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滨州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到的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径向速度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多普勒径向速度资料提供的风场信息对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及移向有一定的指示性,对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4~1998年4~9月驻马店雷达探测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根据强对流天气的回波形态、强度、高度和路径,确定了预报指标,在微机上开发了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天气雷达谱宽资料分析晴空回波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州强对流天气发生前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观测的晴空回波谱宽资料,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和预处理,估算了不同高度的湍流耗散率,发现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前,低层的湍流耗散率明显增强,揭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前兆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4-1998年4-9月驻马店雷达探测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根据强对流天气的回波形态,强度,高度和路径,确定了预报掼标,在微机上开发了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烽务系统。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刁秀广  谢考现 《气象》1999,25(8):40-43
通过对713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山东4 ̄8月份强对流天气回波时空分布、产生源地、移动路径及回波参数指标等雷达回波气候特征,对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1引言 天气雷达是用于观测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的主要探测工具,它一方面监测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对龙卷、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进行有效的预报;另一方面天气雷达也为较大范围内估测降水量提供了可能。然而,单部天气雷达有限的探测能力限制了雷达观测作用的进一步发挥,用探测范同相互重叠的多部天气雷达组成雷达网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湿位涡在陕西一次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云顶亮温资料,对2006年6月24—25日陕西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是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中尺度对流云团是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原因。强对流发生前,近地面存在逆温层。强对流发生发展与湿位涡的时空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高低层湿位涡“正负区垂直叠加”的配置是强对流天气发展的有利形势。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低层湿位涡正压项等值线密集的零线附近及湿斜压项的正值区。  相似文献   

8.
沈阳地区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隋东  沈桐立  张涛 《气象》2005,31(7):20-23
应用中尺度MM5数值预报模式对2003年6月28日发生在沈阳地区的一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并与实况观测资料进行比较,成功地模拟出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演变规律,得出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为冰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有应用价值的思路和方法。此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主要是受深厚的低涡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干湿空气间强的风垂直切变和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位势不稳定层结是此次冰雹强对流爆发的重要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9.
利用赤峰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05年6月19日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出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场和多普勒速度场的典型特征,为强对流天气的监测、识别和临近预报、人工消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们利用卫星、雷达和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一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经验。例如,姚祖庆、肖稳安等利用卫星云图资料概括出影响长江中下游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5种环境云场特征和在这些云场中暴雨和强对流云团的演变过程,通过追踪这些云团活动来作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杜秉玉等以雷达资料为主设计了长江三峡和荆江地区暴雨预报的临近预报系统。文中利用上海地区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1983年9月3日、1985年7月11日、1983年7月26日影响上海的暴雨和龙卷天气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场和物理量场的先兆表现,期望从地面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提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