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本文采用硅胶柱层析法 ,从螺旋藻总脂中分离提取出硫酸喹诺糖二酰甘油酯 (SQDG) ,通过高压液相色谱 (HPL C)分离纯化得到 7个主要组分。采用气相色谱法 ,分析 SQDG中脂肪酸的含量和分子组成。结果表明 ,SQDG中主要脂肪酸为 16 :0 ,18:3n- 6 ,18:2 n- 6 ,而花生四稀酸 (2 0 :4 )及EPA(2 0 :5 )的含量要低于其他几种红藻和褐藻 ,未发现 16 :2。 SQDG中 sn- 1位 79%为不饱和脂肪酸 ,95 %以上的 sn- 2位脂肪酸为 16 :0。根据测得的 7种组分的含量和 sn- 1和 sn- 2位脂肪酸的分析计算可得 ,SQDG主要分子组成为 5 2 %~ 5 7% (18:2 ,16 :0 ) ,11% (16 :0 ,16 :0 ) ,7.1% (16 :1,16 :0 ) ,7.7% (18:1,16 :0 ) 相似文献
4.
钝段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Geitler)培养在低浓度NaHCO3(2~5g/dm^3)和适量生长素QS(0.5~5mg/dm^3)中,研究了生长素QS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生物量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素QS为1mg/dm^3,NaHCO3浓度为5g/dm^3时,钝顶螺旋藻的生长最好,生物量、蛋白质及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与主浓度NaHCO3(8g/dm^3)培养条件下的基本相同,说明生物素QS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NaHCO3的使用量,而不影响钝顶螺旋藻生长、生物量和生化组成。因而生长素QS在钝顶螺旋灌的养殖中可作为NaHCO3部分替代剂,从而达到降低养殖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硒剂量对钝顶螺旋藻的生理生化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进行不同剂量水平的硒处理,以单位生物量S.platensis的加硒量为硒剂量(xSe=CSe/W(S.platensis)),通过每天向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硒,维持螺旋藻生长期的硒剂量为恒定水平(即每天的xSe相同),研究不同硒剂量对S.platensis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抗氧化酶的活性除了APX之外基本上随xSe的增大而增大;当xSe不大于0.1时,硒对S.platensis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藻的色素含量与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藻体MDA含量小于或接近于对照组;当xSe不小于0.2时,藻的色素含量与蛋白含量下降,其中,xSe为0.4的实验组的生物量则比对照组下降了21%;藻体MDA含量随xSe的增大而上升.实验结果提示,当xSe不大于0.1时,硒对螺旋藻产生营养作用,而当xSe不小于0.2时硒对螺旋藻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的提取及其特性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细胞破碎,等电点沉淀的方法,提取、分离螺旋藻的藻胆蛋白,并在藻胆蛋白中检测到17种氨基酸。文中还研究了在500~700nm波长范围内不同外界因子对藻胆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pH值,藻胆蛋白液颜色及其吸收光谱的形状和强度不同。当pH为4和5.5时,藻胆蛋白液呈绿蓝色,吸收峰在625nm处,而pH为7,吸收峰移至600nm处,溶液呈蓝色,pH为8.5和10时,出现双峰,分别位于600nm和650nm处。(2)藻胆蛋白热稳定性差,吸收光谱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迅速下降。温度在30℃以下,藻胆蛋白较稳定。(3)藻胆蛋白对光照较敏感。(4)10%乙醇、10%蔗糖、1%NaCl对藻胆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色效应。 相似文献
7.
硒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细胞中的累积和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硒对纯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细胞生化组成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当硒浓度低于50mg/dm3时,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在低浓度下(<10mg/dm3)可促进其生长;当硒浓度超过50mg/dm3时则起抑制作用,高浓度对藻体起毒害作用。藻细胞中总硒含量与培养液中的硒浓度有关,在0~40mg/dm3范围内,硒含量随着培养液中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从0mg/dm3的2.50×10-5(m/m,dw)到40mg/dm3的231.45×10-6(m/m,dw),至50mg/dm3,又开始降低为174.26×10-6(m/m,dw);硒在S.platensis生化组成中的分布,以蛋白质含量为最高,可达总硒的49.22%~71.49%,而脂类及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中的含量则较低,分别为总硒含量的3.59%~6.18%和1.45%~2.56%,硒在各组成中的含量与培养液中的硒浓度有关,其变化趋势与总硒含量的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简易的Zarrouk培养液(CK-M)为标准,根据上虞海涂盐碱水的化学组成,用计算的方法确定将海涂盐碱水配制成螺旋藻培养液(T-M)应添加C、N、P等营养元素的用量,并驯化和筛选出能在T-M中快速生长的钝顶螺旋藻新品系(Sp-S(T))。结果表明,用计算的方法来设计不同水质的培养液配方是切实可行的;在海涂室外用T-M培养Sp-S(T),产量高达13.8g/(m2·d),而培养液的成本比用淡水配制的低16%;藻粉蛋白质含量高达65.6%,氨基酸组成均衡,水分、灰分、重金属等理化指标优于或符合食用级螺旋藻粉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10.
螺旋藻单半乳糖二酰甘油酯脂肪酸分子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螺旋藻总脂中分离提取出单半乳糖二酰甘油酯(MGDG),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得到7个主要组分。经酶解(Lipase XI,Rhizopus arrhizus)、酯化,通过气相色谱(GC)分析MGDG及7其个主要组分中脂肪酸含量和分子组成。结果表明,MGDG中主要含有16:0,18:3,18:2以及少量20:4和20:5。MGDG中Sn-2位80%多为饱和脂肪酸16:0,Sn-1位57%以上为18:3。根据HPLC分离纯化所得7种主要组分的百分含量和Sn-1和Sn-2位脂肪酸的分析计算可得。MGDG主要脂肪酸分子组成为43.6%(18:3,16:0),13.9%(16:0,16:0),9.9%(18:2,16:0),8.9%(18:3,16: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