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活动对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南麂列岛是我国首批确定(1990年)的五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它是以保护海洋贝藻类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特定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1998年成为我国唯一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海洋类自然保护区,2000年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南部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自保护区建立以来,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的热切关注和正确领导下,加强了管理行政执法,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学术活动,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成立之初(1992年),我们与多家单位对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本底调查研究,获得较详细的基础资料,这为日后保护区管理、开发及深入研究奠定了较系统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最近,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通知,被今年1月19日至2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执行局会议正式批准接纳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这是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中第二个加入该网络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温州 建设人工鱼礁 发展生态渔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理想的战略抉择与决策南麂列岛是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唯一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海洋类型生物圈保护区。在这个有特殊生态环境要求的特殊海域从事海洋产业开发:发生不断地投放人工鱼礁、放流增殖水产苗种的海洋生态渔业建设与保护区目标有很好的相容性,可充分发挥了南麂岛蓝天、碧海、奇礁、金沙的环境资源优势,推动游钓、休闲、观光渔业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生态渔业是在渔业生产和经营中,运用生态经济的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技成果,不造成生态退化,技术先进,经济可观的可持续发展的新…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岛礁型的保护区.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有其独特的特点,显然其保护管理措施也应遵循这种规律.文章在对国外岛礁型海洋保护区管理理念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南麂列岛的水动力及其他环境特征,对该保护区现行的管理功能区划方案调整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2015—2016年东海区海洋保护区的调查研究资料,对东海区18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区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环境状况总体较好,所有的保护区沉积物质量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浙江南麂列岛、福建深沪湾、浙江洞头、福建福瑶列岛、福建长乐、福建崇武、福建湄洲岛、福建厦门和城洲岛等9个保护区水质指标均符合相应的水质要求,其他保护区水质部分指标存在超标现象,超标因子主要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自然保护区中二者超标率均为50%,特别保护区中二者超标比率分别为50%和21.4%。水体营养物质过剩和人类活动加剧是东海区海洋保护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虾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素以海洋生物,特别是贝藻类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而著称,俗称"贝藻王国",也是众多渔业资源繁殖、索饵、生长的良好场所。本文根据2013年11月、2014年2、5、9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资料,对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虾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及多样性、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得知,调查海域共鉴定出虾类种类25种,隶属于9科17属,不同季节优势种更替较显著,虾类种数各季节间变化较为稳定,岛礁区的虾类种类数高于沿岸区,夏季多样性低于其他季节,虾类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平面分布相似,地形、水深和水系等环境因素对虾类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分布在南麂列岛调查海域的虾类以季节性的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虾类一般生活在有利于索饵、成长的泥沙底质沿岸区,夏季受台湾暖流、食物链中的鱼类捕食关系影响,其生物多样性较低,虾类多样性分布随水深变化明显,这可能主要是由于调查海域的主要优势种虾类活动范围与水深有关。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岛开发热潮的不断升温,海岛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维持海岛生态系统的良好状况,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促进海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热点的问题。基于此,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把南麂列岛作为4个示范区之一,围绕海岛综合管理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通过本项目的有效实施,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在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中进行了修编并付诸实施;成功实施了铜藻生态修复为其他保护区提供了示范意义;形成的社区共管机制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可替代生计问题,保证当地村民的收益,还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消除或减轻了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实验区及其外围威胁生物多样性的活动,成功地示范适当并可行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途径,实现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全国和全世界范围内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岛开发热潮的不断升温,海岛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维持海岛生态系统的良好状况,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促进海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热点的问题.基于此,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把南麂列岛作为4个示范区之一,围绕海岛综合管理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通过本项目的有效实施,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在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中进行了修编并付诸实施;成功实施了铜藻生态修复为其他保护区提供了示范意义;形成的社区共管机制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可替代生计问题,保证当地村民的收益,还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消除或减轻了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实验区及其外围威胁生物多样性的活动,成功地示范适当并可行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途径,实现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全国和全世界范围内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价值是一种替代价值,包括消费者旅游费用支出和消费者剩余两部分。文章通过实地调查,采用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TCIA)对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2004年旅游价值进行评估。据调查评估,2004年南麂岛游客总人数为5万人,该地总旅游价值为7134.38万元人民币,其中消费者剩余为2830.85万元,旅行费用为4303.52万元。但在现阶段,人们对替代计算出来的旅游价值难以接受,考虑2004年发展阶段系数,经校正后的南麂岛旅游价值为3144.83万元。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7,(8):5-5
2007年7月16日,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唐质灿为首的研究小组在南麂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造礁石珊瑚,经过近20年的调查发现,该区域将成为我国大陆沿岸造礁石珊瑚的分布北限记录,为  相似文献   

11.
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海域红色裸甲藻赤潮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2年9月16~19日南麂列岛海域发生3km2 红褐色赤潮 ,其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sanguineumHirasaka) ,密度高达4.6×105 个/L。赤潮发生时伴随细菌的大量繁殖 ,江浙沿岸流所携带的营养物质是本次赤潮发生的基础 ,森拉克台风是本次赤潮的重要诱因。南麂海域的赤潮多发季节为4~5月份 ,9~11月份发生赤潮的可能性也较大 ,大沙岙、马祖岙和火岙等水体交换相对较弱的岙口为赤潮多发区。为保护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珍稀海洋贝藻资源 ,需协调好保护和开发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控制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和游客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 ,结合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的本底调查工作 ,我们分别于冬末 (3月 )和夏季(7月 )对南麂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贝类进行了 1 0个断面的样品采集 ,两次调查共记录了贝类 1 0 5种 ,其中 6种为分布在南麂列岛保护区的贝类新记录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腹足纲 GASTROPODA(1 )梯螺科 Epitoniidae矮短梯螺 Gradatiscala gradata pygmaea (Grabau et King)采集记录及品种属性 :7月采集于马祖岙沙滩断面 ;参考黄宗国等编著的《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和齐钟彦等编著的《黄渤海的软体动物》,该种属于广温广布种。(2 )核螺科 Pyreni…  相似文献   

13.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浙江南麂列岛为遏制“白色污染”,日前南麂镇人民政府作出决定:禁止使用和销售非降解塑料制品。与此同时,抽调各部门人员组成综合管理办公室,不定期到岛上的菜场、旅游点、宾馆等处检查,并采取在码头设卡,用可降解制品袋更换游客的泡  相似文献   

14.
浙江渔山列岛先后被国家海洋局列为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公园,文章详述渔山列岛基本情况、保护与开发现状,针对渔山列岛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参考国内外海洋保护区(海洋公园)成功经验,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属海洋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6.
<正>红树林是滨海湿地的重要类型,是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与海草、珊瑚礁一道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中国拥有红树林湿地约2.2万公顷,其中广西约占38%,位居全国第二位。中国目前建立了32处国家级红树林和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8处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加上各省区市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全国约80%的红树林纳入自然保护区范围。北海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1997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CBR)网  相似文献   

17.
浙江是个海洋大省,岸线曲折,海岸线总长6486千米,其中深水岸线占全国深水岸线资源总量的1/3;海域广阔,连同毗连的我国主张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总面积达26万平方千米;岛礁众多,陆地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3 061个,占全国的40%强;海洋渔业发达,年水产品捕捞量在300万吨以上,历来是我国最大的海水商品鱼基地;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海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处,钱塘江涌潮和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闻名中外,海洋旅游前景看好;此外,东海油气资源正在开发,还有无尽的海水可以制盐,可以提取化工、医药产品,可以生产淡水…….  相似文献   

18.
南麂列岛潮间带的微小型底栖藻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记录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的微小型底牺藻类。经初步鉴定南麂列岛潮间带共有微小型底栖藻类4门54属155种,以硅藻类占优势(41属125种)。其优势种在岩礁为附生性的海生斑条藻,沙滩为附生性的小形舟形藻和翼茧形藻,泥滩为底栖性的圆筛藻和斜纹藻。不同生境其种类组成差异显著,在各生境均出现的共有种仅6种。微小型底栖藻类年平均丰度:岩礁为7094.61个/g,沙滩为46821.63个/g,泥滩为456.5个/g,岩礁和沙滩以春季最高;泥滩以夏季最高;秋、冬季各生境的丰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19.
在素以“贝藻王国”著称的南麂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前已建成一座“海洋生物”博物馆,且迎来了第一批客人——出席全国首次海洋自然保护区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国家海洋局严宏谟局长为该馆开馆仪式剪了彩,且题写了馆名。  相似文献   

20.
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潮间带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主要根据1992~1993年夏、冬两季南麂列岛潮间带环境本底调查的数据,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评价了该自然保护区潮间带的水质、底质和生物体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冬季的水质符合一类海水标准,夏季大部分区域为清洁区,仅国胜岙属尚清洁,火黍海水受到轻度污染。国胜岙的底质已有轻度污染,火岙属尚清洁,这主要与沉积物的类型有密切关系。保护区内生物体重金属的残留量均未超标。文中还提出了防治潮间带环境污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