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引言2013年汛期,绥化市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汛期全市平均降水量483.9 mm,比历年同期多130.3 mm,是历史上第二极值。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造成严重洪涝和发生严峻汛情,10条江河泛滥成灾,其中4条河流洪水居历史第一位,2条河流洪水居历史前四位。全市有13座大中型水库和近60座小型水库超过汛限水位,其中4座小型水库发生了险情。  相似文献   

2.
1988年哈密地区暴发了三次大洪水,并间有泥石流,洪水波及全地区一市两县.其中,头道沟、红山口沟、三道沟、五道沟、奎苏沟、李家沟,小沟7条河流的洪峰流量均为建国以来的最大值;伊吾河、故乡河、乌沟、榆树沟4条河流的洪峰流量仅次于历史同期最大洪峰值而居第2位.5月1日前后,天山南坡各河沟出现升温融雪型大洪水;7月24日大范围的暴雨洪水袭击哈密各地,暴洪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24万元.其中,红山口沟发生特大暴雨洪水并间有泥石流,8月9日哈尔里克山南北坡发生小范围暴雨洪水,  相似文献   

3.
1 思 路  惠来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 ,地形复杂 ,地势南低北高 ,南临南海 ,受海洋性气候影响 ,降水量多 ,强度强 ,特别是台风季节强降水机率多 ,年均降水量 180 0 .0 mm以上。其中后汛期 (7~ 9月 )平均降水量 736 .2 mm,是年平均降水量的 2 / 5。逐年间后汛期的降水量变化较大 ,最多 16 13.3mm(比降水偏少年份全年总量还多 ) ,最少 378.9mm。根据历年来后汛期降水资料 ,结合惠来实际情况分析 (现有大型水库一宗、中型水库 7宗、小型水库 2 0 1宗 ,总库容量 3.9亿多 m3 ) ,后汛期降水量多少关系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危 ,特别…  相似文献   

4.
应用1959~1998年袁河流域5站汛期(4~7月)平均降水总量,讨论了袁河流域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与ENSO事件的联系.结果表明当ENsO事件发生后,次年袁河流域汛期降水量偏多;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次年袁河流域汛期降水量一般都偏少.统计显著性水平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5.
周凝超 《贵州气象》1996,20(6):31-33
1991年7月1~13、16~18‘20~22、29~31日在贵州省中部地区大面积范围连降4次大雨,其中以1~13日暴雨最为集中,强度大、范围广。六盘水、遵义、贵阳、清镇、平坝、安顺、普定等地7月上旬的降雨量达400~600mm(见附图),几乎占年降雨量的一半。乌江上游三岔河、南岸支流猫跳河等地都出现了本世纪最大或次大暴雨洪水。乌江干流、清水江、舞阳河及北盘江等河流出现接近实测最大或超过保证水位的大洪水。省内部分地区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造成境内4条铁路干线和3条支线一度中断通车。全省65个县、市、特区。区受灾,其中遵义、贵阳…  相似文献   

6.
渠江流域汛期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分析研究渠江流域汛期强降水时空分布入手,试图揭示该流域21世纪以来洪水频发的原因。经对渠江流域1970~2012年降水资料分析研究得出:(1)渠江流域汛期降水量、暴雨日数、降水变差系数呈“北大南小”的空间分布;“北区(河流汇水区,下同)”近年来汛期降水量增大、暴雨频率增加、降水趋于极端;(2)短时强降水多发生在04~08时,频发区主要位于“北区”,近年来频次呈上升趋势;(3)小时雨强极值“北区”普遍大于“南区”;近43年渠江流域汛期小时雨强极值总体呈增大趋势,“北区”尤为明显。因此,渠江流域汛期发生的强降水趋势性变化,是导致该流域洪水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用短期降水预报做洪水预报与调度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2007年潘家口水库流域10场较大降水及其对应的河北省气象局MM5的面雨量预报数据,采用降水预报格点数据与水文洪水预报耦合的方法进行水库的洪水预报和调度,增长了水文洪水预报的预见期,在不增加水库工程投资,不增加上下游和工程风险的前提下,在汛期实施风险调度,以此发挥水库在洪水资源化调度中作用,解决防洪与蓄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利用安康及石泉水库2000—2011年逐日入库流量及对应时段安康及石泉流域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安康及石泉水库入库流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流域面雨量的关系。结果发现,安康及石泉入库流量主要集中在7到10月,极端入库流量在7—9月的出现频率最大;入库流量变化与其流域面雨量关系密切,其中6—10月,逐日入库流量与面雨量呈显著正相关;随着面雨量的增长,入库流量呈阶段性增长趋势,安康水库入库流量分别在流域面雨量达到20 mm和40 mm时显著增加,石泉水库入库流量则分别在流域面雨量达到15 mm和30 mm时大幅增加;建立了引入降水累积效应的汛期安康及石泉水库入库流量预测模型,经检验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入库流量的实际变化,对电力部门汛期水量调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河兰州上游流域近4a汛期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5—2018年5—9月黄河兰州上游地区327站小时降水资料,定义了降水过程次数等特征量,分析该地区7个流域汛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河兰州上游流域汛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有很好的一致性,以2018年最多,2015年最少;空间分布上都是青海东南部的龙羊峡以上流域最多,甘肃中部的刘家峡—兰州流域最少。(2)同一流域由于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大小不同等原因,各支流降水日数差异较大,特别是龙羊峡以上流域和洮河流域表现最为明显。(3)流域内降水次数日变化特征有双峰单谷型、单峰单谷型和平缓型三种形态;降水总次数、小时平均降水量大于2 mm的次数、小时最大降水量大于20 mm的次数一天中都是在傍晚后增多,且强降水出现时间多发生在19:00左右。(4)近4 a中流域内最大降水过程出现在大夏河流域,持续时间最长的降水过程在湟水河流域,小时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大夏河流域。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5—2017年河源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数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源市降水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3年河源市的年平均降水量随着时间序列以1.6mm/年的速率减少,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除后汛期降水量以0.6mm/年的速率增加外,汛期、前汛期降水量分别以2.28、2.88mm/年的速率减少。突变检验表明年降水量减少突变点发生在2003年,前汛期降水量减少突变点发生在1983年。后汛期降水量增加突变点发生在1968年;年降水量存在3~4、9~11年周期变化。汛期降水量存在3~4、6~7、10~11年的周期变化;前汛期降水量存在3~4、8~9年的周期变化;后汛期降水量存在2、7~8、11~12、20年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0~12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其中10月份全省平均雨量仅4 mm,居历史同期倒数第二位,出现了明显秋旱;12月下旬出现了低温雨雪及冰冻天气,是近5 a来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降雪过程.  相似文献   

12.
2013年进入主汛期以来,黑龙江境内洪水肆虐,洪魔张狂。黑龙江干流发生1984年以来最大洪水,其中黑龙江嘉荫至萝北江段发生195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萝北江段发生1952年有水文资料以来最大洪水,同江至抚远江段发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松花江干流、嫩江干流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乌苏里江下游发生了1971年以来最大洪水。  相似文献   

13.
白城地区号称“八百里瀚海”,十年九旱。举目远眺,茫茫草原,流经本地区的几条河流,大部分常年近乎于干涸。据(大安县志)记载,霍林河自1960年以来,基本干枯,既无河道又无水。然而,今年却一反常态,霍林河、挑儿河、嫩江等几支主要河流流域上游普降大到暴雨,白城地区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降水,6次明显的降雨过程,较常年多ill%。上下游的强降水导致三条河流自入汛以来接连出现多次洪峰,相应流量和水位均超历史记载。河水泛滥、洪水漫灌,给水库、堤坝、良田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昔日的瀚海变成一片汪洋。大灾面前,白…  相似文献   

14.
<正>重要天气过程概述1暴雨过程2010年4—6月,江西共计暴雨日16 d,暴雨天气之频繁、累计雨量之大、雨强之强、范围之广均为历史同期罕见。其间全省平均雨量1 080 mm,雨量之多位居历史第二位,仅次于1973年同期的1 137 mm,共28个县(市)累计雨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汛期,嫩江、松花江、洮儿河连续发生多次大洪水和特大洪水,洪水对两岸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峻威胁,在与洪水斗争中,洪水预报发挥了重要作用,减灾作用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根据高空环流形势和地面降水资料,对2002年9月27日秦皇岛市石河水库上游实施的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分析和检验。增雨作业影响区5个雨量点平均雨量108.4 mm,其中最大达160.2 mm(非影响区雨量33 mm)。此次增雨作业使石河水库洪水总量达803×104m3,为水库增加260×104元经济效益。对作业后1 h作业影响区和非影响区雨量进行秩和检验,结果表明作业影响区和非影响降水差异明显,人工增雨效果显著。文中对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方法和时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53年江淮流域梅汛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玮  程智 《气象》2015,41(9):1126-1133
基于1961—2013年江淮流域梅汛期(6—7月)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阈值,对江淮流域梅汛期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5%分位极端降水阈值多在50 mm以上,大值中心主要位于湖北东部到安徽南部一带;平均极端降水强度与阈值大小的空间分布相似。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日数整体呈现由安徽南部向四周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极端降水量约占梅汛期降水总量的1/4~1/3。从季节内分布上看,极端强降水站次在梅汛期呈单峰型分布,各候间差异明显,其中6月第5候到7月第2候最多。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以及极端降水量占梅汛期总降水量百分比均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且上升趋势显著;江淮流域梅汛期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站次的这种上升趋势均在1980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8.
历史记载,考古证据及古气候研究一致表明在公元前第3千纪初,即3000 BC以后,在两河流域有一个洪水时期.大洪水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旧约圣经>,19世纪考古发现亚述泥版及苏美尔泥版中也有大洪水的记载.古气候代用资料也支持公元前第3千纪初两河流域发生过洪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4~ 6月是我省的汛期, 2000年汛期共有 6次较明显的暴雨过程:   ( 1) 4月 19日 20时~ 20日 20时受地面弱冷空气影响,赣北和赣中北部有 14个县市出现暴雨。与历史同期相比,该过程属一般过程。   ( 2) 受中层暖切变影响, 4月 24日 20时~ 25日 20时赣北和赣中北部有 28个县市出现暴雨, 6个县市出现大暴雨。这是 2000年入汛以来的第 1场大范围暴雨过程,范围之大居历史同期 第 1位,强度之大居历史同期第 5位。   (3)受低层切变和高空低槽共同影响, 5月 29日 20时~ 31日 20时我省北部有 14个站次出现暴雨, 10个站次出现大暴…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七月上旬,江淮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在我省尤以鄂东北洪涝灾害最为明显,6月29日-7月12日的降雨量高达500-800mm,造成了山洪爆发,损失严重.而令人惊奇的是,位于鄂东北的浠水县竟没有一座水库倒坝,浠、巴两河堤防和主要渠道无一溃口,使洪涝带来的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浠水县气象局宋福全同志提供准确及时的汛期预报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