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德远  Jean BOTTAZZI  周文龙  李威  胡晚枚  吕小溪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08-2024010008
晚更新世的大熊猫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化石分布点众多,但完整保存的骨骼材料相对较少。文中报道了贵州惠水县仰天窝竖井新发现的完整大熊猫头骨化石,仰天窝竖井—白马洞因其特殊的洞穴环境为化石的保藏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测量数据,仰天窝大熊猫个体牙齿比现生大熊猫略大,应属于巴氏大熊猫。AMS—14 C测年结果为22887~22431 a BP,时代处于末次盛冰期前后,新材料的发现为推断大熊猫在晚更新世末期的分布范围、生存演化等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实证。  相似文献   

2.
3.
双河洞中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境内的双河洞历次科考中发现的第四纪动物群化石进行初步研究和总结,认为目前对双河洞第四纪动物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化石的发现者都是洞穴科考专家,古生物知识相对欠缺且重视不够是洞穴化石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为了加快双河洞第四纪动物群的研究进程,以今年中法联合科考过程中发现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为样本,采用ICP-MS铀系定年方法对这批大熊猫骨骼化石碳酸盐岩包裹物的年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化石群化石距今6.75万年,初步判定此动物群可能生存于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早期。这批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信息将为贵州(尤其是黔北)第四纪的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贵州双河洞是亚洲第一长洞,该洞先后分辨出近30多具大熊猫个体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完整大熊猫化石最多的洞穴。其中一支洞中竖井下方至少聚集了10余具个体化石。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洞道发育形态特征及化石埋藏学特征,初步推测出这些大熊猫深入该支洞内经由竖井跌落并死亡的过程,表明喀斯特洞穴可以为大熊猫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及化石保存环境。选取一例化石表面沉积的碳酸钙样品进行了铀系法测年,表明该个体至少生活在5.1万年前;对另一例个体的牙齿化石进行AMS14C测年,发现其生活在距今2.5万年左右,推断该洞道中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晚更新世时期。  相似文献   

5.
在红嘴子首次发现猛犸象等哺乳动物化石和石核、石片及刮削器等旧石器。其中刮削器为目前吉林省境内发现最好的两刃刮削器。旧石器和猛犸象等哺乳动物化石一起出土,表明其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该发现证明早在1~4万年前长春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为在该区寻找古人类化石和古文化遗存提供了佐证,对研究当地第四纪气候、古地理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青海共和盆地晚更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象类化石,对化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依据牙片的釉质层、齿脊频率等特征初步鉴定为猛犸象类化石,并在同一层位发现了钙化树木化石。结合区域地质以及产出猛犸象属化石地层的沉积学特征、孢粉组合等的简要分析认为,共和盆地晚更新世晚期为干燥寒冷的气候环境。这一发现有助于认识中国猛犸象属动物的迁徙过程,以及青藏高原晚更新世的生物演化、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同时,也为研究青藏高原第四纪以来生物进化、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与古环境变迁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宜兴市张渚镇北牛犊山出露了一套陆相红层,由于一直未获化石,时代归属及区域对比分歧较大。1973年我队将其归为晚白垩世浦口组:1978年我队编制江苏省及上海市区域地质志时,将其归为西横山组。近几年笔者和本队部分同志在该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于该红层中采获了恐龙蛋化石,因而提出这一红层时代应归属于晚白垩晚期赤山组。一、地层剖面赤山组(K_2(?)) 厚>38.8m(11)灰紫包细粒岩屑砂岩(未见顶)。 >5.3m⑩紫红色含角砾细粒长石岩屑砂岩 2.8m⑨浅紫色角砾岩 4.6m⑧灰紫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2.4m⑦紫色含角砾长石岩屑砂岩。1.3m  相似文献   

8.
在青海共和盆地晚更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象类化石,对化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依据牙片的釉质层、齿脊频率等特征初步鉴定为猛犸象类化石,并在同一层位发现了钙化树木化石.结合区域地质以及产出猛犸象属化石地层的沉积学特征、孢粉组合等的简要分析认为,共和盆地晚更新世晚期为干燥寒冷的气候环境.这一发现有助于认识中国猛犸象属动物的迁徙过程,以及青藏高原晚更新世的生物演化、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同时,也为研究青藏高原第四纪以来生物进化、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与古环境变迁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姬书安 《城市地质》2001,13(2):39-40
北京朝阳门地区一件不完整的下凳骨化石,代表了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早期德氏水牛(Bubalus teilhardi)在北京城区的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古气候学意义,该化石的发现表明,北京城区在十几万年前气候较为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10.
11.
息朝庄 《地质与勘探》2022,58(4):822-835
为研究贵州省惠水县农作物-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采集农作物-根系土、土壤剖面-成土母岩样品,测定Cd、Hg、As、Pb、Cr、Cu、Ni、Zn和pH的含量,选用富集系数、健康风险评估、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对农作物-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农作物中水稻、玉米和油菜中以Cd累积为主,其次为Pb、Cr、Hg;金钱橘无重金属超标;农作物富集系数中Cd是Pb、As、Cr的几倍至上百倍;经玉米、油菜、金钱橘摄入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很低;水稻中Cd的THQ大于1,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风险;(2)单因子污染指数研究结果说明根系土以Cd污染为主;Ig揭示根系土中Hg、Cd、Cr超标可能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3)从土壤剖面-成土母岩系统来看,As、Cd、Cu具有继承性,尤其Cd含量在成土母岩、土壤剖面、根系土、农作物中含量超标,有部分来源于成土母岩高背景值。  相似文献   

12.
贵州丹寨南皋地区中寒武统甲劳组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丹寨南皋是中国南方寒武系典型地层剖面的地区之一。描述了产自中寒武统甲劳组的遗迹化石Chondrites ichnosp., Beaconichnus jiaolaoensis (nov. ichnosp.), Bifungites ichnosp., Diplichnites danzhaiensis (nov. ichnosp.), Monomor-phichnus taenia (nov. ichnosp.), Palaeophycus tubularis, Phycodes pedum, Teichichnus rectus, T. palrnatuo 对Beaconichnus Gevoers, 1973和Qipanshanichnus Luo et Tao,1994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这2个遗迹属为同一遗迹的不同部位。为同义名。甲劳组的遗迹化石组合属Seilacher(1964,1967)的Cruziana遗迹相,其沉积环境应为浪基面之下水动能中等的正常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3.
霍邱县白大山群古生代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邱县白大山地区的石灰岩样品,经实验室分析后获得了大量海绵骨针(Spicules)、苔藓虫(Bryozoa/Polyzoa)及小壳类化石(Small shelly fossil),此类化石的发现,为白大山群的地质时代划归古生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化解传统地膜难于降解所导致的耕地“白色污染”,本研究以富含碳源和羟基而易于降解的淀粉与聚乙烯醇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对淀粉、聚乙烯醇和溶剂水等的调控试验,得出了以流延法制备出马铃薯淀粉基可降解地膜材料的优化工艺条件。膜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基可降解地膜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保墒及降解性能;覆盖地膜后,温度升高较为明显,失水率也大幅降低;土埋法考察地膜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60 d后地膜的降解率接近60%。  相似文献   

15.
狮溪锂资源位于贵州省桐梓县狮溪向斜东翼,是首次在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之外的下二叠统大竹园组中发现锂元素的异常富集。狮溪锂富集层位于大竹园组中—上部,具有厚度和品位均较为稳定的特征,含锂岩石类型为致密状和碎屑状铝土岩,主要矿物为伊利石(水白云母)。综合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区域Li的富集与风化淋滤作用密切相关,受古气候、古地貌、地下水位等多因素控制。通过统计黔北地区和狮溪地区含铝岩系数据发现,Li含量与Al2O3、Al/Si值呈规律性变化,Li富集程度与大竹园组的岩性相关,大致可分为Li一般富集区(含矿岩石为泥岩或铝土质泥岩、较高品位铝土矿)和Li高度富集区(含矿岩石为铝土岩和低品位铝土矿)。本文通过狮溪锂资源的发现及综合分析认为,在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外围的近岸平原环境,特别是地势低洼处的致密状和碎屑状铝土岩中,具有发现较高品位铝土岩型锂资源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县达布太尔地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结合部的西昆仑造山带,是研究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质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由于西昆仑地区处于中亚腹地的高寒缺氧地带,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十分困难,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达布太尔地区沉积地层中一直没有获得可靠微体化石证据。经笔者的室内、外地质调查与研究,在达布太尔地区发现了内点囊三缝孢Endosporites punctatus Gao,雅致韦氏粉 Wilsonites delicatus (Kosanke) Kosanke,多孔柯达粉 Cordaitina spongiosa (Luber ) Samolovich,马什阿里粉 Alisporites mathalensis Clarke,卵形侧囊粉 Sulcatisporites ovatus (Balme and Hennelly) Balme,以及光面和点状孢子Leiotriletes 和Punctatisporites 等二叠纪孢子花粉化石。从上述化石组合特征看,这些孢子花粉化石基本属于华夏植物地理区类型。结合前人对该区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笔者认为塔什库尔干县达布太尔地区原划为二叠纪的碎屑岩沉积地层可能为包含了志留纪、二叠纪及其它时代岩层的混杂地层体。  相似文献   

17.
冉维宇  史振华  胡歆睿  秦燕娇  蒋良兵  邓小杰  贺箫  喻美艺  罗永明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21-2023030021
贵州安顺龙宫戴帽山是新发现的一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产地,通过在该地区开展化石发掘与修理工作,共获取3块保存精美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上述3块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均归属于鳍龙超目(Sauropterygia),基于古生物地层学与沉积学的研究,判断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化石产地的古地理位置位于扬子台地西南缘,是滇黔桂台地边缘相区内首个产出完整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产地。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系统演化、重塑当时古环境、中三叠世安尼期辐射强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海生爬行动物的古地理分布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