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在1:5万狮子坪幅的区域地质调查中,采用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原则与方法,对产出于秦岭群的灰池子复式岩体进行了解体。共计划分为约80个小侵入体,并建立了9个单元,由老而新依次归并为蔡家沟、淇河、明郎河等3个序列。对各个单元及序列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特点、互相接触关系等作了简要的描述。本区花岗岩总体上呈现出由云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的演化序列,表明岩浆岩具有多期次熔融与分异、侵位活动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花岗岩类属华南褶皱系五指山坳陷带西段“儋县岩基”的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少量英云闪长岩和辉石闪长岩。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类划分为9个单元,归并为2个超单元和1个独立单元。其岩石为钙碱性次铝及过铝型。稀土总量偏低,具负铕右侧斜型式。分属于加里东造山运动晚期板内裂谷型花岗岩和海西造山运  相似文献   

3.
辽宁建平加里东期侵入岩地质特征及侵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平加里东期侵入岩的U-Pb一致年龄为573.9Ma侵位时期为加里东早期,按照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原则,由早至晚依次划分为上沟单元闪长岩,周家台单元石英闪长岩,房身单元花岗闪长岩,阳坡单元花岗岩,归并为上马架子超单元,岩浆演化由中性至酸性,类型为I型花岗岩类,物持来源于下地壳,依据宏观构造及显微构造分析,确定属于气球膨胀式侵位机制,由多期脉动侵入,构成了完整的壳核构造。  相似文献   

4.
黄亚元  周玉炳 《福建地质》1992,11(3):164-172
分布于福建仙赫城关一带的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经过1:5万仙游县、大罗溪幅区域地质调查,应用单元一超单元填图方法,共圈定出50多个侵入体。根据它们的岩性特征和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副矿物特征以及同位素年龄特征,归并为五个单元.即仙游石英闪长岩单元、涵井花岗闪长岩单元、周庄二长花岗岩单元、龙山钾长花岗岩单元及将军寨花岗斑岩单元,各单元之间呈脉动式侵入接触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它机的岩石、矿物、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等呈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同源岩浆的溶化过程,故将它们归并为一个序列——仙游序列。并认为仙游序列是由上地壳经过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分异所形成的。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型。  相似文献   

5.
映秀地区花岗岩属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彭灌杂岩”南段之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云闪长岩为主,少量花岗闪长岩。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经学及地球化学,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划分为8个花岗岩单元。其岩石为稀土总量偏低,具负铕右倾形式的钙碱性次铝及过铝型酸性侵入岩,分属造山前陆弧I型花岗岩的成分演化序列及造山晚期S型花岩的结构演化序列,其形成时代为中一晚元古代。  相似文献   

6.
滇西北独龙江花岗岩及岩浆作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滇西北独龙江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可划分为6个单元,归并为早,晚2个序列。早期-龙岗不若序列由巴坡,东哨启等2个单元组成,生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壳幔混源岩浆形成,属火山弧花岗岩,是班公湖-东巧-怒江结合带俯冲消减的产物,晚期-独龙江序列由机独,其期,麻毕当,斯拉罗等4个单元组成,生成于晚白晋世,为壳源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是班公湖-东巧-怒江结合带碰撞造山的物质记录。  相似文献   

7.
罗淑兰  吴宗絮 《岩石学报》1997,13(2):203-214
通过对太行-五台山区太古宙、元古宙和中生代等不同时代的花岗岩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并将晚太古时期花岗岩类同国内外同时期花岗岩类进行对比,确定了本区晚太古时期花岗岩类岩石组合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或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并以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为主,叠加了部分钙碱性演化;而元古宙、中生代花岗岩类岩石组合则主要为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或花岗岩,以钙碱性演化趋势为特  相似文献   

8.
宋秉田 《甘肃地质》2007,16(1):11-16
小草湖超单元是北山地区最晚一期的花岗侵入岩体,从早到晚依次可划分为花岗闪长岩单元,斑状二长花岗岩单元,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含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共4个单元。侵入于石炭纪扫子山组和华力西中晚期四顶黑山序列及印支早期马鞍山北超单元中,形成时代为晚三叠纪,属印支晚期花岗质侵入岩体。各单元间为脉动型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化学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板块同碰撞期到碰撞后期的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9.
林来法 《福建地质》1991,10(4):297-308
茶地序列分布于福建西部上杭茶地一带,属钙碱性花岗岩,大小侵入体近30个,围岩为震旦系,其锆石U-Pb法年龄介于368-400Ma,时代属早古生代。根据侵入体接触关系及同位素地质年龄,从早到晚划分为陈坑(片麻状似斑状中粒花岗岩),上三溪(片麻状似斑状细粒花岗岩)、云山(白云母化片麻状似斑状细粒花岗岩)、蓝屋(片麻状细粒碱长花岗岩)等4个岩石单元。由侵入体的地质特征、岩石特征以及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单元侵入体依其时代从早到晚,基本反映了同源岩浆继承,发展的演化规律。据此,将陈坑、上三溪、云山、蓝屋等4个岩石单元归井为同探岩浆演化序列——茶地序列,各单元侵入体具有同构造新整合侵入特征,属强力定位机制;形成于陆由板块造山带环境,属S型花岗岩,系加里东造山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北秦岭富水基性杂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秦岭富水基性要岩体位于商丹断裂带北侧,为新元古代深成岩岩体。通过1:5万地质填图将该杂岩体划分为5个岩石谱系单位:金盆中细粒石岩单元、黑潭沟细粒暗色变辉长岩单元、马槽沟中粒变辉长岩单元、丁家沟中粒变辉长闪长岩单元和八里湾变角闪石黑云母二长岩、正长岩单元,合并为一个序列--富水序列。依据接触关系、包括特征确定了其侵入序次,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岩浆演化序列,在岩石矿物组成、岩体成分、微量元素有稀土元素组  相似文献   

11.
漳浦复式岩体是一个主要由辉石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及晶洞碱长花岗岩组成的大型中生代复式岩体。通过详细的室内外调查研究,根据侵入体之间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岩石化学、结构构造、地球化学等特征,以成分演化单元为基本单位,漳浦复式岩体可划分出早侏罗世—晚白垩世共16个基本单元,归并为古美山、漳浦、漳洲3个超单元及4个独立单元。R1R2图解及巴尔巴林岩浆构造分类,漳浦复式岩体中各超单元(单元)侵入岩分别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据岩浆演化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该复式岩体是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白垩世及晚白垩世等5个构造—岩浆活动旋回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李家振  刘文灿 《现代地质》1997,11(1):102-110
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北淮阳金寨—苏仙石地区广泛发育花岗岩类侵入岩,同位素年龄为140~97Ma,时代属J3—K1。根据侵入岩的地质、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将本区侵入岩划分为3个超单元(包括10个单元)和3个独立单元,分属中性岩和酸性岩两大类,岩石类型有闪长岩、二长岩和花岗岩等。根据岩石化学的判别结果,侵入岩均属亚碱性系列中的钙碱性岩石,并属于普通型和钾质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太行-五台山区太古宙、元古宙和中生代等不同时代的花岗岩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并将晚太古时期花岗岩类同国内外同时期花岗岩类进行对比,确定了本区晚太古时期花岗岩类岩石组合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或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并以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为主,叠加了部分钙碱性演化;而元古宙、中生代花岗岩类岩石组合则主要为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或花岗岩,以钙碱性演化趋势为特征。可以认为晚太古时期的太行-五台山区正处于陆壳演化的初始阶段和成熟阶段之间的过渡性阶段。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东南部罗容杂岩体由辉长岩-闪长岩-二长岩-正长岩组成,马山由碱性辉长岩-正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成。它们富K、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无Nb、Ta负异常等特征表明它们是形成于板内环境的钾玄质侵入岩。罗容杂岩体的各种岩石和马山的基性岩的εNd(T)稍低,为-0.6,此岩石单元是由幔源岩浆加热地壳使之熔融的壳源岩浆形成的,并伴有幔源岩浆的混合或交换。此二杂岩体形成于拉张构造环境。地幔物质上涌导致了中生代华南地壳张裂以及华南大规模花岗岩和相关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闽南沿海地区变质变形侵入岩时序划分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建基 《福建地质》2010,29(4):323-333
根据接触关系,结合同位素测年资料、岩石变形变质特征及原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等特征,将闽南沿海地区变质变形侵入岩划分为早侏罗世东山序列(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晚侏罗世古美山序列(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145.4 Ma,LA-ICPMS锆石U-Pb)及早白垩世早期漳浦序列(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121.5~139.4 Ma,锆石U-Pb)。并据侵入岩产状、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各序列花岗岩的成因及形成时的构造环境,认为早侏罗世东山序列岩浆来源为壳-幔混合源(I型),形成于构造体制由挤压转向拉张转换期大陆上隆(碰撞后隆升)的构造环境(PAG);晚侏罗世古美山序列岩浆来源为幔-壳混合源(I-S型),属与板块碰撞(俯冲作用)有关的同碰撞花岗岩(ACG);早白垩世早期漳浦序列岩浆来源为壳-幔混合源(I-S型),属构造体制由挤压向拉张转化时期幔-壳源型花岗岩(KCG)。该区变质变形花岗岩序次的厘定及其成因、形成环境的研究为长乐—南澳断裂带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依据,并为东南沿海地区寻找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钨、锡、铜、钼等矿产提供找矿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东天山尾亚复式岩株形成时代讨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尾亚复式岩株由尾亚超单元(外环)及环形山超单元(内环)组成。由完全不同成分、不同岩浆源的两个独立岩浆作用,沿同一通道就位的产物。外环为碱性辉长岩、石英正长岩、碱长花岗岩,内环为钙碱系列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北侧侵入于早石炭世卡拉火大山组及白尖山超单元中。依据同位素年龄测定,其生成年龄270.67-267.3Ma,为早二叠世;环形山超单元生成年龄230-250Ma,为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17.
冀北高压麻粒岩带岩石组合性质、同位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冀北高压麻粒岩带中各岩石单元岩石组合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划分出北部红旗营子表壳岩带、中部高压麻粒岩带和南部单塔子-桑干杂岩带三个构造岩石单元,进而对中部高压麻粒岩带划分出南北两个亚带。南部亚带主要为2500Ma的钾长花岗岩、高压麻粒岩和再造的单塔子-桑干杂岩;北部亚带由2000-1800Ma的花岗岩带、红旗营子群岩片组成。推断本区高压麻粒岩带实际是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两次超大陆汇聚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藏南岗巴-定日地区花岗岩单元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岗巴。定日地区花岗岩属藏南拉轨岗日构造岩浆带的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主要为似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1:25万区域地质填图,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划分为5个单元,归并为1个超单元——佩古错超单元。研究表明,该超单元为S型花岗岩,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同源岩浆演化特征,为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同碰撞构造环境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19.
根据花岗岩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将汉源平等复式花岗岩体划分为6个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为主体,具明显的成分一结构演化特征。岩石化学以富硅、钾,贫钙,岩石稀土以具明显的铕负异常为特征。本超单元同位素年龄为650Ma-700Ma,它是澄江期非造山带,沿火山裂谷侵位的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20.
宋秉田 《甘肃地质》2007,(Z1):11-16
小草湖超单元是北山地区最晚一期的花岗侵入岩体,从早到晚依次可划分为花岗闪长岩单元,斑状二长花岗岩单元,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含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共4个单元。侵入于石炭纪扫子山组和华力西中晚期四顶黑山序列及印支早期马鞍山北超单元中,形成时代为晚三叠纪,属印支晚期花岗质侵入岩体。各单元间为脉动型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化学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板块同碰撞期到碰撞后期的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