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徕卡测量系统提供最新GPS设备助力中国南极科考研究[本刊讯]2005年11月,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将从上海出发乘雪龙船赴中山站进行科学考察。本次考察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进行格罗夫山综合考察,主要开展陨石回收与研究、地质考察、冰盖测绘遥感及星地同步遥感实验等研究。这是继我国考察队员于2002~2003年在该地区找到4 000余块陨石而一举使我国陨石数量位居世界第3位后,国家组织的又一次重要考察活动,其目标是在陨石数量、质量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将承担格罗夫山考察的冰盖测绘遥感及星地同步遥感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2.
从2005年11月18日起,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格罗夫山考察队从上海乘坐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出发至今,已有三个多月的时间,目前考察工作基本完成。在这三个多月里,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格罗夫山队共收集陨石5354块,超过此前我国对该地区考察时收集到的陨石总数,使我国南极陨石的拥有量接近一万块。与以往的考察任务不同的是,这次考察除收集陨石外,还同时进行冰盖进退及古气候研究、地质考察、内陆冰盖测绘、星地遥感同步测量研究等考察工作。  相似文献   

3.
南极格罗夫山地形图测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是一次跨世纪的科学考察,南极格罗夫山综合是本次考察的重中之重。其中地形图的测绘又是本次格罗夫山考察最主要的任务。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格罗夫山测绘的重要意义以及测绘的一些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前,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举办,楚天金报和荆楚网承办的“辉煌荆楚60名片”推评活动落下帷幕。其中,第59张湖北名片是“武汉专家绘出世界首张南极内陆地形图”,其入选理由主要是:2000年,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鄂栋臣、彭文钧、丁士俊3位专家,率先完成了格罗夫山核心地区110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绘,此图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张南极内陆冰盖高原人工实测的精确地形图。  相似文献   

5.
1998~1999年南极夏季期间,中国组织实施了第三次南极内陆冰盖科学考察,深入冰盖内陆1128km,成为世界第一支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A区域开展科学考察的国家队。本文着重介绍有关考察的测绘保障工作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地冰盖关键过程和重要参数研究对揭示极地冰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提高海平面上升贡献的预测精度至关重要。极地科学考察的实地观测数据可以为遥感观测提供校准和验证,降低遥感反演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同济大学全球变化研究团队近年来针对极地冰盖关键参数的测绘遥感与现场考察工作,重点阐述在极地科考观测验证和数据处理方面的研究,包括在南极冰盖的新型测高卫星的空-地协同验证、卫星角反射器布设、粒雪层内部温度观测与模型验证、多平台无人机海冰探测和雪冰环境调查,以及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评估等。最后,本文对未来的极地科考验证计划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科技信息     
科技新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三队员参加中国第 17次南极考察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有三名队员参加中国第 17次南极考察 ,他们将于 12月初启程赴南极长城站、中山站考察 ,执行GPS国际联测任务。GPS国际联测是由SCAR_WEEI(国际南极考察委员会下属的大地测量与地理信息工作组 )组织实施的国际合作项目 ,旨在测量南极板块和微板块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和方向。此外 ,还将进行由于冰盖融化及海洋负荷变化而引起的南极地区的垂直形变测量。本次GPS国际联测时间为 2 0 0 1年 1月 2 0日 0 0 :0 0 (UTC)至 2 0 0 1年 2月 10日 2 4:0 0 …  相似文献   

8.
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遥感大会在北京的隆重召开,吸引了全世界测绘届的关注。四年一度的ISPRS大会被誉为测绘界的奥林匹克,这次北京大会是我国测绘界与国际接轨的一次重要活动。不仅国际上的参会人员众多,我国测绘届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参会热情空前高涨。国际上各主要测绘类组织也都派出了  相似文献   

9.
2006年第1期(总第29卷第117期)专家特稿我国“数字区域”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曾澜(1)南极测绘聚焦中山站至DOME-A内陆冰盖考察导航系统设计甘昱鄂栋臣庞小平等(4)特征数据模型在《南极赛博地图集》数据描述中的应用张春奎庞小平鄂栋臣(7)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优秀论文选登浅谈  相似文献   

10.
《浙江测绘》1997,(3):38-38
根据去年在井岗山举行的华东分网第13次信息交流安排,第14次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将于1997年10月中下旬在安徽黄山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东道主是安徽省测绘科技信息站。会期为4天左右,包括上黄山考察时间在内。  相似文献   

11.
测绘格罗夫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文钧  丁士俊 《地图》2003,(1):40-45
地形图测绘是一项最基本的测绘工作,但在万年冰封、气候严寒的格罗夫山地区进行测绘,其情形或许你想像不到。  相似文献   

12.
作者作为测绘工作者随第24次内陆冰盖队进行了内陆科学考察,获得了一批重要的科学实验数据。本文根据内陆独特的地理位置,结合数据处理的过程,阐述了数据处理中引用国际GPS连续运行站的必要性,讨论了观测时间的长短对GPS定位精度的影响程度,总结出了其相互制约关系。对今后的南极测绘考察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0月20日,第25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乘坐“雪龙”号出征.其中包括国家测绘局派出的8名测绘队员和2名后勤保障人员。他们将承担包括南极内陆冰盖DOMEA建站测绘保障、中山站测绘基准维护观测,南极普里兹湾海冰观测、长城站GPS跟踪站建站观测及其周边地区航外业控制测量等测绘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地图院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现代测绘技术,构建了集地理信息采集、处理、贮存、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完成了信息化测绘生产基地的构建[1]。多源遥感数据快速自动处理技术应用研究是信息化测绘生产技术应用研究的一方面,主要是利用以信息化测绘生产基地为依托的遥感影像集群数据处理系统完成。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快速自动处理多源遥感数据,并以ADS80数据为例,对集群系统构建前后的效率进行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测绘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65年11月22日-12月3日召开,标志着黑龙江省测绘学会正式成立。本学会是经黑龙江省社团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全省测绘科技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测绘学会的组成部分。黑龙江省测绘学会挂靠在黑龙江省测绘局,常设机构是黑龙江省测绘学会办公室,下设科技期刊《地理信息世界》、《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编辑部2个。主要开展学术交流、期刊出版、科学普及、继续教育、技术培训、科技考察、行业协调、咨询服务等工作。黑龙江省测绘学会自成立以来,已历经六届理事会。第六届理事会设立了地理信息与遥感、测绘仪器、测绘经济管理、测绘工程、测绘教育与科学普及、测绘专家咨询、《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编委会等7个专业委员会。目前,黑龙江省测绘学会共发展会员2210名,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骨干1800名。曾先后组建了鹤岗,大庆、黑河、牡丹江等地市级学会4个。1996年,经黑龙江省测绘局党组研究决定,将东北测绘情报网(黑龙江省测绘科技信息站)合并到黑龙江省测绘学会办公室,便于开展测绘信息交流等工作。黑龙江省测绘学会多年来一直被中国测绘学会评为先进集体,1992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学会之星”光荣称号,1991年被省科协授予“先进学会”称号。1996年被省科协评为“十五佳学会”光荣称号。2000年又在全省152个学会中再一次被评为省科协“十六佳学会”。  相似文献   

16.
张清浦 《测绘通报》1992,(2):25-26,40
前言遥感技术及专题系列地图的发展向地图复制工作者提出了高质、快速复制遥感图像及专题地图的研究任务。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发达国家在测绘图形及图像的复制领域进行了许多研究,开发了多种专用设备,推出了相应的应用软件,成效明显。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图形及图像的复制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为了尽快提高我国遥感图像和专题系列地图的复制水平,1987年国家测绘局将《遥感图像及系列地图复制技术》列为“七五”重点科研项  相似文献   

17.
(一)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于1984年6月17日至29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市召开了第15届大会,会议代表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100多人。中国测绘学会派出了以王之卓为团长的15人代表团。共向大会提供了18篇学术论文,其中在各种会议上宣读的有7篇。这是自1980年中国测绘学会参加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以来,我国提交和宣读论文最多的一次。这些论文从各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摄影测量和遥感工作的成就,王之卓教授作了“东南亚摄影测量与遥感教育状况的报告”。各国代表很为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三年五月廿八日一、总则1.《测绘学报》是中国测绘学会主办的反映我国测绘科学技术(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地图制图、海洋测量、测绘仪器)水平的综合性高级学术刊物,也是我国在测绘科学技术方面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刊物。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极地测绘事业的开创者、极地测绘与遥感信息学的奠基人鄂栋臣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2月21日5时40分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逝世,享年80岁。鄂栋臣曾参与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一生参与7次南极考察和4次北极考察,两次在国家南极科学考察中荣立二等功,是全国唯一一位同时参加过中国南北两极三站建站工程和首次北冰洋考察的科学工作者。15年前,《中国测绘》记者采访过鄂栋臣,在此之际,我们把这篇尘封的稿件刊登,在此缅怀鄂栋臣教授。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四次南极考察工作已全面展开,现正进入紧张的考察中。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第四次光荣地承担了南极考察任务,已派讲师张松波同志参与考察。根据考察计划,他将在武汉测地所吕纯操同志及冰川组队员的配合下,进行如下课题的考察研究工作:1.菲尔德斯海峡地壳断裂形变网监测;2.地面摄影测量在南极冰川考察中的应用;3.长城站建筑物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