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利用卫星遥感解译、潮汐数值模拟、GIS空间拓扑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水边线进行水位订正,推算出2019年度江苏沿海的遥感海岸线,对江苏省海岸侵蚀现状进行了遥感监测与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江苏省共有侵蚀岸线长58.55 km,占全省大陆海岸线的7.39%。废黄河三角洲侵蚀型海岸的侵蚀岸段平均年侵蚀后退 59.24 m,主要表现为盐养围堤的冲刷水毁;辐射沙洲北翼淤长型海岸的侵蚀岸段年平均侵蚀后退152.28 m,表现为潮间带上部坡度变缓,海岸线持续内移。全省海岸带侵蚀总面积为 7.244 8 hm2,强侵蚀岸段主要分布在南八滩闸北侧,新洋河口两侧以及斗龙港南侧区域。文章同时结合江苏海域动态监管工作经验,提出了5点海岸侵蚀灾害防治对策:①加强天-空-地一体化多手段联合监测,精确监控海岸侵蚀灾害发生范围与程度,了解海岸侵蚀强度与等级;②联合多平台海洋观测,深入开展致灾因素分析,了解海岸侵蚀灾害的发展与变化趋势,逐步完善灾害预警机制;③根据不同的海岸类型与海岸侵蚀特征,有效开展多策略的海岸防护整治,减少海岸侵蚀灾害损失;④加快海岸带保护修复,明确海岸带开发活动的适宜空间与适宜程度,优化海岸带空间布局;⑤强化海岸责任管理,明确监管职责。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清辽宁省海岸的蚀淤等级和分布,从1990年和2007年遥感图像中提取了17年的岸线变化信息,结合辽宁省908专项海岸带海岸侵蚀特征的调查资料,对全省海岸蚀淤情况进行了等级划分,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砂质海岸侵蚀较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绥中和熊岳一带,黄海岸段的砂质海岸基本稳定,基岩海岸侵蚀较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老铁山一带,粉沙淤泥质海岸侵蚀较重的区域分布在庄河一带。摸清辽宁省海岸蚀淤等级分布,对海岸整治与修复、海岸侵蚀灾害的防治与防护以及海岸带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海区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现状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3年与2006年对南海区琼州海峡两岸重点岸段(雷州市徐闻县龙塘镇赤坎村岸段、海南省海口市镇海村岸段和新海村岸段)的海岸侵蚀进行了现场监测,测量了侵蚀的长度、宽度和面积。对两年现场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岸侵蚀长度的平均速度为200m/a,宽度的平均速度为20m/a,面积的平均速度为4000m2/a。应用了地质分析、水动力分析、极端海洋气候影响分析等新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了海岸侵蚀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福建海岸侵蚀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岸侵蚀和淤积一直存在于海岸带系统内并塑造着现在的海岸线,近年来不当的人类活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海岸侵蚀,导致沿海土地流失,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本文构建了海岸侵蚀风险评价理论体系,阐述了海岸侵蚀风险评价的方法,为海岸侵蚀风险管理提供有效指导。运用层析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模糊集理论合成海岸侵蚀风险等级。以福建省海岸带为例,进行了海岸侵蚀风险评价,编绘了风险评价图,评价结果与客观情况比较吻合,验证了文中理论方法的适用性。本文构建的海岸侵蚀风险评价理论体系可以推广到其他区域,但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指标个数以及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4-2015年对大连李官华铜海岸、营口白沙湾海岸、营口仙人岛海岸以及营口鲅鱼圈月亮湾海岸的岸滩地形监测数据,依据海岸侵蚀灾害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法,对辽东湾东岸的4个连续砂质海岸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滩岸线发生侵蚀的岸段主要分布在营口仙人岛海岸和大连李官华铜海岸南部,其中仙人岛岸段岸线后退距离最为严重,达到了7.8 m/a;从断面地形监测结果来看,大连李官华铜海岸发育较强侵蚀,岸滩下蚀速率为9.35 cm/a.辽东湾东岸的华铜海岸和仙人岛岸段,侵蚀现象仍然明显;而开展了防护修复工程的月亮湾、白沙湾等原侵蚀岸段,都基本趋于稳定,没有再发生海岸侵蚀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盐城滨海湿地为研究区,根据1997年、2007年和2014年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运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比较不同岸段景观时空动态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1)1997~2014年,盐城滨海湿地景观结构变化呈现出非湿地与人工湿地在增加,盐沼在减少的特征。盐沼的面积比重,淤蚀转换岸段淤长岸段侵蚀岸段。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淤蚀转换岸段淤长岸段侵蚀岸段;景观聚集度指数,淤长岸段侵蚀岸段淤蚀转换岸段。(2)滨海湿地景观转移表现为盐沼转变为耕地、养殖池和建设用地;盐沼转出的速率,淤长岸段淤蚀转换岸段侵蚀岸段;盐沼转出的比例,淤长岸段侵蚀岸段淤蚀转换岸段。(3)盐城滨海湿地景观转变强度都为负值,说明研究区生态等级在下降;总体景观转变强度,淤长岸段淤蚀转换岸段侵蚀岸段。(4)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在时空上的组合差异是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时空动态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侵蚀严重,岸线分布变化迅速,这对海岸带生态与经济带来了挑战。本文基于2013—2022年8期Sentinel-2及Landsat 8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利用人机交互方法解译提取候鸟栖息地岸线,通过ArcGIS平台数字岸线分析系统(Digital Shoreline Analysis System, DSAS)将岸线数字化,计算得到年际与年内岸线变迁时空分布,并探讨了蚀淤变化的成因及影响。结果表明:2014—2022年候鸟栖息地侵蚀特征由原先的侵蚀范围广但侵蚀速率小,转变为侵蚀范围集中且侵蚀速率大幅增加,侵蚀危害严重加剧。侵蚀集中在春季及夏季。研究区域岸线变迁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泥沙来源、近岸海流、沿岸地物类型、人工建筑及风暴潮等。明确近年候鸟栖息地重点侵蚀岸段动态变化并分析其成因,对当地海岸带的生态经济保护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构建海州湾海岸侵蚀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ArcGIS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灌南区的燕尾港海岸侵蚀风险最大,属于风险等级中的侵蚀段;赣榆区的青口镇以及青口盐场地区、连云区的猴嘴镇属于风险等级中的微侵蚀段;灌云区的台北盐场和徐圩镇沿岸属于风险等级中的稳定段;赣榆区的马站、柘汪、海头镇、九里乡和连云区的墟沟镇海岸侵蚀风险最小,但淤积现象严重。该研究可为海洋管理部门治理海岸侵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灾害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在环渤海西南岸海岸带科学考察中发现的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滨海湿地萎缩、海岸带污染和环境恶化等海岸带灾害,指出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合理开发海岸带并使之可持续发展将是开发者首先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10.
泉州市砂质海岸侵蚀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泉州市沿岸岸滩侵蚀状况调查,结合海岸动力地貌学知识研究,分析泉州市沿岸岸滩侵蚀状况.调查岸段有32个,对其进行采样拍照及侵蚀现状描述,对7个岸段进行了剖面调查及沉积物分析.研究表明泉州市沙质海岸以岬控岸和沙坝--泻湖为主,岬控岸的沉积物和剖面表现为中细粒沉积和岸坡由近岸向海变平缓,而沙坝--泻湖岸则以粗粒沉积和岸坡起伏不平为特征,沉积物特征、沿岸输沙、平衡剖面及动力地貌均反映了泉州砂质海岸的侵蚀状况.在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大背景下,除特大自然灾害影响,泉州近海域的人为活动恶化了海岸侵蚀的程度,其中以海砂开采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2018年5月7日厦门岛遭遇了超百年一遇的强降水,对岸滩造成了严重影响。文章采用现场测量、无人机航拍等方法,通过对冲毁岸滩进行现场调查与测量,发现厦门岛东南部10.78km的滨海沙滩岸段,共有10个岸段的沙滩发生明显冲刷,受损岸线总长度为6.1km(占比57%),形成了28条冲刷沟,沙滩遭受的侵蚀面积为20286m2,冲刷量超过4万m3。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海岸带开发利用时,不透水面增多且具有一定的坡度,加之后方陆域地下排洪管涵排水,当短期强降水发生时,局部地形集中汇水后急速冲向海岸,导致海岸侵蚀垮塌和后退,沙滩冲刷成沟而流失大量海砂。针对不同沙滩的冲刷程度与影响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修复方案,可为今后沙滩维护保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青岛近岸海区海底地貌类型及声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海岸带地貌发育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实测数字声纳资料,对青岛海岸带近岸海区海底冲刷槽、潮流脊、侵蚀洼地、水下岸坡、潮滩、岛礁等地貌类型及次级微地貌声学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通过对声图资料的精细解释,取得了对上述地貌特征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13.
1973 年以来射阳河口附近海岸蚀淤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秋双  刘荣杰  马毅 《海洋科学》2015,39(9):94-100
以射阳河口北部扁担港口和射阳河口南部斗龙港口之间的海岸作为研究区,基于1973,1987,2000和2013年四期Landsat影像提取了该岸段岸线,并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射阳河口以北的扁担港口—射阳河口岸段仍处于侵蚀状态,呈现侵蚀—淤积—缓慢侵蚀的变化格局,40 a间侵蚀面积为12.6 km2,淤积面积为1.0 km2;射阳河口以南的射阳河口—斗龙港口岸段处于淤积的态势,呈现淤积—快速淤积—缓慢淤积的格局,40 a间淤积的面积为223.1 km2,仅在2000~2013年间该岸段北部出现了侵蚀。结论是虽然射阳河口以南岸段仍总体处于淤积的过程中,但是近年来江苏海岸的侵蚀范围已经扩展到了射阳河口以南,这证明了江苏海岸侵蚀岸段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不同年代海图或地形图对比、不同年代的卫片对比、野外地质调查、不同年代潮滩剖面测量及对比等,研究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不同时期的冲淤速率及其发展演化趋势。黄河尾闾1996年6月进行人工改道向东流入海,开始堆积现代黄河三角洲的第11个叶瓣,推测这次改道可能是第3个亚三角洲形成的开始,使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呈第一、第二、第三亚三角洲逐次向东偏北方向推进之势。现代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海岸带可分成7个冲淤状态不同的岸段:大口河至顺江沟岸段为相对稳定海岸段;顺江沟至挑河口岸段为弱蚀退岸段;挑河口至106站岸段为强蚀退岸段;106站至孤东油田段为石堤护岸强制稳定海岸段;孤东油田至大汶流海堡岸段为强淤进岸段:大汶流海堡至淄脉沟岸段为弱淤进海岸段;淄脉沟口至胶莱河口岸段为稳定海岸段。预测10a内,各海岸段的冲淤状态基本保持不变,但各海岸段的蚀退或淤进速率有逐渐减缓之趋势。人类活动对岸线的变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沙宏杰  张东  崔丹丹  吕林  倪鹏 《海洋学报》2019,41(9):170-180
淤泥质海岸冲淤变化大,岸滩剖面形态多样。本文首先根据多时相遥感水边线之间的潮差关系自动判断岸滩剖面形态,进而分别采用不同的函数进行剖面拟合,构建了一种剖面形态自适应的海岸线遥感推算新方法,并在江苏中部淤泥质海岸进行了实证应用。研究表明:下凹形侵蚀岸段、斜坡形平缓岸段和上凸形淤长岸段分别采用三指数衰减函数、线性函数和二阶多项式函数具有良好的剖面拟合效果,利用3条水边线数据拟合所得剖面平均坡度绝对误差分别为0.20‰、–0.17‰和0.13‰,小于剖面实测平均坡度一个数量级。利用5条水边线数据拟合进行海岸线推算时,侵蚀岸段、平缓岸段的海岸线平面位置误差分别为6.5 m和–91.96 m,与平均坡度法相比,误差减小约82.4%。进一步考虑岸滩季节性变化时,使用冬季的水边线数据推算海岸线,对侵蚀岸段和淤长岸段影响不大,但对斜坡形平缓岸段,误差减小约63.65%,因此使用冬季的水边线数据比不区分季节具有更高的海岸线推算精度。  相似文献   

16.
青堆公社隶属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县管辖,位于青堆子湾沿岸。青堆子湾则是辽宁黄海沿岸北部平原岸段最大的一个内湾。青堆公社的岸滩面积宽广,滩面平坦,大潮时潮水后退可达8—9公里,由于海水营养盐比较丰富,底质适宜,滩涂贝类资源较为丰富。1982年辽宁省海岸带办公室组织了东(沟)、庄(河)岸段海岸带、滩涂资源的综合调查,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认为青堆公社海岸带、滩涂资源具有这一岸段或平原岸段综合开发试验的代表性,为此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经省科委批准,于1983年开始了综合开发试验。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南渡江三角洲北部沿岸的泥沙转运和岸滩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初  田明 《热带海洋》1997,16(4):26-33
南渡江三角洲海岸可分为东部废弃侵蚀岸,北部泥沙转运岸西部淤涨堆积岸等三个岸段,北部岸段为了边接东、西部岸段,存在大规模的,有节奏的沿岸泥沙向西和向岸转运及其相应的岸滩运动现象,涨沙主要来自南渡江干流河口及其以东的废弃侵蚀岸。文中还结合对北部岸河口和沿岸泥沙转运规律的分析,讨论了波浪优势型河口三角洲特征及其堡岛海岸的形态、动态和泥沙来源以及人类活动对该岸段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秦皇岛沿岸海平面变化与地壳升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道永 《海洋学报》1998,20(3):76-81
本文研究发现,近43年来秦皇岛沿岸相对海平面变化呈总体下降趋势,其变化速率为-2.1~-2.4mm/a,经地壳升降观测资料修正后,确定海平面变化速率为-1.3~-1.6mm/a,并分岸段讨论了相对侮平面变化的年速率.由此证明,秦皇岛沿海海岸侵蚀并非由海平面变化引起.预计未来10余年内,海平面变化将不会对海岸带经济发展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9.
我们辽宁考察小组于1987年9月赴丹麦、荷兰进行海岸带开发技术考察。这次考察重点是:海岸工程、河口三角洲工程及开发利用,围海造田技术等方面。一、海岸工程海岸工程主要有港口建设工程和侵蚀海岸的防护工程。先谈港口建设,这两个国家,针对在泥沙来源丰富岸段、受大浪冲击岸段和在入海处建深水港的技术问题,首先是做好原型观测(即环境条件调查及评价),接着是做水工模拟试验,即物理模型。近年来,又普遍开展数学模型,并使二者结合。根据模  相似文献   

20.
淤泥质海岸形态的演变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淤长型和侵蚀型岸段之间,存在着一种由淤积到侵蚀的过渡型岸段。通过剖面测量、粒度分析和地质调查,认为过渡型岸段具有上部淤积下部冲刷、冲刷逐渐向上部扩展、潮滩表层沉积物不断租化、淤积带逐渐变窄最后过渡到全剖面侵蚀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