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过了黑体,聊过了黑洞,现在我们来聊聊“黑夜”。“夜黑佯谬”是个老话题了,本刊也曾登出过多篇好文章来介绍或论述它。这次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考察这个佯谬。其实夜黑归因于字宙存在视界。而且像前两篇(黑体。既黑又不黑;黑洞的视界,既黑又不黑)介绍的一样,论述宇宙的视界也是既黑又不黑的,而且还要强调我们的宇宙既有粒子视界又有事件视界。  相似文献   

2.
严格来讲,标准宇宙模型并不涉及大爆炸本身,它只是描述“大爆炸”以后发生的事情。之所以把标准宇宙模型称为“热大爆炸”宇宙模型,是由于历史上当初反对宇宙膨胀理论的人为讥讽伽莫夫曾把其学说称为“大爆炸(BigBang)”,后因其响亮而沿用,为标准模型的传播起到很大作用。但使用它的代价是产生了根深蒂固的“误解”,好像“大爆炸理论”事先已假定了宇宙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3.
4.
自从前三篇聊“天”话“佯谬”在本刊发表之后,激发了不少读者的兴致,有的爱好者还来信来电提出了一些十分有趣的题目,鼓励我继续写下去。其中一个趣题中的主角竟是“中子”!乍一想,中子似乎与天文学毫无关系。天文学的直接表象是星空,人类在没有使用火的时代,就已经对天穹上“星火”的分布十分熟悉了,  相似文献   

5.
宇宙膨胀的发现 1923年,俄罗斯宇宙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首先用∧=0的爱因斯坦场方程建立了宇宙学膨胀模型(∧为宇宙学常数),他发表论文阐述了膨胀宇宙的思想,即曲率分别为正、负、零时的三种情况,称为弗里德曼宇宙模型。  相似文献   

6.
你来我往:虽然斗转星移不能用来描述遥远的河外星系,但地球上的日历还是忠实地记录着我们的琐屑。不知不觉中,《星系传奇》己陪着大家一同走过了2007。当我们还沉浸在对旋涡星系、椭圆星系和各种“另类”星系神奇美妙的回味中时,2008已悄然来到我们眼前。在这新桃换旧符的时刻,更觉能对宇宙最遥远的部分一探究竟之幸。本期将是《星系传奇》系列的最后一篇,尽管言犹未尽,但奈何工作繁杂,心有余而力不足。愧对《星系传奇》的各位读者,欢迎大家与我联系,别忘了邮箱:dnchen@bjp.org.cn  相似文献   

7.
按照标准模型,我们的宇宙创生存.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佃由于宇宙膨胀,天文学家们通过先进的望远镜仍能观测到远达450亿光年的天体。一些宇宙学家认为这个距离可定为我们宇宙的边界或称为宇宙视界(cosmic horizon)。  相似文献   

8.
发现电子的故事 自从英国科学家道尔顿(J.John Dalton,1766~1844)创立化学原子学说后很长时间内,人们都认为原子就是最基本的粒子,即把原子看成是“绝对不可再分”的像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实心球。直到19世纪末,道尔顿的原子绝对不可再分的观点终于被动摇了,这起因于1879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廉·克鲁克斯(1832-1919)在高真空放电管中发现了一种带负电的微粒流——“阴极射线”。  相似文献   

9.
前文在谈到黑体辐射时,我们已经知道“绝对黑体既是吸收本领最强的,同时又是热辐射本领最强的”。宇宙中很多天体的辐射都近似于黑体辐射。这是在没有考虑万有引力时的结论。通常天体质量的平均密度不大,其周围万有引力强度亦不大,电磁辐射所受影响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0.
上文我们了解到虽然黑洞对外来辐射有像黑体一样的具有百分之百吸收而不反射的特性,但由于黑洞的“视界”对辐射是一个“只允许进而不允许出”的单向膜,所以它不能象黑体一样发出热辐射。  相似文献   

11.
净梵 《天文爱好者》2011,(10):40-44
从斯莱弗的发现到哈勃定律问世 早在1912年到1914年间,美国洛威尔天文台的斯莱弗(V.M.Slipher)观测了13个星云的光谱,发现其中11个存在红移现象,说明这些星云相对于地球在远离。1922年2月,斯莱弗发表了多个旋涡星云的视向速度数值表,进一步证实了其观测结果。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些星云是在银河系之外的河外星系。1923年,  相似文献   

12.
中微子(neutrino)又译作微中子,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超新星是一些质量较大的恒星演化到晚期发生爆炸所产生的天体。它们在短时间内很明亮,一颗超新星的亮度可以相当于整个星系。超新星中有一类被称作Ia型超新星,  相似文献   

14.
用“云团”来表示原子核周围的电子 科学实验表明,像电子这样的基本粒子,其单个粒子的运动模式,其实一点也不像“粒子”,因为电子在绕行原子核时,并非像行星绕行太阳一样,处在一定的轨道上,恰恰相反,电子是“四散开来”,换一句话说,原子内部的电子似乎是自由“驰骋”,其存在的范围是原子核的约一万倍。  相似文献   

15.
人类从诞生以来,就对星空充满好奇。在远古时代,人们只能通过眼睛观看星空,有时为了实现某种观测目的,还要建造一些简单的测量设施,例如,英国的巨石阵。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揭开了近代天文观测研究的新篇。20世纪30年代,认识宇宙又添新方法--射电天文观测。  相似文献   

16.
“宣夜说”是一种比较奇特的宇宙理论。 它的流传于世也挺不容易。本来它与“盖天说”、“浑天说”一样,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7.
阿良 《天文爱好者》2008,(10):60-63
自然知识的传承与创新 在前面几篇文章中,笔者介绍了古希腊哲人对于自然和天空的想法,例如泰勒斯认为“万物都是水做的”;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万物产生于一种没有固定性质和形状的物质,他称为“无限定”(也称为“无限者”),他说“无限者”是不生不灭、无穷无尽、无有边际的,从这种无限的、没有规定的东西中,分离出热与冷,干与湿的对立物,形成运动,产生天体万物。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认为万物就是数,宇宙就是数的和谐。到了柏拉图则把人眼看到的经验世界和人的理智才能达到的超感世界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8.
李良 《天文爱好者》2008,(11):72-75
托勒密地心体系的建立 历来的天文学研究通常从阐述宇宙的性质出发,建立可被合理用于描绘宇宙结构的模型。古希腊天文学之所以得到发展,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人们积极地研究行星的运动。托勒密的地心说最重要的成就是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运行,按照这个模型,人们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他的研究工作对天文学发展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粒子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学家必须与实验学家紧密配合,深入研究实验结果,共同理解与解释实验现象,提出新的想法,正是这样做才得以推动了该学科不断取得进展。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有史以来最巨大、最复杂的粒子对撞机,可谓举世瞩目。LHC隶属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常简称欧洲核子中心)。  相似文献   

20.
2010年3月30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IKN)宣布,日内瓦时间3月30日13点06分(北京时间19点06分)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总能量为7万亿电子伏特(7TeV)的两个束流对撞成功2010年3月30日这次成功的、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对撞,标志着大型强子对撞机拉开了粒子物理新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