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宜昌长江南岸岩溶区地下水中水生动物群落分布特征及环境响应规律,在2018年7月至8月对宜昌长江南岸15处表层岩溶泉及9处岩溶大泉中水生动物进行采集,同时对地下水理化指标进行测试。共采集到809个动物个体,共有13个亚纲,同时包括多个物种的暗层和非暗层种。结果发现:(1)不同动物在地下水空间分布上各异,在表层岩溶泉,Copepoda的暗层种和Ostracoda的暗层种大量存在(31.3%,23.7%),Trichoptera和Diptera少量存在(0.4%,2.9%);在岩溶大泉,Copepoda(非暗层种)和Amphipoda大量存在(25.0%,8.3%),Ostracoda的暗层种少量存在(2.2%)。(2)不同地下水的环境也表现出差异,区内岩溶大泉pH,Na+,Ca2+,Mg2+等指标的极差(分别为0.64,1.25,34.0,22.1 mg/L)小于表层岩溶泉(分别为2.45,5.68,59.6,33.4 mg/L),表现出更稳定的环境特征。(3)通过对各环境因子以及不同物种的逐步回归分析得出,表层岩溶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丰富的实际资料,论证了地下水中微量元素锶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同盆地松散岩类孔隙水中无机常规化学指标、无机毒理指标、微量有机指标的超标及分布变化情况逐一分析,可知大同盆地松散岩类孔隙水的水化学特征受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沉积环境、地质构造以及水文气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变化也往往表现出极强的水平分带及变化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秦鹏  罗梅 《山东国土资源》2012,28(10):29-31
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及水样测试,从地层、气象、地貌、水文地质等几个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潍北平原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形成条件受地质、气候、地貌和水文地质的控制,大气降水在入渗过程中通过水岩作用及淋滤作用将岩石和土壤中氟元素带入地下水中,在蒸发作用下浓缩,最终形成高氟地下水。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鲁西南地区地下水中锰的含量及其成因,采集并分析了276组地下水样和18组地表水样,结果表明,鲁西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中锰含量在未检出至2.84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35mg/L,超标率达41%。鲁西南地区地下水中锰含量的分布与该区的工业化程度以及所处的补、径、排条件密切相关。影响地下水中锰含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表层土壤、地下水径流条件及含水层介质和地下水矿化度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西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岩溶地下水形成特点及其富集规律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碳酸盐岩、岩溶水受构造等因素控制,形成具有独立补径、排条件的岩溶地下水系统,其富水性与地层岩性、岩溶发育程度及构造等因素有关.岩溶水是解决该地区人畜饮用水难题的最具供水意义和前景的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管理和保护永城市浅层地下水资源,维系水资源可续利用,必须查明其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在对永城市浅层地下水采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分析城市发展带来产业布局改变及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对其造成的影响,研究其主要污染组分的来源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市第二产业(工矿业)发展,GDP的增长与浅层地下水中ρ(SO2-4)、ρ(NO-3)上升存在相关性,城市工业及人口密集区与污染严重区位置趋于一致。浅层地下水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是SO2-4含量的上升,除了直接导致水质变差外,还会间接改变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强度,造成原本难溶的碳酸盐和硅酸盐的溶解量增大,使得ρ(TDS)进一步上升而改变水质。其次,NO-3、COD也是浅层地下水主要的污染来源,其部分来源工业废水,部分来源于农业上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小组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地层的53处地下水点进行取样分析,发现有25处地下水的Sr元素含量达《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18)的要求,研究区的富Sr地下水的形成与不同含水介质岩性密切相关,地下水中的Sr元素含量与含水介质中Sr的丰度呈正相关关系,同时还与地下水在岩石中的径流途径、水循环深度、溶...  相似文献   

9.
奎屯河流域水土中氟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奎屯河流域包气带土壤和地下潜水取样分析,发现从山前洪积砾质倾斜平原到冲洪积平原,氟质量浓度的迁移分布明显具有淋溶-径流、径流-淋溶蒸发、溶滤-强烈蒸发浓缩3个水文地球化学分带。氟质量浓度在细粒粘土粉土层中相对较高,而在砂层中相对较低,无论属于哪种岩性结构在地下潜水位附近氟含量都相对较高。该流域内3条河流氟质量浓度均为上游低下游高,且在流域上游增幅相对较小而在下游增幅相对较大。环河道由近河岸到远河岸水土中氟质量浓度也逐渐增加。初步分析认为,该内陆平原地区氟的富集是以蒸发浓缩作用为主。运用热力学理论进行了验证,水土中氟的水平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并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0.
龙凤山地区营城组储层绿泥石黏土的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龙凤山营城组为研究对象,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CT扫描、X线衍射资料,研究绿泥石黏土的含量、产状、形成机理,以及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绿泥石黏土分布广泛,主要以颗粒包壳的形式产出,厚度在不同区域差别较大,多数在5μm左右,最厚可达10μm;绿泥石黏土包壳的形成主要受水介质条件的影响,多发育于三角洲平原及内前缘环境,黑云母、辉石及富铁、镁火山物质在早成岩阶段发生水解,为绿泥黏土石包壳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从离物源区较近的扇三角洲平原到靠近湖盆中心的扇三角洲外前缘,绿泥石黏土包壳的厚度、体积分数逐渐降低,浊沸石胶结物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绿泥石黏土包壳对储层物性具有破坏作用,特别是对渗透率的破坏,而绿泥石黏土包壳的发育是好储层的指示。该结果为龙凤山地区营城组致密低渗砂岩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控制钱塘江水系发育的最后一期构造的发生时间;根据古地面的形成和水系发育的相互关系;根据水系沉积物性质和古生物等推断钱塘江水系的雏形发生于晚白垩世,整体水系形成于始—渐新世。钱塘江水系形成以后,主、支流在平原河口段的改道却相当频繁。其总体趋势是由向北转为向东。河流长度且随海水进退而消长。长江的输沙作用及杭州—临安东西向构造带造成的地形条件是形成杭州湾三角港的决定因素。文中还根据河口湾环境的出现,推断了钱塘涌潮形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系统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地下水系统概念及地下水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埕岛地区近年海底冲淤规律及水深预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1976~1995年黄河三角洲地区埕岛海域的水深资料以及近年来实测的水深数据的分析,确定了黄河三角洲埕岛地区在1976年黄河改道清水沟后,从三角洲推进淤积期进入了海岸冲刷改造期。按冲刷速率、剖面坡度及其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可分为快速冲刷阶段(1976~1980)、缓慢冲刷阶段(1981~1992)、以冲刷为主的冲淤调整阶段(1992年至今),海岸边带的后期冲刷改造受季节性影响也比较明显。在深度上基本以15m等深线为界,深水区淤积、浅水区冲刷。通过250m×250m网格化节点的实测水深变化的时间序列,采用二维平面的趋势面拟合方法,可以较好地对本海区的水深进行拟合并做出时间序列值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大同市万泉河流域玄武岩地下水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武岩为一孔隙、裂隙双重介质 ,在特殊的条件下 ,为良好的含水层。大同市万泉河流域玄武岩分布广泛 ,其玄武岩地下水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根据该区玄武岩分布埋藏条件、地下水赋存规律 ,探讨了开发的可能性 ,并用解析法进行了水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15.
墩日含煤岩系时代原定为晚三叠世。该岩系的岩性、岩相、煤质、孢粉组合等诸多特征均反映了下侏罗统的沉积特点,故应将其厘定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16.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南临渭河,三维渗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拟建于渭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的两个地下水水源地的开采将大大地激发渭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使得已受污染的渭河水对拟建水源地的水质造成严重威胁。水质模拟结果表明,在未来开采条件下,热电厂水源地、水上运动中心及渭河近岸地带的地下水最容易受到渭河水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1994年发表的试论地下水研究面临的历史转变的基础上,面对新世纪创造新辉煌的期盼,论述了新的历史时期地下水开发与经管面临的转变和任务有8项即地下水开发与经管的指导思想要从比较放任,转变到高效利用与永续经营;在三水统观统管联合运用中要把地下水作为珍贵后备资源和抗旱的救命水资源加以利用;要把保护水质不受污染作为地下水管理的重大方面,要对含水层进行脆弱性分区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包括水位、水质动态观测在内的水环境综合观测网站,加强对地下水的全面观测;要认真总结前50年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制定未来30年的地下水事业发展规划;要完善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法规;理顺地下水专业人才的培养渠道,认真培养地下水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讯息网建设,在不断提高地下水科技水平的同时,重视科普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8.
楠溪江中下游地区发育大面积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可分为晚株罗世和早白垩世两个时代的不同火山岩系,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等均具不同的演化规律和模式,岩浆来源也有区别。粗安质或粗面质火山岩的发育可能是浙东南沿海白垩纪火山岩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地球灾变事件是导致古生物大规模绝灭和沉积环境突变的根本原因。我们研究了峡东庙河陡山沱组灯影组界线剖面,获得REE及其它微量元素异常和大量微球粒等灾变事件的证据,从而判定庙河生物群的大绝灭是由于陡山沱期末的一次地球灾变事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凝结水形成的试验研究及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试验场气温、地温和微渗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天山北麓平原凝结水的水汽来源,最大吸湿凝结量的形成深度,冻结期水汽凝结的特点及影响凝结水形成的因素。最后,讨论了水汽凝结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