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厘清陕北府谷矿区煤炭资源的清洁潜势、探究其更加清洁高效利用的可能性,在整理分析相关煤炭勘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主采煤层样品进行系统煤质分析、煤岩组分鉴定、微量元素测试以及相应的对比分析,以探讨其清洁高效利用潜势及途径。结果表明:府谷矿区煤具有中高灰、低硫、高挥发分、高氢碳原子比、低有害元素、富惰质组分等特点,较高的灰分是府谷矿区煤清洁利用的最主要障碍。经对比评价,府谷矿区原煤洁净等级为Ⅲ级,浮煤为Ⅱ级。低热演化程度、高挥发分、高氢碳原子比的特点使其在煤炭直接液化利用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浮煤直接液化利用是府谷矿区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类分布齐全,以陕西省煤炭规划矿区为评价单元,在对矿区主要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特殊用煤资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14个煤炭规划矿区液化、气化及焦化用煤资源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陕西省直接液化用煤和气化用煤资源丰富,焦化用煤相对较少,气化用煤主要分布于黄陇侏罗纪煤田黄陵矿区、旬耀矿区、彬长矿区和永陇矿区,陕北侏罗纪煤田的神府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以及陕北石炭-二叠系古城矿区;焦化用煤主要分布于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铜川矿区、蒲白矿区、澄合矿区和韩城矿区中高阶烟煤分布区,液化用煤主要分布于府谷矿区、榆横矿区、神府矿区、榆神矿区等低阶长焰煤分布地区;为陕西省煤化工产业布局和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1 问题提出榆神府矿区位于鄂尔多斯侏罗纪煤田东北 ,煤炭资源丰富 ,据有关资料 ,其煤炭资源约 80 0× 10 8t,且具有地质构造简单、煤层稳定、倾角平缓、开采技术条件优越等优点。榆神府矿区的开发建设 ,对我国下世纪国民经济发展 ,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这一地区又是水资源贫乏和生态环境脆弱区 ,水资源和煤炭资源不平衡。榆神府矿区地处毛乌素沙漠前缘 ,煤系上部大面积分布第四系萨拉乌素组含水层 ,水量相对丰富 ,是当地工农业生产生活供水水源。但由于该含水层直接覆盖于含煤地层上部 ,煤层顶板基岩较薄 ,煤炭开采将…  相似文献   

4.
基于煤炭地质转型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要求的精细化勘查,梳理以往研究中稀缺煤、稀缺煤种、特殊煤、特殊煤种的含义,指出了特殊用煤是基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具有特殊工业用途的煤炭资源,其主要种类有液化用煤、气化用煤、焦化用煤以及特殊高元素用煤。本次特殊用煤资源评价以煤岩煤质评价为基础,以煤炭分级分质利用为目标,归纳了特殊用煤资源评价的关键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及评价参数,初步提出了基于煤岩煤质特征、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的特殊高元素用煤–焦化用煤–液化用煤–气化用煤的特殊用煤评价原则及评价方法,并对晋陕蒙3省的煤炭资源进行了分级评价,统计了75个国家规划矿区液化、气化和焦化特殊用煤保有资源/储量。认为新形势下特殊用煤的研究方向是修改完善煤炭地质勘查规范、制定煤炭利用的分质分级评价标准,按照煤炭利用工艺要求实现煤质和资源的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5.
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现状调查工作成果,全面揭示盘县煤炭矿区已知煤(层)固有的物理化学特征,旨在总结煤炭资源的地质分布规律.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龙潭组,煤的种类齐全,不同品质煤的分布较规律,煤炭矿区以低硫中挥发分为主,是主要的炼焦用煤和动力用煤,丰富的煤藏助力贵州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5)
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府新民、榆神、榆横国家规划矿区煤质优异,储量巨大,便于开采,是陕北煤炭资源的重要储藏地。根据陕西省煤炭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汇总资料,对陕北侏罗纪煤田国家规划矿区煤炭资源从勘查程度、占用及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方面进行分析,陕北侏罗纪煤田煤炭资源丰富,查明资源量约为1 279亿t。其中神府新民、榆神、榆横国家矿区煤炭资源所占比重大99%。能保证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对煤炭资源的需要,为政府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宁夏油气资源贫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高速发展,煤炭资源需求逐年增大。红墩子矿区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原煤产地,但矿区高硫煤资源量占矿区煤炭总资源量的13.56%,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开发利用高硫煤是解决宁东地区能源安全及保障能源供应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煤炭勘查及相关研究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红墩子矿区煤岩层对比,分析了矿区各成煤时代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特征,揭示了煤中硫空间非均质性的分异机制及赋存特征。结果表明:从平面分布来看,山西组4煤为低硫煤,原煤全硫(St,d)为0.07%~2.05%,平均0.74%,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太原组8煤为中高硫煤,原煤全硫(St,d)平均2.58%,高硫煤零星分布,矿区中部和西部地区中高硫煤分布较广;太原组9煤原煤全硫(St,d)平均2.49%,矿区东部硫分整体较高,高硫煤分布于东部及南部。矿区内煤中硫分的富集整体呈由东向西的迁移规律。从形成时代来看,山西组到太原组的煤中硫含量显著增加,体现了煤中硫分的富集受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的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全面梳理王洼矿区煤炭资源煤质数据,以促进王洼矿区优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为目标,以延安组主要煤层5#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以往煤田地质勘探钻孔数据分析结合系统采样和分析测试,对相应煤质指标进行详细研究,全面掌握矿区煤质特征。王洼矿区煤层具有镜质组含量高,惰质组含量较低的特点,以低至特低灰、中低硫、中高挥发分长焰煤、不黏煤为主;按煤炭清洁利用类型,大部分适合用于气化用煤及以气化为基础的间接液化用煤,西北部小范围具有直接液化用煤潜力;原煤洁净等级为Ⅲ级,属较好洁净煤;浮煤洁净等级为Ⅱ级,属好洁净煤。  相似文献   

9.
该项目是原煤炭工业部于1996年确定的“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由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负责,陕西一八五地质队、中煤水文地质局和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协作,历时3年,于1998年12月提交了研究报告。1999年4月,国家煤炭工业局主持了鉴定,并通过了评审。项目分3个子课题。第一子课题“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研究”,对区内煤、岩、水等地质体的空间形态及特征进行了研究,对煤炭开采和浅层地下水的关系进行了分区,提出了保水采煤的方法和途径,指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方式。第二子课题“榆神府矿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及矿…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煤炭资源需求旺盛,煤炭保有资源量少,迫切需要寻找煤炭后备资源。随着裸露-半裸露矿区勘查完成,煤炭勘查进入“攻深找盲”阶段。在煤炭资源勘查过程中发现存在诸如勘查投入不足、能力不相适应、环境不佳、机制不完善等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认为加大勘查投入、提升勘查能力、优化勘查环境、完善勘查制度、加强队伍建设是实现地质找煤取得新突破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陕北高挥发分烟煤煤质特征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煤质分析、煤岩分析与葛-金干馏试验等对比实验,研究了陕北横山、神府矿区等地侏罗纪不粘-弱粘煤及其配煤的煤炭特性、低温干馏特性以及单种煤与配煤低温干馏性能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陕北侏罗纪煤具有较高的焦油产率,配煤在降低煤中含硫量的同时,有利于低温干馏过程的进行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此外,在掌握原煤显微组成和低温干馏特性的情况下,可以预测配煤低温干馏产品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2.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陕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资源的低碳开发与利用势在必行。基于陕西五大煤田的5 000余组煤质数据,研究陕西省煤炭资源中煤焦油产率的变化规律为:陕北三叠纪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划分出3种富油煤类型:富油煤型、富油煤–高油煤型、富油煤–含油煤型。按照煤炭资源量计算办法,全省已经查明的煤炭资源中富油煤+高油煤资源量为1 550.33亿t,内蕴焦油资源量144.5亿t;预测出陕西省2 000 m以浅煤炭资源总量中富油煤+高油煤资源量为3 845亿t,内蕴焦油资源325亿t;并对富油煤资源控制程度进行划分。分析富油煤的成因机理,指出变质程度、沉积相及物质组成和埋藏条件等为富油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目前煤炭开发中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提出一种富油煤原位地下热解多煤层协同开采的资源开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张鹏 《中国煤炭地质》2010,(11):13-17,25
红墩子矿区位于银川市黄河以东,矿区面积较大,煤炭资源量可观。从煤的物理性质、煤岩特征、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等方面分析,认为矿区的煤具有高挥发分、中—高灰、低—高硫、低磷、中热值、中—强粘结,高热稳定性、高软化温度灰、较难磨、较难选的特点,煤类为气煤,原煤或浮选后的精煤可作为炼焦用煤、动力用煤、气化用煤等。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宁正矿区新庄井田位于宁县县城南约15 km处,矿区面积208 km2,属于大型井田,煤炭资源量达19. 25亿t。从煤的物理性质、煤岩性质、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等方面分析,认为矿区的煤具有中高挥发分、低灰、低硫—中硫、低磷、高发热量、弱粘结,高热稳定性、较低软化温度灰、较难磨、易选—中等可选的特点,煤类主要为不粘煤,其次为弱粘煤,少量中强粘结煤,原煤或浮选后的浮煤可作为动力用煤、气化用煤等。  相似文献   

15.
宁东煤田侏罗纪煤炭资源量巨大,是当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为保障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以煤田大量勘查资料为主要依据,分析了宁东煤田侏罗纪煤的煤岩、煤质特征。结果显示:宁东煤田侏罗纪煤具有特低-低灰、特低-低硫、低磷、低砷、低氟、高发热量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其为高清洁度动力用煤;同时还具有中高挥发分、较高氢碳原子比、焦油产率较低(普遍<7%)及富惰质组等特征表明不适于直接液化用或提取煤焦油。无黏结性、较低水分产率、较高的与二氧化碳反应性(950℃)、煤灰熔融温度,表明其适于气化,且以水煤浆气流床和干煤粉气流床为宜。综合认为研究区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方式为动力用煤,气化用煤及以气化为基础的间接液化用煤。   相似文献   

16.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煤炭、煤化工及西电东送火电基地,是全国能源战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宁东基地包括横城、灵武、鸳鸯湖等七大矿区和一个独立井田,已查明资源量273亿t、预测资源量1394亿t;区内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开采条件相对较好,适宜建设大、中型现代化矿井;煤类以不粘煤为主,低灰、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高化学活性,是优质的动力用煤,可用于煤化工和新材料等多种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分析宁东基地煤炭资源量保障能力、勘查程度、开采技术条件等主要因素基础上,提出建设宁东基地需合理规划井田生产规模、提高矿井回采率、进一步加强井田勘探及煤质研究工作,注重矿井水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7.
阿富汗科里奇一阿什普什塔勘查区面积约69.098km^2,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和下统。侏罗系中统下段阿什普塔组含一层可采煤层,即7煤层。侏罗系下统科里奇组下段含可采煤4层,分别为4、2、2、2F煤层,其中2煤层为西部主要可采煤层,总资源量11389.6万t。7煤层煤质为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热值、中等软化温度灰之不粘煤;其他煤层均为中-高灰、低硫、低磷、中热值、高挥发份、中等软化温度灰之长焰煤。  相似文献   

18.
加强我国富油煤合理开发对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油气自主保障能力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查明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典型矿区富油煤赋存特征,基于煤炭勘查资料和样品测试结果,对比了可采煤层焦油产率变化特征,分析富油煤时空分布规律,探讨富油煤赋存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可采煤层焦油产率均值呈北高南低趋势,古城矿区为9.22%~11.6%,府谷矿区为8.49%~11.02%,吴堡矿区为5.15%~6.89%;古城–府谷矿区主要发育富油煤,古城矿区富油煤分布以环带状为主,府谷矿区含油煤呈分散状发育于富油煤之间,吴堡矿区以含油煤为主、富油煤少量分布、高油煤不发育;府谷矿区7煤属富油–高油煤,其高油煤分布面积占比高达23%,且3、4、8煤中富油–高油煤分布面积占比均超过94%;随煤化程度升高,富油煤发育频率降低,中低阶煤分布区最有利于富油煤的赋存;煤焦油产率与活性组分、氢含量、灰成分中钙、镁、硫氧化物含量及镜惰比(V/I)、H/C原子比、挥发分产率呈正相关,与惰质组、石英、黏土矿物含量和灰分产率呈负相关;沉积环境的闭塞、还原和碱性程度越高,越利于富油煤生成和赋存。煤化程度、成煤物质、沉积环境和无机沉积作用共同影响着富油煤赋存特征。古城–府谷矿区富油煤资源潜力巨大,建议加强富油煤保护性开采和高效化利用。   相似文献   

19.
条湖矿区位于三湖塘盆地中东部,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主要可采煤层M4厚度大,煤层稳定,煤炭资源量较大。从煤的物理性质、煤岩特征、化学性质以及工艺性能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认为本区M4煤层具有低水分、低中灰-低灰分,高-特高挥发分、特低硫、特低磷、特高热值、不具粘结性的性质,煤类为长焰煤(41CY),是优质的动力用煤、煤化工用煤,良好的水泥回转窑用配煤、水煤两段炉用煤,同时也是很好的民用煤。  相似文献   

20.
The mineral matter in the eight reference North American coal samples of the Argonne Premium Coal seri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on a quantitative basis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techniques. X-ray diffraction data obtained from electronic low-temperature (oxygen–plasma) ash (LTA) residues, from ashes produced by heating the coals in air at 370°C, and also from the raw coals themselves, were evaluated using an interactive data processing system ( ™) based on Rietveld interpretation methods. The results from the three types of material (LTA, 370°C ash and raw coal) were compared for each sample. This allowed the components present in the raw coals in crystalline form to be recognised separately from mineral artifacts produced, particularly in the low-rank coals, from interaction of organically associated elements (Ca, S, etc.) during the two ashing processes.After the allowan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y artifacts, the quantitative mineral assemblages identified from XRD of the raw coals were found to be consistent, even for coals having a relatively low ash percentage (around 5%),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respective mineral concentrates prepared by the ashing methods. The effects of heating the coal to 370°C could also be distinguished, relative to the raw coal or the LTA, through changes in components such as pyrite and the clay minerals.Although some areas of uncertainty exist, particularly with magnesium in the low-rank coals, the calculate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coal ash derived from the mineral mixtures identified for each coal were also found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direct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respective coal ash mate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