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研究背景图像是地理教学的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点、地理思维以及地理思想有重大作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考试中,图像出现比例可观,但学生对地理图像知识的提取和认知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并不好[1]。地理教材的图像系统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学生智能的发展重视不够、图像信息量和图像结构尚不够合理等[2]。对现行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类别进行统计以得到以下五大类图像:地图、景观图、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漫画等其他综合型。  相似文献   

2.
上海学生在PISA2009阅读测试中对非连续文本阅读能力较差,反映出我国中学生对图像信息获取能力的欠缺。地理图像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目前地理高考测评的主要考查技能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学生获取地理图像信息的因素以及培养学生获取地理图像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认识、分析和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本文通过对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区域认知素养的考核内容、图像形式及尺度范围等内容的分析研究,指出学生区域地理学习中的问题,并结合高中教学实践,提出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姜加明 《地理教学》2015,(6):45-46,58
一、剖析课程标准,明确课标要求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也是地理图像设置及应用的基本依据。认真地分析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可以使我们准确地把握图像设置的要求与目的。关于本节的课程标准有二条,对其目标要求分析如下: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本条标准旨在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规定了是要"运用示意图"来完成这一目标,并且给出了活动建  相似文献   

5.
刘明飞 《地理教学》2012,(24):47-49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践,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融入乡土地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乡土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储云 《地理教学》2014,(2):52-53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的评价成为关键。地理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评价手段必然也随之改革,特别是评价的重要手段——高等院校招生考试(高考)。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随时运用新课程理念编辑一些试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材料的来源成为命题的重要工作之一。下面就地理测试中常用图形——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提供一些借鉴。第一来源:地理教材、教参及相关地图册,专业性地理期刊中的各种地形地图(等高线图、分层设色图)。这是老师平时手头最容易获取的,也是最权  相似文献   

7.
姚萌  刘敏 《地理教学》2020,(3):33-38
地理实践力评价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的有效性,促进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水平的提升,本文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采用德尔菲法从地理实践认知、地理实践方法、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实践意志品质四个方面构建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地理实践力评价指标进行赋权,从而构建地理实践力评价量表。  相似文献   

8.
李春梅 《地理教学》2021,(22):24-26,18
地理教科书中图像的说明文字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比、统计、分析中国、日本、美国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图像的说明文字,为我国地理教科书图像说明文字的设置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包燕 《地理教学》2008,(4):23-24
传统地理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为单元测试、学期考试,评价焦点集中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填图能力的提高上。这种重终结性评价而轻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弊端,在于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而新课程标准不仅把分数评判看做是课程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多的是发现学生各方面潜能,力求通过评价达到交流信息、鼓励学生上进、发展能力的目的,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对于学生地理评价是这样设定的,学生的地理评价=试卷评价+作业评价。  相似文献   

10.
石燕平 《地理教学》2011,(10):48-49,42
地理图像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图像的表现效果,直接影响到对信息接收。本文利用CorelDraw这一强大的绘图软件,以地理图像媒体中的政区图、示意图和统计图为例,就地图的数字化过程和示意图的绘制,抛砖引玉,希望能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罗秋官 《地理教学》2013,(14):19-22
正地理示意图主要是指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特点、形成原因、演变过程及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各种地理图象。作为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地理示意图在地理教科书、地图册以及各种地理教辅导材料和地理试题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地理示意图也是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它能够把抽象、复杂的地理原理形象化、直观化,从而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相似文献   

12.
英国是重视地理课程传统的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地理教材编写经验。本文以《Evolving Planet》为范本,在阅读与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得出该教材的四大编写特色:设置"以学为中心"的教材栏目,精选多类型优质的地理图像,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注重对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简析该教材的编写特色,以期为未来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整体架构高三地理学习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应对高考(或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尝试从要素、区域、时间、目标四个客观维度以及能力与方法一个主观维度来建立高三地理学习体系的基本框架。基于该框架,分析2020年全国Ⅰ卷地理试题在不同维度上的典型特征,并从学习目标、计划、过程、成果方面有针对性地探讨高三地理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4.
深度学习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习真正发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地理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和组织地理实践活动和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是中学地理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两次实践活动的典型做法,从明确深度学习目标、创设挑战性学习任务、搭建学习“脚手架”及开展持续性评价等角度,探索基于深度学习设计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黄凤金 《地理教学》2015,(1):40-42,22
一、编写作业的能力层次要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据布鲁姆思维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再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笔者把高中地理作业的能力层次要求分为六类:1、识记;2、理解;3、应用;4、分析;5、解决;6、评价。这六种能力层次要求分别是:1.识记(概念)  相似文献   

16.
黄晓红 《地理教学》2013,(13):39-40
正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地理试题"图像"味道越来越浓,对图像考查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江苏的地理试卷几乎是"无图不成题"。学生要能在短时间内"淡定"地对这些图像进行准确而又全面地解读并正确解题,必须具备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有很  相似文献   

17.
桂海金 《地理教学》2022,(11):34-36
高考评价体系确立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与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构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基于综合思维素养设计的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基于区域认知素养设计的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并从多角度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地理考试是地理学习的延伸,也是目前地理学习评价的一种主要方式。高中新课改一年来,老师在探索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渴望学习地理方面花了不少气力,但却很少有人关注如何让学生喜欢考试、渴望考试。《普通高中新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应“关注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学生增强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考试“要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许婉英 《地理教学》2013,(13):14-17
正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探究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学习能力与掌握学习方法。近来,从地理课堂观察和  相似文献   

20.
王卫兴 《地理教学》2014,(6):24-26,32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教师最难把握的教学内容之一。本文在明确并解读课程标准和考纲对区域地理学习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提炼出区域地理考核特点,并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区域地理复习策略,分别为:建立区域地理知识模型,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和阐释方法;建立区域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思维方法,分析和比较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建立区域发展分析模型,提升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