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质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直以地质-找矿为中心.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地质工作调查研究的对象逐步扩大,地质学发展为地球系统科学,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也扩大到满足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多种需求,提出了大地质工作概念.……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直流电法使用范围虽然逐渐扩大,但对一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尚远远落后于生产实践的要求,因而影响到这一方法还不能获得满意的地质效果.本文拟通过实际工作的总结来说明扩大该方法地质效果以及提高技术水平的可能性,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夏宪民 《地质通报》2003,22(11):886-888
中国地质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直以地质-找矿为中心。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地质工作调查研究的对象逐步扩大,地质学发展为地球系统科学,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也扩大到满足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多种需求,提出了大地质工作概念。这种与时俱进的观念更新,符合国际地质工作的现代潮流,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下面从国土开发整治与地区经济发展角度,对地质工作谈3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李桂芬 《河南地质》2009,(12):36-37
1999上以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其中,地质大调查矿产综合利用研究项目由各科研单位承担,从实施以来到今年,共开展了55项涉及矿产综合利用的地质调查项目,安排项目资金10657.2万元。截至2008年年底,地质大调查矿产综合利用项目已完成43项。这些研究,为合理评价矿产资源、扩大矿产资源可利用储量、充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促进地质工作的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当前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冲击着各个学科的发展,也冲击着工程地质研究领域.这种冲击将涉及到工程地质研究的思维方法、捕捉信息要求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从而将全面动摇传统的工程地质研究方法和评价原理.从目前国际上工程地质研究动向来看,这种趋向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1.工程地质研究已经从“僵死”的描述阶段发展到工程地质作用的时间过程研究,即把时间因素引入到工程地质作用研究中.因此,对工程地质条件和现象观察、调  相似文献   

6.
序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科学》2020,45(7):1-2
正李廷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区域地质学家.李先生今年90岁,与地质打了70年交道.从国内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到世界七大洲,从南极到北极,从大兴安岭到青藏高原,都留下了他不知疲倦的脚步.70年岁月长河,从中法喜马拉雅地学合作研究、多国合作地质编图到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专项研究,再到编制《中国区域地质志》,无不凝聚了他的大量心血.李廷栋院士是我国区域地质和地质编图领域的奠基人之一,造诣颇深,成果卓著.他把我国地质制图提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直以地质-找矿为中心。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地质工作调查研究的对象逐步扩大,地质学发展为地球系统科学,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也扩大到满足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多种需求,提出了大地质工作概念。这种与时俱进的观念更新,符合国际地质工作的现代潮流,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下面从国土开发整治与地区经济发展角度,对地质工作谈3点看法。1地质工作与国土开发整治的每个环节都密切相关1981年4月2日,中共中央第97次书记处会议决定中国要搞国土工作,同年10月7日,国务院明确国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为了开发和利用海底矿产资源,以及国防上的需要,都曾相继成立若干海洋研究机构,建造或改进海洋调查设备和海底钻探技术,使海徉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迄今,几乎所有的陆架海都程度不同地得到了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地质资料,扩大了研究领域,推动了陆架海第四纪地质学的发展,使人们对该海域的研究进人到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引言自1970年即前次佩思太古宙问题的国际讨论会以来,有关太古宙问题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第一次讨论会主要涉及到绿岩带和经济地质问题。在这十年间,研究工作已扩大到其他领域:甚至在格陵兰和拉布拉多发现了比以前记录到的更老的岩层;从行星学研究取得了重要的反馈(feed-back);为了填补直接知识的空白,对地球-月球双星系统、大气圈、海洋的成因和生命本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现在已扩大到4500—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质教育事业经历了80余年的历史.从1909年京师大学堂(后改为北京大学)创办地质学门到1949年,全国共培养出700名地质专门人才,但到新中国成立时还在地质岗位上的已不足300人了.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特别是1952年地质部成立后,我国地质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40年来,地质教育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自S.P.Ogryzlo(1935)对Au—Cl,Au—S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来,许多人对金的迁移形式分别从地质上、实验上和计算模拟上作了探索;结果表明,金在成矿溶液中主要以Cl~-或S~(2-)(HS~-)的络合物形式迁移。关于金的沉淀,地质研究者也分别提出了还原作用、吸附作用、机械混入作用以及电化学作用等沉淀机理;但对从迁移到沉淀,或集中成矿这一完整过程的研究,则常忽视。世界性的黄金热为金矿研究提供了大量地质资料,使我们有可能把金的迁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运用到地学领域,使地质科学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促进了地质与经济结合,加强了地质与社会进步的联系.下面就我队近年利用计算机在普查找矿等方面的实践,谈谈我们的体会.攀西地区从1954年成立西南地质局508队开始,先后有76个单位曾在本区进行地质工作,截止目前为止,完成钻探工作量136万米左右,坑探近5万米,岩石全分析约2000件,光谱分析、化学分析大于1万件.积累了浩繁而宝贵的地质资料.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来,矿物包裹体的研究发展很快,理论上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方法上不断革新,数据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目前,包裹体研究已可为地质研究提供成矿热液(或熔融体)的温度、压力、盐度、密度、初熔温度、气相和液相成分、稳定同位素组成、不混溶特征、成矿年龄、爆裂活度、pH和Eh值等十多种参数,并广泛应用于地质找矿、理论研究等方面. 包裹体理论的进展一、不混溶包裹体的研究自1958年索尔比等人确定了包裹体研究的三条基本假定以来,地质界一直认为包裹体仅是从均匀体系中圈闭的.但是,最近研究表明,它也可以从不均匀体系中圈闭出来.  相似文献   

14.
五因子分析众所周知,地质作用的过程较为复杂,影响因素很多.以元素的分配特征而言,不同地质作用中参加的元素各不一样,若再有地质作用叠加,则元素的关系将更复杂.因此,隔离开各因素的内在联系来研究地质作用或不考虑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去研究地质及地球化学作用,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因子分析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引进到地质及地球化学领域中来的.因子分析是研究系统分类、成因分类等方面的一个重要手段.它的特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露各种现象的基本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1974年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L.Müiller教授曾以《工程地质学的今天》为题论述过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工程地质学与土力学和岩石力学间的关系等问题。著者现在又以《工程地质的今天》为题阐述了:(1)工程地质学研究领域应该扩大,它不仅应该为具体的工程建设服务,而且要扩大到包括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开挖、堆积作用在内引起的地质灾害预报和防治,它已成为与资源、能源探查相并提的地质学两大实践课题之一——防灾;(2)今天的工程地质学研究必须从第一环境研究出发进行第二环境预测,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已经是不可分的;(3)工程地质学今天的任务不仅要研究工程地质条件,而且应包括与地质体工程活动有关的设计、施工及地质体改造等整个领域,即地质工程领域。著者认为今天的工程地质应该向地质工程方向发展,确切些说可称为环境地质工程;(4)本文明确地提出了《地质构造控制论》是工程地质学或环境地质工程研究的基础理论;(5)文中还论述了岩体改造的原理、方案和技术。最后还概括地论述了2000年时中国工程地质学家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6.
我矿为一小型多金属矿山.建矿初期,河三采选能力为150吨/日,C_1+C_2级矿石储量仅能维持生产六年,投产伊始就面临资源不足.但是,由于矿山重视地质工作,不断总结成矿规律,培养矿山地质队伍,实行地质、采矿、选矿紧密配合,使矿石储量不断增长,矿山生产能力日益扩大. 自1968年投产到1982年,生产规模扩大到500吨/日;年产值由17万元增至近700万元.累计年平均金属产量达5000多吨,上缴利润已达千余万元.与此同时,争取并配合地质勘探队对佛子冲矿点进行勘探,在该区段建成600吨/日采选能力的选厂和坑口,预计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  相似文献   

17.
二、进一步完善地质工作布局沙嵛指出:“调整好工作布局是找矿突破的重要一步.”地质工作布局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性的系统工程,既受地质规律的制约,又受经济、自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从工作部署上要遵照地质规律办事,选择相对最好的成矿远景区带为重点地区;从地质工作任务上看,要立足于为全局服务.把重点调整到保证基础,加强普查,增强后劲,努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层气勘探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多年我国广泛开展了煤层气远景资源评价和煤层气地质勘探选区研究,其中不少选区进行了专门的煤储层岩石物理研究和煤层气勘探.初步找到了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块煤层气保存富集条件较好的区块,经小型井网试采的结果证明其具有工业开发价值.对煤储层的渗透率、煤层气封闭条件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提出煤层气藏的概念;对煤层气成藏的地质条件也有了一些认识,但这些研究还只是初步的,特别是对煤层气藏不均一性的认识还很肤浅.我国的煤层气地质储量进一步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煤层气成藏地质理论的成熟程度.随着西气东送管线的建成投产,煤层气消费市场会迅速扩大.在未来十年内,我国的煤层气工业可望达到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地步.  相似文献   

19.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上温度最高的地热田是羊八井热田,地面下150米处的温度已达171℃。地热的形成和分布受特定地质条件的制约,我们试图从地面地质入手,研究形成高温热田的地质条件,以期在我国更多地方找出这种宝贵能源。 从地热地质来看,羊八井盆地主要有下列特点: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六十年代以来地质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导致地质学家把研究视野扩大到整个岩石圈及其与地球其它圈层的相关关系上。论文针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就
地质过程、成矿理论、资源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应予重视的一些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