五县(库...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州市从化区1987—2016年国家气象站数据,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穿衣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等,对从化区气候舒适度进行了测算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从化最舒适的月份为3、4和11月,较舒适的月份为1、2、10和12月;另外,1987—1998年气候舒适度逐渐上升(趋于温暖级别),1998—2008年逐渐下降(趋向最舒适级别),2008—2016年逐渐上升;人体舒适度指数中,平均年舒适日数为239d,每年舒适日数均在200d以上(205~262d),2013年舒适日数最多(262d),气候舒适期长且连续,有利于户外活动的开展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针对从化的气候舒适度特点提出了旅游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C波段双偏振雷达参数指标的本地化运用。【方法】利用习水C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探空资料,对2022年3月16日发生在黔北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成因以及双偏振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500 hPa前倾槽前、低层低涡切变东南侧,中低空急流的北侧及地面低压倒槽内,同时午后升温及中高层干冷平流入侵,使得层结更趋于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冷锋前沿的地面辐合线为过程提供了触发机制。(2)过程由多单体风暴引发,最大反射率因子达65 dBz,40 mm冰雹出现了三体散射,剖面图中出现了悬垂结构和有界弱回波区,低层观测到辐合速度对。(3)对比30 mm和40 mm的冰雹双偏振参数发现:融化层以上冰雹ZDR在-1~0.2 dB,CC值在0.90~0.99之间,KDP均为0;从融化层以下,30 mm冰雹CC值在0.70~0.90,40 mm冰雹CC值在0.80~0.97,两者有所区别,ZDR也有明显增加,在0~4 dB之间;由于融化层以下大雨滴的混合,KDP在0~3.1 °·km-1之间。(4)大冰雹偏振参数出现明显ZDR柱、KDP柱,CC谷,CC图中出现明显的非均匀波束充塞,ZDRCC图中有明显的三体散射现象。【结论】该文仅是对一次多单体天气过程个例的偏振参数特征粗略分析,未来仍需分析更多个例用以完善C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在强对流天气中各种偏振参数的标准,为实际业务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珠海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2—2014年珠海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地面气象资料,通过对多种气候舒适度计算模型比较分析,构造适合珠海的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方法,得到了珠海市城市气候和人居环境特点。结果显示:通过对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进行本地化权重赋值得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方法克服了单一模型的缺陷,体现了珠海微气候特征下城市化对人居环境舒适度的综合影响;珠海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总体上属于"较舒适"等级,其中12和3月是非常舒适的月份,7—8月是一年中非常不舒适的月份;珠海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呈下降趋势,向较不舒适区间靠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