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本文利用标准差指数、变异系数法,结合重心迁移、空间自相关等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首先,对2000~2014年全国整体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时间演变特征分析,接着对2000~2013年全国31个省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分异格局、重心迁移趋势和空间相关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收入增速加快,逐渐超过城镇,贫富差距拉大;中国省级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分异特征出现变化,由严格的东高西低的梯度型变为中西部较低的局部跳跃型;全局空间正相关性显著,存在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东部沿海省份和东北地区的高值聚集区以及西部大片区域的低值聚集区;从省级收入增长率上来看,区域增速的高低发生转变;农民人均收入重心向西北迁移,有利于减小东西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夜光遥感影像数据可有效反映城市空间格局变化。本文基于1992—2012年的DSMP-OLS夜光遥感影像和2018年的珞珈一号遥感影像,利用分层阈值法提取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建成区;通过计算平均灯光强度、平均灯光增长速率、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建成区增长速率、城市重心、城市重心偏移距离等一系列指数,揭示区内各城市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1992—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规模大幅增长,沿珠江口两侧形成了以澳门、广州、深圳和香港为核心的倒“U”形城市群,并呈辐射状向周边扩张。②以珠江口为界,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整体高于西部各个城市,广州、深圳、香港等核心城市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江门、肇庆、惠州等外围城市。③1992—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区的增长速率由小变大,最后逐渐趋于稳定,2002—2007年是城市扩张最迅猛时期。④1992—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城市重心迁移方式表现为3种类型:持续向区域中心迁移;持续向相邻城市邻接区迁移;持续向海洋方向迁移。大部分城市的重心迁移方向呈“震荡”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全球30 m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采用地表覆盖转移矩阵、重心迁移方法,分析了番禺区2000—2020年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相互转化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过去20年间,人造地表持续占用耕地、森林和草地,其中耕地最为明显。同时,2010—2020年人造地表扩张速度较2000—2010年更为迅速。从相互转化的空间分布上看,番禺区人造地表在2000—2010年呈点状增加,之后10 a快速蔓延至全区。人造地表和水体的重心向东迁移,耕地的重心转移则逐步西移,呈“一进一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9~2011年湖北黄石市的人口数据,采用人口密度、不均衡指数、人口重心等指标和空间自相关方法,探讨了黄石市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近12年来黄石市人口密度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表现为北高南低的势态;2)黄石市各区人口分布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人口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3)黄石市人口呈不均衡分布状态并且这种不均衡趋势逐渐加强;4)黄石市人口重心偏离几何中心较大,并逐渐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但始终位于大箕铺镇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将人口密度为1 500人/km~2和人口规模为6万人的区域提取为我国高密度人口聚集区;再运用叠置分析、重心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模型,对高密度人口聚集区与城镇用地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协调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为未来人口、土地和经济城市化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2000~2015年全国高密度人口聚集区与城镇用地的重叠率不足30%,人口集聚于非城镇用地的现象十分普遍。从区域上来看,沿海地区的人口集聚与城镇用地拓展协调性比内陆好,南部沿海经济区城镇用地拓展与人口集聚不匹配的现象较严重;从分布方向上看,高密度人口聚集区与城镇用地分布均为南北方向分散,东西方向集中;北部城镇用地分布多于高密度人口聚集区,南部则相反,整体上二者的空间分布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
生态敏感性是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可以反映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大小。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延河流域为例,选取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生态风险敏感性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敏感性指数3个定量评价指标,基于空间距离指数构建流域综合生态敏感性指数(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index,CESI),并结合重心模型探讨1996—2016年间延河流域生态敏感性的时空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来看,延河流域生态敏感性总体呈下降趋势,CESI由1996年的1.38上升到2016年的1.41,表明延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从空间分布变化看,延河流域1996—2016年间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情况变化较大,1996年生态敏感性较高地区集中在延河流域上游部分,2006年以后生态敏感性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延河流域中游及下游的部分地区;(3)1996—2016年,延河流域各级生态敏感性区域重心向延河流域中游转移,生态敏感性分布由1996年的集中分布转为2016年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分布情况;(4)延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较大,延河流域"退耕还林(草)"工程及综合治理工程在生态敏感性转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志浩  魏芳 《测绘科学》2018,(4):76-79,86
针对地质灾害点空间格局分布定量性研究较少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空间扫描统计方法,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为基础数据库,分析兰州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空间格局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崩塌和不稳定斜坡聚集区相似,均在城关区呈现1类聚集,榆中县和永登县的部分乡镇呈2、3类聚集,4类聚集区均分布在红古区的部分街道;(2)滑坡和泥石流1类聚集区包括以西柳沟街道为中心的13个乡镇街道,4类聚集区都分布在红古区,而2、3类聚集区分布有较大的差异。该方法能定量表达各类型地质灾害点的空间聚集度。该文结论以期为兰州市地质灾害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8.
生态敏感性是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评价结果对于区域生态保护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定安县为研究区域,从土壤侵蚀、生境、地形、水资源4个方面选取了9个敏感指标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进行组合赋权,分析2013和2021年两个时期生态敏感性时空分布与变化,以及空间集聚性、生态敏感性区域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3—2021年,定安县生态敏感性均是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且整体生态敏感性程度呈下降趋势;生态敏感性空间集聚效应显著,但随着时间推移,空间聚集性降低,高值聚集区和低值聚集区均有收缩的趋势;生态敏感区转移主要发生在中敏感区和高敏感区,变化等级以一级递增、递减为主;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较其他敏感指标对生态敏感性的驱动力较大,且随着时间推移,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度对生态敏感性的驱动力呈主导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曲建光  王帅 《测绘科学》2021,46(2):171-177
为了揭示耕地非农化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曲线,为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该文以黑龙江省1980、1990、2000、201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引入重心模型分析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重心曲线。研究结果表明:1980—2015年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发展不平衡,4个时期耕地非农化面积呈波动增长的趋势;耕地非农化等级空间分布特征明显,等级较高的城市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耕地非农化速度等级的重心曲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从中心向边缘延伸的特点;耕地非农化围绕中心地区进行,其空间扩散路径在图形上呈现出一个回旋状。  相似文献   

10.
海湾是海岸带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场所,研究海湾形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可为海湾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以烟台芝罘湾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1975—2020年10个时相的海湾空间信息,进而从海湾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海湾面积、形状、重心分布4个方面分析海湾形态变化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75年以来,研究区海湾的形态变化显著且复杂,主要体现为:海湾岸线的开发利用程度持续增强,岸线呈背陆向海移动;海湾面积逐渐萎缩,45年来减少了25.99%,主要集中在1975—2000年;海湾形状指数由1.33增加至2.23,海湾形状总体趋向复杂;海湾重心位置背陆向海迁移,重心整体向海位移647.79 m。总体而言,填海造地建设港口码头和近岸围海养殖是导致海湾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共线方程的基础理论,提出一种直接代替检校场改正POS定位测姿数据中系统误差的新方法。试验证明,这是一种比检校场更简单、更直接、更适用的POS系统误差改正方法,能大大提高航摄、航测生产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13.
14.
Sans résumé
The use of values of gravity in the adjustment of the triangulation of Europe
  相似文献   

15.
测绘工程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测绘工程专业“地籍测量学”教学的实践,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全球定位系统永久性跟踪站网(GEONET )建立时间早、点位密度高且开发应用广泛的国家。介绍了日本GEONET的发展历史和从全球定位系统(GPS)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现代化的总体发展规划及接收机和天线的更新、数据分发格式和实时数据传输的情况,分析了执行GNSS后不同星座组合观测的基线精度及其在智慧建设方面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对日本的GEONET发展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Open spaces in a city which includes parks, playgrounds, gardens, greenaries agricultural fields and other vacant land, are decreasing very fast. They are being utilised to provide the new space for growing population of the city. Certain amount of open spaces in the city as well as at the out skirt of the city is necessary for healthy breathing and for various civic facilities to the city dwellers and to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balance in the city. Spatio-Temporal study of open spaces shows the trend of growth of the city as well as social chang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dwellers which helps the planners and administrators to exercise better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 on the city. This paper intended to describe how and upto what extent the use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Air Photos) could be made for extracting information for analysis of the open spaces and their densification. This has been explained with reference to a case study undertaken by author for part of Jaipur City (Rajasthan).  相似文献   

18.
提出G IS中线段长度的误差模型,推导出网络最短路径的不确定性模型,据此模型可以求出最短路径的可信度和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的最短路径长度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的编制过程,叙述图集作业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编制方法,对带状分幅和抄接边处理等重难点地方进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福建省行政区划地图集>的资料使用、内容选题、符号与色彩设计等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福建省行政区划地图集>达到突出行政区划主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