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沙纪行     
屠强 《海洋世界》2005,(9):23-23,26
8月5日下午5点钟,我们登上海军榆林基地的832号医务船.驶向目的地西沙永兴岛。第一次坐船出海自然是令人很难忘的.比起10年前第一次坐江轮在长江上航行的一夜来说.在海上的感觉确实不同。当一艘船.乘着潮湿的海风.置身于四周都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海水中.很自然地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相似文献   

2.
张一 《海洋世界》2014,(5):42-45
<正>"666旅行团"飞赴温暖海滨去年冬天北北和姥姥、姥爷去三亚度假了50多天,北北只穿着泳裤就能在海边折腾大半天。游泳、挖沙、捉寄居蟹、喝椰汁,玩得非常尽兴。我当时正怀着桐桐,羡慕却没法同去。桐桐出生后不适应北京的空气干燥,皮肤干痒起皮,他把自己脑门抓出一道道小伤口。冬天晒太阳不容易,医生建议只能补充鱼肝油。今年春节过后我实在不希望  相似文献   

3.
格罗夫山考察队圆满完成计划任务,起程返回中山站进入2月,南极中山站地区的天气情况与1月相比,逐渐变得恶劣起来。不但气温下降得比较厉害,大风和大雪天气逐渐增多,而且白天慢慢变短,黑夜开始逐渐增长,基本不具备野外作业的条件。但是,满载祖国和人民希望的中国南极内陆考察格罗夫山队于北京时间2006年2月10日在东南极内陆冰盏格罗夫山地区安全、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开始踏上返回南极中山站的征程。格罗夫山队11名队员在站区进行简单的休整后将陆续登上“雪龙”船,等候其他队员上船后一同返回祖国。  相似文献   

4.
杨威 《海洋世界》2006,(2):41-44
满载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116名队员的“雪龙”船,经过一个月、12850多千米的航行;于当地时间18日凌晨1时15分(北京时间4时15分)在距离南极中山站附近的陆缘冰区停航。此次科学考察的各项工作任务即将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杨威 《海洋世界》2006,(12):42-47
再见,回想一生的地方!2006年2月24日,风暴骤然远去,南极宁静得像刚刚出世的婴儿。我们约好临行前去告别中山站附近陪了我们60多天的冰川,那是冰雪的精灵在湛蓝的海面写下的诗句。它们有的豪放,像直指长天的寒剑;有的柔情,像飘逸的荷花仙子;更有的像是郑和大将军,面向北方,守卫着人类最后的一片净土。“雪龙”船就停在不远的海面上,它告诉我们这一刻不会凝固,我们还将回到人头攒动的城市,我们还要继续忍受日夜不休的汽车噪声,我们还要去货仓爆满的超市购物,我们还要参加激烈的职称晋级考试,我们还要在电脑上敲打文字然后去医生那里检查颈椎病…  相似文献   

6.
杨威 《海洋世界》2006,(7):34-39
2005年11月17日夜,第22次南极考察队第二天就要出发,我拍下了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随着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的建成,这将是“雪龙”号最后一次停靠上海民生港码头,也是它最后一次和东方明珠塔合影。  相似文献   

7.
杨威 《海洋世界》2006,(9):36-41
“雪龙”船上过大年之一——年前的“雪龙”船上最热闹由于各自承担的考察任务不同,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144名队员在监守的4个岗位开展工作。25名队员在长城站,11名队员在南极上货糊内陆格罗夫山地区,剩下大部分队员分散在中山站和“雪龙”船上。也就是说,在风雪南极,22次考察  相似文献   

8.
杨威 《海洋世界》2006,(6):36-41
北京时间2005年12月21日下午,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队部分队员分乘两架飞龙直升机登上了南极最大的冰架——埃莫里冰架,五星红旗又一次在南极内陆上空飘扬。12月21日当天,科考队还飞临了戴维斯站附近的企鹅岛和印度科学家新圈占的未来科考站。从而准备全面分析情况后为建立我国第三座南极考察站选址。  相似文献   

9.
杨威 《海洋世界》2006,(1):42-45
一“雪龙”船起航不久,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大洋队便开始按照计划采集上海到澳大利亚费里曼特尔航段的水样。为了保证所取水样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大洋队预先设定了一些“雪龙”船走航期间的经纬度坐标点。队员们克服  相似文献   

10.
杨威 《海洋世界》2006,(10):45-48
格罗夫山考察队圆满完成计划任务,起程返回中山站 进入2月,南极中山站地区的天气情况与1月相比,逐渐变得恶劣起来。不但气温下降得比较厉害,大风和大雪天气逐渐增多,而且白天慢慢变短,黑夜开始逐渐增长,基本不具备野外作业的条件。但是,满载祖国和人民希望的中国南极内陆考察格罗夫山队于北京时间2006年2月10日在东南极内陆冰盖格罗夫山地区安全、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开始踏上返回南极中山站的征程。格罗夫山队11名队员在站区进行简单的休整后将陆续登上“雪龙”船,等候其他队员上船后一同返回祖国。  相似文献   

11.
杨威 《海洋世界》2006,(8):34-39
挺拔秀美梅森峰,气势恢弘哈丁山——考察队深入380千米南极内陆,慰问格罗夫山队11名勇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杨威 《海洋世界》2006,(11):44-47
第22次南极考察队度夏考察工作结束前往格罗夫山进行科学考察的11名队员于2006年2月19日上午顺利回到中山站。至此,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度夏考察工作全部结束。当地时间19日上午6时(北京时间19日上午9时),中山站外约4千米的出发基地彩旗飘扬,在这里等候已久的队员手捧鲜花,敲起锣鼓,热烈欢迎格罗夫山队凯旋。  相似文献   

13.
杨威 《海洋世界》2006,(3):38-42
南极大陆——新的开始20海里、15海里、14海里、12海里……距离南极中山站的距离越近,冰雪就越厚,“雪龙”船前行的速度也变得越缓慢。当地时间2005年12月18日凌晨1时15分(北京时间4时15分),在距离中山站12海里的陆源冰区,这艘行驶了12580多千米的万吨巨轮停下了前进的步伐。至  相似文献   

14.
杨威 《海洋世界》2006,(5):36-41
上站几天以来,随行记者已经适应了中山站的日常作息。当地时间每天早上8时、中午12时、晚上6时,主楼食堂的开饭钟声会准时响起。在北京,一块馒头、两个鸡蛋已经是再普通不过的早餐内容,但在12578千米之外的南极中山站,能吃上这样的早餐是非常幸福的事了。因为在中山站,一切生活  相似文献   

15.
杨威 《海洋世界》2006,(4):42-46
走进中山,感受南极圈内中国第一站如果从空中俯瞰拉斯曼丘陵,在南纬69°22'、东经76°23'位置的南极荒原上,你会发现一片红黄相间的建筑群在皑皑白雪之中显得格外鲜艳夺目。这里就是中国南极科考工作者心中的“家”,是他们的“圣地”——中国南极中山站。这里也是中国南极科考事业开始20年来,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真正建立在南极圈内的考察站。从亚南极到东南极:艰难的建站历程中山站位于拉斯曼丘陵北端,面向普里兹湾,背靠埃默里冰架和格罗夫山脉。这里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3.6℃,连续极昼时间54天,连续极夜时间58天,最大风速43.6米/秒。虽然…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三亚湾现代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岛三亚湾海滩沉积物主要以中细砂为主,中值粒径在2.0~2.5Φ之间,为细砂质,少量样品在1.0~2.0Φ之间,属中砂质,适合于海滩旅游。近岸海底沉积物总体分布较细,为砂-粉砂-黏土的组合,仅仅在海湾西侧靠近岬角处,以中粗砂为主。近岸海底沉积物是低海平面时古河道的堆积物,能够为现代海滩提供很好的砂源,为确保海滩的稳定性提供了物质前提条件。但是,由于近20年的海岸开发,海滩东部受到人类开发活动的深刻影响,人为排放的有机物污染使海滩部分出现泥化和变黑,而且,由于人为的违规建筑物紧逼高潮线和大潮高潮线,破坏海滩的整体形态,改变海岸的动力条件,进而破坏了海滩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1999年夏季三亚湾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在对各水质参数进行污染指数计算的基础上,应用水质综合评价模式,对该海域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1)受河口和港口高浓度测值的影响,三亚湾海域水质呈现轻度污染状态,河口水质巳被严熏污染;(2)除溶解氧和重金属Pb外,该海域其它水质参数均未超出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三亚湾海域水质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年夏季三亚湾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在对各水质参数进行污染指数计算的基础上,应用水质综合评价模式,对该海域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1)受河口和港口高浓度测值的影响,三亚湾海域水质呈现轻度污染状态,河口水质已被严重污染;(2)除溶解氧和重金属Pb外,该海域其它水质参数均未超出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20.
珊瑚资源是热带海洋特有的资源之一。1994年12月至1996年1月作者对三亚牙龙湾西排岛附近海域进行了海底景观调查,采用了摄影、摄像、样框计数、采样等方法,对该区的生物景观分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发现该区石珊瑚主要分布在2-5m水深区,软珊瑚主要分布于5-10m水深区,是海南岛沿岸珊瑚生长较为密集的地方,特别是软珊瑚群落、至今保护较为完好,具有很高的观赏、科研和保护价值,是我国滨海旅游的一大别具物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