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长江上游是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以长江上游攀西大梁子铅锌矿区水系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查明了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重金属来源,探讨了在不同pH条件下重金属的淋滤规律,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攀西大桥河流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其含量明显要高于长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重金属生态风险属于很强风险,Hg和Cd呈高度富集、严重污染;Pb和Zn呈中度富集、中等污染。淋滤实验结果表明Pb、Zn、Cd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淋滤浓度先快速下降,后逐渐趋于平衡,而As在快速下降后又有缓慢升高的趋势。大桥河流域水系沉积物中As、Cd、Pb、Zn主要来源于大梁子铅锌矿的采选活动,Hg为岩石风化和土壤剥蚀来源,而Cu和Cr主要为农业和工业活动来源。综合对比发现,攀西成矿带铅锌矿周边土壤富Cd而贫Cr,此外Cd、Pb、Zn、Hg是主要潜在污染物,且生态风险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金矿区小麦和玉米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小秦岭金矿开发引起的重金属污染风险,采集了同点位的农田土壤、小麦和玉米籽粒样品,测定了其中Hg、Pb、Cd、Cr、As、Cu和Zn的含量及其在土壤中的形态;采用指数法和RAC风险评价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风险,采用转移因子和目标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小麦、玉米籽粒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小秦岭金矿区土壤中Hg、Pb、Cd、Cu、Zn含量受矿业活动影响强度大,在土壤中累积明显;土壤中Hg、Cd、Pb、Cu总量超过了国家限值,呈现污染;Cd、Hg、Cu具有潜在生态风险。小麦和玉米籽粒中Pb以及玉米籽粒中的Cd的平均含量高于国家标准,呈现一定程度的污染;部分小麦样品中的Hg、Cd和部分玉米样品中的Cd超过WHO/FAO安全限值,小麦和玉米籽粒中度Pb平均含量超过欧盟安全标准,说明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重金属的转移因子表明Cd、Zn及Cu比其他重金属更容易从土壤转移到小麦和玉米籽粒中;通过小麦对重金属的摄入量略高于玉米,远低于WHO/FAO推荐剂量;目标风险指数评价表明,只消费小麦或玉米基本不产生健康风险,但同时消费矿区生长的小麦和玉米具有较高的Pb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
黑河是西安市最主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采用美国环保部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参数的本地化,对2006-2010年西安市黑河水环境中主要化学污染物的健康风险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黑河水环境中主要化学污染物对成人所致的健康风险度为3.43×10-5a-1,小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5×10-5a-1,但超过了瑞典、荷兰等国家的推荐值1×10-6a-1;对儿童所致的健康风险度为1.11×10-4a-1,大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健康风险较大;(2)黑河水环境中的基因毒物质所致的健康风险远高于躯体毒物质,主要化学污染物所致健康风险的大小顺序为:Cr6+〉Cd〉Pb〉氟化物〉NH3-N〉Zn〉Hg〉挥发酚;(3)基因毒物质、躯体毒物质对儿童所致的健康风险均是成人的3.24倍,儿童的水环境健康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4.
第二松花江中上游悬浮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悬浮物是河流重金属元素的主要迁移载体。对第二松花江中上游悬浮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松花江中上游悬浮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大;枯水期悬浮物主要以吸附重金属元素能力强的粘土矿物为主,而丰水期则以长英质矿物碎屑为主;枯水期悬浮物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丰水期;工业污染是导致吉林市区河段悬浮物中As、Cu、Zn、Cd、Pb和Hg元素含量远高于松花湖和下游河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韩娟娟  吴大鹏  张涛 《城市地质》2021,16(4):424-431
使用网格布点法采集144个浅层土壤样品,分析测定As、Cd、Cr、Cu、Hg、Ni、Pb和Zn共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极值点分析,揭示了金矿地区土壤污染特征及污染风险.结果显示,区内浅层土壤重金属含量超过该地区背景值较高的元素为Pb、As、Cd,与背景值接近的元素为Cr与Ni.重金属污染风险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金矿开采区、尾矿库、选矿厂及其下游约1.5 km范围内,主要污染元素为As、Cd、Pb、Cu、Zn,基本不存在Cr、Ni、Hg污染.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矿山开采及冶炼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物的主要迁移途径为金矿开采区、尾矿库及选矿厂的废渣和尾矿析出的重金属通过废渣及尾矿堆的孔隙下渗进入底垫土壤,通过地表径流进入下游土壤中.  相似文献   

6.
韩娟娟  吴大鹏  张涛 《城市地质》2021,16(4):424-431
使用网格布点法采集144个浅层土壤样品,分析测定As、Cd、Cr、Cu、Hg、Ni、Pb和Zn共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极值点分析,揭示了金矿地区土壤污染特征及污染风险.结果显示,区内浅层土壤重金属含量超过该地区背景值较高的元素为Pb、As、Cd,与背景值接近的元素为Cr与Ni.重金属污染风险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金矿开采区、尾矿库、选矿厂及其下游约1.5 km范围内,主要污染元素为As、Cd、Pb、Cu、Zn,基本不存在Cr、Ni、Hg污染.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矿山开采及冶炼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物的主要迁移途径为金矿开采区、尾矿库及选矿厂的废渣和尾矿析出的重金属通过废渣及尾矿堆的孔隙下渗进入底垫土壤,通过地表径流进入下游土壤中.  相似文献   

7.
黔西北典型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来源对土壤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黔西北玉兰、永昌和杉树林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中的Pb、Zn、Ni、Cd、Cr、As、Hg和Cu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状况,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讨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玉兰和永昌矿区Pb、Zn、Cd和Cu为重度污染,杉树林矿区Pb、Zn、Cd、Hg和As为重度污染,其余重金属为轻度或无污染,综合污染指数显示3个矿区均属重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玉兰和永昌矿区Cd、Hg和Pb及杉树林矿区Cd、Hg、Pb和As为中度或以上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为低生态风险,综合生态风险指数显示玉兰和杉树林为极高生态风险,永昌为高生态风险。主成分分析表明,Pb、Zn、Hg、As和Cd主要源于矿山开采等人为活动,Ni和Cr主要源于成土母质,Cu污染是采矿作业和农业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纵向迁移特征与生态风险,分层采集了某铅锌矿区尾矿库附近农田土壤深度为0~100cm的土壤样品,分析评价不同深度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研究了土壤中Pb、Zn、Cd、Hg的形态纵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纵向污染程度为上层中层下层,且各层土壤均为重度污染;Pb、Zn、Cd的六种赋存形态含量均表现为上层远高于中层与下层,且中层和下层含量相当。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依次为上层中层下层,且均表现为很强生态危害,其中Cd是主要贡献者;单项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总体体现为CdHgPbAsZnCuCr。在该矿区的土壤修复过程中,应重点关注Cd、Hg、Pb、As和Zn的生态风险影响。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某金矿区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及其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秦岭金矿带某矿区矿业开采加工过程中,"三废"无序排放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农作物中Hg、Pb、Cd、Cu、Zn的污染严重。7条山区河流受到了重金属及氰化物的污染,丧失了作为水源地的功能。山外2大河流河水丧失了农田灌溉的功能。5眼村民井水受到了Cr、Hg、Pb不同程度的污染。受Hg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45.37km2。小麦、蔬菜和水果中Hg、Pb、Cd元素超标最为严重。环境重污染区内人群头发中Hg、Pb、C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职业暴露或低水平长期接触是污染区人群头发中重金属含量显著增高的主要原因,污染区人群癌症呈现高发态势。建议通过制定小秦岭金矿带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执法、从源头治污、清污河道、修复受污农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等,改善严重的环境污染局面。  相似文献   

10.
以皖北矿区为例,分析测试了不同含水层(松散、煤系、太灰、奥灰)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Cd、Cr、Cu、Zn、Pb、Ni),对其含量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在不同含水层含量大小次序各不一样,从整体来看,研究区地下水中所测重金属含量依次为NiZnPbCuCdCr,与太灰水一致;整体地下水中Cr、Cu和Zn均未超过(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Cd、Pb和Ni有部分水样超过标准限值。化学致癌物Cd和Cr在各含水层所致健康危害风险值数量级在10-6~10-4 a-1,Cr健康风险值在各含水层中均大于Cd,Cr在煤系含水层危害风险值(1.29×10-4 a-1)已超过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最大可接受风险(1×10-4 a-1),为研究区首要的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控制指标。化学非致癌物Cu、Zn、Pb、Ni四种重金属健康危害风险值较小,数量级在10–11~10-8 a-1,Pb和Ni健康危害风险值相对较高,也应引起重视。各含水层总的健康风险值大小次序为:煤系太灰奥灰松散,前三者已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5×10-5 a-1)最大可接受风险,其中煤系含水层总的健康风险值为1.46×10-4 a-1,已超过USEPA(1×10-4 a-1)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对矿区深层地下水开展重金属含量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价,可为地下水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的用水评价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祖昊  王浩  贾仰文  张学成  庞金城 《水文》2011,31(1):8-12,25
用水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现行的用水评价存在4个方面的不足,即:缺乏供用耗排统一评价,缺乏用水过程与自然水循环过程的统一评价,缺乏地表用水和地下用水的统一评价,缺乏用水量与用水效率和效益的统一评价。以上4个方面的不足,导致评价结果不准,评价内容不能满足水资源管理的需要。基于流域二元水循环理论,通过理论推导,本文提出了基于流域二元水循环全过程的用水评价方法,即体现4个统一评价的评价方法:供用耗排统一评价,用水过程与自然水循环过程统一评价,地表水和地下水用水统一评价,用水量与用水效率、效益统一评价。所提出的方法对用水评价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源地水质评价指数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源地水质评价指数系统吸取了国外及我国水质评价方法众家之长,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水质分类、分级的综合指数系统.评价指数系统包括评价依据、综合指数的计算以及评价结果的水质含义和报告方法等.该指数系统计算简单,既易于公众理解,又有评价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资源质量评价概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全国江河、重要供水水源地、沿海经济开发地区、长江干流近岸水域水资源质量和主要江河典型河段有机污染,主要湖泊(水库)的水资源质量以及北方五省区与海不可流域的地下水资源质量状进行了概述,对水污染危害、水污染事故及污染危害的经济损失估算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平原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平原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指标的选择、单项和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建立了平原地下水水质评价的完整体系,它既考虑了地下水水体污染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又能保证平原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的区域可比性,同时简便明了,适用于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面广点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占峰  王建华 《水文》2012,32(3):93-96
根据水源地自然地理概况、水文地质构造、河流洼淀、气候等条件,以及2009年河北省保定监测分中心的实际监测资料,对保定市饮用水源地的地下水水源地埋深变化、地表水水源地供水量变化趋势、水质级别以及水质指数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计算,结合保定市饮用水源地现状及供水水源地面临的威胁等提出保护措施与对策,为水源地的长期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水资源量与质相结合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西省为例,阐述了我国水文水资源工作中水量、水质监测及其评价工作的现状。指出虽然我国的水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水质监测与评价中还有很大不足,在水质采样频次、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对水质采样频次、污染物输移量的计算方法、水质与水量相结合的水质评价方法及可利用水量的分析方法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国发3号文提出要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实行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在对我国地下水监测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以地下水水位作为基本考核指标的监督性监测站网布设,提出了一套地下水监督性考核计算方法和评判原则。该方法对区域地下水监督性监测考核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Hydrogeochemical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on ground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20 producing well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Eastern Niger Delta.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major cations (Na+, K+, Ca2+, Mg2+) and anions (Cl, SO 4 2– , HCO 3 ) are below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standards set for domestic purposes. The occurrence of slightly saline water in certain areas is attributed to local hydrogeological processes occurring in the area.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tical results, two hydrogeochemical facies are delineated. These are calcium-magnesium-chloride-sulfate-bicarbonate (Ca-Mg-Cl-SO4-HCO3) and calcium-sodium-chloride-sulfatebicarbonate (Ca-Na-Cl-SO4-HCO3) to the west and east of the study are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一个基于GA优化的地下水水质评价的通用公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祚泳  孙丽  丁晶 《水文》2002,22(5):31-34
在适当设定每项地下水水质指标的“参照值”情况下,引入相对于“参照值”的指标相对值替代污染损害指数公式中的指标监测值,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指数公式中的参数,得出了对地下水38项指标都能通用的水质评价污染损害指数公式。该公式应用于若干地下水评价实例分析表明,效果较好。该公式形式简单,易于计算,方便实用,并具有客观性、可比性和通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世界水资源和用水:当代评价和未来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1996,俄罗斯国立水文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本文作者的科学指导下,对世界水资源、用水和可用水量的动态变化作了新的综合评价,也对其未来状况进行了预测。依据世界水文站网资料,简明地给出了世界各洲、不同自然地理和经济区,以及一些选定国家的可更新水资源动态数据;给出了满足人口、工农业需要的全球用水量,以及本世纪和未来(2000、2010和2025年)的动态可利用水量;分析了世界水资源、用水和可利用水量变化的长期趋势,后者与气候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有关。本项研究成果将以专着《21世纪初期世界水资源》于1999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