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浙江省白垩系由下而上新建立三个岩石地层单位:(1)小平田组以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夹中、酸性熔岩及紫红色砂岩,厚度370~1100m,测得Rb-Sr等时线年龄108Ma,时代为早白垩中晚期)(2)两头塘组以紫红色泥宕、粉砂宕为主,局部夹砾岩及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厚度175~690m,与上、下地层均为整合关系,产有恐龙蛋及甲龙等化石,时代属于晚白垩世;(3)赤城山组主要为紫红色砾岩、粉砂岩,偶夹凝灰岩层,厚度600~1000m,整合于两头塘组之上,顶部出露不全,产恐龙蛋化石,时代为晚白垩世。第四系镇海组,据清水浦41号钻孔资料,其岩性由灰黄一深灰色亚粘土、深灰一灰黑色亚砂土组成,出露厚度40m左右,含有孔虫、贝类等化石,并平行不整合于宁波组之上。其时代应为全新世。  相似文献   

2.
刘喜方  郑绵平  齐文 《地质通报》2000,19(2):222-224
扎布耶盐湖位于西藏高原腹地 ,东经 84°0 4′,北纬 30°2 1′,隶属西藏自治区仲巴县 (图 1)。其南岸地层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的措勤—申扎分区[1] ,为一套近东西向展布的火山—沉积岩 ,岩性自下而上主要为 :灰黑色暗紫色砖红色厚层状中酸性凝灰岩、安山岩、黄绿色蚀变火山碎屑岩夹紫红色灰绿色土黄色中—薄层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深灰色厚层状生物灰岩 ,深灰色灰紫色黄绿色中—厚层复成分砾岩、火山角砾岩、砂岩、深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灰岩夹薄层凝灰岩 ,地层总厚度大于 10 0 0m。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 沿用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  相似文献   

3.
王剑  曾胜强  付修根  陈文彬  戴婕  任静 《地质通报》2019,38(7):1256-1258
<正>唢呐湖组湖相地层广泛发育于羌塘地块北部、可可西里地块和昆仑地块南部。最初唢呐湖组由西藏区调队建立,创名剖面位于唢呐湖东面,其岩石组合特征为紫红色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夹多层石膏组合,偶夹少量火山岩及沉凝灰岩。区域上,唢呐湖组角度不整合于侏罗系之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河源盆地北部红层厚度大于4km。根据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南雄群的大风组、主田组和贞水组,上湖组和丹霞组。大风组厚837m,由砾岩和砂砾岩组成;主田组厚为1200m,由含砾的紫红色砂岩,分选性差的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伴有条带状粒砂岩、粉砂岩、含砂质泥岩组成。主田组富含钙质结核,河源龙(窃蛋龙科),龟鳖类化石发现于本组中。贞水组沉积厚900m,由粗的沉积物组成,包括粒状的砾岩和斜层理发育的砂岩。上湖组厚280m,由紫红色的含砾石粗砂岩夹粉砂岩组成。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东南缘营城组地层序列的划分与区域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营城组沿革分析入手,立足于九台市城子街镇斜尾巴沟-官马山-团结村营城组地表标准剖面的研究,综合运用岩性地层对比、生物地层对比、同位素年代对比和气候事件对比的综合性地层对比方法,对比了松辽盆地东南缘与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20个营城组典型剖面。营城组可划分为5个岩性段,结合地层序列特征和应用习惯,自下而上划分为下段(K1y),一段(K1y1),二段(K1y2),三段(K1y3)和四段(K1y4)。下段以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和薄煤层为主,厚度60~478 m,以营城煤矿343孔为标准剖面;一段以厚层流纹岩夹珍珠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偶夹复成分砾岩,厚度20~630 m;二段以碎屑岩为主,夹凝灰岩、偶夹流纹岩,含煤层,厚度92~640 m;三段以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顶部为中性、酸性火山岩互层,厚度85~346.5 m;斜尾巴沟-官马山-团结村剖面可作为一段至三段的标准剖面;四段以凝灰质砾岩为主,夹泥岩,仅发育在徐家围子断陷,厚度10~400 m,徐深1井可作为标准剖面。  相似文献   

6.
谭筱虹  钱祥贵 《云南地质》1996,15(4):371-377
澄江组主要为底砾岩、含砾砂岩、中-粗 ̄中-细粒杂砂岩、岩屑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岩石含较多火山碎屑,并夹凝灰岩、玄武岩等火山岩。在砂岩及粉砂岩中,发育大-中型板状、槽状及鱼骨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粒序层理及水平纹层等沉积构造。澄江组沉积主要由退积型基本层序构成,局部出露加积型层序,典型的基本层序由含砾中-粗粒杂砂岩→中-粗粒杂砂岩→中-细粒杂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所  相似文献   

7.
周国强 《广东地质》1995,10(1):13-16
广东的寒武系为浅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基本层序为砂岩-粉砂岩-板岩(或粉砂质板岩)的组合,夹有含黄铁矿或含磷硅质扁豆体,碳质板岩及灰岩透镜体,寒武系在桂湘赣、云开和东江3个分区,采用赣西南的岩石地质名称;下部的牛角河组以夹较多碳质板岩及含磷硅质扁豆体为特征;中部的高滩组,底以含砾岩或厚层长石石英砂岩为标志,顶部可见灰岩,泥灰岩透镜体或钙质泥岩;上部为水石组,底部以含砾砂岩为标志,往上以板岩为主,在梅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地层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是欧亚与印度板块碰撞以来冈底斯山隆升最具代表性的盆地之一,也是青藏高原南部较大的新生代残留盆地之一。沉积盆地中保存着完整的渐新世—早更新世连续沉积记录,自下而上由古新世—始新世林子宗群(典中组、年波组和帕那组)、渐新世—中新世日贡拉组、中新世芒乡组、来庆组、上新世—早更新世乌郁群(乌郁组、达孜组),总厚度大于4180m。林子宗群为一套中—酸性钙碱性火山岩系,夹紫红色砂岩、砾岩及粉砂岩。日贡拉组主要为紫红色砂岩、砾岩,夹少量火山熔岩及酸性火山凝灰岩,为一套山间盆地沉积。芒乡组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砂岩,夹煤和油页岩,为湖泊相—前三角洲相—沼泽相。来庆组为一套褐色安山岩、火山碎屑岩。乌郁组是一套碎屑岩,颜色呈灰色、灰褐色,夹煤及油页岩,为山间盆地辫状河—湖泊—沼泽沉积。达孜组是一套黄褐色砾岩、砂砾岩、砂岩,夹少量泥岩,发育铁质结核,为辫状河沉积。沉积相分析表明具有明显的古新世—始新世林子宗群(典中组、年波组和帕那组)、渐新世—中新世日贡拉组—芒乡组、中新世来庆组—上新世乌郁组、上新世—早更新世达孜组四个阶段式隆升—剥蚀过程。从芒乡组的潮湿炎热的气候转变为乌郁组的干燥凉爽,显然与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乌郁盆地渐新世—早更新世沉积相分析对于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油气等能源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平庄地区孙家湾组为砾岩和砂岩互层产出的一套陆缘碎屑岩组合.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将孙家湾组划分为两个岩性段:二段为凝灰质粉砂岩、砂岩、砾岩和含砾粗砂岩组合,一段为复成分砾岩局部夹有紫红色杂砂岩.孙家湾组含有较丰富的孢粉化石,由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组成,未见被子植物花粉,孢粉组合的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第期-阿尔必期(Aptian-Albian).据此推断平庄地区孙家湾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0.
澄江组主要为底砾岩、含砾砂岩、中—粗~中—细粒杂砂岩、岩屑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岩石含较多火山碎屑,并夹凝灰岩、玄武岩等火山岩。在砂岩及粉砂岩中,发育大—中型板状、槽状及鱼骨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粒序层理及水平纹层等沉积构造。澄江组沉积主要由退积型基本层序构成,局部出露加积型层序。典型的基本层序由含砾中—粗粒杂砂岩→中—粗粒杂砂岩→中—细粒杂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所构成,但一般发育不够完整,常见由中—粗粒含砾杂砂岩~中—细粒杂砂岩→粉砂岩组成。晋宁运动末期,本区褶皱负地形区,风化、破碎强烈地段先后形成底砾岩、杂砂岩,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局部有湖泊相及三角洲相沉积。沉积物质来自下伏的昆阳群美党组。河流发展过程中,北东地区(大乐亩一带)火山活动强烈,落入河中的火山物质,与河流沉积物一起沉积;未落入河流的火山物质,则冷却成岩。从而形成合长石、火山碎屑的沉积岩;若火山物质较多,则形成火山碎屑岩;若河水对火山岩冲蚀不尽,则出现火山岩夹层。  相似文献   

11.
以多重地层划分理论为指导,根据露头、钻井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总结对比四川盆地及其邻区寒武系不同时期﹑不同构造单元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岩石地层特征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古生物特征及电性特征,将四川盆地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沧浪铺组和龙王庙组,中寒武统陡坡寺组,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组。对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筇竹寺组主要为炭质页岩﹑页岩及泥岩;沧浪铺组主要为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龙王庙组主要为鲕粒灰岩﹑灰质白云岩及白云岩;陡坡寺组下部为泥质白云岩夹紫红色泥岩,上部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白云质粉砂岩夹紫红色泥岩;洗象池组主要为大套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四川盆地寒武系分布广泛且厚度较大,仅在盆地西部存在一个北东向剥蚀区,整体上在盆地中南部形成一个厚度低值区,向东﹑向南﹑向北厚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迁西群是一套变质较深的太古代地层,八○年长春地质学院将迁西群划为三个组:上部马兰峪组:以黑云变粒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凝灰质杂砂岩夹基性凝灰岩。中部三屯营组:二辉麻粒岩、浅色麻粒岩、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等呈薄层状互层,原岩为基性熔岩、中酸性凝灰岩及凝灰质杂砂岩。下部上川组:以二辉麻粒岩为主,夹透辉斜长角闪岩及浅色麻粒岩,常见变质辉绿岩脉和超铁镁质岩,原岩为基性熔岩、凝灰岩及超基性岩。  相似文献   

13.
藏北羌塘盆地上三叠统那底岗日组呈近东西带状展布,下部主要为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夹流纹岩、玄武岩,上部主要为含砾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生物碎屑泥灰岩。笔者等野外调查中首次在下伏的上三叠统肖茶卡组顶部发现古风化壳,结合在那底岗日组底部识别出来的不同底界类型和底砾岩特征,证实那底岗日组与下伏地层之间存在沉积间断。早期磁性地层研究中也曾发现了该沉积间断的存在,间断时间被认为约2Ma。运用已有的生物地层资料确定肖茶卡组地层的沉积时间(晚三叠世诺利期一瑞替期),从而推测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形成时代略晚于这个时间,很可能早于前人关于该套地层的时代认识。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可能对研究东特提斯地区的晚三叠世生物绝灭、气候变化以及海退事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冀西北侏罗系一个新的地层单位——阳眷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记述侏罗系一个新的地层单位——阳眷组,用以代表张家口地区下花园组(巴柔期)之下,古老地层(前寒武纪或奥陶纪)之上的沉积。阳眷组以砂岩、泥岩为主,底部有一层粗砂岩夹砾岩、砂砾岩透镜体,不整合于冶里组或雾迷山组之上,顶部有一层稳定的菱铁质鲕粒泥岩与下花园组为界;中、上部多为紫红色或杂色,与上覆的含煤地层差别明显;时代可能属早侏罗世晚期。  相似文献   

15.
依据大量实测剖面资料初步建立了滦平盆地侏罗-白垩系大北沟-大店子组地层格架,证明盆地在两组沉积期为西南高、东北低的簸箕形,两组地层从西南向东北在地层厚度、沉积旋回组成、相序与环境和标志层的分布等方面均发生规律性变化。地层格架不仅有助于研究盆地形成演化、构造应力条件和火山活动,而且可以确定盆地沉降中心,确定建立地层层型的候选剖面。位于盆地沉降中心的张家沟剖面大北沟组-大店子组以扇三角洲前缘半深湖-深湖相深水沉积为主,由5个完整的沉积旋回(SDC)组成。旋回沉积相序大北沟组由滨浅湖相-前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相-扇三角洲前缘相构成;大店子组明显水体加深,沉积环境相对单一,地层厚度增大,旋回相序由半深湖、深湖相泥页岩、粉砂岩夹砂岩组成,部分层位为扇三角洲前缘的砂、砾岩层。两组沉积较厚,达665m。并且排除了其它剖面上“蜂窝梁砾岩”(辫状河道-分流河道砾岩)对下伏层侵蚀造成的大北沟组顶部沉积间断,以及“玄武安山岩”喷发活动造成的大店子组顶部地层缺失。张家沟剖面沉积连续、暴露完全、化石极为丰富,是建立侏罗-白垩系临界阶陆相层型的研究界线划分的理想剖面。  相似文献   

16.
晚泥盆世晚期—早石炭世早期,是新疆准噶尔洋盆发育的最后阶段。西准噶尔的太勒古拉组以暗色泥质凝灰岩为主,夹红色放射虫硅质岩,覆于巨厚玄武岩层之上,是该时期洋盆宝贵的地层记录。早石炭世维宪期,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洋盆封闭,准噶尔中西部成为相对闭塞的残余洋盆。太勒古拉组之上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记录了残余洋盆充填消亡的过程。包古图组以灰绿色凝灰质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的韵律层为主,属于中下扇的火山浊积岩系,时代为维宪期—巴什基尔早期。希贝库拉斯组以厚层—块状、细—粗粒凝灰质砂岩为主,上部有厚层含中酸性火山岩砾石的砾岩,是具有上扇沉积特征的火山浊积岩系,时代为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晚期至莫斯科期或更晚。石炭纪洋盆充填过程中,堆积了很厚的暗色沉积岩系,提供了良好的生烃条件。东准噶尔石炭纪沉积岩相复杂,与西准噶尔有很大差别。盆地周缘的地层对比和岩相古地理研究,有助于解决盆地内部的石炭系地层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浙江中西部永康盆地及金衢盆地白垩系冲积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众多中小型白垩纪盆地中,分布着河湖相红色沉积岩夹火山岩的白垩系上部地层。作者对位于浙江省金华地区永康市和义乌市境内的2条剖面进行了研究,即金衢盆地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的铜山岩中戴组剖面和永康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的方岩景区方岩组剖面,认为其主要为冲积扇沉积,具有多套沉积旋回的陆相碎屑岩准层序组,沉积特征表现为:下部紫红色块状砾岩、砂砾岩,夹泥质粉砂岩,局部有紫红色凝灰岩及深灰色玄武岩;上部棕褐色钙质粉砂岩与泥质粉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产恐龙化石Chilantaisaurus zhejiangensis;具有大型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其中扇根亚相的砂砾岩为槽流沉积和辫流水道沉积,扇中亚相的片状或席状砂岩为漫流沉积,漫流成因的片状或席状砂岩可能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此研究成果对中国南方小盆地白垩系扇根—扇中碎屑岩的沉积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弧东油田馆下段属长流程砂质辫状河流沉积,地层厚度为300-500m,纵向上分成Ⅰ、Ⅱ两个砂层组。Ⅱ砂层组位于馆下段下部,又称砾岩,以灰白色块状、砾状砂岩夹灰绿色薄层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沉积为主,发育“上油下水”的“水上漂”式油藏。由于油藏具有低电阻特征,多年未被认识。该文从底砾岩低电阻油藏的认识和发现入手,对其形成机制以及油藏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老油田滚动勘探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9.
《地学前缘》2017,(1):32-51
神山沟剖面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内蒙古东胜地区,侏罗纪延安组、直罗组富含孢粉化石。延安组为煤系沉积地层,岩性以灰白色砂岩、灰色粉砂岩夹泥岩为主,局部发育砾岩,可见5、6套煤层;直罗组为重要的含铀岩系,岩性以灰色-黄绿色砂岩、灰色粉砂岩夹紫红色泥岩、泥质粉沙岩为主。文中通过对神山沟剖面延安组和直罗组孢粉化石的分析,在延安组中识别出Cyathidites-Dictyophyllidites-Cycadopites(CDC)和Cyathidites-Osmundacidites-Lycopodiumsporites-Concentrisporites-Disacciatrileti(COLCD)2个孢粉组合带,通过对孢粉化石属种的分析,得出本剖面延安组孢粉组合的时代为早中侏罗世早期;直罗组孢粉组合为Cyathidites-Osmundacidites-Cycadopites-Disacciatrileti(COCD)组合带,时代中侏罗世中期。结合地质、元素地球化学、古植物及其孢粉化石的定量分析表明,从延安组向直罗组其总体上反映了从温暖潮湿的亚热带向半干旱-干旱炎热的气候转变,反映燕山运动早期中侏罗世一次重要的古气候变化事件,古气候对煤、砂岩型铀的成矿具有特殊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凌井生 《广东地质》1996,11(3):25-29
老坑段是新建立的级别低于组的岩石地层单位,是泥盆纪老虎头组的组成部分,位于老虎头组中的段,该段岩石为一套泥质岩与砂岩组成的碎屑岩组合,岩石以浅灰色,灰白色细-粗粒石英砂岩或含砾英砂岩,粉砂岩为主,夹紫灰色,紫色,青紫色,青灰色,灰绿色泥质岩(含铁水云母页岩,泥质板岩,粉砂质页岩)形成于滨岸碎屑潮坪相,地质年代属中泥盆世,老坑段夹4层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特殊的泥质岩或板岩或粉砂质泥岩,与老虎头组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