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管激发X射线荧光仪在金矿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小型X射线管激发源、电制冷Si-PIN探测器及笔记本微机能谱分析等最新技术的高灵敏度野外X射线荧光分析系统。使用该系统在四川某金矿进行初步勘探应用研究。利用成矿组分中高品位元素As与Au的密切相关关系,采用X射线荧光测量在现场快速划定金矿靶区的范围,同时可以指导野外地质采样。  相似文献   

2.
单向聚束质子激发X射线研究超导材料合成中的重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PIXE)分析技术,以能量为2.0MeV的质子束为激发源,利用单元四极磁透镜对带电粒子束的单向聚束本领,对超导材料样品CaSr2Bi2Cu2O8进行了扫描PIXE分析,获得了其中元素X射线强度的垂向分布数据。在没有质子数数据参数的情况下,针对这种样品组成已知的特殊性,采用了内标迭代定量分析方法,获得了各元素的垂向浓度分布结果。强度和浓度数据均表明,元素Ca主要分布在样品的顶部表层,证明人们关于超导材料合成过程中存在重力效应影响的推断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半导体探测器和放射性同位素激发的 X 射线荧光法分析了地质样品中痕量铀。~(57)Co 激发源制成峰与本底比率高的形式。取10分钟测量时间,用强度为0.26×10~9贝克勒尔(0.26GB_q)的激发源,方法的检测限为24微克/克,源的强度增强10倍,检测限可提高到9微克/克左右。对于锡、铈、钨和钍的检测限亦作了测定。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及其在铀分析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一代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在铀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该仪器主要由电制冷Si-PIN半导体X射线探测器和内嵌工控微机多道谱仪系统组成,整机重约2 kg,利用同位素源产生的X(γ)射线激发待测样品.进行241Am源和109Cd源在对铀的激发效率、基体干扰方面的对比分析研究,选出了241Am源作为分析铀元素的同位素激发源,并测定了该仪器对铀元素的探测下限,为今后的铀矿勘查、开采提供了一种新型、轻便、现场快捷的分析技术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现场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葛良全 《岩矿测试》2013,32(2):203-212
本文从携带式X射线荧光仪器、现场分析技术和技术应用三方面论述了现场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的进展.从X射线激发源、X射线探测器和电子线路单元等角度,将携带式X射线荧光仪划分为四代,即以放射性同位源为激发源、以NaI(Tl)闪烁计数器为X射线探测器为技术特征的第一代仪器;以放射性同位素源和正比计数器为技术特征的第二代仪器;以放射性同位素、电制冷半导体探测器和以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为技术特征的第三代仪器;以低功率微型X射线发生器为激发源、电制冷半导体探测器和全数字化X射线能谱采集器为技术特征的第四代仪器.在现场分析技术方法方面,论述了X射线仪器谱解析技术、基体效应校正技术和现场原位分析中不平度效应、湿度效应、荧光颗粒不均匀效应校正技术进展.介绍了现场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地质矿产普查、环境污染调查、文物现场鉴定和合金分析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指出了目前国产携带式X射线荧光仪处于第三代和第四代仪器水平之间,低功率微型X射线发生器和电制冷半导体探测器还依赖于进口,全数字X射线能谱采集器还有待商品化;现场多元素分析的准确度和方法检出限都有待进一步改善;便携式仪器的应用领域有待拓宽.  相似文献   

6.
X射线荧光法在茅排金矿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X射线荧光法(XRF)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法,介绍了该方法在茅排金矿野外工作情况,详细讨论了不同源发源、不同滤片对及组合滤片对对相同剖面和不同剖面的测量结果,分析了野外和室内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微束微区X荧光矿物探针分析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的矿物微区成分分析技术与矿物探针分析仪主要针对显晶或隐晶矿物的成分分析。该分析仪是以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原理为物理基础,采用X光管和X聚焦透镜组成微束X射线激发源、以电致冷Si-PIN半导体探测器为X射线探测器和数字X射线谱采集器组成能量色散射线X荧光分析系统;采用40倍光学放大和CCD相机相合实现微区的显微放大,通过程控三轴微控台实现微区的定位。该探针分析仪能够实现对样品表面Φ35μm范围内多元素定性与定量分析,快速鉴定矿石的物质成分,精确度好于10%(RSD)。测定对象可以是天然岩石、矿石及其光片、薄片样品等;可应用于野外条件下的现场和驻地的岩矿石矿物的微区快速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管地贫硫银金矿床进行了近场源二极激电法的应用研究,获得了三高一低的次级低缓激电异常,即高ηs、R_2、Js,低ρs,表明用次级参数表示的激电弱异常要明显,为增加矿量,提高地质找矿效果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英强  林朝 《岩矿测试》1994,13(1):56-58
文章介绍了用同轴高纯锗探测器通过测量近铀子体UX2的γ射线(1001keV)分析铀矿石中高含量U的方法。研究了谱数据平滑处理问题,讨论了方法的特点。经标样及实际样品分析考察,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湘东地区红层盆地地下水勘探一直是一个难题,这里主要探讨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该地区找水的有效性。结合工程实践,首先采用激电中梯扫面划分区内次级构造,确定低阻含水构造的水平位置;其次采用直流充电法电位梯度测量分析已知井部位地下水的连通性;最后利用激电联合剖面法和激电对称四极测深确定低阻带的垂向展布形态。同时,进一步开展高密度电法研究布设孔位和反演视电阻率异常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钻探井位。后期的钻探结果表明,激电中梯扫面异常比较直观,地表水平定位方面比较精确,激电测深视电阻率二维反演结果能够有效反映低阻带垂向展布形态,两种方法相结合对湘东地区红层盆地地下水进行综合勘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数字化核探测器输出脉冲信号的幅度提取问题。根据闪烁探测器的电路特性,推导了其脉冲信号理想曲线方程。综合利用三和值法、最小二乘法、试探法等方法,设计了该理想曲线拟合算法。由脉冲信号采样点数据,通过曲线拟合,计算出曲线的极大值,该值即为闪烁探测器输出脉冲信号的幅度。正反演数据结果对比表明,采用曲线拟合算法提取闪烁探测器输出脉冲信号幅度,其方案可行,计算结果更准确。相较于数字滤波和数字脉冲成形方法提取核探测器输出脉冲幅度,该算法更简单,对仪器的硬件处理速度要求更低。该方法开辟了核探测器脉冲幅度提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激发极化法的测量精度及其对应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在频率域和时间域激电二者等效的前提下,研究了在保证激电响应参数达到必须精度时,对电位差测量的精度要求.时间城激电对电位差的相对精度要求不高,但供电电流大,装备笨重.变频法对电位差的相对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极化率低时,难于达到.双频激电由于同时测量双频电位差,电位差差值具有很高的相对精度,因而既轻便又能很好地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地—井瞬变电磁法作为瞬变电磁法的一种装置形式,由于其接收探头在钻孔或井下巷道中,靠近目标异常体,具有电磁干扰小、有用信号强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外学者所研究。本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以回线源为激发源,建立含板状体和矩形低阻体的地质模型,从地面—井筒观测方式和地面—巷道观测方式的角度,计算矩形回线源在半空间中产生的地—井瞬变电磁场响应,并对其响应的特征及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有多个异常体同时存在时,地—井瞬变电磁能够区分出不同的异常体存在,并且能够对不同异常体的埋深和横向位置准确定位,为地—井瞬变电磁法定量解释异常体埋深和位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各大油田采用的可控震源 ,主要以车载液压式为主 ,频率低 ,重量大。耦合方式是把整车的重量压在激震器基板上 ,由于整车的重量远大于激振器的输出力 ,所以耦合效果较好。通过物理工程建模 ,研究了激震器所输出的力与底座、弹簧、配重的关系。使得实际工作中可以避免激震器与大地脱耦 ,实现在浅层地震勘探时将激震器产生的力最大限度的传入地下 ,并减少了系统的重量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评价敦化团北地区激电异常,研究其产生机制,采用提取激电二次信息的视金属因素(Js)方法,突出与电子导体相关的低阻极化体异常,压制与电子导体不相关的激电异常。结果表明:测区西北角视金属因素异常与强激电异常相吻合,与电子导体(金属矿化或矿化)相关,而大范围低缓激电异常区没有视金属因素异常显示,说明与电子导体不相关。在敦化团北地区利用视金属因素压制干扰因素所引起的异常,突出与电子导电体相关的低阻极化体异常效果明显,结合地质揭露工程得出低缓激电异常是由受轻微矿染的花岗斑岩所引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覆盖层下三维板状体地-井瞬变电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井瞬变电磁法是地质找矿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地表发射、井中接收瞬变场响应来实现查找深部矿产资源的一种方法。在时间域有限差分算法的基础上,以回线源为激发源,采用非均匀网格剖分技术,对均匀半空间和倾斜板状体、含有低阻覆盖层的倾斜板状体模拟。通过对比分析表明:均匀半空间中,响应极大值随观测时间延迟而减小;场源位于接收钻孔正上方时,异常体响应特征明显;当场源位于旁侧位置,需要较长的观测时间获得异常体的响应;低阻覆盖层对异常响应的影响在整个观测时间范围内都存在,减弱了异常体的响应;覆盖层的影响随发射场源与接收钻孔位置距离的增加而减弱。研究工作为定性分析地-井TEM响应特征和资料解释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讨论了同时存在激电和电磁效应时,频谱激电法的异常性质.指出了低阻和高阻极化体上激电和电磁响应的空间分布形态和频率特性.验证了按两个柯尔- 柯尔模型的组合反演视复电阻率频谱,分离激电和电磁效应的合理性.并利用这种方法反演理论频谱的结果,讨论了激电视频谱参数的异常性态.文中还讨论了覆盖层和非各向同性对频谱激电法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地—井瞬变电磁法是利用地表发射、井中接收瞬变场响应来实现查找深部矿产资源的一种方法。在时间域有限差分算法的基础上,以回线源为激发源,采用非均匀网格剖分技术,对均匀半空间和倾斜板状体、含有低阻覆盖层的倾斜板状体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表明:均匀半空间中,响应极大值随观测时间延迟而减小;早期主要反映围岩响应特征,异常体响应特征在晚期表现出来;场源位于中心位置激发时,异常体响应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当场源位于右侧位置,则要选取较长的观测时间降低周围围岩的影响,使异常体的响应特征显示出来;低阻覆盖层对异常响应的影响在整个观测时间范围内都存在,削弱了异常体的响应特征。研究工作为定性分析地—井TEM响应特征和资料解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介绍了黔西北某铅锌矿矿区地质构造,以及大功率激电在该地区的应用。通过对构造带的矿(化)体的激电异常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矿区低阻高极化的激电异常是一个有效的找矿标志。区内矿(化)体的激电异常较明显,推断此铅锌矿床仍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低极化率的铅锌矿区,利用大功率激电法,有效地抑制低背景场区的干扰,提高信噪比,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