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红外云图作台风客观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1989-1993年收集到的台风红外H云图进行台风云系的云顶温度分析,得到了一组识别台风云系细微结构的云顶温度分布。在微机上实现了台风的客观定位。该方法经对1994年影响浙江的9414,9417,9418,9430四个台风的业务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模糊神经网络在台风云系图象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波  冯民学  陈必云 《气象》1996,22(1):22-25
利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对台风云系进行区域分割,计算并统计出了台风云系纹理特征的概率密度,然后结合模糊判别技术,利用多层神经网络对GMS云图的台风云系进行图象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案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卫星云图的计算机分析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耀生  王燕  冯晓娟  师春香 《气象》1994,20(6):24-32
提出了采用数学形态学与句法模式识别结合,将云系结构与天气系统联系起来的卫星云图计算机分析识别方法,克服了传统的统计识别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云系整体性结构的缺陷,对一次台风过程不同阶段云系发展演特征,实现了计算机分析识别试验,结果显示,在台风发展的不同阶段,云系的结构,形状和组成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张晰莹 《气象》1996,22(7):43-45
在对台风影响黑龙江省造成大-暴雨的8次过程的卫星云图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两种类型;一类是台风云系与冷锋云系相结合产生的大一暴雨,一类是台风直接登陆产生的暴雨。  相似文献   

5.
不对称环流对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卫星云图和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对0207号台风HALONG云系和风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云系不对称的结构,台风西侧高空急流向台风中心的移动和辐散是台风迅速减弱的主要原因.为了了解不对称台风环流对台风强度的影响,还对比分析了0417号台风AERE、0216号台风SINLAKU在中国沿海减弱和重新加强的环流特征.在低层流入台风中心南侧的西风分量大,在高层流入台风中心西侧的北风分量小,有利于台风的加强.台风南、北两侧的东西向风场垂直切变梯度差异不利于台风加强.东西向风场垂直切变对台风强度的影响比南北向风场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9216 号台风登陆后的云系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MS卫星云图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场资料,分析了9216号台风的云系结构及其在登陆后发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9216号台风云系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台风和高、低空环境流场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由9216号台风造成我国沿海罕见的风暴潮及大范围暴雨,与强大的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辐散气流及其东侧的强低空急流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薛荣康 《广西气象》2005,26(2):9-13
对近年造成桂林台风暴雨的大中尺度环流背景形势作了分析,着重对比分析了尤特和黄蜂台风暴雨的热力、动力特征,对比结果表明:高空槽云系与台风倒槽云系叠加造成的暴雨远比单纯的台风环流造成的暴雨严重,说明中低纬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能造成暴雨的增幅。同时检验了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台风暴雨预报能力,结果表明: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台风环流本身造成暴雨有较好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8.
1513号台风苏迪罗云系演变特征及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晓彤  徐国强 《气象》2018,44(8):998-1008
用GRAPES_Meso模式对2015年13号台风苏迪罗进行了数值模拟,从台风生成发展、成熟和登陆减弱三个阶段对模拟结果与实况资料进行了台风云系时空演变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台风苏迪罗从生成发展、成熟,再到登陆减弱至消亡的整个过程,模拟的台风路径与实况吻合较好,台风强度的变化趋势也得到了较好的模拟再现。(2)"苏迪罗"在发展阶段台风眼模糊,模式对台风云系云量总体分布模拟较好,但模拟的云顶高度比实况偏低。(3)在成熟阶段,"苏迪罗"有一明显的漏斗状台风眼,云系发展更加旺盛,台风西部呈双眼壁结构,云顶高度比实况高度偏低。(4)"苏迪罗"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台风眼不再明显,模式对登陆后的"苏迪罗"云系结构模拟效果总体欠佳。(5)总的看来,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苏迪罗"云系整体范围,在洋面上的模拟效果好于登陆后,改进GRAPES模式的云量方案可能会提高该模式模拟台风云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周云霞 《广西气象》2007,28(A01):64-65
通过对大气环流形势特征、卫星云图和物理量场诊断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台风登陆后云图特征:云系显得松散,中南半岛没有云团向广西移动,低纬没有降雨云系流人位于广西的台风云系中;环境场中的下沉气流;西南急流的缺失造成水汽条件的不充分是位于桂西南的崇左市此次降雨量级明显偏小的主要原因。降雨分布和降雨强度与500hPa的垂直速度和850hPa的水汽通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麦莎"台风过程回顾及地形对台风降水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0509号台风“麦莎”造成临安市局部地区特大暴雨的环流形势和云系演变及地形对台风降水影响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特殊地形对降水增幅效应显著。这对今后预报台风暴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FY-2H,Aqua,CALIPSO (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和GPM(Global Preciptation Measurement)卫星产品,对比同在浙江温岭沿海登陆且路径相似的台风利奇马(1909)和...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云导风矢量的台风中心自动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云导风矢量图进行台风中心自动定位的方法。云导风矢量通过对具有一定时间间隔的两幅相关卫星云图进行模板匹配而得出。模板匹配就是根据已知模式的图像在一幅陌生图像中寻找对应于该模式的子图像的过程。根据气象知识 ,台风云系运动的特点是中心平移量大而自旋很弱 ,且台风中心与台风云系整体的移动方向一致 ,因此求出云导风矢量图中与台风整体移动矢量大小和方向一致的矢量集合的最密集区 ,经过数学形态学处理后便得到台风中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飞机探测资料,分析了台风同心双环云墙演变的特征。在1949—1985年的83个同心双眼台风中,双环云墙的演变可分为以下三类。1.随着台风的加强,包围眼的云墙直径逐渐缩小,而外围又会涌入一圈环状闭合云墙,外云墙也逐渐缩小,内云墙很快消失。在这类台风变化过程中,会有几次外围涌入环状云墙的情况;与此相对应,台风强度变化有一振荡。2.另一类台风在变化过程中,外围涌入环状云墙只有一次。外云墙发展变化较复杂:有的台风外云墙会渐渐缩小;有的外云墙会渐渐扩展;有的双环云墙维持较长一段时间;有的外云墙出现后很快消失。3.还有一类双环云墙的形成是由台风眼内积云对流发展而演变为环状闭合内云墙的,这类台风的内云墙维持一段时间后即消散。  相似文献   

14.
陈丹  苏涛 《气象科学》2016,36(6):760-769
利用ECMWF逐6 h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台风"麦莎"的环流场、位势高度场以及涡度场随时间的演变,了解台风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台风发生发展期间热带对流层顶(TTL,称为热带对流层到经流层的过渡带)区域的云覆盖情况和微量物质(臭氧、云冰、水汽)分布特征,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台风活动强盛地区的TTL区域臭氧浓度相对较低。(2)台风活动期间TTL区域云冰和水汽的浓度明显升高,浓度的高值中心处于台风中心附近。(3)台风活动会使其上空TTL区域的云覆盖量增加,在TTL区域上存在一个云量的极值区。(4)台风引起的垂直运动造成了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进而对TTL区域的微量物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运用气象卫星资料,研究了西北太平洋上14个台风和强热带风暴的北翘、西折、转向和打转等异常移动,发现:台风中心附近某一方位的中尺度对流活动,造成台风云系的非对称分布和特定的OLR场,导致台风的异常移动;对流活动出现的不同方位和OLR低值区轴向对台风未来的移动有着很好的指示。对路径最复杂的四个台风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台风业务系统中使用卫星云导风资料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峰  王诗文 《气象》1999,25(8):22-25
在国家气象中心台隐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中引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卫星云导风资料,进行两项预报试验。第一项是把卫星云导风资料作为观测资料进行最优插值客观分析;第二项是将云导风资料加入到轴对称的人造台风模型风场上,使之产生非对称风场。试验结果表明:卫星云导风资料作为观测资料进入模式后对减小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效果明显;用云导风形成人造台风模型非对称风场可进一步提高台风路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7.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loud microphysic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on the intens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Super-strong Typhoon Rammasun (1409) in 2014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version 3.4 with eight cloud microphysic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ncertainty of cloud microphysics schemes results in typhoon forecast uncertainties, which increase with forecast time. Typhoon forecast uncertainty primarily affects intensity prediction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edicted typhoon intensity using the various cloud microphysics schemes. Typhoon forecast uncertainty also affects the predicted typhoon structure. Greater typhoon intensity is accompanied by smaller vortex width, tighter vortex structure, stronger win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troposphere, greater height of the strong wind region, smaller thickness of the eyewall and the outward extension of the eyewall, and a warmer warm core at upper levels of the eye.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various cloud microphysics schemes lead to the different amounts and distributions of water vapor and hydrometeors in clouds. Different hydrometeors have different vertical distributions.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the maxima for the various hydrometeors forecast by a single cloud microphysics scheme are colloc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he center of maximum precipitation. When the hydrometeor concentration is high and hydrometeors exist at lower altitudes, more precipitation often occurs. Both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winds are the strongest at the location of maximum precipitation.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yphoon intensities forecast by cloud microphysics schemes containing graupel processes are noticeably greater than those forecast by schemes without graupel processes. Among the eight cloud microphysics schemes investigated, typhoon intensity forecasts using the WRF Single-Moment 6-class and Thompson schemes are the most accurate.  相似文献   

18.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在理想岛屿地形条件下设计了云的微物理冰相过程中水凝物中有霰和无霰的两个对比试验,考察了台风登陆时复杂冰相和简单冰相对台风移动路径、强度和降水增幅的影响。结果表明:1)云微物理过程中有霰的复杂冰相过程时,具有更强烈的云“播撒”效应,因而对台风降水具有明显增幅作用。2)当台风受到理想地形作用时,地形对云“播撒”效应引起的增幅作用具有放大作用,此时台风眼墙非绝热加热量形成明显增强中心,使得台风降水增幅明显。3)当台风登陆时,云微物理冰相过程使得台风越山时存在向西北指向的涡度变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从台风灾害的致灾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两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利用最小鉴别信息原理计算组合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得到台风致灾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的评价指数。基于云模型和风险矩阵,构建一个新的台风灾害等级评估模型。以1984—2016年登陆华南的50个台风为例,对华南台风灾害风险进行综合等级评估,结果与实际相符。与基于云模型—权重分配、模糊数学的台风灾害综合风险等级评估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基于云模型—风险矩阵的台风灾害综合等级评估模型,不仅利用了云模型的优点,充分考虑了台风灾害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还利用风险矩阵合成了台风致灾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的评价结果,比单一的模糊数学模型更合理可靠,在一定程度上也比云模型—权重分配模型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