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1553年葡人租居澳门至鸦片战争前,在中国政府的有效管理下,澳葡自治当局虽然与明、清政府时有摩擦,但基本上能够遵从中国政府的规章制令,从而保持了澳门的繁荣和稳定。但是,随着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举进攻面前一次次溃败,澳葡当局的殖民意识也日益膨胀,他们提出一系列侵略扩张要求,扩大在澳的权益,最后通过1887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澳葡当局终于实现了对澳门的全面管制权,葡萄牙也最终完成了对澳门的强占。19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封建中国的直接交往日益频繁。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  相似文献   

2.
澳门地名谈     
自1616年葡萄牙在澳门任命第一任澳门总督算起 ,葡萄牙对澳门的统治已约400年的历史。在这约400年的历史中有许多地名都记录了葡萄牙对澳门的殖民统治。1 以澳门总督名字命名的澳门地名亚马喇马路(EstradadcFerrciradoAmaral)位于澳门半岛北部花地玛堂区 ,以澳门第79任总督亚马喇的名字命名。亚马喇(Jo仭oMariaFcrrciradoAma ral)又译为阿马留。他在1846年4月从里斯本抵澳门任澳督。亚马喇是海军军人 ,其右臂在年轻时参加葡萄牙开拓巴西殖民地战争中被大炮炸去 ,葡…  相似文献   

3.
李燕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2001,21(3):237-241
澳门文化是中西文化逆向交流和多元融合的产物。特殊的历史渊源决定了澳门文化的多元特色;这种多元性不仅表现在语言、宗教、建筑、习俗等方面,更体现于澳门的特殊族群-土生葡人;港、澳文化都是多元混合型文化,但其性质和成因是不同的;澳门文化不是香港文化的附庸,对澳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1553年被葡萄牙逐步占领后,在葡萄牙长达四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下,这块中华民族最早被掠占的神圣国土上生成的政治体制和成长着的社会经济,已经与她长久分离的母体有着较大的不同。今天,当久别的“弃子”即将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时候,让我...  相似文献   

5.
提起澳门,人们就会联想到:它是祖国南端大门口的一个小岛,至今仍属葡萄牙王国管辖,到公元1999年才回归祖国。凡到过澳门的人,他们都会感觉到澳门有不少路名,不论是大马路,还是街道,小巷的名称,不但不便表达,而且难听、难念,又难懂。今日位于市中心的新马路,是日前澳门最繁荣的一条大马路,这条马路开辟于公元1918年,刚建路时,没有现在热闹,也没有路名,人们随便给它起了一个路名——新马路。后来市政建设逐步完善,当地政府正式启用葡文译名为“阿美打利卑卢大马路”。由于此路名难念,也难记,不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05,(4):45-46
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第一节写“澳门”,有一个明显错误,就是弄错了澳门被葡萄牙“掳去”即被葡萄牙侵占的时间。由于此诗于1925年7月发表在《现代评论》上,诗中描述澳门已被葡萄牙“掳去”了“三百年”,这就表明作认为澳门于1600年左右便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但历史事实表明,  相似文献   

7.
澳门是个弹丸小地,由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三部分组成。岗丘多,平地少,自然资源极为贫乏,地少人多,土地资源显得特别珍贵。一百多年来,澳门当局主要靠填海造陆进行经济开发。 澳门半岛是从岛屿到半岛再并合青洲连在一起,面积从2.7Km~2扩大到5.7Km~2,是与海争地成今貌的。正式填海始于1863年。初期填北湾、浅湾。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填海已具规模,迄今面积已比原来扩大一倍。凼仔岛与路环岛也分别填海造陆扩大到4.1Km~2和6.6Km~2。全澳土地由原来10.39 Km~2增加到16.4Km~2。这些填地对人口增加与经济开发起了巨大作用。 澳门原是个荒山野地的岛群。从1553年葡萄牙人定居开始,经过400多年的开发,目前已由东方的“蒙地卡罗”转变为进出口贸易、工业、旅游业、建筑业和金融业各占一定比重的多元化经济体系,从昔日的纯消费模式发展为今天的消费与生产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1553年前,也就是葡人到澳门之前,中国海盗曾引葡人到双屿港盘踞、走私 22年。关于双屿港的位置,在八十年代以前的文献中,有一些不同的表述,有将这定位为福建省境内的,也有将之定位在我省象山港的。然近二十年来,经过文史界,特别是舟山学者的努力查考,认定位置,即今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西南部的双屿门水道沿岸。   1.做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据明代的文献记载。胡宗宪《筹海图编》说:从梅山港的北岸郭巨出发,“南至双屿港,约半潮”。朱纨在《双屿填港工完事疏》中也说:“臣自郭巨 (千户 )所亲渡大海…  相似文献   

9.
澳门是一颗镶嵌在祖国南海的珍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自明代嘉靖年间,也就是公元1553年以来,葡萄牙人登陆澳门至今已有四百余年。沧桑巨变,星转斗移,世事的更迭客观上铸就了澳门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汇聚之地。随着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日期的临近,祖国母亲正敞开她那宽广的胸怀迎接久别游子的归来。澳门地区由澳门半岛、路环岛、由仔岛三部分组成,总面积为23.5平方公里(1994年统计),人口415850人(截止1996年12月31日)。其中面积9.1平方公里的澳门半岛是它最繁华的地区。整…  相似文献   

10.
话说澳门     
澳门原是隶属于广东香山县的一个渔村,16世纪30年代开始成为对外贸易港口岸。作为贸易港口,这里初时只许外国船临时停伯,不许商人上岸居住。远涉重洋来亚洲贸易的西方商人,极欲在亚洲寻找一个长期停留口岸,澳门成为他们尝试的目标。1553年(明嘉靖二十三年)葡萄牙人借口船只在澳门附近触礁,需借地晾晒受潮货物,当时的海道副使汪柏受贿后默许了他们的请求,葡萄牙人达到了在澳门登陆进行贸易的目的后,澳门便成为葡萄牙商人的“暂时栖泊所”。由船上到陆地的初期,葡萄牙人只能在帐篷或山洞中栖身,为了达到长期居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澳门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南端、珠江口西侧,地处东经113°34′47″~113°35′20″,北纬22°06′40″~22°13′01″之间,东隔珠江口与深圳、香港为邻、西与珠海市的湾仔、横琴岛隔水相望,北与珠海的拱北相连。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三个部分组成。总面积23-5平方千米,人口约45万。其中华人占总人口的97%,土生葡人(其中不少人具有中国血统)占2%,来自里斯本和安哥拉、莫桑比克及葡属果亚等的葡籍人共占1%。长期以来,法定官方语言为葡文,目前中文与葡文同为当地的官方语言。当地流行…  相似文献   

12.
澳门散记     
香港回归祖国后,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在用急切的心情期待着澳门回归,期待着这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日子。澳门的脐带没有离开母体。珠海澳门紧相连,其间有公路相通。站在珠海拱北区任何一座高层建筑上都能清楚地看到澳门的高楼大厦。澳门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个半岛,包括附近的两个小岛在内,面积23平方公里。一踏上澳门的土地,那鳞次栉比的高楼笔直地耸立在绿荫丛中,其建筑风格,门墙窗棂无不透着明显的葡式风格;窄小拥挤的街道弯弯绕绕,因为大多是单行道,所以就是眼前的目的地,也要兜一个圈、绕一道建筑、拐一个弯子才能到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名》2009,(11):43-44
澳门在明代史书中记载称为“蚝镜”(豪镜),澳门当肘是葡萄牙与中国贸易的主要补给港口。葡萄牙人占领后日寸,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文的译音)。澳门原属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相似文献   

14.
澳门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面积21.45平方千米.人口43.01万(1998年).长期以来一直受葡萄牙管治。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澳门本地资源匮乏.工业发展先天条件不利.但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澳门充分发挥其历史、地缘等优势,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尽管近年来由于受社会治安、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影响,澳门经济处于疲软状态,但其经济发展仍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将按照1987年4月13日中葡《联合声明》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一被占430年、丧权100年的宝岛即将回归祖国怀抱。与香港回归一样,既是中华民族历史性的喜事,又是影响世界的大事。由于澳门问题的由来久远,被占与丧权的过程复杂,本文不揣,对某些问题作点论述。权向“九九回归”献上一个史学工作者的寸心。“澳门”由来澳门之名有史料可考者有数名,最远者称“濠镜澳”。印光任等著《澳门纪略》,言明朝时,称澳门为“蚝镜澳”,因其澳以产蚝著称。久之有人以“蚝”字不雅,改“蚝”为“濠”。该…  相似文献   

16.
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南端,与遥相对应的香港,成为珠江口东西两侧两颗熠熠生辉的东方明珠.历来出版的一些有关澳门或涉及澳门的地理书籍中,都把重点放在人文地理方面,自然地理方面鲜有提及或仅是笼统、概略地进行一下描述而已,故而澳门自然地理的研究显得尤为薄弱.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1988年由澳门促进学会主席、澳门恒生银行主席区宗杰先生邀请并提供资助,澳门文化司署鼎力支持,华南师范大学港澳地理研究室主任刘南威教授偕同该室卓正大、黄少敏、何宜庚教授及朱膺、张茂光、曾邦锐副教授与澳门大学的何广才先生一起,在澳门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发现澳门虽小,但自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1999年澳门回归将是继蕾潜1997年回旧祖国后又一件为世界所瞩目的大事。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必将在中华民族统一的历史上写下深墨重彩的一笔,掀开澳门历史崭新的一页.随着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日期的日益临近,澳门正以其乐西方文化交融的特有风彩走进人们的视野,走进十二亿中国人民的心里。力了更全面地了解澳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加深对澳门回旧这一盛事的认识,本刊特辟专栏,以飨读者。随着澳门回归的日益临近,澳门将继香港之后又一个成为全球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8.
<正>澳门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其历史发展进程颇具特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澳门学研究尤其是澳门历史研究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澳门中西方文献档案史料的翻译、整理和研究成果斐然,诸多澳门编年史、澳门通史类论著、译著也相继面世。然而以往的澳门学研究成果,无论内容还是研究方法均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2014年10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共同出版的吴宏岐教授  相似文献   

19.
徽州古村落的景观特征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陆林  凌善金  焦华富  王莉 《地理科学》2004,24(6):660-665
富接江南、文风昌盛和秀丽山水是明清时期徽州地理环境的主要内涵,创造了灿烂的徽州文化。古村落是历史上徽州人生产生活的中心之一,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聚族而居、宛如城廓的村落以及村落中众多高大的祠堂、牌坊形成直观可视的文化景观,极大地渲染了古时徽州的宗法观念和宗法制度。文风犹存的书香村落拥有大量的书院、私塾等文化建筑,淡雅明快的居民等建筑大多饰以典雅工丽、寓意深刻的雕刻和楹联,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园林化是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园林化村落拥有的水口园林、书院园林和宅院园林等多种园林烘托了徽州古村落的园林情调。  相似文献   

20.
《西部资源》2013,(4):80
1500年中期,葡萄牙探险队最早在巴西发现了这种宝石——电气石,取名为:Tourmaline——托玛琳,意为“多彩宝石”.从那时开始,Tourmaline作为一种名贵的装饰品,一直在欧洲贵族中流行并跻身于世界十二大宝石的行列.1730年,荷兰人发现这种宝石能吸灰,又取名“吸灰石”.1880年,居家族揭开了这种宝石的秘密,即具有永久的自发电性,表面流动0.06mA的微电流,因此命名为“电气石”.研究表明,Tourmaline是地球上现存的唯一带永久性电极的矿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