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接触热变质带的划分对变质岩变质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基于京西羊屎沟地区地层中变质矿物组合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对该区的接触热变质带进行划分,并分析变质作用的形成阶段。由于燕山期房山岩浆岩体侵入,使围岩发生不同程度的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各种特征变质矿物。在特定岩石类型中,特征变质矿物有规律的组合。采用偏光显微镜透射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分为透辉石-透闪石带、二云母带、红柱石白云母带和绢云母带,表明距离岩体由近至远,岩石变质程度由高到低呈分带现象。伴随着岩浆侵入不同阶段形成不同的特征变质矿物,将接触热变质作用分为5个渐进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红柱石矿床产于花岗闪长岩与上元古界震旦系地层之外接触带,该矿床属高铝泥质沉积岩在区域变质产物的基础上,再经后期接触热变质成矿,成矿后的动力变质作用及热液改造迹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西峡桑坪粗晶红柱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峡桑坪乡杨乃沟红柱石矿床为实例,论述了粗晶红柱石产出地质特征,并对矿床成因作了分析,含矿层属于下古生界二坪群小寨组,含矿岩性为含碳质石十字红柱石黑云石英片岩,原岩为浅海相沉积的富铝贫钙的粘土质泥质岩,经区域交质后又多次迭加热力接触变质作用,生成粗晶红柱石矿床。矿床主要特征是:矿层分布稳定,矿床规模大,红柱石结晶粗大、大多为自形晶,呈斑晶沿矿层层理分布。矿石物质组分简单,用是国内突起见,总结矿床特征、探讨矿床成因,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京西红柱石是典型的接触变质条件下形成的矿化区,控矿条件主要是:一是铝饱和程度高的沉积岩,二是燕山岩体侵入所产生的热变质作用。该地区红柱石矿床工业可利用性评价,曾一度认为红柱石选别怀不好而中断了地质工作。经过本次研究和试验,重新肯定了工业利用价值。红柱石含量居我国大型矿床之首,矿石量在1亿吨以上,矿物量大于2000万吨,并具有开采条件好,交通便利等优越条件,是一个理想的红柱石原料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5.
乳源彩石是具有华丽色彩的一种观赏石.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红外光谱仪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测试手段对4块乳源彩石标本的显微结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等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乳源彩石具有变粉砂结构,主要由石英组成(占总体质量分数的90%以上),含少量云母,其它矿物的质量分数低,是一种浅变质的变石英粉砂岩;另外,4块乳源彩石样品的结晶度指数相近,结晶度指数最高的绿色样品推测是由于其含有后期充填的鲕状矿物导致.最后对乳源彩石样品的颜色成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认为其颜色为次生色,是由次生矿物组合、交代蚀变和氧化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西藏雄村斑岩型铜金矿红柱石成因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勇  丁俊  唐菊兴  张丽  郎兴海 《地球学报》2012,33(4):510-518
雄村斑岩铜金矿中广泛分布有红柱石,红柱石主要呈三种产出状态:①石英-钾长石-白云母/绢云母-红柱石组合;②红柱石-石英-绢云母/白云母组合;③石英-红柱石-硫化物脉.矿物组合关系、红柱石结构和成分等特征均表明红柱石属热液成因.早期钾硅酸盐化带中的石英-钾长石-白云母/绢云母-红柱石组合形成于高温(大于550℃)、低+K...  相似文献   

7.
浙东南地区次生石英岩型红柱石矿床为一种新的矿产类型,本简要地总结该类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特征,探讨了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成因,认为该类型红柱石矿床是由火山岩经火山热液蚀变形成次生石英岩,然后经热接触变质作用,致使部分铝硅酸盐矿物脱水分解形成红柱石矿床。  相似文献   

8.
9.
红色粘土型金矿成因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色粘土型金矿是表生湿热气候条件下含金基岩经不彻底的红土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床。以云南上芒岗、贵州老万场和湖北蛇屋山金矿为例 ,对红色粘土型金矿的成因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表生成因的高岭石 +伊利石 +针铁矿 +自然金组合可作为该类型金矿的标型矿物组合 ;高岭石的 ( 0 0 1 ) X射线衍射峰半高宽可作为标型特征反映介质的酸性程度和硅、铝的饱和程度 ,进而指示金的富集部位 ;针铁矿中的铝置换率可反映红土化程度和粘土中的含水量 ,进而指示古潜水面的位置 ;金的粒度、形态和赋存状态可反映金的迁移富集程度和富集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福建华安玉野外地质观察、室内显微镜下观察、矿物电子探针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研究了华安玉的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结果表明: 华安玉显示出不同艳丽的条带,实质上是不同矿物分带的体现,绿-墨绿色条带主要由铁次透辉石组成,红色或淡肉红色条带主要由钾长石组成,灰白色或乳白色条带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等矿物组成。并对华安玉的形成构造环境和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潮坪泻湖环境,原岩主要是钙质粉砂岩、泥灰岩、硅质岩等,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其进行了多期热接触变质或交代作用,钙质粉砂岩、泥灰岩、硅质岩等经变质成为透辉石角岩。  相似文献   

11.
The serpentinite deposits derived from ultramafic rockswithin the South Korea mainly occur in the west ofChungcheongnam - Do,the south of South Korea,Ulsan andAndong area,and in the middle of South Korea,Gapyeongarea. The present study is on the genesis and m ineral compo-sitions of the serpentinite deposits consisting of abouteighteenmasses in the west of Chungcheongnam- Do. The ultramaficrocks mainly occur as discontinuously isolated lenticular or el-liptical bodies and extend to NNE d…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青藏高原北缘喀喇昆仑铅锌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的火烧云超大型铅锌矿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矿石矿物以菱锌矿、白铅矿、水锌矿为主,也是世界第二大非硫化物铅锌矿床。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埋藏浅,主要为褐色块状矿石,Pb+Zn平均品位近30%。可分为3个成矿阶段。早期铅锌硫化物成矿阶段(方铅矿、闪锌矿、方解石)、中期铅锌非硫化物成矿阶段(菱锌矿、锰氧化物→菱锌矿、白铅矿、石膏)与晚期表生氧化阶段(水锌矿)。硫化物阶段方铅矿的δ34S为-18.9‰~-4.2‰,非硫化物阶段热液石膏的δ34S为-20.6‰~-7.5‰,继承了硫化物阶段矿物的硫同位素特征。Pb同位素组成集中,具有地壳来源特征,二叠系—白垩系可能提供了金属成矿物质。方解石的δ18CPDB为0.6‰~3.1‰,δ18OSMOW为15.3‰~24.6‰,菱锌矿的δ18CPDB为-2.7‰~4.5‰,δ18OSMOW为10.4‰~26.1‰,来源于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白铅矿的δ18CPDB为-7.7‰~4.3‰,δ18OSMOW为9.3‰~24.3‰,同位素发生漂移,可能是与大气降水的混入有关。硫化物成矿阶段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3He/4He值为0.05~0.39 R/Ra,40Ar/36Ar值为296.2~428.9,方铅矿中流体包裹体的3He/4He值为0.03 R/Ra,40Ar/36Ar值为290.0,成矿流体可能为中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的还原性壳源流体;非硫化物成矿阶段菱锌矿中流体包裹体的3He/4He值为0.10~0.43 R/Ra,40Ar/36Ar值为290.6~295.3;白铅矿中流体包裹体的3He/4He值为0.08 R/Ra,40Ar/36Ar值为293.5,成矿流体可能为中低温、低盐度、中密度的壳源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流体。综上所述,火烧云超大型铅锌矿床是盆地边缘褶皱逆冲+构造流体+次生交代成矿系统的产物,硫化物成矿阶段为构造热液成因,非硫化物成矿阶段为围岩交代成因,后期发生叠加氧化作用,形成大量水锌矿。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一种灰黑色砭石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微商热重分析(TG-DTG)及激光诱导离解光谱(LIBS)等分析方法对其矿物组成、结构特征、热力学性质及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黑色砭石主要组成矿物为方解石(>98%),并含有少量石英、云母、长石、黄铁矿及微量石墨(<2%)。晶面尺寸测试及SEM分析结果显示,以上矿物单晶粒径大多处于纳米级别,砭石中矿物主要以块状、棒状及片状等3种集合体形式存在。微晶石墨呈分散态赋存在砭石中是灰黑色砭石致色的主要原因,而石英、云母、长石、黄铁矿及石墨等杂质的存在、纳米级的结构特征和类质同象导致砭石中方解石的热解温度远低于标准的纯方解石。砭石中纳米级方解石微球粒及石墨和黄铁矿微晶的存在,说明纳米级灰黑色砭石的形成可能与微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川南普格玄武岩顶部发育了一系列杏仁体,沥青、绿泥石、石英、自然铜等矿物以各种产状出现在杏仁体中。系统的矿物学研究表明:杏仁体中的绿泥石为辉绿泥石,形成于中—高温富有机质成矿热液环境;沥青属于石油沥青,有机质来源于下伏地层的中二叠统阳新组(P2 y)生物碎屑灰岩;绿泥石、沥青、石英及自然铜等矿物是玄武岩成岩后的构造应力与晚期基性火山活动共同作用形成的含有机质成矿热液演化的结果,其形成过程为:玄武质岩浆末期(基性岩浆作用末期)→含铜的火山热液(火山热液作用)→构造应力→含有机质的成矿热液→绿泥石→第一世代沥青→乳白色石英→烟灰色石英、第二世代沥青、自然铜→辉铜矿→葡萄石。玄武岩中含沥青的杏仁体、晶洞以及构造破碎带可以作为该地区的铜矿化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16.
黄杜斌  管新邦 《矿物学报》2012,32(2):200-204
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SEM and EDS)等,从矿物学角度对潭柘寺东山红庙岭组中硬绿泥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硬绿泥石属单斜晶系,发育接触双晶,呈玫瑰花状或束状集合体。硬绿泥石中有部分Fe2+被氧化为Fe3+,并替换了Al3+,其化学式可写为(Fe2+,Mg)(Al,Fe3+)2SiO5(OH)2。该区硬绿泥石与钠云母共存,形成温度为350~500℃,呈定向排列,为受构造应力影响而形成的应力矿物,其形成还可能与受构造控制的深部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双江口地区出露的花岗岩主要为二云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花岗岩,二者呈侵入接触关系,在岩体特征、岩石颜色、结构、矿物组成及后期改造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岩相学特征表明二云二长花岗岩形成晚于似斑状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二者成因为部分熔融,物源为壳源,形成环境为同碰撞-造山带环境,形成时间为印支晚期。  相似文献   

18.
19.
滇西马厂箐岩体暗色包体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马厂箐岩体斑状花岗岩中发育大量暗色包体.对包体和寄主岩的主量、稀土、微量元素及Pb同位素进行分析.主量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包体及寄主岩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Pb同位素则反映两者可能分别起源于EMⅡ和下地壳.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包体岩相学研究,认为暗色包体是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暗色包体对于揭示富碱岩浆起源、深部作用过程以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等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反映了马厂箐岩体可能是壳幔岩浆混合成因,幔源岩浆提供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