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燕山长城系串岭沟组发现的 Parachuaria化石 ,轮廓清晰 ,保存完好。通过浸解法、实体浸解法和岩石磨片法对 Parachuaria化石的研究表明 :化石层中的古片藻 L aminarites可能就是宏观藻类 Parachuaria化石的残体和碎片。除此以外 ,还有许多光面和粗面小球藻及其他多细胞藻类残体碎片。碳质宏观藻类 Parachuaria化石可能是古老的褐藻类多细胞植物。化石的发现 ,其时代层位较老 ,是原始藻类演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代表我国前寒武纪的长城系一个独有的生物组合。由于化石层位稳定 ,从而为长城系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化石依据。Parachuaria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前寒武纪生物地层研究的内容 ,同时也为古藻类演化和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物演化和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书介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地质论评》2008,54(1):104
杨瑞东.著.2006.贵州凯里生物群藻类化石及古生态学研究.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6开,162页,图版24页.本书是觊里生物群系列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共分九章,系统论述了贵州早、中寒武世觊里组中疑源类(微体藻类)的组合特征以及它们在中、下寒武统地层界线划分中的作用;论述了宏观藻类组合和形态特征及保存方式;探讨了宏观藻类的演化趋势及生物地理分区;介绍凯里生物群中发现的最古老的钙质珊瑚藻类化石和最古老的类似苔藓植物化石。结合凯里生物群化石埋藏特征、化石埋藏序列、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认为凯里生物群中相当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北京及邻区青白口纪化石生物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烽  高林志 《地质论评》1999,45(1):50-58
笔者综合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典型剖面-北京西山芹峪剖面和北京昌平十三陵剖面新发现的宏观藻类化石及邻区相应层位中的化石资料,通过生物相分析认为,北京西山青白口、芹裕的宏观藻类化石可能产于静水泻湖相中;而北京昌平十三陵的宏观藻类化石组合则反映出具有水下冲积型环境的特色;在河北怀来所发现的极完整又丰富的化石可以代表正常的滨海潮坪环境。因此,笔者认为青白口纪微古植物和宏观藻类化石在区域丰度和形态变化方面与水深  相似文献   

4.
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国南方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的形成一直存在热水成因、生物成因或化学成因的争议。通过对贵州松桃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的碳、硫同位素和藻类化石的研究,认为早震旦世大塘坡期锰矿是在700-695Ma全球性Sturtian冰期后形成,由于大气中含有很高的CO2与海洋中的Ca^2 、Mn^2 反应,造成大量CaCO3和MnCO3快速沉淀,形成“碳酸盐岩帽”(碳酸锰)所致。对大塘坡组藻类化石研究还表明,在含锰矿的层次,藻类化石很少,而锰矿层上下,微体藻类化石都很丰富,这说明锰矿成矿与藻类关系并不那么密切。  相似文献   

5.
北京平谷中元古界高于庄组藻类微化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芳 《地质论评》1992,38(4):382-387
北京平谷中元古界高于庄组产丰富的藻类微化石,共6属7种,其中两新种:Archaeoellipsoides elongatus sp. nov.和Oscillatoriopsis regularis ps. nov.有关藻类微化石的系统报道在该区尚属首次,本文资料既丰富了中元古界古生物学内容,亦填补了该区藻类微化石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翼7个钻孔样品的孢粉、藻类分析,从晚第四纪第一硬质粘土层中提取出了种类和数量均较可观的孢粉、藻类化石,从而可以判别第一硬质粘土层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和植被类型,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硬质粘土层的成因研究提供了生物化石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硬质粘土层中有多种孢粉、藻类化石组合。高含量淡水藻类的存在说明硬质粘土形成受到流水的作用,亦即硬粘土的形成环境可能为水域环境。化石组合中含量较低的海生沟鞭藻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硬质粘土形成时曾受到海水影响。硬质粘土层中的禾本科-莎草科-落叶栎-松、禾本科-落叶栎-松-蒿和莎草科-落叶栎-香蒲孢粉组合指示研究区低地为平原区草甸,而周边的山地有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当时该地区属于温凉略湿的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翼7个钻孔样品的孢粉、藻类分析,从晚第四纪第一硬质粘土层中提取出了种类和数量均较可观的孢粉、藻类化石,从而可以判别第一硬质粘土层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和植被类型,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硬质粘土层的成因研究提供了生物化石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硬质粘土层中有多种孢粉、藻类化石组合。高含量淡水藻类的存在说明硬质粘土形成受到流水的作用,亦即硬粘土的形成环境可能为水域环境。化石组合中含量较低的海生沟鞭藻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硬质粘土形成时曾受到海水影响。硬质粘土层中的禾本科-莎草科-落叶栎-松、禾本科-落叶栎-松-蒿和莎草科-落叶栎-香蒲孢粉组合指示研究区低地为平原区草甸,而周边的山地有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当时该地区属于温凉略湿的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8.
藻类在碳酸盐沉积物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藻类的组合特征、生态特征及磨蚀程度是较为灵敏的环境标志。桂中合山地区马滩、鹅滩一带晚二叠世合山组是一碳酸盐岩型含煤岩系,其中碳酸盐岩约占90%以上,含煤5~7层,碳酸盐岩中含有大量的化石及化石碎片,尤其是藻类。笔者对其中的藻类作了一些研究,本文就这些菜类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9.
全球早、中寒武世藻类生物地理分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澄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和西伯利亚藻群中均有丰富的藻类化石。根据前寒武纪宏观藻类的分布以及凯里生物群和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藻类和后生动物的相似性,讨论了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期间生物地理分区的控制因素。对几个生物群中的藻类化石和后生动物化石的对比研究发现,在相近的纬度范围内, 动植物化石组合特征非常相似; 而纬度明显差异时, 藻类生物群及后生动物群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后生生物在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期间具有低的演化程度和分异能力,因此生物地理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古纬度。而Schopf (1976)的生物地理分区模式不适合这一时期的生物地理分区。结合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后生生物化石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前寒武纪-中寒武世时期的生物地理分区模式。这个模式较好地解释了分布在北美大陆和华南大陆上的寒武纪生物群相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漫长的前寒武纪,存在若干谜一样的问题,如叠层石的生长机理、臼齿状构造的成因、白云岩的形成机制和宏观藻类化石的生物学属性及其分类归属等。宏观藻类化石是指那些肉眼可见的低等植物化石,因为与现代藻类的亲缘关系尚未完全确定,它们的生物学属性及其分类位置还存在较多的争议,所以宏观藻类化石成为一个"前寒武纪谜"。发现于天津蓟县剖面高于庄组第三段非叠层石灰岩(均一石灰岩)中的可能的实体宏观藻类化石,与成因还存在争议的臼齿状构造共生,包括球状丘尔藻、椭球状寿县藻、带状塔乌藻和豆荚状荚藻等4种类型,尤其以前两种居多,组成一个丘尔藻-寿县藻组合;这些多为球状体的化石,曾经被认为是臼齿状构造的一种,称为"球状臼齿状构造",但是,由于这些宏观藻类化石具有规则的形态、较为明显的可能的细胞显微结构,与充填臼齿状构造的方解石微亮晶形成明显的区别,不属于臼齿状构造;而且以实体化石产出,与多年来所描述的碳质压型化石又存在较大的区别;同时,该球状化石的中心部位硅化而边部为钙化体,也明显区别于一般的钙质结核、燧石结核、凝灰岩结核和气泡构造等。这些球状实体化石,要比H.J.Hofmann所报道的加拿大麦肯齐山小达尔群(Little Dal Group)的臼齿状构造灰岩中的实体宏观藻类化石的形成时代要老得多,有可能是最为古老的实体宏观藻类化石。高于庄组臼齿状构造灰岩中的实体宏观藻类化石,成为思考若干前寒武纪谜的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11.
曹瑞骥 《地质论评》1966,24(1):53-56
震旦纪藻类化石的研究对震旦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藻类化石多数组成迭层石,分布在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和页岩中。迭层石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有柱形,圆锥形,椭球形,板形等。它们大部分是由许多向上凸起的基本层理重迭而成的(图1图版I.1)。基本层理则  相似文献   

12.
钟石兰 《地层学杂志》1992,16(2):143-149
<正> 我国东南沿海,无论近岸盆地还是近海盆地,都有海相第三系分布。不少层位有丰富的颗石藻类化石。70年代以来,台湾省的地质古生物学工作者对台湾岛及邻近海域第三纪颗石藻类做了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近十余年海上石油地质勘探的发展,颗石藻类的研究成果陆续问世。为了更好地适应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的需要,本文介绍第三纪颗石藻类生物地层带的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塔里木盆地原油中发现的89属183种孢子花粉化石和16属27种菌藻类化石的研究,通过孢粉化石的油源对比确认中代陆相油源的重要贡献、并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和藻类的生态特征讨论了油源岩形成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澄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和西伯利亚藻群中均有丰富的藻类化石。根据前寒武纪宏观藻类的分布以及凯里生物群和布吉斯页岩生物群中藻类和后生动物的相似性,论述了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期间生物地理分区的控制因素。对几个生物群中的藻类化石和后生动物化石的对比研究发现,在相近的纬度范围内,动植物化石组合特征非常相似;而纬度有明显差异时,藻类生物群及后生动物群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后生生物在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期间具有低的演化程度和分划能力,因此生物地理分 布的 主要控制因素是古纬度。而Schopf(1976)的生物地理分区模式不适合这一时期的生物地理分区。结合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后生生物化石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前寒武纪-中寒武世时期的生物地理分区模式。这个模式较好地解释了分布在北美大陆和华南大陆上的寒武纪生物群相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陈孟莪  曹瑞骥 《地质科学》1966,7(2):185-188
本文记述的古藻化石,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鸿允、刘钰等1960年夏在滇东马龙县纳章村震旦系灯影组底部采集的。笔者采用古藻类化石微体研究法对标本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发现藻类微体构造保存良好,值得描述。  相似文献   

16.
安徽休宁陡山沱期后生植物化石的新认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烽  尹崇玉 《地质学报》1997,71(4):289-296,T003
本文对中国安徽省休宁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蓝田组的化石资料进行了综述,报道了类似现代某些高等藻类的生殖托化石结构和类似孢子囊裂开的化石结构,以及可能是合子萌发成胚,再发育成底栖固着的藻类成体的个体发育现象,这一现象为进一步探讨高等藻类世代交替的生活历史提供了有益的线索,是后生藻类植物性别分化的宏观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17.
绝大部份无脊椎动物和藻类化石由碳酸钙组成。研究生物化石钙质结构是为了对化石进行正确鉴定和合理分类,探索古生物间相互的演化关系。沉积岩,特别是碳酸岩中含有大量的生物组份,研究其结构是确定岩石薄片内生物化石及其碎片类型的必要手段,在研究岩石、岩相和古生态时必需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8.
张神功  钟振华  陈雷  刘慧渊  杨锋杰 《地质学报》2023,97(12):4035-4043
产于贵州瓮安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磷块岩中的“瓮安生物群”是认识早期生命起源与演化的重要窗口。因为其特殊的磷酸盐化作用,其中的球状化石内部保存了大量精细的细胞甚至亚细胞结构,但保存这些化石的磷酸盐化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采用绿藻门下团藻和空球藻为实验对象,通过改变pH、温度、氧气含量等实验条件,探索藻类在不同埋藏环境下的保存状况,为早期磷酸盐化化石的埋藏机制提供证据。实验结果显示藻类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保存潜力差距较大,相同环境下两种藻类所体现的保存潜力也不一致,但都具备足够的保存潜力;空球藻细胞在埋藏过程中出现褶皱变形,但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学差异并不明显;团藻的繁殖体形态与瓮安生物群中的一类多细胞球状化石的细胞分裂形式十分相似;早期状态一致的同种藻类不管在相同还是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其个体直径大小均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本次实验模拟自然状态下的埋藏环境,因此实验现象可能在现实埋藏过程中重现,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磷酸盐化的埋藏环境中藻类具备足够的保存潜力;磷酸盐化会导致生物获得自身以外的形态学信息;在不同的埋藏学环境下保存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直径大小会有差异;胚胎状化石与磷酸盐化的现生藻类...  相似文献   

19.
冀西北青白口系Chuaria等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华北震旦亚界中能否找到肉眼清晰可见的藻类化石,一直是地质界和古生物界长期关注的问题。最近在蓟县井儿峪组中Chuaria的发现,和笔者在怀来长龙山组Chuaria等多种藻类化石的发现,都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高家山生物群化石组合面貌及其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元古代末期的高家山生物群 ,经系统研究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 3个化石组合带 ,即 :以蠕形动物爬迹为代表的 Shaanxilithes- H elminthopsis组合带 ;以锥管虫类和瓶状化石为主 ,并见大量软躯体蠕形动物和宏观藻类的Conotubus- Gaojiashania- Protolagena组合带 ;以多种管状骨骼化石共生为特征 ,并伴生有杯 (钵 )状、分枝管状及球状化石等的 Sinotubulites- Cloudina组合带 ,代表了高家山生物群鼎盛时期的产物。进一步的研究揭示高家山生物群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所发现的最早且最为多样化的骨骼化石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