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位及个人的车辆不断增加,加油站也相应越来越多.公路两侧的加油站一般位于较空旷地带,极易遭受雷电侵袭.加油站属易燃易爆场所,一旦遭雷击,会引起火灾爆炸恶性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很大破坏力的自然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物、易燃易爆场所、弱电设备愈来愈多,雷击事故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开展雷击事实鉴定是防雷减灾管理的重要内容。雷击事实鉴定方法的研究为分析火灾原因和设备故障,确定雷击灾害保险赔偿,分清事故责任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雷击事故可能产生的热效应、机械效应、电磁感应、雷电波侵入等是判定雷击事实的重要依据。而热效应、机械效应、雷电波入侵虽然直观但缺乏定量的指标,很难作为雷击事故的判据。由于雷击现象必然伴随着强大的雷电流,导致在雷击现场的…  相似文献   

3.
黄嵘  马宁 《浙江气象》2009,30(2):39-43
随着义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化工企业林立,由于大多有易燃易爆场所和弱电设备,会因为雷电所产生的巨大电流或电磁感应,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针对小化工企业的特点,通过避雷针、避雷带的安装,各设备间的等电位连接,共用地网,对敏感的电子设备、供电系统加装浪涌保护器达到对化工企业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州番禺某供气站遭受雷击事故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得出,此次事件是由于雷电击在供气站防雷装置或周边的设施上,致使站区内的各种用电线路产生雷电感应,造成设备的损坏事故,万幸的是没有造成火灾爆炸以及人员伤亡.对此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不难看出防雷保护对于易燃易爆场所的重要性,对排除雷击安全隐患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是雷电灾害区划的关键环节,根据滨州市雷电灾害事故的特点,利用资料统计、风险评估等方法对作为灾害承灾体的人、建筑物和设备进行易损性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数据分析表明,滨州市人员雷击易损性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域特点,农村人口雷击伤亡数占总伤亡数的90%以上,雷击地点多为农田、大树下、野外简易建筑物等;建筑物雷击易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易燃易爆场所、公共建筑物、一般民用建筑物;设备雷击易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电力、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广电设备等,农村设备雷电防护重点是家用电器.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分析2010—2016年四川盆地雷电高发区雷电日数、雷电密度、人文经济数据(人口密度和生产总值)、四川省气象部门监管对象,采用气象学分级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对盆地高发区的南充市、宜宾市等地开展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南充市的市辖区、南部县、仪陇县、阆中市、营山县、蓬安县;宜宾市的叙州区、高县属于四川盆地雷电高发区的极高风险区,在这些区域范围内的重点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易燃易爆场所、危化品场所等),应加强防雷设备的安装与定期检测。  相似文献   

7.
易燃易爆场所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灾害风险防范的重点,因特殊的属性使其对防灾减灾救灾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介绍中缅油气管道相关易燃易爆场所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具体案例,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灾害隐患排查、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应急气象保障服务、气象灾害调查鉴定和气象科普宣传培训等方面,就如何为易燃易爆场所提供专业气象服...  相似文献   

8.
王路  耿奇峰 《内蒙古气象》2011,(5):57-57,63
引言近年来因雷电引起油罐爆炸起火的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给国家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雷电灾害的损失愈来愈大。加强油库区的防雷安全防范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安全生产内容。中石油满洲里油库是储存易燃易爆的场所,一旦遭受雷击,可能导致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因此,加强对油库防雷、防静电的检测,防止雷电危害,是油库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1引言闪电是一种伴有电闪和雷声,自然释放电现象。雷电同时也导致了很多问题,雷电引起森林火灾,点燃爆炸物,导致输电线路与电力系统故障扰乱控制系统的电子设备,每年我国因雷电引起的损失达到几十亿。《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通知》黑政规(2017)14号明确规定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仍由气象部门负责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许可。对其进行雷电防御对策研究,也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关行业遭受雷电灾害的频率也相应增高,尤其是易燃易爆场所、计算机等场地较易遭受雷电袭击。为此,国家近年来也加强了此方面的安全立法、安全管理,加强了安全宣传,使人们普遍增强了防雷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在此社会氛围下,有利于我们开展防雷检测及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