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建议     
地震台站的观测规范要求,地震记录图纸上的时号(脉冲信号)应位于记录图的固定位置。对于DD-1仪器,要求一个时号出现在记录图纸中间。对于DK-1仪器,要求两个时脉冲信号分别出现在图纸的1/4和3/4处。  相似文献   

2.
地磁三分向观测资料的时间服务是量取观测数据的依据之一,根据地磁三分向的观测需要,使用大规模数字钟电路和CMOS数字电路制作了自动补打时号钟,在时号钟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补打时号并报警。经在全国I类台站河北昌黎地磁台使用,表明该装置可有效地提高观测资料质量,亦可用于其他光记录观测。介绍了自动补打时号钟的工作原理、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提供了电原理图。  相似文献   

3.
原来临汾地震台的地磁、地倾斜记录使用带触点的机械钟打时号,故障较多,每天对时较麻烦。针对以上情况,对地磁、地倾斜记录时号进行了革新、制作了一地磁、地倾斜时号钟电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效果较好。时钟也可选购市场上带有音乐报时装置的石英钟,可利用其控制每小时接通一次报时的时号接点开关来替代须定时上弦、且走时稳定度差的机械钟,石英钟的日误差≤±0.3s,远高于规范日误差小于±5s 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时标电路     
为了使磁照图的时号线准确、清晰、完整、可靠,我进行了用石英数字钟改成时号钟的尝试。这个时号钟的特点是;准确、稳定、无触点、省电等。以往地磁记录用的时号钟,都是采用机械触点进行控制时号灯的亮灭,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但运行起来不够稳定、可靠。因为触点经常进行接触和断开,触点在长期的运行中,由于氧化,电火花的烧蚀和尘土等因素,会造成触点接触不良。因此,时号灯的机械触点不能稳定,准时打开和关闭,有时甚至不能打开,因而不能保证得到完整的时号线。  相似文献   

5.
一、GDJ-A 型光记录电源报警器的改进四川省地震仪器厂生产的基式仪配套电源“GDJ-A 型光记录电源警报器”是由稳压电源、大震自动报警、大震自动增光、故障熄灯报警和时分号电路等部分组成。在使用当中就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对线路作了如下的改进。1.时分号电路:如果使用亮式时号标志,则 BG10管容易烧坏,原因是 BG10用的是3DG6型小功率管,该型号管子功率较小(约 P_(CM)=100mw),打时号时该管导通的瞬间电  相似文献   

6.
山西阳泉地震台倾斜观测一直采用光记录倾斜仪 ,在以往的工作中 ,灯光系统的故障率最高 ,其中尤以时号灯控制部分为甚。多年来随着工作的需要 ,不断改革和研究 ,笔者最新设计并制作了精巧简捷的时号·光源灯控器 ,于 1 998年 9月安装运行至今从未发生过任何故障。时号·光源灯控器主要由电源、光源灯、数字钟、时号灯控制、简易智能故障诊断指示等部分组成。整个电路全部采用分立元件 ,简单灵活。其电原理见图 1。1 电源及光源灯部分的工作原理电源部分采用 6V供电制 ,效率为普通 1 2 V供电制仪器的两倍 ,交流部分设计为简单的开关自控间…  相似文献   

7.
BPM时号传播时延的连续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新研制的短波传播时延实时数字显示系统,在武汉电离层观象台对BPM时号的传播时延进行了长时间连续观测。发现这种时延曲线的主要特征是:它是分段光滑的,光滑段工的相对时间比对精度可优于0.1ms;各光滑段之间,时延值发生突跳。结合多普勒图和频高图的同时观测记录,解释了时延突跳的原因,着重说明了突跳好几毫秒的所谓异常时号的传播机制。此外,还讨论了提高短波授时精度的某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台站现有仪器的技术性能,充分现有观测仪器及时获得连续、可靠、准确的第一手资料,针对地磁仪时号钟的缺点,考虑到SY2石英钟准确、稳定、可靠的优点,对地磁仪时间服务系统作了一些改进,试制了石英钟时号变换器。地磁时号钟原来是用机械闹钟外加一对时号触点改装而成,到整点时刻,触点闭合,接通时号灯供电回路,时号灯发亮,从而在照象纸上打出时号来。但机械闹钟的精度较低,而  相似文献   

9.
自制地磁,地倾斜观测用数字时号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制地磁、地倾斜观测用数字时号钟目前,我国地磁、地倾斜观测用时号钟各式各样,优劣不一。以昌黎地磁台为例,以前使用带触点的机械钟,故障较多,稳定度低,一旦忘记上弦,即造成时号短缺。后来使用SY-2石英钟,精度稍高,但有偷停、时号触点接触不良等现象。为此...  相似文献   

10.
李道贵  李世林 《地震研究》1994,17(4):402-406
本文介绍的多功能数字时号钟(Digital Hour Mark Clock简称DHC)消除了SY2石英钟机械触点的缺陷,具有市电变化范围,抗干扰性能强,提供脉宽按需可调的时号。故障时可自动切断时号输出,确保不丢记录,各项保护、报警电路完善,还能远距离监听记录器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1.
数字地震台站的配电单元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广东数字遥测台网的建设过程中,开发了一套具有串口监控自动重启作用的数字化地震台站配电单元系统。介绍了该配电单元系统的原理和功能。着重介绍了交流隔离、稳定可靠和简单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计时钟多为石英钟。石英钟给出的时号与国际标准时号存在差变化的钟差△T。为求△T,观测人员每天都需对钟,但国内的对钟精度一般为±0.1”,而国际为±0.01”。这样,一方面造成精度不高,另一方面在计算时也易弄错,产生麻烦。本文提出了新的时间服务系统——标准时号钟,一方面消灭钟差,另一方面可提高精  相似文献   

13.
大连地磁台三分量地磁仪原配用 CB-3型磁变仪配电盘用以提供记录灯电流 ,标定电流及三分量转换开关 ,随着磁照图质量越来越高 ,对标定电流的稳定性 ,电流的升降特性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原 CB-3型磁变仪配电盘很难适应 ,鉴于地磁全面化改造还有待时日 ,即使改造后可能仍需平行观测一个时期 ,应地震台的要求设计制作了这种三分量地磁仪自动标定电源。1 主要性能指标提供可调记录灯电流 80~ 1 3 0 m A;记录灯断丝报警 ;自动时号 ,曝光量连续可调 ,时号指示 ;定时触发标定 ;三分量标定过程自动完成 ;标定节拍连续可调 ;标定电流升降斜率由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使用JH-1E型极化继电器为主要部件来解决地震报警,自动触发,时号控制等实际问题.以测震和地磁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例,介绍了四例应用电路的原理、特点和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2014年浙江省地震局5个地震台站进行综合防雷系统升级改造为例,阐述浙江省数字观测台站雷击隐患,从配电系统、接地系统、通信系统和综合布线等方面出发,结合台站实际情况,对地质环境特殊的台站进行针对性防护,总结此次防雷系统改造的实际效果,分析不足之处,提出后续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电流计记录地震仪的基本理论是本世纪初俄国院士伽里津奠定的。电流计记录地震仪的出现对于地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半个多世纪时间里,这种方法在地震观测中的垄断地位从未受到挑战,只是近一、二十年来,数字记录地震仪的出现,才使其地位有所下降。但是,数字记录地震仪并不是全盘否定模拟记录在今后地震观测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一种经典的记录方法,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不会被完全取代。基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的估计,苏联在大力发展数字记录系统的同时,在完善和发展电流计记录地震仪方面也卓有成效地做了很多工作,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省地震台站使用的地震仪器,有两种系统。一种是线性放大器——积分型记录笔系统,如67型、FD1型为代表;一种是积分放大器——线性记录笔系统,这种系统以DD—1型、DSL—1型为代表。线性放大器——积分型记录笔系统存在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高频大幅度特性不好;另一个是有严重的过荷失真。高频大幅度特性不好是由于放大器输出电压幅度有一定限度造成的。过荷失真是放大器线路中信号幅度过大,阻容耦合电路中产生的附加充放电过程引起  相似文献   

18.
一些专业台站、地方台及有关群测点,使用的悬挂式水平摆地倾斜仪、CR2—69刃口式磁称、磁偏角等前兆仪的时号装置,以往多数采用一般闹钟加机械式触点来作的。从长期使用的情况看,有以下不足之处: 一、时差太大。而且时间误差在每小时内分布也不均匀。即使在校钟以后,仍然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积累误差增大。  相似文献   

19.
国际部署加速度仪台网(IDA)是全球性的数字化高增益长周期地震加速度观测系统,在北京和昆明设有观测台站。通过国际交换,我国可得到全球的 IDA 资料,这些资料急待我国学者开发与利用。在 IDA 的磁带数据文件中包含有两种不同的记录。一种是用 EBCDIC 码写成的说明,有台站名和起始时间等信息;另一种是二进制补码的整型数据记录。前者占1个记录,后者占18个记录.正确的使用 IDA 数据必须充分利用这两种记录所提供的信息。在 VAX11机上所研制的 IDA 解析软件为开发与利用 IDA 数据资源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0.
地磁、地倾斜等前兆光记录仪的计时信号装置主要使用石英钟。根据在地震台多年使用石英钟的体会是,石英钟走时准确,但有以下缺点:①时号使用机械式簧片触点方式提供,时号长度很难调整;②石英钟价格较贵,维修不方便。针对地磁等台站石英时号钟老化需要更新的问题,笔者采用时控模块加外围电路,开发研制了一款适宜地磁CB3磁变仪、地倾斜仪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