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全国探矿工程、安全技术专业会議是一次大学解放軍、大学大庆經驗的会議,也是大比大学、大找差距、大鼓干劲的会議,是一个在探矿工程和安全技术工作上如何实現革命化的会議。会議开得很好,达到了預期的目的。 現在我根据会議中反映的意見,再着重講以下六个問題:  相似文献   

2.
4月21至25号,冶金部在105勘探队召开了东北地区探矿現場促进会議。出席这次会議的有辽宁、鞍山、吉林勘探公司所屬各队队長、探矿科長、工程技术人員與机長等共76人。云南301队、302队、304队亦派代表列席。会議除由105队党委付書記孙华东同志在会上作了关于該队“改进領导作风,促进生产大跃进”的报告外,106队等也在会上介紹了促进生产,实現跃进指标的經驗,并参观了105队的鑽探與坑探現場以及該队所举办的整改、搶救浪費、跃进情況展覽会。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作在不断发展中迎来了全面改革和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的“七五”计划时期。“六五”期间,探矿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全国地质局长会议精神以及探矿工程部门的吉首探矿工作座谈会议、无锡技术工作会议、大连探矿工程工作会议,北京探矿工程管理工作座谈会议等精神,探矿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走上了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对地质找矿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为执行“七五”地质工作计划、实现探矿科技规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七月下旬,地质部在辽宁省地质局举行座談会,专門研究钻探工程操作机械化問題。参加会議的有各省地质局(厅)的探矿技术負責人及試驗鉆的代表;建工部和有关的地质学校也派人出席了会議。会議的中心議題是对辽宁式擰管机进行中間鑑定。在部勘探技术研究設計院、辽宁省地质局分别介紹了它的設計、試制和試驗过程,提出了試驗的技术总結后,代表們进行了现場参观和評議。經过反复討論研究,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拧管机比过去的拧管机传动效率高,体积小,結构紧凑,密封潤滑良好,操作简便。鑑定小組提出的中間鑑定意見是:辽宁式擰管机技术上基本成熟,在进一步改进的基础上,可以統一  相似文献   

5.
陈兴贤 《地质学刊》1998,22(A12):63-65
回顾了40年来探矿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介绍了钻探技术及其装备的应用和发展,指出探矿探技术为地质找矿,水工环地质,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祝贺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成立五周年林存山(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在北京成立。这是地矿部领导根据我国体制改革的精神而作出的一个重要决策,并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勘查院是在地矿部物化探局基础上联合探矿办所属单位组建...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北戴河冶金工作会议和重庆冶金地质改革会议精神,总结与交流1984年探矿和安全工作的经验,部署今后三年的探矿、安全工作任务,冶金部地质局于1985年3月11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了冶金地质探矿和安全工作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有:冶金部各勘探公司主管生产的经理和探矿、安全工作的负责人,施工队和机台的代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以及探矿技术人员代表,共计131人. 会议听取了15个大会典型经验介绍,并进行了分组交流和讨论. 冶金部地质局副局长曾晓东同志做了题为“勇于改革,赶超先进,把冶金地质探矿和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于1991年5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十三陵召开了第一次刊物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8个刊物(物探与化探、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物探化探专报文集、国土资源遥感、探矿工程—以下简称院办公开出版刊物,物探化探译丛、物探化探遥感文搞、探矿工程译丛—以下简称所办公开出版刊物)编辑部负责人,部分刊物的正副主编,各刊物挂靠单位(成都地院、物化探所、勘探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领导,地质出版社主管成果、期刊的同志,总共22人。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副总工程师宋宝春同志主持了会议,于毅院长  相似文献   

9.
今年八月七日到十三日,地质部在吉林延边地质大队召开了一次砂矿浅井施工技术座談会。参加会議的有十一个省局、队的工程技术人員和部分地质人員共五十余人。这次会議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浅井掘进技术,以便更好地滿足砂矿采样的质量要求。会議的中心議題是如何解决砂矿施工存在的三大技术关鍵:排  相似文献   

10.
崔焕敏     
崔焕敏男,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铀矿地质》编委。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探矿系。历任抚州地质专科学校(华东地质学院前身)助教、讲师,1972年至1985年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课题组长、物化探研究室副主任。由他主持和参加的:“浅层地震探测方法与技术研究”科研项目获全国科学大  相似文献   

11.
周国荣 《探矿工程》1990,(3):25-25,24
40年来,地质系统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10011万m,坑探工作量400万m,年开动钻机约3000台,钻、坑探队伍近8万人,在我国已探明储量的148种矿种中,应用探矿手段探明储量的占80%,探矿工程已成为地质、勘察工作直接取得地下实物资料和探明矿产储量的重要方法。在近几年来,预算外钻、坑探工作量猛增,1989年预算外钻探工作最高达200多万米,为预算内工作量的140%,创收4亿多元,探矿工程已处于地质市场多种经营队伍的前列。  相似文献   

12.
前言地质系统有十多个地质机械、仪器制造厂,由过去靠进口,仿制到现在已能制造成套各种钻探设备、钻头、钻具、仪表以及小型坑道掘进,选矿设备、物化探和测井仪器,建立了勘探技术研究所,勘探技术试验站和探矿工艺研究所,专门从事探矿设备和工艺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簡讯     
8月5日至日地质部在北京召开了第八屆全国地质資料工作会議。出席会議的有各省、市、自治区(或大区)地质局(厅)司、局各有关和中央有关工业部門的代表共一百二十多人。会議总結了过去三年来全国地质資料工作的經驗教訓,全面安排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并对当前地质資料工作中的若干重要問題进行了深入的討論,作出了当前地质資料工作若干問題的决定。这个决定指出了今后从各个方面改进地质資料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全国鉻矿地质工作会議,于三月二十九日至四月二十四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五十多个单位的鉻矿地质工作者約一百四十人参加了会議。地质部李軒付部长主持了这次会議,燕登甲付司长作了会議总結。这次会議的中心議题是在总結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础上,着重討論如何加强鉻矿普查評价的問題。会議回顧了我国十三年来开展鉻矿地质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坑探工程第一次学术会议于1981年11月11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冶金、二机、建材、电力、铁道、交通、地质等部门及全国24个省、区探矿工程分会的代表共162人。会议收到论文85篇(选用82篇),大会宣读45篇。论文内容丰富,涉及坑探工程的各个领域。坑探工程作为重要的探矿工程手段,已在全国各部门的地质普查找矿勘探中起了巨大作用。三十二年来共掘进坑道800多万米,浅井800多万米,探槽17,900多万立方米,坑道钻、取样钻进尺120万米,这次学术会议论文是建国以来,坑探  相似文献   

16.
一、坑探在探矿工作中的作用坑探是加速取得地质成果,提高地质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地质人员除了用它揭露地表,验证物化探,配合钻探弄清矿体产状,求得储量外,在稀有金属、分散元素及不规则的矿体勘探方面,仍是一种主要手段。它的特点是能够直接观察现象和矿体产状,取样方便准确,有些探矿坑道,可提供采矿利用,起  相似文献   

17.
地南部于7月9日至19日和在天津召开了全国供应、机械工作会議。参加会議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地質局和探矿机械厂等40多单位的代表共100多人。会议根据中央“关于調整1959年主要物資分配和基本建設計划的紧急指示”和关于加强設备維修工作的精  相似文献   

18.
冶金地质勘探技术情报站和冶金地质学会探矿工程学术委员会,于1990年3月2~6日,在冶金部西南地质勘探公司607队,联合召开了冶金地质探矿、工程勘察和情报交流会及探矿工程学术委员会二届一次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冶金地质、武警黄金部队、冶金矿山、冶金勘察等系统和有关院校及科研、设计单位的代表共50人.会议收到论文52篇,会上宣读论文22篇. 这些论文紧密结合当前探矿生产和工程勘察实  相似文献   

19.
冶金部最近在105勘探队召开了一次东北地区探矿現場会議。这次会議除由105队介紹了該队由落后变为先进單位以及如何组织生产跃进高潮的經驗外,各單位代表在比先进、学先进、积极促进生产高潮的鼓舞下,也分别提出了各单位的跃进规划和跃进指标,大大突破了原訂生产计划。我們認为这次会議是一次促进会議。它已經为探矿工作大跃进,吹起了响亮的号角。象105队这样迅速形成生产高潮,大踏步向前跃进的事例在各个地区是很多的。这是整风号双反运动的必  相似文献   

20.
《探矿工程》2007,34(7):43-43
为了促进地质调查、地质找矿新方法、新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使年青的技术人员和骨干工人尽快掌握并在施工中推广应用探矿工程新技术、新方法,以促进地质钻探整体技术水平迅速回升,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降低成本,缩短找矿时间与周期。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5~6月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两期“全国探矿工程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培训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