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岩石沉积类型、物源供给,成因机制和沉积序列,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将兰坪盆地三叠系旬分为陆相火山泥石流、河流相、三角洲相、潮坪相、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台地相和深水盆地相7种主要沉积类型。通过对沉积相的详细分析,恢复其古地理格架和面貌,探讨岩相古地理的变迁口历史,从而表明三叠纪纪早期到晚期,其古地理经历了陆相环境→碎屑海盆→碳酸盐海盆地碎屑海盆的转换,即两次海侵-海退旋回。早期的海域分布范围较小,晚期  相似文献   

2.
云南兰坪盆地三叠纪沉积作用与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石沉积类型、物源供给、成因机制和沉积序列 ,结合区域地质特征 ,将兰坪盆地三叠系划分为陆相火山泥石流、河流相、三角洲相、潮坪相、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台地相和深水盆地相7种主要沉积类型。通过对沉积相的详细分析 ,恢复其古地理格架和面貌 ,探讨岩相古地理的变迁历史 ,从而表明三叠纪早期到晚期 ,其古地理经历了陆相环境→碎屑海盆→碳酸盐海盆到碎屑海盆的转换 ,即两次海侵 海退旋回。早期的海域分布范围较小 ,晚期的海域分布范围较宽 ,并成为统一的海盆。  相似文献   

3.
谢宏 《地质与资源》2012,21(4):406-409
贵州铜仁坝黄磷矿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磷块岩及其围岩具显著的Ce负异常,说明磷块岩是大陆边缘海盆较深水沉积产物,其沉积构造环境与区域岩相古地理研究结论一致,证明Ce异常是示踪沉积古构造环境的良好指示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扬子地台北缘寒武系剖面实测以及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同沉积断裂控制的斜坡沉积特征。斜坡区岩石类型丰富,包括砾屑石灰岩、灰泥石灰岩、硅岩和页岩等,沉积构造丰富,沉积厚度远大于台地区以及深海盆地区。断裂带在宏观上控制了扬子地台北缘寒武纪古地理分区,台地区、斜坡-深海盆地区的古地理位置在寒武纪的不同地质时期基本保持不变。寒武纪持续拉伸的构造环境造成斜坡区持续下降拗陷,从而为沉积物的堆积提供了足够大的可容空间,同时来自台地区的沉积物补给充足,导致了斜坡区相对于台地区以及深海盆地区而言具有巨厚的沉积层。  相似文献   

5.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灭绝主要受古环境演变的控制.然而,古地理、古构造背景和生物自身因素(如生物的生理特 征)也影响着生物的演化规律及空间分布.从沉积学、放射虫古测深以及生物组合等方面对扬子海盆及其周缘的古地理特征进 行了详细研究,重建其古地理和古构造背景,为华南古-中生代之交生物和环境演化的全球可对比性提供了古地理依据.研究 表明:(1)扬子海盆北缘,从南往北,水体逐渐变深,面向东秦岭-大别深海;扬子海盆南缘深水盆地,从北往南,水体也是逐渐 变深,面向古特提斯洋盆.扬子海盆边缘面向广海表明扬子海盆二叠纪末生物和环境演化具有区域上广泛的代表性甚至全球 意义.(2)扬子海盆北缘盆地的古水深普遍小于南缘深水盆地的古水深.(3)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最终碰撞发生在二叠纪以 后;钦防地区晚古生代为洋盆环境(古特提斯的分支小洋盆),该洋盆一直延续到二叠纪末甚至三叠纪,因此,扬子和华夏古构 造体系西南段的最终碰撞和拼合可能发生在二叠纪末甚至三叠纪.   相似文献   

6.
古海盆海水的氧化还原条件和滞留状况可通过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来指示。本文利用页岩中U、Mo微量元素含量,研究了五峰组和龙马溪组沉积时期四川盆地的水体滞留情况。龙马溪组页岩在厌氧环境中Mo/TOC平均值为15,接近于半滞留海盆。且随着还原程度的增强,U、Mo富集系数趋于增加,但海水中较低的Mo浓度限制了Mo/U比值的继续增加,稳定在1倍海水值左右,指示龙马溪期四川盆地属于半滞留海盆。五峰组页岩Mo/TOC平均值为4.7,接近于黑海(4.5)这样的强滞留环境。U、Mo富集系数明显小于龙马溪组,在缺氧的环境中未表现出随富集系数增大Mo/U比值增大的趋势,且Mo/U比值低于正常海水值,表明五峰组沉积时期海盆的滞留程度要比龙马溪组沉积时期强烈,属于强滞留环境。五峰组沉积时期强烈的海盆滞留导致水体交换速度缓慢,形成了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缺氧环境,而龙马溪组沉积时期海平面上升造成的缺氧环境控制了半滞留海盆有机质的富集。  相似文献   

7.
下扬子区在三叠纪期间接受了早-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沉积、中-晚三叠世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湖沼沉积.沉积相带的空间分布和古地理格局的变迁明显地受到区域构造的控制.区内盆地发育与演化是在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进行的.早-中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是下扬子区构造-古地理格局改变的决定性因素,使下扬子海盆闭合,沉积类型由海相沉积变为陆相沉积.下扬子区三叠纪古地理的演化特征也为板块碰撞提供了沉积证据.  相似文献   

8.
浙江江山寒武纪为一套深色海相碳酸盐沉积,包含了湖相和台地相组成的海进相序。本文在江山一带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浙皖海盆东南缘的区域古地理格局的演变规律及其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整理大量的钻井、测井、地震和其他综合研究资料,系统编制了上扬子地区震旦系各层段的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沉积储集层研究。该研究显示震旦纪上扬子台地是一个半孤立的台地。震旦系沉积可以划分为前台地沉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和局限海盆沉积。紧邻上扬子台地西部边缘发育的川滇大裂谷对上扬子台地的演化、沉积古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沉积相带的展布有着重要影响。灯影期,上扬子台地曾经有过一次由裂谷活动导致的快速沉降,经历了一次短暂的由台地到海盆的变化。岩相古地理的演变控制着四川盆地震旦系沉积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也控制着该区常规油气及页岩气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丁—马微细浸染型层控锑-金矿床是在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下的扩张海盆复杂岩相古地理沉积环境中,首先形成金等成矿元素初始富集矿源层,并在沉积成矿作用基础上,经进一步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形成具有沉积(含火山热液)-构造叠加-地下水循环热液改造成因的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丁-马微细浸染型层控锑-金矿床是在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下的扩张海盆复杂岩相古地理沉积环境中,首先形成金等成矿元素初始富集矿源层,并在沉积成矿作用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形成具沉积(含火山热液)-构造叠加-地下水循环热液改造成因的矿床。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部陆坡古地貌特征与13.8Ma以来珠江深水扇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综合利用层序地层学和地球物理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3.8 M a以来沉积古地貌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分布及其独特的沉积特征和层序充填演化规律的分析,得出在13.8 M a以来层序发育过程中,凹陷位于宽阔陆架向海盆变迁的陆坡区,北部发育两种类型的峡谷水道,向南海盆方向逐渐变得宽缓;盆地的古地貌背景、物源和气候变化为其主控因素的结论。同时,13.8 M a以来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沉积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特点,现今的海底峡谷发育特点基本反映了整体的沉积背景。结果表明,白云凹陷13.8 M a以来的深水沉积受海平面相对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主要受古地貌背景及其变迁的控制,沉积具有继承性,与现今的沉积面貌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晚古生代造山带是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离散、聚敛后褶皱造山带的一部分,又处于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复合部位,地质构造极为复杂。现存的岩石—地层体乃是经历多次构造运动移置、改造的结果。以生物地层学、沉积地质学为基础,综合应用构造学及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详细地研究此造山带的生物地理区、岩相古地理、岩石化学和古地磁学等内容,首先发现在二叠纪时有四个移置地体组成,即延边、吉中、松辽和白城。根据生物古地理特征、物质成分判别及其沉积序列,确定各地体的古纬度和古构造环境,结合地球动力学分析,再造构造古地理原型,乃是一个活动大陆边缘的复合边缘海盆。  相似文献   

14.
李增学  魏久传 《地质科学》1996,31(2):186-192
华北晚古生代煤系主要形成于陆内相对稳定区,古地貌上表现为受限内陆表海盆地,因此,识别层序界面及内部各级单元界面,划分层序及重建沉积体系域,需要总结出适合内陆表海盆地特点的层序划分原则和方法、技术系统。研究表明,识别沉积体系域,鉴定层序界面和各级构成单元界面,进行沉积体系和成因相的配置,划分小层序组和小层序等,这几项工作同步进行,相互映证,是内陆表海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华北晚古生代煤系主要形成于陆内相对稳定区,古地貌上表现为受限内陆表海盆地,因此,识别层序界面及内部各级单元界面,划分层序及重建沉积体系域,需要总结出适合内陆表海盆地特点的层序划分原则和方法、技术系统。研究表明,识别沉积体系域,鉴定层序界面和各级构成单元界面,进行沉积体系和成因相的配置,划分小层序组和小层序等,这几项工作同步进行,相互映证,是内陆表海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滇桂个旧-那坡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动力学与成矿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桂个旧-那坡三叠纪沉积盆地原型盆地与构造-古地理属于发育在大陆地壳之上的弧后裂谷盆地.该弧后裂谷盆地具有明显三向物源特征,一是靠近康滇和屏马古陆块附近,发育浅水碎屑岩相序,属于大陆蚀源岩区形成的沉积组合.二是云南个旧地区以中三叠统个旧组碳酸盐岩为代表的沉积组序,主体以陆缘海盆内源沉积为主,属于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热沉降形...  相似文献   

17.
华南二叠纪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聚煤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二叠系列成于基底构造不均一的陆表海盆地,古特提斯海的演化控制着华南板块上二叠纪的构造格局及沉积、聚煤作用,华南二叠纪可划分为6个Ⅲ级层序。在不同构造区域层序地层界面有其特殊的识别标志,层序地层也有不同模式,主要表现为低位体系域(LST)不同的沉积特点,聚煤作用在不同体系域也各有规律。  相似文献   

18.
对新元古代湘桂海盆及邻区构造属性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效松  刘伟  门玉澎  张海全 《地质学报》2012,86(12):1890-1904
新元古代的湘桂海盆夹持在中上扬子陆块的东南缘与华夏地块群之间,是古华南洋与下扬子陆块俯冲碰撞后在西南方向的残留海.东段古华南洋俯冲的地质记录发生在860~1034Ma间,为绍兴-江山-萍乡碰撞带,形成江南岛弧造山带;西段古华南洋与上扬子陆块俯冲的构造地质记录,推测在湖南的新化-城步至广西的三江一带,时间为850~820Ma,形成雪峰-四堡岛弧造山带,但无陆陆碰撞的记录.东、西两段构造活动有近1亿年至数十百万年的时间差,为湘桂海盆在停止扩张的洋底上提供了发育的空间,并转为弧前-深海盆地.由萍乡向南西方向至湖南茶陵-郴州为一结合带,西侧的沉积物属扬子沉积构造域和湘桂海盆,沉积了细屑浊积岩和硅泥质岩;东侧为华夏沉积构造域,包括赣、闽和粤北,充填了与热活动有关细碧岩、含铁石英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郴州至贺县间,有一东-西向的古南岭裂陷海与之相连,是分隔云开地块、粤东南地块与罗霄-武夷地块的深海槽.在早古生代构造旋回中,湘桂海盆、古南岭海槽以及华夏沉积构造域,分别转为不同构造走向的湘桂加里东褶皱带和华南加里东造山带.  相似文献   

19.
秦岭石炭纪古海洋特征及古地理再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宣铎  赵江天 《地球科学》1995,20(6):624-630
华北、扬子陆块间的秦岭石炭系经沉积、古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表明,石炭纪古海洋由北缘浅海陆棚、中央裂陷盆地及南缘浅海陆棚3个部分组成,中央的中秦岭裂陷盆地受两期重大裂陷构造事件控制,盆地内以块体重力流-低密度流沉积为主,具贫氧、低沉积速率特点,反映了半深海略封闭的海盆沉积环境,很可能是扬子陆块北缘的陆缘盆地。  相似文献   

20.
北祁连镜铁山海底喷流沉积铁铜矿床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镜铁山矿区以开采铁矿著称,最近又发现铜矿床,并正在进行勘探。该铁铜矿床沉积于震旦纪裂陷海盆之中,该海盆同沉积期构造活动明显。铁矿层及其中上部产有大量纹层状,层状碧玉岩和重晶石岩,底板伴随硅化等同生退色蚀变,产有细(网)脉浸染状工业铜矿体。地质和地质化学特征揭示出铁铜矿床主期成矿为海底喷流沉积方式,后生改造仅对铜的局部再富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