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泥质麻粒岩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代表了东南极一条重要的早古生代的~530Ma泛非期(Pan-African)高级构造活动带。然而,该区早期的晚元古代的~1000Ma格林维尔期(Grenvellian)高级变质作用的演化历史至今仍有争论。该区呈透镜状产出的泥质麻粒岩峰期矿物组合(M1)为石榴石+堇青石+斜方辉石+钾长石+石英,峰期石榴石变斑晶发育堇青石或堇青石+斜方辉石反应边(M2)。利用Thermocalc程序在KFMASH模式体系对该泥质麻粒岩进行的定量模拟表明,其峰期矿物组合是由反应石榴石+黑云母+石英=堇青石+斜方辉石+钾长石+熔体形成的。利用Themocalc平均P-T计算方法获得峰期M1变质P-T条件为~0.9GPa和~900℃,而叠加的M2组合反映了一个减压冷却的过程,其变质P-T条件为~0.7GPa和800~850℃。结合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认为该区泥质麻粒岩的峰期M1矿物组合反映晚元古代(~1000Ma)格林维尔期挤压D1构造事件,而叠加的M2矿物组合与M3蠕虫状结构则形成于早古生代泛非期(~530Ma)D2~D3高级扭压剪切构造期间。该扭压事件导致了面状高低应变带的发育以及进步花岗岩和伟晶岩的侵入。  相似文献   

2.
华北东南缘五河杂岩的变质演化过程研究有助于揭示研究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基于对五河杂岩中镁铁质麻粒岩进行的详细岩相学观察、矿物电子探针及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识别出古元古代变质演化的3个阶段,重建了峰期后近等温减压及降压冷却的顺时针P-T-t轨迹.峰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阶段的代表性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富Ca核部)+单斜辉石(富Al)+斜长石+石英+金红石±角闪石(富Ti),所记录的峰期温压条件为850~900 ℃、1.5 GPa;峰期后近等温减压麻粒岩相变质阶段,富Ti角闪石分解在周围形成石榴子石+斜方辉石+斜长石±单斜辉石的矿物组合,所记录的温压条件为~900 ℃、1.1~1.2 GPa;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石榴子石分解产生角闪石+斜长石±石英,所记录的温压条件为600~680 ℃、0.65~0.75 GPa.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高压麻粒岩相、中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时代分别为~1.90 Ga、~1.85 Ga和~1.78 Ga.因此,研究区镁铁质麻粒岩的变质演化过程与胶北地体可以对比,结合已有的2.1 Ga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和锆石年代学等方面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五河杂岩属于胶-辽-吉带的西延,二者共同构成了华北克拉通东部一条古元古代碰撞造山带.   相似文献   

3.
姜继圣  陈永清 《岩石学报》1993,9(4):400-410
黑龙江省东部麻山群中堇青片麻岩的主要矿物组合有石榴石+夕线石+堇青石+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石榴石+夕线石+堇青石+钾长石+尖晶石;堇青石+夕线石+斜长石;柱晶石+堇青石+斜长石+夕线石+石榴石+电气石;堇青石+紫苏辉石+石榴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这些含堇青石组合是在麻粒岩相条件下已存石榴石+夕线石+石英矿物组合分解反应的产物,其形成压力(0.45-0.5GPa_比麻粒岩相“高峰”压力明显低,  相似文献   

4.
刘福来 《矿物学报》1997,17(1):50-55
根据反应:2石榴子石(Gt)+3石英(Q2)=2斜方辉石(Opx)+堇青石(Cord),采用最新热力学资料,在平衡热力学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该反应Mg、Fe端员组分压力计表达式:经世界典型孔兹岩系地区的验证以及与其它石榴子石一墓青石压力计对比,计算结果基本合理,表明这一新的压力计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冀西北石榴基性麻粒岩中辉石的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西北石榴基性麻粒岩中的辉石可分为三个世代。第一世代的单斜和斜方辉石包裹于石榴石变斑晶中, 它们形成的温压条件为 T=750~830℃, P=1.0~1.26GPa。第二世代的单斜和斜方辉石分布于基质中, 它们和斜长石常构成120°交角的稳定共生结构, 形成条件 T=780~860℃, P=0.83~0.92GPa。第三世代的辉石产于石榴石的冠状反应边内, 形成条件 T=720~750℃, P=0.554~0.679GPa。从第一世代单斜辉石到第三世代单斜辉石, 它们的Al  相似文献   

6.
定结(Dinggye)位于藏南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中部,研究该区域麻粒岩的变质P-T轨迹对于理解青藏高原的碰撞和抬升过程至关重要.通过对该地区的高压基性麻粒岩(退变榴辉岩)的岩相学观察,确定了4期矿物组合:(1)峰期榴辉岩相矿物组合(M1)由石榴子石(核部)+绿辉石(假象)+石英+金红石组成;(2)高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M2)主要由石榴子石(幔部)+单斜辉石+斜长石+钛铁矿+角闪石+黑云母组成;(3)中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M3)由石榴子石(边缘)+斜方辉石+斜长石+钛铁矿+黑云母组成;(4)角闪岩相矿物组合(M4)主要由角闪石+斜长石组成.在NCFMASHTO体系下,用THERMOCALC软件对该高压基性麻粒岩进行了热力学模拟.结合传统温压计和平均温压计计算结果,求得M2、M3、M4阶段的温压条件分别为786~826 ℃、0.78~0.96 GPa;798~850 ℃、0.71~0.75 GPa;610~666 ℃、0.51~0.60 GPa,这指示了一条以峰期后近等温降压(ITD)为特征的顺时针P-T轨迹.结合已有地质资料,表明定结高压基性麻粒岩(退变榴辉岩)是喜马拉雅碰撞造山的产物,峰期后经历了近等温降压的构造抬升过程.   相似文献   

7.
华北古陆块北缘退变榴辉岩的矿物化学与退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古陆块北缘退变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角闪岩相变质的早元古宙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岩相学研究显示它经历了峰期榴辉岩相、减压过程中的高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期榴辉岩相的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和石英等,变质条件为680~730℃和大于1.40~1.50GPa。在退变质早期,绿辉石分解形成钠质透辉石和斜长石(An=20.4~30.7)的蠕虫状后生合晶,榴辉岩转变成高压麻粒岩;晚期的退变质作用表现为高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转变成由钙质角闪石和斜长石(An=31.6~54.8)组成的角闪岩相矿物平衡共生组合。在结构上,主要表现为石榴子石颗粒边部的次变边、保留石榴子石假象的粒状后生合晶和保留辉石假象的蠕虫状后生合晶等,其变质温压条件为530~610℃和0.67~0.81GPa。  相似文献   

8.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出露的麻粒岩相泥质片麻岩和镁铁质麻粒岩经历了复杂的变形变质历史。代表前进的增厚事件的早期残留变质构造D1形成于1000Ma(Grenvilian)期间。对应于D1的变质峰期M1的变质组合以泥质片麻岩的石榴石和尖晶石变斑晶中的堇青石和夕线石包裹体以及镁铁质麻粒岩的石榴石变斑晶中的斜方辉石和斜长石包裹体为特征。在该区斯托尼斯半岛的紫苏黑云石英岩的粗粒紫苏辉石中发现了包裹的假蓝宝石+磁铁矿和假蓝宝石+尖晶石+夕线石+磁铁矿+石英组合,这种假蓝宝石又包裹更细粒的尖晶石包裹体。石榴石-斜方辉石温度计及石榴石-斜方辉石-斜长石-石英压力计的计算表明M1变质作用最大的P-T条件为0.95GPa和870℃。这些早期残留的矿物组合指示了其变质作用具有逆时针近等压冷却(IBC)的P-T演化特征,反映了它们的形成是一个埋深期间前进加热的进变质作用过程。本文得出该区M1(1000Ma)变质作用的逆时针(IBC)P-T轨迹可能与已存在的大陆壳下面的岩浆底侵作用及地壳内大量岩浆物质的侵入和结晶作用有关。此类型逆时针P-T轨迹不同于该区在晚期500Ma(Pan-African)期间顺时针演化的P-T轨迹  相似文献   

9.
李强  张立飞 《岩石学报》2004,20(3):583-594
本文首次报道在新疆西南天山木扎尔特一带发现了二辉石麻粒岩和麻粒岩相变质的堇青石榴矽线石片麻岩。二辉石麻粒岩的矿物组合为单斜辉石-斜方辉石-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石英。堇青石榴矽线石片麻岩矿物组合为堇青石-矽线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典型的低压麻粒岩相变质岩石,其变质作用经历了两期演化:a.峰期麻粒岩相变质,T=681~705℃,P=5.4~5.8kbar;b.峰后角闪岩相退变阶段,T:571~637℃.P=4.7~5.3kbar。其变质作用P-T轨迹具有逆时针近等压降温(IBC)的特点,代表该地区可能为塔里木板块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俯冲过程中,在陆壳一侧所产生的陆源岩浆弧区域,由于受到下部岩浆热源的影响,在拉伸环境下出现低压麻粒岩相变质。通过分析低压麻粒岩相岩石与其南部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年代关系,我们认为该地区的低压麻粒岩相变质岩石可能与其南部的西天山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带组成了双变质带。  相似文献   

10.
黄婉康  王明再  龚国洪  杜春辉  王岩国 《矿物学报》1994,14(3):247-256,T001
小莱河太古宙麻粒岩相铁建造的矿物组合有:①斜方辉石(Fs87)+钙铁辉石+石英+磁铁矿±莱河矿;②铁闪石+铁浅闪石质角闪石+石英+磁铁矿+碳酸盐±Fe-镁川石(云辉闪石)。辉石的出溶显示了它形成的不同阶段:片晶发育的OpxⅡ-CpxⅡ是最后稳定产物,计算的平衡温度是742℃,按相图获得的压力是7×108~7.8×108Pa;钙铁辉石中“001”片晶是易变辉石片晶转变的,Opx-Cpx-Pig(片晶)阶段据相图推测可能形成于近820℃,8×108Pa的条件下。原始均一相的OpxⅠ-CpxⅠ阶段矿物成分按估算的片晶含量计算,它们的形成温度接近820℃,可能的压力范围是11×108~13×108Pa。由此得到ITD型麻粒岩相p-T-t轨迹。莱河矿无氧化成因的证据,认为它是在麻粒岩相条件下生成的。云辉闪石的Si—O链重复周期是3×,其Fe/(Fe+Mg)=0.85,是接近富铁端元的Fe-镁川石,它与闪石一起在640到近700℃条件下交代了辉石。  相似文献   

11.
山东蓝宝石的主要致色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蓝宝石颜色深暗,与其主要致色元素有着直接关系.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认为:Cr2O3是红色、橙黄色、黄色的主要致色因素.而w(TiO2)低,w(TFeO)高,尤其是Fe3 大于全铁的90%,TFeO/TiO2比值大是山东蓝宝石颜色深暗的主要原因.对其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Cr3 离子的d-d电子跃迁、成对Fe3 离子、单Fe3 离子的d-d电子跃迁、Fe2 -Ti4 之间的电荷转移、Fe2 Fe3 之间的电荷转移等是山东蓝宝石致色的本质.代表绝大多数山东蓝宝石颜色的深蓝色蓝宝石,缺失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吸收光谱的575~711nm吸收带,即缺少Fe2 -Ti4 之间的电荷转移.因此,针对性地选择w(TiO2)高的蓝宝石进行改善,或是设法加入TiO2、减少Fe3 含量、在还原条件下改变其TFeO/TiO2的比值,应是目前山东蓝宝石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吉黑东部斑岩型-浅成热液型铜金矿床多重成矿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四个典型矿床(小西南岔、闹枝、五凤和刺猬沟)的对比,发现它们在形成时间-空间-成因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小西南岔和闹枝矿床存在三个成矿流体系统:加热天水系统(A)、排放流体系统(B)、蒸气缕(steamplume)反应系统(C);五凤和刺猬沟矿床只有一个成矿流体系统,即排放流体系统(B)。前者的成矿流体由浅成岩浆房的补给;后者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循环天水,浅成岩浆房的补给不明显。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产于中生代火山岩盆地边缘的隆起带,属于斑岩型矿床;闹枝金(铜)矿床产于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内的断隆块,属于斑岩-浅成热液过渡型矿床;五凤和刺猬沟金(银)矿床产于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内断裂带,属于浅成熟液型矿床。在区域成矿上,由浅入深,浅成热液型斑岩-浅成热液过渡型和斑岩型构成多重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朱铭 《地质科学》1989,(2):190-200
中国东部中生代斑岩及其矿床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它们在时空分布上是与岩浆活动及构造运动的时空特征相呼应的。例如华南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其时空分布与岩浆活动同步,由西向东逐渐变新。在东秦岭,斑岩的空间分布受东西构造控制,而时间演化上受北东向构造控制。本文还根据不同衰变系统封闭温度,讨论了成矿温度的上限。  相似文献   

14.
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137Cs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对长江口水下三角洲采集的10个柱状样放射性核素137Cs的分析可以得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137Cs剖面中均存在清晰的最大蓄积峰,其峰值比活度介于5.68±1.03~21.74±1.39Bq/kg之间,平均值为14.11±1.10Bq/kg,最大蓄积峰所处的深度为55~117cm。剖面中137Cs最大蓄积峰应该与1963年的137Cs散落沉降相对应。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的表层沉积物中的137Cs比活度范围介于0~9.19±1.12Bq/kg之间,并且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的表层137Cs比活度相一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可探测到的137Cs比活度的最大深度范围在88~160cm的范围内变化,137Cs蓄积总量为2361.30±174.38~17714.94±262.14Bq/m2,平均值为9664.97±100.05Bq/m2,137Cs比活度的最大深度及137Cs蓄积总量均表现出从岸向海逐渐增加的趋势。实测的137Cs总量均大于长江流域的137Cs背景值,说明了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的137Cs蓄积既有大气散落直接沉降的来源,又有流域侵蚀带来的137Cs输入,并且主要以后者为主。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模型分析长江口水下三角洲137Cs散落蓄积特征可以得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137Cs的蓄积以长江流域来源为主,说明了放射性核素137Cs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物中的蓄积主要受流域侵蚀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120个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的研究表明:中国斑岩、矽卡岩钢、钼矿床形成于地壳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定构造单元。即形成于吕梁期之后的地槽褶皱区和印支期之后的地洼区,特别是后者,它是中国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发育最盛时期。它们分别占中国该类铜、钼矿床总量的84.7%,96.6%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洼或地槽褶皱时期构造、岩浆活动改造或活化、迁移、富集原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或矿源层、层状铜(钼)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从事件地层学角度探讨东亚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将广义的热河生物群进一步划分为晚侏罗世热河动物群(狭义)和早白垩世阜新生物群,并讨论了上述生物群的演替与侏罗、白垩纪之交古气候、海平面变化地质事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河北蓟县常州沟组宇宙尘落地年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增慧  马来斌 《地质论评》1992,38(5):449-456
河北蓟县常州沟组铁质宇宙尘,形状多样,具气印、球粒、壳层和骸晶等多种结构。含钴、富硅、低镍。由磁铁矿、方铁矿、铁纹石、铁橄榄石等矿物组成,属陨石消融型。~(40)As/~(39)Ar阶段加热年龄谱呈单调上升型式,给出1670Ma形成年龄和170Ma热扰动时代。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印支期岩浆活动质疑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采用~(40)Ar-~(39)Ar法对安徽省几个有代表性的“印支期”侵入岩体(洪镇、太平、旌德、黟县)进行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其年龄值在140—122Ma之间,它表明这些代表性岩体不是印支期而是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因此,安徽省印支期岩浆活动不象前人所建议的那么强烈,甚至安徽省也许根本没有明显的印支期岩浆活动。本区从燕山期开始才进入了岩浆活动比较活跃的时期,并相继形成了有关矿床。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煤的热谱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方 《湖南地质》1990,9(1):60-64,77
煤的热谱(DTA、DSC、TG)特征与煤的其他物化特征参数一样,是煤大分子结构特征的反映,可作为研究煤化作用的参考和无烟煤分类的辅助标志。本文介绍了湖南省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热谱特征和试验所发现的热谱曲线、峰温与煤及瓦斯突出强度、无烟煤三小类的关系,并试验证明利用热分析曲线进行煤层对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吉林中部呼兰群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呼兰群地层位于吉林省中部,包括黄莺屯组、小三个顶子组与北岔屯组,是一套中低级变质的变质岩系,其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524±16)Ma和(357±23)Ma。呼兰群中部含有奥陶纪小型腹足类化石。黄莺屯组下段黑云母片麻岩和上段白云母片岩中变质矿物黑云母、白云母的40Ar39Ar计时年龄分别为(223 6±0 8)Ma和(229 2±4 6)Ma。呼兰群的40Ar39Ar计时年龄代表其变质年龄,变质作用是由古亚洲蒙古洋构造域中生代造山事件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