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介绍     
史蒂芬·霍金教授因其里程碑般的畅销书《时间简史》,而成为我们这个星球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今天,霍金教授又给我们送来了一部新书,将阐释在其备受赞誉的第一部著作首版以来的岁月里发生的令人吃惊的理论突破及其所掀开的种种神秘—— 《果壳中的宇宙》 《果壳中的宇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译者吴忠超,18开201页)这一书名,出自于莎  相似文献   

2.
恆星和恆星系的起源與演化的問題,无论從理論或實用的觀點看來,都有巨大的價值。在理论方面,這個問題与恆星物質的演化規律,與物質在宇宙中存在形式的多樣性的問題,以及與太陽及恆星輻射能的來源問題都有異常密切的關係。恆星(巨大的物質世界,一般都比地球及行星大得多)的起源与演化問題的  相似文献   

3.
无边界宇宙模型是史蒂芬·霍金 (stephenHawking)与詹姆·哈特尔 (JimHartle)于 1 983年提出来的。如图 1所示 ,宇宙的历史可以参照地球表面的纬度来描述。纬度与北极的距离代表虚的时间 (imaginarytime) ,与北极等距离的圆周 (纬度圈 )长度代表宇宙的空间尺度。宇宙是作为从北极的一点 (大爆炸 )开始的 ,从北极一直往南走时 ,离北极等距离的纬度圈越来越大 ,这对应于宇宙随虚时间的膨胀。宇宙在赤道处达到最大的尺度 ,再往南去 ,宇宙将随着虚时间的继续增长而收缩 ,最后在南极收缩成一点 (大挤压 )。…  相似文献   

4.
冯磊 《天文学报》2021,62(3):28
提出了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新模型---星云中继假说, 它是宇宙胚种论的修改版本. 在这个模型中, 作为宇宙``种子''的原始生命起源于太阳系的前身恒星系统中的生物化学过程, 并且在前身恒星死亡后充满整个原太阳星云. 地球生命的起源可以分为3个阶段: 太阳前身恒星的原始生命起源, 原太阳星云时期和太阳系形成与地球生命时期. 这个模型最主要的推论是原始生命(或其后裔)以及它们的化石存在于太阳系内各种天体之中.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新模型—星云中继假说,它是宇宙胚种论的修改版本.在这个模型中,作为宇宙"种子"的原始生命起源于太阳系的前身恒星系统中的生物化学过程,并且在前身恒星死亡后充满整个原太阳星云.地球生命的起源可以分为3个阶段:太阳前身恒星的原始生命起源,原太阳星云时期和太阳系形成与地球生命时期.这个模型最主要的推论是原始生命(或其后裔)以及它们的化石存在于太阳系内各种天体之中.  相似文献   

6.
大爆炸模型遇到困难 古斯等人提出暴涨宇宙论 对于宇宙的起源,大爆炸宇宙学家们始终面临很多问题,例如为什么宇宙在大尺度如此的均匀和极度平坦?  相似文献   

7.
阿良 《天文爱好者》2008,(10):60-63
自然知识的传承与创新 在前面几篇文章中,笔者介绍了古希腊哲人对于自然和天空的想法,例如泰勒斯认为“万物都是水做的”;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万物产生于一种没有固定性质和形状的物质,他称为“无限定”(也称为“无限者”),他说“无限者”是不生不灭、无穷无尽、无有边际的,从这种无限的、没有规定的东西中,分离出热与冷,干与湿的对立物,形成运动,产生天体万物。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认为万物就是数,宇宙就是数的和谐。到了柏拉图则把人眼看到的经验世界和人的理智才能达到的超感世界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8.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每一个求知者都渴慕的境界。本刊最新推出的,由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出版发行的《太空探索》和《地球奇观》VCD光碟,将会成为你扣开宇宙之门、追问地球之秘的良师益友。 《太空探索》包括“宇宙的起源、太阳系的奥秘”、“地球地外的生命、征服太空”、“地球的真  相似文献   

9.
原初黑洞简介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70年代提出了原初黑洞的概念:在宇宙开始膨胀的“大爆炸”期间,巨大的爆炸力可将一定数量的物质挤压得极度致密;从而形成了黑洞。分析计算表明,这种黑洞的质量范围较广,可小到十万分之一克(10-5克)左右,半径10-33厘...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第一个科学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哲学家,前两位是上期本栏文章中说到的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三杰中的最后一位是阿那克西美尼(Anaxienes,约公元前588~524),他认为宇宙的本原是一种充满整个宇宙的无限的气。万物都是由于气的凝聚程度不同而造成的:火是稀薄化了的气,当气开始凝聚时先变成水,再凝聚为土,最后就成为石头。这种理论的优点是,依据凝聚程度的定量分析来表述物质存在的不同状态。他认为大地飘浮在气中,稀薄纯净的气升到天上形成了星星,而聚集浓密的部分则形成了圆盘的大地。生命的呼吸之气,结合了灵魂与肉体,同样宇宙也是在  相似文献   

11.
星系的起源与演化许梅在“银河系的的起源与演化”一文(本刊1994年第3期第28页)中,我们介绍了关于银河系的两种学说:气云凝聚说和混沌诞生说,这篇文章将向读者介绍星系起源与演化的气云凝聚说及近20多年来在此问题上的一些进展:每个星系并不是在宇宙创生大...  相似文献   

12.
恩培多克勒:物质不灭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凭着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苦思冥想,对万物的起源作出了生动的描绘,但从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大师到埃菲斯的赫拉克利特,他们所提出的都是单一的元素论,即万物的本原只是一种元素,这种元素的运动和演化形成了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30年代接收到银河中心方向的无线电波以来,迅速发展起来一门崭新的学科——射电天文学。迄今射电天文学已经成为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并且获得了许多激动人心的重要天文发现。射电天文学开创了研究天体物理、天体测量、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的新途径,它正在现代天文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考虑宇宙是如何开始的时候,自然想知道宇宙开始以前是什么样子。明显的答案是“无”或虚无(真空)。23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存在“真空”持反对态度,他说过,“自然厌恶真空”;但与他同时代的我国思想家老子却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先哲论天地的起源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哲人学者都曾对天地起源的问题进行过探讨,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献记载。春秋时期的老子,在他西出阳关时所著的《道德经》中提出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观点,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西汉淮南王刘安主编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对天地和日月星辰的起源和演化做了形象系统的描绘。他把道作  相似文献   

16.
宇宙学的目的是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单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它的雄心勃勃。近一个世纪前,天文学家发现绝大多数的星系正在远离我们,并由此揭示出了一个让人惊骇的事实——我们的宇宙正在膨胀。几十年前,天文学家意识到,天空中充满了宇宙形成之后不久光子所发出的微弱射电波。几年前,专门用来探测这一宇宙微波背景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则又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我们的宇宙在极早期经历过一个超高速膨胀的“暴涨”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不断演化的宇宙 现代天文学家把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整个时空范围称作“我们的宇宙”。科学家从整体上研究宇宙大尺度的时空性质,物质运动的规律,宇宙学作为天文学的分支学科,是当代最活跃的科学前沿之一。近年研究认为,我们的宇宙大小约为137亿光年;它的起源、结构、演化和未来的结局,正是宇宙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力求给出近年来在星系形成理论研究中对了解从原初扰动起源到重子物质与暗物质分离过程所取得的各项重要进展的线索,并指示冷暗物质模型结合星系有偏袒形成的概念,可使关于宇宙不同尺度结构的大量观测事实得到合理的解释。第一部分介绍与扰动起源、谱形和增长等有关的问题,着重说明宇宙暴胀概念和非重子暗物质的存在所起的关键作用,指出不仅重子暗物质为主的,而且热的非重子暗物质为主的模型存在严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肖军 《天文爱好者》2009,(11):36-38
2009年春节期间,笔者利用赴美探望在美国工作多年的胞弟之机,参观了纽约海登天文馆,之后,很想去看看著名的座落在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的“喇叭天线”,也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尔逊和彭齐亚斯用它“听”(探测)到宇宙最遥远“声音”(辐射)的天线。  相似文献   

20.
喑能量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超新星观测发现宇宙加速膨胀以来,暗能量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此后关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大尺度结构的测量也进一步支持了1998年的发现。该文首先概述了宇宙学的起源,然后详细介绍了目前解释宇宙加速膨胀机制的三类模型,包括各模型提出的动机、存在的优缺点,以及当前的主要进展等。最后对暗能量模型作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