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大量的水文地质资料和抽水试验以及相邻矿井放水试验实测数据,对元宝山露天煤矿基岩含水层的可疏必及可利用巷道疏干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论证与研究,通过放水试验,初步证明元宝山露天矿基岩含水层采用巷道疏干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井下放水试验是确定矿井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的常用方法之一。为了判别目标含水层与矿井其他含水系统间的联系,基于矿井不同含水系统水化学成分的差异,选取7种常规水化学成分指标对放水过程中目标含水层水源进行分析。以淮北矿区桃园煤矿Ⅱ4采区太原组灰岩含水层放水试验为例,采用水化学特征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放水试验过程中太灰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水试验的进行,太灰水质不断向奥灰水质接近,且采区太灰水与奥灰水欧氏距离最小,为185.01,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得出,太灰水与奥灰水可优先聚为一类,说明放水试验过程中太灰水受到奥灰水的补给,研究结果为矿井下一步防治水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用最小二乘法和最优化原理对矿井放水试验资料进行水文地质参数求解,并利用电算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4.
注水试验与放水试验求取渗透系数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矿井涌水量计算及水资源评价需要,本文运用注水试验代替抽水试验,求取了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根据后期同一含水层井下放水试验资料,利用VISUAL MODFLOW建立了水文地质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型,通过分区拟合调参,获得了含水层分区水文地质参数。通过对这两种试验求得的渗透系数进行比较,得出在裂隙介质中注水试验是放水试验所得渗透系数值的35.6%~50.8%。建议在不具备进行抽(放)水试验的条件下,可使用注水试验代替,所得渗透系数值乘以校正系数,用校正后的渗透系数来计算矿井涌水量。  相似文献   

5.
深部煤层开采存在来自底板的高承压奥灰岩溶水威胁,水头压力高,突水系数大。以兖州矿区兴隆庄煤矿为研究区域,对该矿下组煤第Ⅰ勘探区开展了井下孔组放水多孔观测的大型放水试验工作。基于孔组放水多孔观测试验结果,利用解析法计算了开采煤层底板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研究了疏水降压能否有效降低奥灰对17煤的突水系数问题。结果表明:在放水孔组区域存在不同方向上的水文地质参数;疏水降压的方式能有效降低放水孔区域奥灰对17煤的突水系数。  相似文献   

6.
0 引言。乐华锰矿是华东唯一大型锰矿床,锰矿底部为一中型铅锌矿床,虽经大型抽水、放水试验等多年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终因水量大,地面塌陷、开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至今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7.
矿井涌水量评价,是目前矿床水文地质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勘探时预计的涌水量与生产时实际涌水量相比,误差很大。由于我国煤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对岩溶含水层的特征、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采矿因素等,尚无足够的认识;加上试验工作的局限性,计算公式的近似性等原因,所以,对矿井涌水量的预计,尚很难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用放水试验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对生产矿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一种放水试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利用放水试验手段分析认识神府矿区侏罗纪煤田顶板砂岩裂隙水的水文地质条件,以柠条塔矿S1210工作面顶板放水试验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顶板放水试验分析方法。该区顶板放水试验不同于有经验可以借鉴的常规多见的底板薄层灰岩或奥灰岩放水试验,放水量大、放水钻孔多密度大为全国罕见;放水钻孔分布形态不规则,没有比较成熟的放水方式及其放水试验的结果分析方法。针对此类特殊的顶板放水试验,提出利用水量衰减率、单位涌水量下的水位降深值及水位恢复速率为主要指标的放水试验分析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该面放水试验结果分析。利用提出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推测绘制出工作面发生涌水灾害前整个采区的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初始流场图;认识到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存在水平分区及垂向分段现象;解释了东西两区放水不能互相干扰的原因是降落漏斗位置效应所致。这种分析方法对于该区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放水试验具有创新性和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型抽水试验法分析评价了新密市豫鑫煤矿突水矿井的供水能力,揭示了矿井水来源和矿井水水质特征及变化趋势,评价结果可作为矿井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寻找隐伏导水陷落柱的有效方法——综合探测逐渐逼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伏导水陷落柱的存在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是矿井防治水的重点、难点。目前单一探测手段难以准确探测隐伏导水陷落柱。根据地质、水文条件在宏观上圈出隐伏导水陷落柱范围,然后利用三维地震、电磁法、化探、放水试验、水质分析、钻探等综合勘探手段,逐步缩小异常区范围。实践证明,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有效利用各种勘探手段,逐步逼近,能够准确定位隐伏导水陷落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