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赵毅勇  张素琴 《气象》2007,33(S1):92-94
通过对呼和浩特观象台1915—2007年的逐月平均气溫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建立了呼和浩特观象台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序列,利用统计方法对呼和浩特近百年的气溫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发现呼和浩特近百年来温度变化趋势与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情况大致相似,但在具体的变化过程和幅度上又与中国平均温度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这包括:(1)呼和浩特年平均温度出现最高的时期是在1920年代和1980年代以后,而不是1940年代;(2)呼和浩特1930年代到1960年代一直在降温,而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西部地区增暖主要出珑在1950年代;(3)近百年朱呼和浩特温度变化出现两次突变,一次在1924年,一次在1931年,由于近百年呼和浩特温度变化的幅度并未超过气候自然变率的范围,所以目前还不能确定从上世纪末到现在温度持续升高完全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但温度持续升高的趋势却是越  相似文献   

2.
近40年中国高空温度变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了解高空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利用中国28个高空探空站1961—2000年间地面至高空10hPa的温度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地面到高空200hPa最冷在1月,最热在7月;但是在最冷的100hPa层以上,其气温年变化位相相反,即1月最热,8月最冷;50hPa层以上温度的年变化不大。近40余年来,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自地面至700hPa,绝大部分地区温度上升,尤其是地面增温最为显著,而西南地区有降温趋势;对流层上层至50hPa的平流层的温度在降低,尤其是50hPa降温最为显著。北半球的较强火山喷发对中国32°N以南的低纬与32°N以北的中高纬地区高空温度的影响不同。火山喷发后,低纬地区平流层第1~26个月温度均有不同程度增温,其中在第7~8个月增温最明显;在对流层以下,第6~11个月、第16~27个月出现2次明显降温时段,第1次降温最明显。中高纬地区平流层在第1~16个月、第20~29个月出现2段增温,第1段增温时间跨度长、强度大,第17~19个月出现了降温。在对流层以下第2~5个月、第14~18个月、第21~30个月出现3次明显降温时段,第3次降温持续时间长,整体降温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引言潮州市位于广东省的东部。在饶平、大埔县、揭阳、汕头市之间。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温度差异较大。北部山地温凉,年平均气温18.7~20.3℃,海拔600m以上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更低;中部丘陵温和,年平均气温20.4~21.3℃;南部平原温暖,年平均气温21.4℃,1月份最冷为13.3℃,7月份最热为28.3℃。潮州市40年来的温度变化,相对全球而言,仅是小范围的局部气候变化现象;从变化的时间尺度来讲,显然属于气候短期变化。本文以潮州市历年的温度资料,分析40年年平均气温、各季平均气温等变化,并谈谈温度变化对水稻…  相似文献   

4.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22,自引:9,他引:222  
总结了"十五"攻关课题有关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若干进展.在资料质量控制和序列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国地面近50年、100年和1 000年气温序列.研究表明,不论是近54年还是近100年全国年平均地面气温升高趋势一般比原来分析结果表明的要强,分别达到0.25℃/10 a和0.08℃/10 a.中国现代增暖最明显的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最显著的季节在冬季和春季.近50多年中国近地面气候变暖主要是平均最低气温明显上升的结果,全国范围内极端最低气温也显著升高,而极端最高气温升高不多.中国与温度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强度和频率一般呈降低趋势或稳定态势.研究发现,城市化因素对中国地面平均气温记录具有显著影响,但在现有的全国和区域平均温度变化分析中一般没有考虑,因此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给予密切关注.在增温明显的华北地区,1961~2000年间城市化引起的年平均气温增加值达到0.44℃,占全部增温的38%,城市化引起的增温速率为0.11℃/10 a.中国其他地区的增温趋势中也或多或少反映出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中国对流层中下层温度变化趋势不明显,仅为0.05℃/10 a,比地面气温变化小一个量级;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底层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17℃/10 a和-0.22℃/10 a;整个对流层平均温度呈微弱下降趋势.中国对流层温度与地面气温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趋于减小.近千年来中国地面气温变化史上可能确存在"中世纪温暖期"和"小冰期"等特征性气候阶段,但"中世纪温暖期"的温暖程度似乎没有过去认为的那样明显.从全国范围看,11世纪末和13世纪中的温暖程度可能均超过了20世纪30~40年代暖期,表明20世纪的增暖可能并非史无前例.中国20世纪气候增暖的原因目前还不能给出明确回答.一些迹象表明,人类活动可能已经对中国的地面气温变化产生了影响,但太阳活动及气候系统内部的低频振动对现代气候变暖可能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对上海龙华站温度的影响及其初步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焜荧  燕启民 《气象》1992,18(9):40-42
进入80年代,上海市区龙华站受城市化影响,与郊区县温差有增大的趋势。初步地订正以减小这种影响,并得到上海近30年的温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临汾市2007年-2011年2月的草面温度和相应的地面温度、气温、总低云量、降水、日照、风速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草面温度的日、月、季、年变化特征及其与各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草面温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月平均草面温度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年较差为33.7℃。②草面温度日变化呈现“降一升一降”的变化趋势。日平均草面温度最高值在春、夏、秋三季一般出现在13时,在冬季出现在14时,最低值在春秋季一般出现在6时,夏季出现在5时,冬季出现在7时。③草面温度与气温、地温均呈现明显的线性正相关。草面温度高于气温,草面温度的极端值振幅比气温的偏大;地面温度高于草面温度。④引起草面温度变化的气象因素较多,主要是低云量和总云量,其次是降水、日照和风速。  相似文献   

7.
拉萨40余年温度变化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顺利  黄晓清 《高原气象》1997,16(3):312-318
采用拉萨1952 ̄1995年逐月月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拉萨44年温度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44年拉萨经历了暖-冷-暖-冷-暖5个时期,其中60年代是一长时期的冷期,四季均较明显;80年代以来是一长时期的暖期。拉萨温度在春、夏季具有较好的持续性,8 ̄9月和12 ̄1月持续性易发生转折;3年、11年、22年的周期显著。拉萨温度异常具有较好的持续性、阶段性和突变性,主要受中纬度环流和太阳黑子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8.
利用吉林地区高空探测站长春、延吉、临江1960-2009年地面至100 hPa高度标准等压面(共8层)温度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对吉林地区地面到100 hPa高度各标准等压面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吉林地区对流层年温度在700 hPa高度以下是上升趋势,400 hPa高度以上温度趋势是下降的。各季温度趋势变化各有不同,秋季和冬季在400 hPa高度以下温度趋势是升温的;春季和夏季700 hPa高度以下温度趋势是上升的,且温度趋势上升的幅度明显小于秋、冬季。城市规模的不同,温度上升趋势也不相同,大城市长春的升温幅度高于中、小城市的升温幅度;在各标准层中长春升温达到的高度高于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9.
利用嘉荫气象站1961-2005年气象观测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和距平分析方法,对嘉荫近45 a温度降水进行分析,得出嘉荫的温度明显上升,降水量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10.
11.
近百年齐齐哈尔市的气温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娄德君  孙卫国  李治民 《气象》2004,30(12):65-67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近百年来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和局部化特征的分析,得出齐齐哈尔市的气温不仅存在准2a、4a、4~6a和8a左右的年际尺度的周期性变化,也存在40~60a的年代际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40~60a尺度的冷暖交替分别出现在1924、1955和1989年。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40年气温变化地域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张明庆  刘桂莲 《气象》1999,25(4):10-14
依据1951-1990年全国70多个站点40年的气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线性模拟的方法,从区域气候特征和气温变化趋势一致的角度,首先划分出气温变化的10个地区再根据气温变化率进行分型,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归并成3个气温变化区域,以进一步揭示我国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亚洲中部干旱半干旱区近100年来的气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亚洲中部干旱半干旱区1961—2003年共计69个站的气温实测资料,并通过EOF展开的延长插补方法,将研究区的气温序列延长到1901年,进而分析了这一区域近100年来的气温变化。研究表明,该区域气温的一致性变化占主导地位,同时存在东部季风区、中亚、蒙古高原和塔里木干旱区等4个主要温度变化分区,均表现出显著的增暖趋势,其代表站近100年来线性拟合的增温率分别为0.19,0.16,0.23和0.15℃/10a,研究区平均增温率为0.18℃/10a,冬季达0.21℃/10a,远高于北半球、全球和我国的增温率,但与青藏高原增温率相近。除20世纪10年代和50年代外,研究区气温变化主要取决于冬季温度的变化。研究区近100年来的气温变化经历了70年代以前的相对缓慢升温和以后的显著升温过程,且增温率越来越大。亚洲中部干旱半干旱区的气温变化过程与我国东部地区显著不同,没有出现明显的20~40年代暖期,整个升温过程由6次明显的锯齿状的升温-降温变化过程(即20,40,60,80,90年代和本世纪初气温变化过程)构成,升温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幅度较大,而降温阶段时间短,幅度小,但不论升温还是降温过程,其变化幅度均大于我国东部和全球平均。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再分析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72  
重新考虑了1950年前后器测资料的非均一性问题,统一采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计算月平均温度,利用国际上通行的区域平均温度序列计算方法,建立了中国近100年的地表气温序列,并对气温变化趋势进行了再分析.结果表明,自1905年以来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明显增暖,升高幅度约为0.79℃,增温速率约为0.08℃/10 a,比同期全球或北半球平均略高.但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增温似乎不比30~40年代明显,而20世纪50~60年代地表气温的变冷却比全球或北半球显著得多.和全球平均温度变化一样,近100年来中国的增温也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而夏季却有微弱变凉趋势.新的全国平均气温序列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比较给出了更高的增温趋势估计值,这主要与采用新的月平均气温统计方法改善了原序列的均一性有关.另一方面,由于早期资料覆盖面积比例低和后期城市化影响等问题,这里给出的增温趋势估计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百年温度序列   总被引:173,自引:4,他引:17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收集了711个站近3×105个数据的温度记录,将全国分成10个区,先计算出每个区的平均温度序列,最后得到近百年的全国温度序列。进而,讨论了全国温度序列的气候变化,结果指出中国近百年温度变化与北半球的变化很相似,都有两个增暖时段即40年代和80年代的增温。北半球平均温度80年代要比40年代高,而中国平均温度80年代要比40年代低。  相似文献   

16.
近40年哈尔滨的气温变化与城市化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郭家林  王永波 《气象》2005,31(8):74-76
利用近40年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哈尔滨地区各县市的年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差异。结果表明,在全国增暖的背景下,哈尔滨各县市的年平均气温普遍呈增暖趋势,但同一区域里各县市气温的增温幅度明显不同,位于城郊的县市,其增温幅度明显小于近城区的县市,而且增暖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趋势也存在明显差异,冬季气温呈明显增暖趋势,但夏季增暖不显著;80年代以后,冬季寒冷日数明显减少,夏季“热带夜”和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100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变化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予罡  唐国利  王元 《高原气象》2012,31(2):456-462
误差问题是气候变化研究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全国616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资料对近100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变化中的4类误差及其造成的不确定性范围进行了定量计算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前覆盖误差影响最大;70年代开始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影响导致的偏差误差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从准确检测近100年中国区域气候变化信号的角度来看,减少覆盖误差是减小早期不确定性的关键,同时近年来城市化的影响也值得注意。综合来看,近100年来中国地表平均气温变化的误差及其所引起的不确定性随时间不断减小。比较分析表明,近100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变化不确定性的主要变化特征与全球基本一致,均为早期大、后期小。因此,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都应该注意由误差引起的不确定性影响,特别是在早期。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中国近海海温变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使用Hadley中心1901~2004年1°×1°海表温度(SST)资料,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选择代表区域研究中国近海海温的长期变化.研究发现,近100年多来各海区呈增温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暖明显,90年代至今最暖.渤、黄、东海年平均和1月海温、东海7月海温变化基本呈阶梯型,20世纪初至30年代冷、50年代较暖、60年代略有下降,80年代上升;7月渤、黄海海温呈2波型,20世纪第一个10年和80年代冷,30~50年代和90年代暖;南海20世纪初至70年代海温变化不显著.除东海年平均海温外,各海区年、季海温均具有2~4年的显著变化周期和准7年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9.
甘南地区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王建兵  王振国  汪治桂 《气象》2007,33(1):112-117
通过时甘南地区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发现甘肃西南部年平均气温在1990年代初有暖突变,从1980年代末开始该区域夜间开始明显变暖,到1990年代出现白天、夜间同时变暖的现象,甘肃西南部的气温突变主要是由于1990年代后白天和夜间温度同时上升造成的。秋季气温在1980年代末开始上升,夏季和冬季气温到1990年代初开始上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