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六盘水煤层气选区评价参数及勘探开发模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赵黔荣 《贵州地质》2000,17(4):226-235
本文通过对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的分析,借鉴国内外媒层气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提出符合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的煤层气选区评价参数,初步建立一套符合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王国司  赵黔荣  邬炳剑  孔德秋 《贵州地质》2000,17(3):166-169,175
本文主要对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岩裂隙的发育特征和储气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为煤层气勘探选区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赵黔荣 《贵州地质》2003,20(2):92-98
该文对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层气选区从预选、钻井、试采三个阶段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各个阶段的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及结果;提出了该区煤层气勘探可望从金竹坪、松河及箐脚等3个区块取得突破的勘探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4.
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盘水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也是我国重要的煤层气富集地区之一。本文简介了六盘水地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现状,从向斜构造、封闭条件、煤层割理、煤的演化和含气量五个方面探讨了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可能富集高产的原因;结合各向斜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状况,并考虑其经济地理条件等综合因素分析,提出最有利区块4个,有利区块4个。最后重点评述了格目底向斜、盘关向斜和土城向斜重点勘查目标区。  相似文献   

5.
刘贻军 《地学前缘》2011,18(4):219-223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田勘探程度较高,煤层气地面钻井勘探历史比较长,勘探程度较高,煤层气开发试验取得了明显成果.美国圣胡安盆地FAIRWAY地区是煤层气产量最高的区域,称之为“甜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不同区域二叠系煤层气产能不同,与多种因素有关,对该地区的“甜点”区的煤层特征、储层特征、圈闭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有利于指...  相似文献   

6.
滇东黔西煤层气选区及勘探目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宝林 《云南地质》2004,23(4):410-420
滇东黔西晚二叠世成煤期煤层气盆地发育,是华南重要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区,。本文概述煤层气盆地的划分与评价,提出煤层气系统的新概念,并对重点盆地进行研究。提出煤层气区带和煤层气地质风险分析的概念,并对滇东黔西地区重点区带进行煤层气藏预测及勘探目标优选,提出煤层气重点勘探开发试验区。  相似文献   

7.
大城地区煤层气资源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大城地区石炭—二叠系的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及对其影响的地质因素,对该区煤层气的分布和地质储量等进行预测,并对该区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前景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煤层气资源概况及勘探开发前景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埋深15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约为3481亿m3.本文在全面整理了已有煤层气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四川省煤层气资源的概况,对勘探开发前景较好区域的资源条件、构造特征、开采方式和勘探开发前景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在前期的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钻井难点,一开钻进过程中容易遇碰到溶洞,存在井漏和井口失返现象;地层倾角大,可钻性差。二开钻井机械钻速低;煤层多而薄,机械强度低,岩心采取率低。这些钻井难点严重制约了贵州岩溶地区煤层气勘探和开发的进程。本文通过分析贵州岩溶地区地层特征和钻井难点,并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贵州岩溶地区的煤层气钻井关键技术,包括一开空气钻井技术、二开快速钻井技术和绳索取心钻进技术等。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适合贵州岩溶地区煤层气勘探和开发,对其他地区的煤层气勘探和开发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庆阳—黄陵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低煤阶含煤区,是近几年煤层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但该区煤层气钻探效果并不理想,急切需要认清该地区煤层气富集规律,以便有效指导煤层气的勘探开发。通过对该区煤层的展布特征、沉积环境、煤岩煤质特征、物性特征及含气性等进行综合分析,查明该区煤岩演化程度低,煤层厚5~30m,大部分地区煤层埋深小于1500m且分布稳定,延9煤层为该区的主力煤层,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煤和半暗煤,煤岩煤质特征好,孔隙度、渗透率较高,灰分含量低,具有较高的煤层气勘探潜力。钻井资料揭示该区煤层含气性变化大,含气量介于0~8m~3/t之间。进一步分析构造和沉积作用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提出了煤层气保存条件好、含气量高、勘探潜力大的四个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1.
贵州煤层气储层具有高应力、低渗透、低孔隙的特点,常规的压裂技术对该地区煤层改造的程度较低,获得的改造体积和降压面积有限。为探索更高效的煤层改造技术,结合常规油气田暂堵转向理论,引入层内暂堵转向压裂技术,从煤层层内裂缝转向机理、转向半径及影响因素和适应性3个方面进行分析。为确保层内暂堵转向压裂能够更大限度的改造煤层,筛选出ZDJ-02暂堵剂,并对暂堵剂粒径、用量、投加工艺以及施工排量进行了优化。最后,在贵州六盘水和毕节地区优选出3口井开展了层内暂堵转向压裂现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中,煤层的对比并在钻井过程中的预告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而只有在对勘区煤层精细对比,掌握各主要煤层、标志层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预告主要的煤层气储集煤层。本文总结老厂煤矿区的煤层综合对比方法,并对中外合作煤层气探井FCY-LC01各主要目的煤层进行了准确预告。  相似文献   

13.
近5年来,六盘水煤田多个区块的煤层气试采开发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其煤层气聚集单元多、勘探开发条件差异大,整体评价该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预测综合有利区对本区煤层气开发决策至关重要。研究区有22个主要含煤向斜,即煤层气聚集单元,不同煤层气聚集单元上二叠统含煤岩系具有单煤层厚度薄、顶底板封盖性好、煤层含气量高、地应力较大、煤体结构偏差、低孔低渗、储层超压频繁的共性特征,但在煤层气资源丰度、资源量、煤层累计厚度、构造、埋深、煤阶、试采效果、勘探程度和地面条件等方面差异较大,根据各煤层单元的共性与差异性确定了煤层气综合开发评价的3个二级指标(资源条件、储集条件和开发基础条件)及对应的9个三级指标,采用多层次模糊数学方法对22个煤层气聚集单元进行了有利区优选排序,优选出5个建议优先开发的煤层气单元、9个适合接替开发的煤层气单元及8个远景煤层气开发单元。   相似文献   

14.
分析岔河勘探区龙潭组主要煤层6号煤瓦斯压力的实测结果,及部分钻孔依据煤层瓦斯含量计算的瓦斯压力,得出该主采煤层瓦斯压力均大于煤层突出危险性指标的临界值0.74MPa,说明该区主煤层存在突出危险性。比较实测瓦斯压力与计算结果,认为计算结果偏小的原因与煤层瓦斯含量有关:一是在钻具提升过程中部分瓦斯逃逸,造成煤样解吸测定过程中累计解吸的气体量变小;二是气体损失存在误差;三是解吸化验时间过长,产生泄出现象,导致实测瓦斯含量偏小。  相似文献   

15.
根据老厂矿区特别是老厂四勘区煤田和煤层气勘探的基础资料,重点评价该区及煤层气的水文地质特征,为煤层气成藏条件研究及煤炭资源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不同地区煤层含气量分布不同的特点,通过分析三交-柳林、大宁-吉县和韩城地区的构造及其各主采煤层含气量分布特征,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3个地区煤层含气量分布的构造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燕山期构造运动是整个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关键构造事件;本区构造作用对煤层含气量分布的控制主要体现为控制煤层赋存状态,而构造部位、构造展布和构造性质,则控制煤的变质作用以及煤层气的保存条件;三交-柳林地区仅局部单斜构造为煤层气有利富集区,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赋存构造条件较好,应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韩城东部矿区煤层气赋存较差,且北压南拉的构造格局常造成含气量南低北高。   相似文献   

17.
近期勘探实践显示,六盘水煤田土城向斜内煤层气资源丰富,如何实现高效开发是关键,而现今地应力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基于研究区注入/压降地应力实测数据,分析土城向斜煤储层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及其效应,结果表明:煤储层现今地应力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呈明显的线性关系。水平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均随着煤储层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表明现今地应力对于煤储层能量有所贡献,影响独立叠置含煤层气系统的形成。现今地应力影响煤层渗透性,进而控制煤层气开发。土城向斜内煤储层渗透率随有效地应力增大呈指数减小。本次研究成果期望可以在六盘水煤田土城向斜煤层气开发中提供新的地质参考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瓦斯区域超前治理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及智能化开采的重要保障,针对碎软煤层区域瓦斯高效抽采难题,以陕西韩城矿区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提出井下煤层顶板梳状长钻孔水力压裂区域瓦斯抽采模式。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多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验证模式适用性,阐明紧邻煤层顶板梳状钻孔压裂裂缝延展规律、抽采机理和压裂曲线特征,进而建立适用于500 m孔深的集地质条件动态分析、分段水力压裂、封隔器遇阻解卡和压裂范围连续探查于一体的顶板梳状长钻孔裸眼分段水力压裂关键技术体系,实现煤层顶板梳状钻孔主孔轨迹距离煤层5 m左右、多段均匀压裂、压裂范围全孔监测和孔内事故高效处理。以此为基础,在韩城桑树坪二号井开展2孔次的工程实践:压裂主孔深度588 m、距3号煤层2 m左右,单孔压裂6段,压裂范围探查深度381 m、压裂影响半径20 m以上;压裂后,钻孔抽采瓦斯平均体积分数40%以上、瓦斯抽采量1 m3/min以上,抽采效果是常规钻孔的4倍,120 d瓦斯抽采有效半径可达9 m,实现了碎软煤层瓦斯区域高效抽采。并提出了适用于碎软煤层大区域瓦斯抽采以及高瓦斯压力碎软强突煤层远程区域抽采卸压等规模化应用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