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空间段发展的历程:初期建设阶段、GPS现代化阶段、GPSⅢ时代。对未来GPSⅢ特点、性能、建设规划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展望了未来GPSⅢ时代。  相似文献   

2.
刘中安  徐军 《四川测绘》2010,33(3):129-132
本文介绍了在树木茂密,地表条件很差的沁水盆地南部,采用GPS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进行山区地震勘探、测线放样的实验情况;并对RTK技术在山区地震勘探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近年来电子计算机、光电测距仪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相继在测量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给测绘学科带来了巨大的技术革命,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80年代末期,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引进我国,多年来经过理论探讨及实践证明,它具有高精度,灵活、机动、快速、操作简便、全天候、低成本等优点。就其平面控制而言,  相似文献   

4.
基于不规则三角网(TIN)数模建构的优化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基于不规则三角网(TIN)的存贮结构,并以此结构为基础的三角剖分的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5.
陆基(地基、岸基)水环境遥感的提出、实践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面监测是准确掌握中国地表水水质和水环境变化特征,开展水环境成因机制分析、评价评估、治理修复和管理考核的重要基石。提高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是未来水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方向,可以切实提高中国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本文针对全国地表水环境断面监测,首次提出陆基(地基、岸基)水环境遥感概念,有效补充和完善传统的卫星遥感和断面监测技术方法。通过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康威视”)开展合作研发,自主研制了国产高光谱成像仪,于2020-07-31—2020-08-17在太湖开展了复杂天况和水况场景下陆基(地基、岸基)水环境遥感实践应用,构建了透明度、悬浮物、总氮、总磷等关键水质参数高精度遥感反演算法,反演精度可达80%及以上。将相关算法植入高光谱成像仪中获得关键水质参数高频动态变化过程,精细刻画其时间演化过程。太湖陆基(地基、岸基)水环境遥感实践表明,在全国地表水监测断面架设国产高光谱成像仪开展关键水质参数高频精准观测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市场推广价值,可以与卫星和无人机遥感形成天—空—地立体化遥感监测体系,结合断面人工巡测和自动观测开展协同监测。  相似文献   

6.
GPS投入使用以来,其相对定位技术得以快速发展,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PP)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可以达到分米甚至厘米级精度,可满足1:5000,1:10000及以上比例尺航测成图像片控制点精度要求。本文以宝清县测区1-10000比例尺为例,介绍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PP)在像片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望春 《浙江测绘》2007,(4):33-34,42
本文介绍了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方案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组合导航系统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导航系统进行信息互补与信息合作,成为导航系统发展的方向。在所有的组合导航系统中,以GPS与惯性导航系统INS组合的系统最为理想,而深组合方式是GPS与惯性导航系统(INS)组合的最优方法。鉴于GPS的不可依赖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INS的组合是组合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研究其组合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评述国外INS/GPS深组合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自主研制INS/北斗深组合导航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国家高精度GPS(B级)网是我国首次利用现代化大地测量手段布设的空间定位网,全网共819点、25000余条实测基线。它覆盖了我国整个大陆及部分沿海岛屿。沿海地区平均站间距离为50--70公里,中部地区约为100公里,西部困难地区为150公里左右。我省境内共布测22个点(具体位置见下表)。  相似文献   

10.
由地表风化产生的表面覆被层的矿物质,其质地或与它的基岩矿物相似,或十分不同,虽然这类表面层的厚度仅有几微米到几毫米,但它们却完全控制了地面的反射光谱。与此相似,有些由风吹送的尘埃、胶结物或其它附着物在表面形成的外层也是影响遥感反射光谱的重要因素。这种由胶结物形成的表层往往是深色(甚至黑色)的,因为它们通常出现在干旱区,故常称为“荒漠漆(“desertvarnish”)。尽管这些暗色对我们的眼睛并无特别之处,但这类表面层(通常为粘土)在短波红外区(SWIR)具有低反射率的吸收特征,并能据此推断它们的矿物成分。因此,为了要在遥感图象和地面的实际“地质状况”之间建立联系,必须对裸露岩石表面特征具有良好的了解。由于不可能在野外总能找到“新鲜”的岩石表面,因此,人们必需能将“岩石内部”物质的光谱和它“上、下表面”的光谱区分开。本文以西澳大利亚中部依尔干地区(Yilgarn)为例,研究了该地区深度风化的镁铁质、超基性岩和长英质岩石对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GPS测量的各种主要误差源及其影响;对精度控制问题,主要接收机精度对小型控制网(基线长10—20km)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一代精密卫星定位系统,GPS静态定位在测量中主要用于建立各种类型和等级的控制网,在这些方面,GPS技术已基本上取代了常规的测量方法,成为了主要手段。本文将以山南新区实习基地GPS静态测量为例阐述GPS控制测量实际工作中关于外业观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方面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GPS公开的接口规范文件中民用导航电文(NAV)、(CNAV)、CNAV-2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比较,总结了这3类下行导航电文的具体的电文组成、电文编排结构、电文播发方式、编码设计,并从电文参数精度提高、参数的增加、电文的改进、电文删减以及电文的编排5个方面分析了电文演变,其中重点分析了对导航电文的整体效能影响最大的电文的改进和电文编排的变化这两方面,这些变化使得GPS在播发时效、定位精度、解算效率、编排灵活性、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上得到了提高,并且分析了这些提高表现的具体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GPS与Galileo共用信号的演变过程,通过BOC(1,1)在兼容性、互操作性方面的表现,以及将MBOC(6,1,1/11)与之相比较,描述了MBOC(6,1,1/11)在这两个方面的表现。可供我国卫星导航信号体制设计借鉴学习,为GPS/Galileo接收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GPS测量建立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具有精度高、布网方便等优点,笔者根据国家高速公路杭州至瑞丽线湖南境内凤凰至大兴(湘黔界)段,一个特大桥——把总湾大桥工程GPS控制网的实际情况,阐述了GPS控制网设计、实施、数据处理方法及精度控制等,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将GPS接收机接收到的二进制原始数据流转换成十进制数据,可以用于实时导航定位或者进行标准RINEX格式用于后处理及验证。针对Hemisphere GPS接收机二进制格式数据,进行了程序设计,定义了位段结构体,并结合位运算程序实现二进制数据到十进制数据或标准的RINEX文件数据实时转换,并给出了程序实现中设计的类与相应的结构体。最后结合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GPS技术建立城市GPS控制网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结合多年生产经验,以海南省乐东县GPS控制网为例,介绍了利用GPS技术建立城市GPS控制网时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处理办法。通过全面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城市D级GPS控制网测量成果符合现行测量规范的要求,讨论了GPS控制测量的精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GPS和无线传感器的智能交通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好、低成本等优点,由于市区卫星信号受遮挡严重,GPS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为此有必要升级GPS定位的智能交通系统。本文将无线传感器、公交车里程仪和GPS定位系统整合,利用三者信息融合,解决了无GPS信号时的公交车定位问题,同时降低了系统运营成本、改善了交通路况信息服务效果。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基于GPS和无线传感器的智能交通系统易于实现,具有较好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GPS接收机的信号通常很微弱,很容易受到有意或无意的干扰。对于线性调频干扰,在GPS接收机中很难用单一的时域或频域方法消除,因为线性调频干扰不同于一般的宽带或窄带干扰。另外线性调频干扰在变换域有不同于GPS C/A码的显著特征,基于此特点设计了一种在变换域抑制线性调频干扰的GPS接收机。分析了线性调频干扰在变换域的特征,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