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评价了印度集中产粮区农业活动引起的饮用地下水中NO3—N和氟化物(F)的潜在污染。从不同深度、不同类型水井中共采集了342个地下水样品,分析了地下水样品中NO3—N和氟化物的含量以及pH值和导电率(EC)。也收集了研究区内有关主要种植模式、肥料和杀虫剂使用情况等数据。地下水样品中NO3—N的含量较低,浓度范围为0.01-5.97mg/L,仅6.7%的样品中NO3-N的含量大于3.0mg/L。居民区地下水样品中的NO3-N含量高于农田区。但所有样品中NO3州的浓度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中NO3—N的容许浓度。地下水样品中NO3—N的含量随水井深度的增大而减小(r=-0.297,P≤0.01),而随含氮肥料施肥率的增加而增大(r=0,931,P〈0.01)。种植浅根性作物地区地下水中NO3—N的浓度高于种植深根性作物的地区。地下水样品中氟化物的浓度也普遍较低(0.02-1.19mg/L),仅2.4%的样品中氟化物浓度大于1.0mg/L,这对局部地区居民造成了潜在的氟中毒威胁。总的来说,研究区内地下水中氟化物浓度的空间变化和随含水层深度的变化不大,这表明,研究区的地层岩性是均质的。地下水样品中氟化物的浓度与农业磷酸盐肥料(普通过磷酸钙)的施肥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237,P〈0.01)。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研究区内居民饮用的地下水是安全的,但集中产粮区有关的一些人为活动的确对地下水中NO3—N和氟化物的浓度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印度拉贾斯坦邦北部以地下水为主要饮用水源的一些乡村进行了地下水氟化物污染评价。分析了利用手压泵从深含水层采集的水样的氟化物含量。目前,研究区内记录在案的氟化物的浓度范围为1.01m4.78mg/L。研究区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平均浓度为2.82mg/L。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或者印度标准办公署制定的饮用水中氟化物的期望浓度(desirable limit)和最大容许浓度,研究区内约95%的地下水不适于饮用。在研究区,由于饮用水中氟化物的浓度很高,目前氟斑牙和氟骨征患者正以惊人的速率增长。在印度最北部的哈努芒加尔县的中部和东部地区,由于地下水中氟化物的浓度相对较高(3-4mg/L),因此,可把这些地区列为氟中毒高风险地区。对本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评价后得出结论,在研究区采取改良措施来预防居民氟中毒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大约55年以前,在土耳其安纳托利亚西南的厄斯帕尔塔省(Isparta Province)首次发现了饮用高氟水(1.5-4.0ppm)而导致的氟斑牙即牙齿上生成斑釉。氟化物主要来源于火山岩矿物,火山岩主要由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氟磷灰石、玻璃质矿物组成。据报道,大约35年以前,在土耳其东部的Tendurek火山附近的Dogubeyazlt和Caldiran地区,在人和家蓄中就发现了严重的氟斑牙和氟骨症,这个地区的原水氟化物含量为2.5~12.5ppm。人们假设氟化物(可以通过火山岩喷气孔或者不透明的火山岩逸出)牢固地附着在一些矿物的表面,与后形成的Tendurek火山区丘陵地带pH值高的地下水中的OH‘发生置换反应。在土耳其中西部Eskisehir省的Beylikova镇的Kizilcaoren村,也发现了氟斑牙和氟骨症,该区水的氟化物含量为3.9~4.8ppm。高氟水的起因与村庄附近补给区氟石的沉积有关。在土耳其中西.南部Esme-Usak的Gillu村调查期间,发现这个村的大多数居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生活在这个村里,最长的时间为10-30年,这些居民都患有轻度到中度的氟斑牙。该村饮用的深井水氟化物含量为0.7~2.0ppm。人们认为,Pliocene湖石灰岩区的非结晶质极小氟石可能是当地水氟化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为判断华南地区典型城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采集珠海市香洲城区及周边地区地下水样,并测定NO3-、NH4+、NO2-、PO43-、1δ5N-NO3-以及EC、pH值等。结果显示:在城市区地下水大多数样品中,NO3-是主要的无机氮形态。近40%的水样超过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NO3--N≤10mg/l),部分井水有NO2-检出,整体污染较为严重。地下水硝酸盐1δ5N落在6.879‰~26.144‰范围内,而生活污水及化粪池泄漏是地下水NO3--N主要污染源。反硝化作用可能是导致雨季地下水1δ5N值升高的重要因素。另外,稀释、混合等作用可能是导致地下水NO3-浓度季节变化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北京小汤山地区第四系深层地下水氟含量普遍超标, 严重制约区域供水。在收集整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资料基础上, 开展第四系高氟地下水与地热水之间关系研究工作。研究表明: 小汤山地区位于复式背斜的核部区域, 该区热储层与第四系地层直接接触并形成水力“天窗”, 受构造应力影响在热储层发育大量张性裂隙, 加之上覆第四系盖层结构松散且厚度较薄, 导致该区成为地热富集带; 在高温高压环境下, 地热水中氟化物含量普遍较高, 地热水上涌同第四系深层地下水发生热流-冷流的混合作用, 导致第四系深层地下水中氟化物含量升高, 形成第四系高氟地下水。  相似文献   

6.
伊朗西北部南Azarbaijan省北部的Maku区存在高氟地下水。地下水是常住区域主要的水源。2006年6月和8月期间,对选择的72个点包括40个玄武岩和32个非玄武岩的泉和井分两个阶段进行地下水采样。确定高氟区域,调查氟浓度变化的潜在因素。区域水文地球化学调查说明水.岩关系可能是导致地下水中离子浓度高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中的F^+浓度与HCO3和Na^+是正相关性,这说明高浓度的HCO3、Na^+的地下水有助于溶解一些富含氟化物的矿物质。所有的水样都是采自氟化物浓度和其他参数不符合水质标准的玄武岩区域。因此,这些水如果不进行预先处理是不适合饮用的。饮用玄武岩区域的泉和井的水的居民都患有氟斑牙病。研究区域的居民,由于缺乏对氟化物的了解,没有意识到过多摄入氟化物的量对人体的危害,所以,居住在这里的居民都存在氟中毒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7.
大荔县为地方性氟中毒病高发区,主要因长期饮用氟含量高的地下水所致。通过分析大荔县269件地下水样品中氟含量,查明地下水氟含量为0.01~11.8mg/L,均值为1.91mg/L,氟含量高于1.0mg/L的水样样本达70.6%。调查分析发现,大荔县地下水氟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北高南低的特征,富集最严重的区域出现在渭河二、三级阶地的东端,高氟地下水区域占到全区总面积的63%。大荔县丰富的氟源、特定的地形地貌、干燥的气候环境以及缓慢的地下水力更替过程是造成地下水中氟富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评价Hisar市地下水质量,目的是检验该市的饮用水是否适宜饮用。分析采自水井(部分采自城市供水系统)和手动泵提水的分散式供水井的水样的物理化学参数,包括pH值、电导率、总溶解盐、总硬度、总碱度、钠、钾、钙、镁、碳酸盐、重碳酸盐、氯化物和硫酸盐,结果表明,镁、钠、钾、硫酸盐特别是氯化物的浓度都高于WHO饮用水标准。此外,对哈里亚纳邦各个城市和城镇的地下水中的氟化物(F)的浓度进行对比发现,地下水中氟化物的浓度较高,增加了氟中毒的风险,因此,在饮用之前,必须进行处理。本文讨论了选用本地材料防治氟中毒有前景的降氟技术和方法,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评估,以寻找有助于监测地下水质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漓江水系汞的分布和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漓江水系干流、支流、连体湖泊、较大的孤立湖塘和近岸水井设置40个采样点。水样采样周期为2个水文年,分枯水季和丰水季两次采样,现场测定水温、电导率、pH值等理化参数。系统采集水样112件、底泥样40件、水草样40件、近岸土壤样40件。底泥样用逐步浸提法进行不同形态汞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干流河水、底泥和水草中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2μg/L、0.20μg/g和0.032μg/g;主要支流河水、底泥和水草中汞的平均含量高于干流,分别为0.15—0.23μg/L、0.38~1.7μg/g和0.028—0.044μg/g。底泥中汞含量均高于近岸土壤汞含量。无论是干流还是支流,河水汞含量与底泥、水草汞含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由上游至下游,漓江水系干流、主要支流河水样汞含量均不断增高,可高出源头河水汞含量的1.5—5倍。相应地指示重金属离子污染的参考指标——电导率值不断增高,河水的pH值亦逐渐增高。丰水期(5月至6月)河水中的汞含量(0.12—0.28μg/L)明显高于枯水期(9月至11月)河水中的汞含量(0.091—0.28μg/L)。不同断面河水汞含量均高于相应近岸井水汞含量。不同水体底泥中汞的形态分布一般顺序为:残渣态〉难氧化降解有机质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碳酸盐和铁锰氧化物吸附态〉交换态〉易氧化降解有机质结合态〉水溶态。综合各项资料分析,认为漓江干流是桂林城市汞污染最大的汇。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仅汞而言,漓江水系均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河水中汞含量≤1μg/L)。漓江支流汞污染高于干流,对干流存在较大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孙双来  胡景鹏  何平 《地下水》2010,32(1):113-114
氟化物是水质的毒理学指标,生活饮用水标准中氟化物不能大于1.0mg/L,由于水文地质原因,一些地区地下水氟化物严重超标,部分高氟地区氟化物达到5.0mg/L以上,给当地居民安全引水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对国内外高氟水的降氟调查研究,提出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降氟,均可采用饮水和生活用水分质提供方案,投入相对较少资金,对专用饮水进行降氟处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氮同位素技术识别石家庄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地下水NO- 3污染是石家庄市地下水管理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次研究通过地下水及其潜在补给源的氮同位素和水化学调查,确定和识别石家庄市地下水NO- 3污染程度和污染源。地下水中的无机氮化合物主要以NO- 3形式存在,浓度变化在 2.65~152.1 m g/L之间,均值为(54.88± 31)m g/L( n=44),48%的样品浓度超过国际饮水标准(50 m g/L)。地下水样品的NO- 3- 15 N值域+4.53‰~+25.36‰,均值+9.94‰±4.40‰( n=34)。34个样品中,22个样品(65%)的氮同位素值大于+8‰;与1991年相比,氮同位素组成指示地下水NO- 3的主要来源已由当时矿化的土壤有机氮变为现在的动物粪便或污水;结合Cl-分析,南部地下水NO-3还受到东明渠污水的影响。其余12个样品(35%)的氮同位素值变化在+4‰~+8‰之间,其中 15 N值较大的(+6‰~+8‰)指示来自土壤有机氮,较小的(+4‰~+6‰)指示来自氨挥发较弱、快速入渗的化肥厂污水。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石家庄市地下水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丰沛地区浅层地下水氟含量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丰沛地区62.75%的水样氟含量超过了国家饮用水标准,最大7.11mg/L,平均含量为1.51mg/L。其中39.22%的水样氟含量在1~2mg/L,3.92%的水样氟含量超过4mg/L。丰沛地区浅层地下水氟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氟含量总体呈现西北、东南高和东北低的特征,氟含量大于1.00mg/L的面积约占整个研究区域的87.21%,大于2.20mg/L的面积约占12.12%。丰沛地区浅层地下水氟含量超过1.00mg/L的最大概率0.953,其中概率达到0.85以上的为高风险区域,面积297.18km2,占整个研究区的10.81%,主要分布在丰沛地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  相似文献   

13.
寿光市曾经是山东省地氟病防治的重点地区,通过在病区开展野外调查和岩土、水样测试等工作,总结了该区地氟病分布及地球化学环境特征,探讨了地氟病与地层岩性、土壤、地形地貌、浅层地下水、生活用水等的关系。在系统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地高氟地下水的成因,认为岩石、土壤、海水是高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来源,高氟浅层地下水形成可能有海侵富集型和蒸发浓缩型。分析了地下水中氟富集的因素与过程,提出了地氟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东南极格罗夫山变质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东南极格罗夫山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存在两类玄武岩,即洋岛型玄武岩(OIB)和洋中脊型玄武岩(MORB)。OI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它们均富集Ti(TiO2=2.68%)、REE=(202μg/g)、LREE[(La/Yb)N=4.8]、Ti/Y(=343)、Zr/Y(=3.1),具洋岛玄武岩的特征,推测岩浆来源于富休地幔源区(EM)。而MORB型以低Ti(TiO2=1.1%-1.31%),明显低于OIB的P的含量(P2O5=0.1%-0.2%),低REE(47-93μg/g)。LREE/HREE(2.27-2.54)、(La/Yb)N(=1.30-1.62)为特征,具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MORB和OIB组合的出现说明在泛非期该区可能存在过洋分。  相似文献   

15.
《地质与资源》2011,(4):281-281
3)查明辽河流域区域水体地球化学状况和质量,为水功能整体规划和局部地区水环境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辽宁省存在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氟病、甲状腺肿等地方病,这些地方病的发生与缺硒少碘多氟等水体的局部地球化学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调查成果显示,辽河流域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状况均存在一定的问题.浅层地下水普遍存在下辽河平原高铁、锰现象,局部地区氨氮、亚硝酸盐和氟化物超标,1/3以上的地下水存在饮用风险.尤其是,彰武、黑山、康平等地928km^2浅层地下水含氟量超标.该地区长期饮用地下水的居民常患有不同程度的氟牙、氟骨症等疾病.地表河流水质普遍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尤其是沈阳、鞍山、锦州等重工业城市周边下游河流水体受到污染,而且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大.多目标调查查清了区域水地球化学状况,为区域水功能规划利用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年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是推求年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量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沧州区域曾以1975至1982年的地下水动态资料求得该区多年平均年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为0.15,第二次以典型年(1987、1988、1989)进行的分析,结果是:1987年(丰)为0.27,1988年(平)为0.26,1989(枯)为0.26。然而,随着地下水位不断的下降,情况已变化,故采用沧州区域现状条件下典型年(2003、2006、2007)地下水埋深及配套的降雨等资料对年降雨入渗补给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是:2003年(丰)为0.24,2006年(平)为0.22,2007年枯)为0.21。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铍的分布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900余组浅层地下水样中铍及铝、pH值等元素的分析,研究了珠江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中铍的分布特征,探讨了铍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中铍的含量介于0~40.3μg.L-1,普遍低于0.5μg.L-1,平均值0.66μg.L-1。超标点仅零散分布于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和惠州地区,超标率2.24%。地下水铍污染呈局部点状分布特征。pH值和铝是影响该区地下水中铍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偏酸及高铝含量的地下水及土壤环境为铍的迁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岩石风化及天然土壤的形成是地下水中铍的来源之一,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地下水铍超标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来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日益严重的现象,本文运用氮同位素技术对位于典型农业区的东阿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氮污染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监测点的NO3-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27.77 mg·L-1 ,δ15N 为7.8‰~12‰,反映了浅层地下水主要受到生活污水或粪便的污染;深层地下水(岩溶水)中NO3- 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含量为12.81 mg·L-1,δ15N为7.2‰~14.3‰,同样指示为生活污水或粪便污染,与补给区人为干扰密切相关。部分监测点地下水质量较差,建议研究区内使用高效的灌溉技术及科学的施肥方式,补给区附近的家禽养殖场可通过修建发酵池和改善饲料配方等方式,从源头上降低地下水硝酸盐的输入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渡河下游地区地下水放射性环境水平状况的调查,得出大渡河下游地区地下水环境放射性水平处于国家限值范围内,U含量在0.16μg·L^-1.74μgL^-1,Th含量水平极低,IKa在(1.016Bq-L^-10.031Bq·L^-1之间。通过分析,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受河流水位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地学前缘》2016,(2):260-268
内蒙古河套盆地不仅存在高砷地下水,还存在高氟地下水,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尽管高砷地下水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及形成机理却认识不足。在资料检索和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406个地下水水样的采集和分析,研究了高氟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和分布规律,并从矿物溶解与沉淀、蒸发浓缩、解吸与竞争吸附及阳离子交换4个方面探讨了河套盆地山前与平原两种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的主要富氟机理。结果显示,406个水样中,超过59%的水样含氟量超过我国饮用水1.0mg/L的标准,其中山前地下水氟的超标率高于平原地区。高氟地下水表现出富钠、贫钙、弱碱性的特点。平原区高氟地下水的pH、HCO-3、δ18 O、δD和TDS普遍高于山前,Ca2+、NO-3普遍低于山前。萤石溶解与方解石沉淀为山前地区氟含量主要控制因素;而蒸发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OH-、HCO-3与F-的竞争吸附成为平原地区氟含量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